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我聞,我思我想

從大陸來到美國,至今在東西方度過的時日大致各半。願以我所見所聞觸及一下東西方的文化和製度。也許能起一點拋磚引玉的作用。
個人資料
溪邊愚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從肥皂洗手想到了《動腦筋爺爺》係列科普叢書和咱家的“圖書館”

(2020-04-04 16:45:01) 下一個

這些日子全世界都注意經常肥皂洗手了。同學群裏在議論,為什麽肥皂洗手有用。有人研究了背後的原理,然後頭頭是道地“傳教”,不料被醫生同學否定了,真好玩。

我是一個幾十年堅信肥皂洗手的人,而且從小家裏就有規矩,從外麵回來後的第一件事必須是肥皂洗手。現在不是還買不到消毒液嗎?正好就用肥皂了。我為什麽相信肥皂呢?說起來有幾個不同的信息來源讓我對肥皂情有獨鍾,最早的,也是我記得最牢的,是小時候讀過的一套科普叢書《動腦筋爺爺》。對這套書印象那麽深,因為有故事。

小時候,爸爸是個差不多半年以上在出差的人,媽媽才是家裏的主心骨。媽媽很忙,但是給我們兄妹倆讀書、講故事,還是一件經常的事情。我至今腦子裏還有這樣一幅圖像:媽媽坐中間,我和哥哥一邊一個,媽媽讀字,我和哥哥看圖(至少是我看圖)。每次媽媽說結束了,我和哥哥都要來好幾次“再講一本”。

應該是在我4、5歲的年齡,有一天晚上吃完飯後,媽媽拿出一本新書,叫《動腦筋爺爺》。我和哥哥迫不及待地就要媽媽給我們講。第二天,媽媽上班去了,幾乎是不識字的我又自己拿著那本書看。我看了一遍又一遍,總覺得不過癮。然後,我有了一個重大發現:這本書上有個大大的1字。我對哥哥說,為什麽有個1?是不是說還有2?我那時根本就沒有叢書的概念,實在是想書想瘋了。

哥哥同意我的猜測,於是,我們倆開始找有2的那本書。我小,很多地方夠不著,也沒力氣,都是靠哥哥找,我隻是指這指那的。

經過一番翻箱倒櫃,在一堆書報的下麵,我們發現了另外三本《動腦筋爺爺》,分別是2、3、4。一下子有三本新書,可把我樂壞了。媽媽下班回來剛進門我就迫不及待地告訴媽媽,我們找到三本新書,晚上要講故事。

從來不是省油的燈的我免不了要問媽媽:“為什麽要把書藏起來?”媽媽當時的表情我印象極深,她苦笑著說:“每天晚上都累了。如果所有的書一下子拿出來,你們一定是要馬上都講。一本本拿出來,就不需要一天講那麽多。”記得那天我們談好了條件,一天講一本。我還特意對媽媽說,以後書不要藏了,每天隻講一本好了。

連續4天有新書,對我來說,比過節還開心。

記得後來家裏這套書不止4本,應該是又買過,沒有記憶了。但最初找書的事情再也沒忘記。我現在閉起眼睛還能看見那個竹書架,還記得那個書架在房間中的位置,也記得書架的某一格是專門堆放爸爸媽媽近期閱讀的書報,那是書架上最亂的一摞,書就藏在那摞書報的最下麵。

 

我在同學群裏說,《動腦筋爺爺》裏麵有講過肥皂的作用機理,沒想到立即遭遇好幾位的挑戰,說從來沒聽說過這套書,我們那時候隻有《十萬個為什麽?》。不錯,《十萬個為什麽?》是一套伴隨著我們長大的叢書。但是《動腦筋爺爺》也是啊。我解釋說,《動腦筋爺爺》是給小小孩的,《十萬個為什麽》是給已經識字的大孩子自己讀的。幸好後來有人加入我的行列,更有人去網上搜來了出版信息,也算是為我的記憶正了名。

有位同學說,看來我媽媽比較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我這才忽然意識到,真的,買這套書也是“大手筆”投資哦。

小時候,我們家不成文的規矩是,所有的連環畫都給買。我們定期去新華書店,第一件事就是找新出版的連環畫。我和哥哥都不是說要買這本或那本,而是直接說“媽媽,這本我們還沒有!那本也沒有!”媽媽就馬上給買下來。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那時的連環畫,最便宜的隻要4分錢,很薄。稍厚一點的8分錢,最厚的也就1角2分。

彩畫書就貴了,記得有一次我要一本,並不厚,居然要3角4分。彩畫書,媽媽不太給買,要求她,還要說出理由來。而《動腦筋爺爺》卻是媽媽主動買的。看來,我表麵看上去什麽都不在乎的媽媽,其實也是推娃的。

記得我有一本攝影版的《紅色娘子軍》,很厚,也很重,當時不懂,現在想來是紙質好的關係吧。那本書不是2角4就是2角5分,對連環畫來說很貴了。本來我也沒注意價錢,因為買連環畫是名正言順的事情,媽媽從來沒有不字。是我成天在看這本書,來來回回,反反複複地看,看完了還要到封麵封底找每一個字讀,結果就發現居然這麽貴。估計是因為我喜歡跳舞,媽媽才什麽也沒說就給買了吧。

 

我們小時候讀書的渠道不多,因為沒有公共圖書館。而且當時因為文革的原因,出書也很有限。我們家算是條件好了,連環畫也就百多本。我有個已經工作了的遠房表哥家裏有很多連環畫,都是文革前出版的。媽媽每個春節會帶著我去看望父母都已雙亡的表哥,好像順便給帶點水果點心什麽的。我最關心的是借幾本書回來。不好意思借多,一般就是五、六本吧。表哥家的書都放在一個箱子裏,數量應該是過百了吧。這樣連續幾年春節,我都是還了上次借的,再借幾本沒看過的。沒想到的是,有一年再去時,表哥說書都賣了。我當時傷心得說不出話來。事後我一次次想,早知道這樣,應該叫爸爸去把那些書都拿回來,就當新書買下來好了。說實話,很久都不原諒表哥,心裏說,你難道看不出我那麽喜歡這些書嗎?大了以後才意識到,真正在意小孩子心思的人不多。也因為這個,我特別害怕委屈了孩子。

記得還有一件事特別讓我傷心。我們家那時候訂閱一份兒童刊物,好像叫《小朋友好》,很可能是周刊。幾年下來,積攢了厚厚的一摞。有一次,一個小朋友把所有的《小朋友好》都借去看。他一直沒有還回來,大概過了一年了,我忍不住問他要,他就給了我幾本,說就這些了,還大多撕壞了。我也是傷心得說不出話來。然後我問媽媽:“怎麽會借了東西不還呢?”不記得媽媽怎麽回答的了,但我傷心了很久很久,也告訴自己,不要一下子借給人太多,也不要等太久才去要。

因為讀書的渠道不多,我們家又比較隨便,當時就真的有點像是圖書館了,周圍的小朋友都來借。有一陣子,為了好玩,我和哥哥還用個小本子登記。不過,我們兩個人都懶,玩玩沒勁了就不再做了,但書還是繼續出借。不知怎麽的這消息傳遠了,連隔壁新村的,不是我們一個學校,甚至不是一個學區的兩個女孩子也來借書。說實話,我根本不認識她們,但也沒想什麽就出借了。記得有一次我還和爸爸媽媽說了我不認識她們,但爸爸媽媽都沒有阻止我。那兩個孩子也守信,每次都是隻借兩本,下一次再換兩本。後來,有一天,她們又來換書,我當時在樓下空地上與隔壁樓的兩個大孩子玩,那兩個大孩子發現這件借書的事情後,當著那兩個女孩的麵說,怎麽可以把書借給不認識的人呢?他們堅持說不能再借了。我當時愣在那裏,不知道說什麽好,其實是不知道該如何思考。那兩個孩子把書遞給我就走了,我以後再沒有見到她們。

我事後想想挺後悔的,很於心不忍。也懂得了,有時候大人或大孩子的“常識”或“道理”不值得聽。但真正讓我難過的是工作以後聽一位同事說他小時候特別羨慕別人家有書,而他家一本也沒有,他說非常希望能夠借書讀,但他的自尊不允許他開口,因為他知道會被拒絕。他的話,深深地刺痛了我。我不是就做了那種事情,不就是傷了那兩個孩子的自尊嗎?我告訴自己,一定要記住這個教訓。真希望能夠有機會對那兩個女孩說一聲對不起!

這件事也讓我體會到自己父母的大度和寬容。這次在同學群裏一位同學的一句話讓我感慨了好久,她的大意是一直羨慕我有這樣的媽媽。我知道。我小學、中學和大學都有同學說過,沒見過比我媽媽待孩子更好的。其實我爸爸也一樣。我曾在紐約街頭遇見哥哥兒時的好朋友,他特意跨過馬路與我聊了很久,告訴我,小時候到同學家看到同學的父母會害怕,隻有我們家他一點也不害怕。

很感激父母寬容的個性,這也影響到我和哥哥。小時候我們倆的玩具比周圍孩子更多些,特別是質量更好些,但最大的不同大概是我們的玩具就像是公共的,經常被借來借去,哪怕我們並沒有參與玩。後來我讀大學時的自行車也成了“公車”,也是一串串的故事。。。

 

更多博文

親愛的同學,有你,是上海人的福氣

我的文章係列
美國大學AA平權法案的前世今生及亞裔的何去何從
真的希望你過得好!
鮮為人知的癌症新說 – 正確解讀統計數據
如果當初嫁給他?
70年代大舅眼裏的上海
有這樣兩種中國人
什麽是民主,我們真懂了嗎?

70年代上海孩子看青島 – 看看我們都帶些什麽!
70年代上海孩子看青島 – 青島人生活簡單
70年代上海孩子看青島 – 洗海澡
70年代上海孩子看青島 – 表哥、表姐們
70年代上海孩子看青島 – 吃的特殊記憶和老少酒鬼

我家隔壁有點傳奇色彩的鄰居係列
我家隔壁有點傳奇色彩的鄰居 – 開篇
我家隔壁有點傳奇色彩的鄰居 – 後記
我家隔壁有點傳奇色彩的鄰居(續) – 來自徐家姐妹的反饋

育兒篇係列
與女兒談戀愛、婚姻、生活
談海外華人到底該不該逼孩子學琴和中文
到底該不該推娃—老調新談

美國點滴係列
五角大樓文件事件真相(3)-- 美國媒體在最高法院鬥智鬥勇
我在美國占便宜的事 (一)戇人有戇福
美國點滴(七)也談西方的公平概念
美國點滴(二)紐約地鐵與上海地鐵之比較
在美國,保健品和藥品的關鍵區別是什麽?
美國黑人和白人對不公待遇的不同應對方式

美國教育係列
美國專家對聰明孩子與天才孩子的比較
美國高三學生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