得與失
2012 年倫敦奧運會中國運動員獲得冠軍之後,雖然沒有幾個再像以前,千遍一律地重複著感謝黨感謝政府感謝國家之類的字眼,但給人們另類的驚歎。有人說可以告慰在天國的親人;有人說終於沒有辜負家人的期望;有人擔心國家給的獎金不夠給家人買房子等。那些與金牌失之交臂的運動員,甚至痛哭流涕地自責,說自己太差勁等等。他們給人的感覺是得到冠軍就意味著成功,否則就是失敗。所以他們有著非常強烈的意願要拿到冠軍。相比之下,美國運動員獲獎之後,也表現出興奮的情緒,不過人們能夠從他們的表情、言語中感受到:他們得到的,或者失去的,都是一次令他們覺得有趣的、值得紀念、又渴望與人分享的人生經曆。
一個是靠著滿足外部的條件,獲得外界的認同找到自己的幸福感;他們未必喜歡自己做的事情,但是他看重的是最後的結局:獲取成功。一個是因著內在的動力,視他做的事情是他自己對生活無拘無束的表達,是一次生活的探險,而在這次探險的過程中,他可以自由地發揮和創造,他看重的是享受整個過程。
心理學家把依靠外部條件作為自己追求成功的動力,並以此表現出相應的行為和情緒,稱為“共同依附性格特征”。這種性格特征使得人在追求成功的路上,因為擔心不成功、不能夠做得完美,常會變得焦慮,而焦慮又會導致害怕;害怕更是弄殘人的精神,拿走人的喜樂,殺死人的內在生命。因為人的腦子就這樣完全集中在能否成功的結果上。很多時候,越是努力,越是失敗。
成功了,你站在領獎台上,你那一刻得到全世界上的注目,你贏得鮮花、掌聲、讚美、認同等;但是你比較一下:當你觀看日出日落、當你置身於大自然中,或者當你躺倒沙發上閱讀一本有趣的書、和你的家人觀看電視節目,你會發現這兩種不同的滿足嗎?
成功了,你會得到獎金,或者商家的讚助,讓你能夠買大房子給你的家人,甚至獲得更多金錢和權力。但是你比較一下:當你做一項你喜歡的運動,或者你喜歡的工作、事情,你完全把自己投入進去,除了享受其中的樂趣,沒有任何的心理負擔。你能體驗到這兩種不同情感的質量差別在哪裏嗎?
成功了,你會得到眾人的仰慕,你會有很多的粉絲和崇拜者。你出現在公眾場合,呼呼啦啦大群人圍在你的身邊,要你簽名,向你索要擁抱和親吻;你甚至需要保鏢為你保駕護航。但是你比較一下:當你與你的愛人漫步在夜色下、小河邊,當你與你的朋友一起品茶賞酒,享受著那份無法言傳的親密關係時,或者你在笑聲中陶醉的時候,你會分辨出這兩種感受的不同之處嗎?
一個得到的來自外部的、自我提升的、自我榮耀的情感;你的幸福感就僅僅地被它拴著、被它控製著;失去它,你的幸福也跑得無蹤無影。一個得到的是發自內心的自我滿足,是靈魂的情感;它像雨露滋潤大地一樣,滋養著你的幸福感。外麵的世界不管是精彩還是無奈,你的幸福感仍然屹立不動。
成功的動機決定著成功後的結果。耶穌說:“人若賺得全世界,丟掉性命又有何意?”人需要有更高的智慧認識成功的得與失。有人把人生比作是坐巴士旅遊,路上會經過田園、高山、小溪、大海、森林。你是願意打開窗戶,一路欣賞著風景到達目的地;還是把窗簾拉下來,一路跟人吵著坐商務座,爭著得到大家的掌聲,就這樣到達你人生的終點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