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俳句
(2006-07-19 21:01:10)
下一個
初次見到源自日本的俳句,是在讀周作人的小品文時。當時就體會到其極端簡略的斷句竟然有如此之強的表達力。後來在這沙漠裏竟然太難找到一點材料。搜求許久卻發現了譯自日文的英文,姑且讀之。有後人或時人之作,幾不可讀,切記。當讀原日本大師們的作品。
俳句回味之悠長,將你逐入其靜謐孤獨神傷的意境裏。如爾不幸,抑或在憂鬱的時刻讀芭蕉的俳句,爾當有大傷感了。即便寫到平常景象,也似乎蒙上虛無的薄紗,在輕霧的後麵,美感後有了悵然。然而讀俳句,卻是必當在獨處時安靜處。盡情體味之後,如何由出世而入世,唯其難也。婦?圓臁?br />
後來發現在東西方的作品裏,俳句有相當的影響。龐德詩作裏大量使用的意象,充滿了俳句的韻味。海明威簡短絕望的句式,村上春樹滲入骨髓的憂鬱,無不閃爍著俳句的影子。
俳句之短,僅隻三行十餘字。其妙處卻在或給出兩三事物的印象,似無心的,在靜謐裏稍加引導,由讀者自行解決,體味其味,由虛而空,由澀而苦,由困而傷。
周作人本當是最適合翻譯俳句的一位,因其深知兩方的文化及文字,由其文章中間或引用的三兩斷句可見其體味到骨髓,然而他竟未作此一工作。相比之下,林雨堂兩腳踏東西文化,一心作宇宙文章,把大量的中國文化介紹到了西方。此體外話。後來見到兩種中文譯本,粗劣不可讀,俳句本來的簡略輕捷,全不見蹤影。遂在2004年動了心,由手頭的英文,試譯成中文,自娛自樂一番
先引周作人譯的一句,今日交卷了罷。若有緣法,當再絮叨。
露水的世呀
露水的世
雖然是如此
休斯頓
7/19/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