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我聞,我思我想

從大陸來到美國,至今在東西方度過的時日大致各半。願以我所見所聞觸及一下東西方的文化和製度。也許能起一點拋磚引玉的作用。
個人資料
溪邊愚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美國新鮮事:銀行不要政府為其免責的大餡餅

(2020-10-02 17:36:06) 下一個

 
今年7月,美國發生了一件很新鮮的事:住房和城市發展部(HUD)即將改寫某些法律,使銀行不容易被起訴之時,美國四大銀行(美國銀行,花旗集團,摩根大通和富國銀行)的高管請求政府不要這樣做。

HUD要修改的是1968年的《公平住房法》中有關“不同影響”這個概念。根據現行法律,銀行或房東等的某種舉措如果產生了歧視弱勢群體的後果,無論這是不是他們有意為之,都必須承擔法律責任。修改後的法律則要求受害者在無權查閱銀行或房東內部文件的情況下,證明其某種特定政策或做法沒有正當的商業理由。民權活動人士說,這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這樣的修改,也使銀行更容易使用算法和人工智能來推銷,承銷和定價房屋貸款,而不必擔心這些計算是否會意外地歧視了弱勢群體。

銀行為什麽要對這天上掉下的餡餅說不呢?

富國銀行房屋貸款執行副總裁Michael DeVito在給HUD部長Ben Carson的信中說:“HUD應該承認現在美國人對種族歧視的關注更加明顯和廣泛。人們越來越深切地意識到數百年來的歧視,種族隔離和經濟剝奪今天已經產生了持久的影響。”美國銀行的副主席Anne Finucane也在給HUD官員的信中說:“現在不是這樣做的時候。哪怕出發點是好的,也會被有些人看成是削減(弱勢群體)好不容易爭取到的保護。”
 
那麽實際情況是怎樣的,是不是到了該鬆綁的時候呢?
 
華盛頓一個關注銀行貸款等事項公正與否的非營利組織NCRC(National Community Reinvestment Coalition,國家社區再投資聯盟),在2017,2019和2020年初的研究都表明,銀行對黑人有明顯歧視。另外,2020年疫情爆發後政府推出的給小型業主提供貸款的PPP計劃(Paycheck Protection Program,“薪水保護計劃”)的實施也不令人滿意。
 
NCRC為了測試各家銀行在PPP項目操作中是否有歧視行為,派出很多“對子”人員,去銀行申請PPP貸款。所謂“對子”,就是讓一對各方麵條件都相當,連性別也相同的借款人,去同一家銀行申請貸款,看他們獲得的待遇是否相同。這兩個人的唯一區別就是一個是黑人,一個是白人。事實上,NCRC在設計上還讓對子中黑人的貸款條件稍稍好一點。該研究共測試了17家銀行,有的銀行還用了好幾對做測試。結果是,43%的測試中,黑人與白人被區別對待了,其餘的試驗,哪怕有區別對待也不是太明顯,無法得出肯定的結論。17家銀行中的13家,至少有一對測試者被區別對待了。
 
什麽叫區別對待呢?比如,同一家銀行對申請人A提供3種不同貸款計劃的信息以及其他可利用的銀行服務,而對與A條件相同的申請人B隻提供一種貸款計劃的信息,也不提供其他服務信息。或者,對A說你各種條件都符合,貸款被批準的可能性非常大,而對B就沒有這樣鼓勵。一個來自該試驗的副產品是發現女性嚴重被歧視。當然,待遇最差的是黑人女性——沒有任何人鼓勵她們申請貸款。
 
無獨有偶,紐約長島的一家媒體《新聞日報》(Newsday)去年底公布的用配對方式調查長島房屋市場是不是有歧視的報告也是類似結論:黑人測試者有49%的時間遇到了不同的待遇,而西班牙裔的測試者為39%,亞洲的測試者為19%。這裏隻說兩個例子。一是某個房地產經紀人告訴一位黑人,某個以白人為主的社區裏的房屋對於他的預算來說太貴了。但是,同一位經紀人向打算花同樣的錢買房的白人展示了這一社區的房屋。另一個例子是,一位經紀人警告一個白人購房者,某個大多為少數族裔的社區經常發生幫派暴力,但她卻將預算可觀的黑人購房者引向該社區的房屋。難怪長島是美國種族隔離最嚴重的郊區之一。
 
這個報告對華人社區也有很大意義。現在美國社會基本上不會把華人與弱勢群體聯係在一起,可能不少華人沒想到自己至今在購房上還是被歧視的對象。
 
上麵這些與貸款和購房相關的行為,都是受HUD要鬆綁的法律約束的。一旦鬆綁成功,被歧視的客戶就很難對銀行和房地產經紀人或公司提起訴訟了。
 
有意思的是,現在反對鬆綁的銀行,兩年前在政府公開征求意見時並沒有提出反對意見,可見幾個月“黑人的命也是命”的抗議活動和目前的社會輿論對銀行還是有壓力的。這也很可能反映了銀行對川普連任沒有信心,他們擔心如果拜登當選總統,一切都會回去,這個餡餅也會得而複失。
 
盡管幾個大銀行出麵要求政府對給銀行鬆綁踩刹車,HUD不僅不為所動,還在7月23日宣布取消奧巴馬政府2015年推出的一個計劃。該計劃是對執行1968年《公平住房法》規則的加強,要求地方對是否有歧視,尤其是形成模式的歧視,主動進行檢查並提交報告。看來,特朗普政府鬆綁的步伐隻會加快,不會停止。這與HUD以前曾經自己做配對調查看是不是有歧視行為,是完全兩個方向了。

 

最後說幾句與住房有關但有走題嫌疑的話。當初我們買房時,幾個好朋友希望把房子買在一起,朋友做了功課,說這裏好,我們就跟著買了。住下後才知道,這樣的“好區”有很多我們不了解的曆史。
 
一位台灣鄰居告訴我,小區內那位黑人牙醫,當初很多人希望能夠阻止他買房,但是他太有錢了,沒辦法。我那時還不懂怎麽能夠阻止,後來才知道關鍵是房地產經紀人。
 
還有一個奇葩現象是來去曼哈頓的交通。離家不遠有個去曼哈頓的巴士線,那個巴士上午隻有從這裏去曼哈頓的單向服務,下午隻有從曼哈頓回來的單向服務。隔壁鎮上有去城裏的火車,長年也都是同樣的單向服務。大概10年前,聽說火車要改成全天雙向服務了,我好高興,沒想到最後的方案是,我們鎮和附近連續幾個鎮依然是單向服務,上午從城裏過來的火車,這幾個站不停,下午從這邊去城裏的火車,這幾個站又不停。我非常不解,後來問與我坐同一條線火車的一位黑人同事,為什麽他的站來回都停,我的站卻不。他告訴我,當初征求居民意見時,我們這幾個鎮的居民投票要求這樣的。孤陋寡聞的我都不知道什麽時候發生了投票的事情。
 
一句話,這種地方的做法就是不讓窮人進來,保持隔離的效果,不管這個隔離是針對種族的還是經濟階層的。政策的作用是有限的。很多時候,最難的是突破心中那一道牆。但如果政策不起一個推力的作用,要改變歧視的現狀就更難了。

 

歧視現象無處不在,政策的把關作用不可或缺。
 
參考資料:
https://www.nytimes.com/2020/07/23/us/politics/trump-housing-discrimination-suburbs.html
https://www.nytimes.com/2020/07/16/business/banks-housing-racial-discrimination.html
https://www.nytimes.com/2020/07/15/business/paycheck-protection-program-bias.html
https://www.nytimes.com/2019/11/18/nyregion/fair-housing-discrimination-long-island.html
https://ncrc.org/despite-gaping-holes-in-government-data-tests-show-ppp-borrowers-faced-discrimination/
https://projects.newsday.com/long-island/real-estate-agents-investigation/
https://www.chicagotribune.com/news/ct-xpm-1992-05-27-9202170353-story.html

本文由作者授權原創首發於“山有梟少君不知”公眾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dong140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