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我聞,我思我想

從大陸來到美國,至今在東西方度過的時日大致各半。願以我所見所聞觸及一下東西方的文化和製度。也許能起一點拋磚引玉的作用。
個人資料
溪邊愚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借美國首位黑人速滑奧運冠軍,談被過度代表的亞裔花滑選手

(2022-02-18 05:38:19) 下一個

2月13日,美國29歲的速滑運動員艾琳·傑克遜(Erin Jackson)奪得了500米比賽第一名。她不僅是在北京獲得第一枚速滑獎牌的美國運動員,也是在該項運動曆史上第一位獲得獎牌的黑人運動員。這也是自2010年溫哥華奧運會以來美國獲得的第一枚個人速滑獎牌。

但是,傑克遜差一點就失去了參加此屆冬奧的資格。

這位黑人冠軍背後一個最體現奧運精神的故事

傑克遜曾經是一名出色的旱冰運動員。她2016年才開始向冰上速滑轉型。(優秀的或者是有潛力的旱冰運動員向冰上運動轉型是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包括1998年冬奧會女子花樣滑冰冠軍塔拉·利平斯基(Tara Lipinski)都是走的這條路,原因就是奧運會沒有旱冰項目。由此可見奧運的地位,這自然與經濟利益密不可分。)

傑克遜在隻有四個月冰上速滑訓練的情況下獲得了參加2018年冬季奧運會500米速滑項目的資格,後來在31名選手中名列24名。但她隨後的遭遇真正是一波三折。

新冠疫情取消了過去兩年的大部分比賽。等到疫情緩和比賽開始舉行時,傑克遜又因一次蹦極繩斷裂事故導致眼睛受傷需要手術,不得不錯過已經為數不多的比賽,如世界錦標賽。

艾琳·傑克遜眼睛受傷後發推文說自己依然是笑著的。

2021年11月,傑克遜已經恢複,在波蘭和挪威舉行的第一批500米世界杯比賽中,她贏了三個第一,一個第二,忽然之間成為世界上最具優勢的500米滑冰運動員。開始,這樣的成績,連她自己都感到奇怪。但連續幾次奪冠後,她心裏說,也許真的能夠衝刺奧運了。

但是,傑克遜的奧運夢還沒真正開始就幾乎夭折了:因為在選拔賽中滑倒,她隻得到第三名,而美國隊當時隻有兩個500米速滑的名額。

這時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獲得女子500米速滑選拔賽第一名的布列塔尼·鮑爾(Brittany Bowe)決定把這個500米的名額讓給隊友傑克遜。

鮑爾獲得了500米,1000米和1500米三個項目的奧運參賽資格。她更擅長1,000米和1,500米,所以她把500米奪冠的機會給了最具希望的傑克遜。後來經過一個複雜的重新分配名額的過程,美國隊在該項目又獲得了一個參賽資格,所以鮑爾也參加了500米速滑比賽,獲得了第16名。

但不管傑克遜最後算是從哪裏獲得的參賽資格,鮑爾當初讓出名額的舉動,構成了這屆冬奧的一個佳話。

艾琳·傑克遜在北京奧運會上的比賽鏡頭。(《紐約時報》截屏。)

於是就有了傑克遜在北京創造的37.04秒的500米成績,這是有史以來在低海拔橢圓球場滑行的第三快成績。

近些年來,因為種種原因美國冰上速滑成績不好,傑克遜是自2002年奧運會以來第一位贏得速滑個人獎牌的美國女運動員。

本屆奧運在她獲獎之前,其他美國男女運動員都表現不佳,沒能得獎。所以鮑爾說,“我們太需要(這塊獎牌)了。”鮑爾還堅持說,她讓出名額隻是“做了正確的事情”,她相信如果換位,傑克遜也一定會這樣做。傑克遜奪冠後,鮑爾特別強調,鎂光燈應該屬於傑克遜:"她已經做到了這一點。她獨自走到起跑線上,她滑出了她生命中最好的500米。"

傑克遜則是這樣評價鮑爾:“她為我做了這樣的事情,這很了不起。我的感激之情難以言表。她使我謙卑。她是一個了不起的人。”

傑克遜希望自己能夠成為榜樣,激勵更多的少數族裔走出來,嚐試一些這樣的冬季運動。傑克遜是佛羅裏達大學機械工程和材料科學專業的畢業生,她說她也希望證明學術和體育的成功並不相互排斥。

傑克遜的隊友,這次在比賽中獲得第18名的美國運動員Kimi Goetz說傑克遜“有非常好的技術,有非常非常強壯的臀部力量,而且她滑行時非常穩定。”

傑克遜說她依然對滑冰有那麽點恐懼,對冰刀、冰麵,以及滑冰時身邊有人還不那麽自信,但是她爆炸般的速度掩蓋了這一切。

其實對傑克遜的對手來說,傑克遜還隻是處於從旱冰到真冰的適應過程中這件事才是最恐怖的。等到她對冰上運動培養出了足夠的自信,她很可能是不可戰勝的。

傑克遜的教練Ryan Shimabukuro在這次冬奧之前還說傑克遜在這項運動中仍處於起步階段。但在傑克遜獲得冠軍後他做了更新:“她今天升級到一年級了。也可能她跳級了,跳過了小學,或者直接跳到了大學。”

布列塔尼·鮑爾得獎後接受NBC電視采訪時,艾琳·傑克遜也被邀請一起出鏡祝賀鮑爾。(NBC電視截屏。)

周四(2月17日),北京傳來喜訊,鮑爾也贏得了她的第一塊奧運獎牌——她獲得了女子1000米速滑的第三名。(大約10天前,她1500米速滑隻獲得第十名。)NBC邀請鮑爾上電視並祝賀她時,也邀請了傑克遜一起出鏡。她們之間的互動非常感人。

至此,一個溫馨的奧運花絮劃上了完美的句號。但我想借這個故事再談一點別的。

如何看待冰上運動很少黑人,花樣滑冰到處是亞裔麵孔

冰上運動很少黑人運動員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原因也是不言而喻的:所有冰上運動都特燒錢,黑人平均收入比其他族裔低很多。

因為很少代表,直到2006年才有第一個黑人在冬季奧運會奪得冠軍:沙尼·戴維斯(Shani Davis)在男子1000米比賽中的勝利使他成為第一位在冬季奧運會上贏得任何個人金牌的黑人運動員。

如果與黑人在其他運動項目中的成績比,這種缺乏代表就更明顯了。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今年冬奧會花樣滑冰項目中到處可見的亞裔麵孔,以至於《紐約時報》對此又是發推又是發文。時報那篇題為“花樣滑冰中層出不窮的亞裔美國人”(The Asian American Pipeline in Figure Skating,時報中文網采用的標題是:亞裔美國人撐起美國花樣滑冰“半邊天”)的文章和相關推文,引起亞裔的極大不滿。

《紐約時報》推文大致翻譯:美國的花樣滑冰現在顯然是一項亞裔美國人的運動。連續兩屆冬奧會,代表美國參加單項比賽的六名花樣滑冰運動員中有四名是亞裔美國人。亞裔約占美國人口的7%,但在從東海岸到西海岸的各個級別的冰場比賽中,亞裔已經明顯地被過度代表了。漸漸地,他們改變了一項直到20世紀90年代幾乎全是白人的運動。

首先,時報文章被視為“酸”。然後也有認為是拉仇恨的。撰寫該文的時報體育記者安德魯·凱(Andrew Keh)聲稱,“過度代表”這樣的用詞並不是為了表達任何形式的“判斷”,隻是一種事實陳述,但從推特上的反應看,他似乎沒有得到理解和原諒。

也許凱不是刻意在表達這樣的現象背後有任何不公平的因素。但是怎麽說呢,如何用詞是有後果的。言者無意,聽著有心的時候,這樣的言語就會有非常負麵的效果。特別是現在美國亞裔仇恨情緒嚴重,弄不好一句話就點燃了待燃的幹柴。作為大牌主流媒體的時報應該懂得自己身上的責任。

華人孩子能夠去參加奧運比賽,不僅是個人非同一般的努力,還是整個家庭巨大的犧牲和付出。這些孩子的家庭的確大多是上中產。但是,就是對上中產家庭來說,要負擔一個奧運夢也是非常艱難的。

這樣說吧,在有一定經濟收入的條件下,最後能夠扛下來,關鍵還是決心和毅力,是家長挖盡一切資源的足智多謀,是對孩子無條件的愛。

獲得男子花滑冠軍的陳巍(Nathan Chen),有時為了省錢,他和媽媽睡在車裏,不住旅館;陳楷雯(Karen Chen)的媽媽長期以來自己為女兒製作比賽服裝,目的之一也是為了減少開銷(詳見“華裔花滑女將的幸運戰袍:母親用一針一線,助她實現了兩次奧運夢”);陳巍和陳楷雯的父母為了孩子追夢長期家庭分居......我們獲知的這些隻是他們所有付出的冰山一角。

一個朋友朋友圈的一段文字,應該也部分說明了為什麽現在亞裔漸漸在原來是幾乎全白人的花滑項目中越來越占有主導地位:“就這麽說吧,我村冰場,碰到聖誕節之類大節,你會發現整個休息室所有人都在講中文,隻有華人小孩風雨無阻無論什麽日子都去練習。所以花滑現在華人半壁江山我一點都不奇怪”。

正是這樣額外的付出才換來了如今亞裔在花滑項目上的耀眼成就。這真的是用200%的付出掙來的,毫無疑問,所有的榮耀和收獲都是孩子們和他們的家庭應得的待遇。

但是,我也不認可華人的某些反應,特別是拿籃球運動員中黑人多這個現象來做比較。不是說我們不能爭辯,而是例子用錯,拿蘋果與橙子比較,反倒顯得理虧了。

籃球運動是個不需要什麽經濟投入的項目。亞裔也許因為身材體型的關係,在籃球場上處於弱勢,或者也因為我們的選擇,反正亞裔不太有在籃球方麵發展的。但是,我們並不是缺乏機會。相對來說,在經濟條件上劣勢的黑人的確是不容易在冰場上有等同的競爭機會,因為冰上運動真的是太燒錢了。

其實,綜觀所有運動項目,黑人表現出色的幾乎都是不需要大筆經濟投入的。這真的很說明問題。黑人在體操比賽中表現不凡,如果不是受經濟條件的限製,沒有理由相信他們不能在花滑上有同樣的成績。可能這就是所謂的“錢不是最重要的,但是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的”。

所以,那種把花滑與籃球做比較的說法不合適。亞裔以非凡的努力打下了花滑的半邊天,黑人也是以超人的努力成為籃球明星的。時報的推文和文章對語言的處理不太恰當,我們就不應該犯同樣的錯誤。尤其是現在亞裔與黑人社區關係比較緊張,比較微妙,我們不能不更敏感些。

我相信鮑爾主動把參加奧運會500米速滑的資格讓給傑克遜時,首先考慮的是傑克遜更有實力奪冠,而她自己得獎的概率不大。但是,我也相信,鮑爾不可能沒有想到過這也是一個創造曆史的機會——這將是黑人在奧運速滑項目的首金。這真的是一個完美的奧運故事。

黑人是弱勢,需要幫助。一個公平的社會是應該向弱勢傾斜的。2月份是黑人曆史月。上世紀60年代的一係列平權主要是黑人爭取來的。不說別的,單說亞裔,特別是華裔的移民資格,都是借了平權法案的東風,否則我們的孩子不要說去奪奧運冠軍了,連我們自己都不知道在哪裏呢。(詳見“馬丁·路德·金紀念日,說說我們的移民機會怎麽來的”。)

作為平權法案的最大受益團體之一的亞裔,我們真的是有責任和義務去提攜弱勢群體。不是說因為黑人爭取來的平權,所以我們回報黑人。而是,隻要還有不公平,還有歧視,我們就必須繼續抗爭,推動社會繼續走向進步。

也許個人的力量很微小,但隻要有機會就推一把是每個人都能夠做到的。最起碼的,不要用那種分裂也不公平的語言去辯駁。如果有類似鮑爾這樣的機會,就也學著去“做正確的事”。不一定是指參加奧運,你我也沒有這樣的資格。但是平時學習、工作和生活中任何點滴的機會都有潛力成為成人之美的佳話。

[細說美國]係溪邊愚人在《加拿大和美國必讀》公眾號開設的獨家專欄,版權?歸加美必讀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歡迎訪問【細說美國】專欄:https://mp.weixin.qq.com/mp/appmsgalbum?action=getalbum&__biz=MzIyMTc1Nzc2OA==&scene=1&album_id=1480630111589761031&count=3#wechat_redirect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3)
評論
ahniu 回複 悄悄話 文章是為黑命貴找借口嗎?
o-tree 回複 悄悄話 不僅是錢的問題, 華人願意為孩子的教育及成功盡心盡力, 才是關鍵。黑人中有錢人也不少,花滑華人取代白人也不是白人沒錢。
yingjia 回複 悄悄話 奧運前看了這個story,真挺感人的。
iask 回複 悄悄話 不同種族的特點疊加造就全麵的優勢,這本來就是美國的特點。 亞裔力量不足但柔軟靈巧,在花滑和需要身體技巧的項目上出色也很正常。

還有,早年關穎珊的成功也功不可沒。
大號螞蟻 回複 悄悄話 階級問題
西岸-影 回複 悄悄話 以美國黑人在田徑領域的優勢狀態,理論上黑人應該在速滑一類運動具有明顯優勢才對,這是很容易推理和認識的。
可惜滑冰需要器械,需要專門場地,在美國的模式下都需要自己花錢。
包括這次奧運的美國華人選手,也是大陸第一代移民的後代,而這一批第一代移民趕上了第三次浪潮,輕易進入美國top 10%收入水平,因此子女有資源成為專業運動員。
而之前的華人在美國的移民已經很多代了,也沒見過幾個專業運動員,如今第二代就出現出色的選手,這與其父輩的經濟能力直接相關。
黑人差的是錢。
ahhhh 回複 悄悄話 一個公平的社會是應該向弱勢傾斜的,不代表“弱勢”的群體可以破壞規則插隊強搶。畢竟,弱勢是現有規則下競爭的結果。破壞了規則,就不再有什麽弱勢強勢了。而這,正是左派在幹的事情。不要當把蛇帶回家的農夫。
Hurstian 回複 悄悄話 花滑不僅僅需要金錢,還需要父母的極大時間精力付出. 在這一點上, 亞裔比別的族群做的好.
TexasIns02 回複 悄悄話
想不開1 回複 悄悄話 非常令人欽佩。真正的公平,不論膚色。
wanyang 回複 悄悄話 寫得好,讚一個!
三顆鬆 回複 悄悄話 恭喜!!
平等性 回複 悄悄話 好文章,多謝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