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一(3月16日),美國白宮一改原先淡化疫情的態度,做出了自新冠病毒疫情爆發以來後果最嚴重的決定:為了減緩病毒傳播的速度,要求所有人盡可能在家上班,避免10人以上的聚會活動,關閉學校,避免酒吧、餐館等場所。也是上周一,舊金山灣區居民被命令呆在家裏。新澤西州實行了晚上8點到早上5點的宵禁。隨後幾天,加州、紐約州和伊利諾伊州都陸續要求居民呆在家裏,不是生活必需的原因不出門。忽然間,美國變得草木皆兵。其中,紐約州是新冠疫情重災區。公眾號“棱鏡”介紹:2020年3月20日,當紐約州確診人數在美國各州中首個破萬之後,紐約州州長庫莫升級防控措施,簽署行政命令“紐約暫停模式”(New York State on Pause),強製要求全州2000萬人留在家中,同時所有非必需要商業全部關閉。按照要求,政令實施期間,民眾並非24小時都必須待在家中,可以出門購買必要的食物和藥品,以及散步運動,但需要保持6英尺(1.8米)的社交距離。此外,美國衛生係統官員警告說,紐約市需要多達300萬個N95口罩、5000萬個手術口罩和2500萬件防護服才能應對疫情爆發。帝國理工學院COVID-19應對小組一份新的報告顯示了如果不采取控製措施,新冠病毒流行將在美國和英國造成的死亡人數。一、美國是斷臂求生嗎?美國這樣做的經濟代價極大,大有斷臂求生之勢。為什麽?據說英國研究人員的一份報告對白宮改變態度有很大作用,該報告說如果政府不采取行動來減慢病毒傳播的速度,美國今春將有220萬人死於新冠病毒。但是如果人們保持隔離狀態,死亡人數就可以降低很多,而隔離措施越早實行,死亡人數就下降越多。幾個星期以來,美國專家們也一直在警告,再不采取嚴厲措施,今天的意大利就是明天的美國,而意大利的情況是醫療資源麵臨嚴重擠兌。看來,白宮終於清醒了,也真的怕了。到目前為止(美國時間3月25日),美國確診數已過8萬例,死亡人數超1000。這是在新冠病毒試劑盒供不應求情況下的數據。隨著試劑盒供應量的不斷提高,相信確診數還會快速攀升。防疫抗疫的最佳策略就是比疫情早走一步。這一次試劑盒出問題,落後了很多步。但是,美國人的思維還是要先走一步,所以,盡管現在不知道實情,寧可把情況估計得糟一些,就比方已經是很多人感染了,立即采取最大程度的防範措施,希望得到的結果是“還不算太糟”。現在往可能是“過”的方向走,是為了避免最後發現做得不夠。上周六(3月21日),紐約、加州等重災區的醫務人員被告知,有限的試劑盒應該首先保證醫護人員。這是不得已的選擇,但也是正確的選擇。保護醫護人員永遠必須是第一位的。其實這也是試圖在防護設施(簡稱PPE)不夠的情況下走到疫情前麵的策略,等到醫護人員都倒下了就太遲了。如果先走一步的策略對了,就又可以奪回時間,奪回主動權。這個策略會不會成功,我們拭目以待。二、意大利的慘痛教訓3月19日,意大利的死亡人數首次超過了中國,成為目前為止死亡人數最高的國家。3月21日這一天意大利死亡793人,是疫情爆發以來單日最高。接下來兩天稍有減緩,希望這是意大利全國封鎖十多天後帶來的效果。意大利的人口平均年齡為歐洲之最。這造成此次病毒大流行被確診病人中大約50%需要長短不同的住院治療,需要重症監護的10%則需要住院二至三周。這自然就很快發生了醫療資源擠兌——病人數量超過了醫療係統能夠承擔的程度。這一切都是因為在疫情剛爆發時,意大利政府沒有馬上采取嚴厲措施,民眾也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在政府要求大家不要再聚會,要保持社交距離之後,依然不改變生活習慣。結果正如專家預計的,病毒的傳播以數量級的速度增長。三、擁擠的訃告欄、太平間和火葬場意大利北部城市貝加莫這次是疫情重災區。當地報紙L'Eco di Bergamo訃告欄向來都是隻占一頁版麵,現在卻是長長的十頁。意大利北部城市貝加莫當地報紙L'Eco di Bergamo的一頁訃告欄。擠滿的不隻是訃告欄,還有太平間和火葬場。現年49歲的盧卡·迪·帕爾瑪(Luca di Palma)說,他79歲的父親維托裏奧(Vittorio)去世後,他聯係的殯儀館因為已經屍滿為患,幹脆把棺材連帶幾支蠟燭,一個十字架和用於存放屍體的冰箱一同送到他家中存放 。 Castiglione D'Adda市2019年的死亡人數是50。但是今年自2月21日起至今,已經死了47人了。火葬場的屍體來不及處理,棺材的隊伍很長很長。米蘭大學教授Fabiano Di Marco醫生,是Bergamo市Papa Giovanni XXIII醫院的呼吸科主任。3月16日,他接受《紐約時報》的電話采訪,介紹了他所在醫院的情況。這天是Marco醫生三周來第一次回家休息。連續三周,他每天至少工作14小時。一個推文照片:疲憊不堪的護士埃琳娜·帕格裏尼(Elena Pagliarini)趴在桌上睡著了。Marco所在醫院共有1千張病床。自一個月前開始,他們每天都要接受50-70個新病人。很快,他們就不得不每天對醫院進行改造,包括在非住院區加設病床,取消醫院裏的非緊急正常手術,訓練其他學科的醫護人員來治療新冠病毒感染病人。但是,更糟糕的是,在醫療資源發生嚴重擠兌後,醫生還麵臨一個決定病人生死的問題。Marco說,按照常規,病情最重的人首先得到醫療資源。但是在設備嚴重不足時,醫生還要考慮另外一個權重:誰的生命預期更長。這樣考慮的話,一個85歲的病人和一個45歲的比較,85歲的當然不可能獲得資源了。但是,要你去告訴病人,因為你85歲了,所以你得不到呼吸機,這是一件多麽困難的事情?Marco還說,最困難的是精神上的壓力。這來自兩個方麵。第一,醫院裏很多同事被感染了。Marco說,為同事治療情緒上特別難以承受,對醫護人員的精神狀態有很大影響。到他接受采訪那天,醫院裏已經有460個醫護人員或者被感染了,或者累病了,或者因為在暴露的情況下與新冠病毒病人有了接觸必須隔離。第二,醫院裏死去的病人都是孤伶伶地走的,原因說起來讓人唏噓——醫院沒有足夠的PPE給病人家屬,所以,家屬非但不能探望,甚至不能做臨終告別。在電話采訪中,Marco幾度哽咽。他說,醫院裏,醫生和護士每天都在哭(We cry everyday),而這些都是早就看慣了生死離別,已經輕易不會為此動感情的人了。
為了淡化新冠病毒的危險,特朗普總統變著法地玩遊戲,先說這是個騙局,又說不過就是一般的流感,還在疫情沒有被控製住時堅持說一切都在掌控之中。特朗普是一個撒謊慣了的人。隻是,如果他撒謊說觀摩他就職典禮的人比奧巴馬的多得多還可算是人畜無害的話,病毒這個事情卻是性命攸關的。 因為現在的主要問題是設備短缺又沒有貨源,各個州要自己解決問題非常困難,隻有動用國家的戰爭機器才能獲得與現實困難像匹配的資源,所以州長們都在呼籲聯邦政府提供幫助。對此,特朗普總統雖然於上周三(3月13日)就啟動了《防衛生產法》(Defense Production Act),卻沒有真正利用這個法律的授權采取行動,還反複強調,采購產品是各個州自己的責任。直到上周,才在各方壓力下,與各個企業合作,開始討論轉產事項。但依然拒絕真正動用《防衛生產法》,隻是鼓勵企業增產、轉產。為什麽要拖延,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意大利的經驗告訴我們,每拖一天,都是額外的代價。本來應該是做領路人的,特朗普卻是被HHS和CDC,被各位專家,被州長們推著走。德國總理總理默克爾3月18日就新冠疫情對全國講話,把情況如實相告,也把措施和理由說得明明白白,有理性,有關愛,也有諄諄告誡。這才是災難時刻領袖人物的樣子,與特朗普總統在新聞發布會上惱羞成怒對記者發飆的形象形成鮮明的對比。更令人遺憾的是,在目前必須全國齊心協力抗疫的時候,特朗普已經開始推卸責任了。在多次新聞發布會上,他要麽是責怪中國,要麽是責怪奧巴馬政府。總統先生,現在不是甩鍋的時候。Do your job。很多事情,現在早一步開始去做,就能多挽救很多生命。五、美國的抗疫之路且艱且長每一次疫情結束後,一個最重要的終極指標就是死亡人數。這就是為什麽英國新出來的那個模擬報告嚇著了白宮,也是為什麽,意大利的現狀是美國最不希望發生在自己國家的。美國沒有全民醫保。雖然現在政府承擔了測試費用,但是治療費用呢?這是一個問題。還有,美國的福利遠比不上歐洲,很多家庭沒有能力承受經濟停擺的衝擊。這也是為什麽這幾天國會和白宮忙於通過各項緩解民眾經濟壓力的議案。此時此刻,迫在眉睫的是 PPE(個人防護裝備)的嚴重短缺。 上周六中午特朗普總統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已經有部分廠家決定轉產呼吸機,口罩和消毒液等。同時還宣布,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了一項新冠病毒測試方法。此法不僅能夠在45分鍾內讀出結果,而且可以病人自己取樣,不需要護士的參與。這就節省了用於病人的PPE。這些都是好消息。希望美國能夠盡快走出貨源和試劑盒不足的境地。更重要的是,希望美國不至於發生醫療係統被擠兌的情況。結語:大家一定要嚴肅對待這個病毒——這句話意大利醫生Marco鄭重其事地說;德國總理語重心長地說;一位發視頻到社交網絡的意大利市長痛心疾首地說。讓我們聽從規勸吧,管好自己和家人。如果出現類似病毒感染的症狀,不要直接去醫院或診所,先給自己的醫生打電話,聽從醫生的指示。如果家裏有多餘的口罩等防護用品,送去附近的醫院。如果鄰居有孤老需要幫助,在不違反規則的情況下,伸出援助之手。我們同在一條船上,我們同沉浮。不能輕敵,也不需要驚慌。懂得自己該做什麽不該做什麽就行了。希望,一切還沒有太遲。
如果是武漢那種“海測”,美國受感染人數恐怕不會低於五十萬。
去年由衛生部和CIA主持的防疫演習crimson contagion,表明美國會有一億多人感染,七百多萬重症,五十八萬死亡。
因為美國的這種社會體係帶有的缺陷是難以對付這種疾病的。
歐洲幾十個國家,也沒有領袖?
現在已經是 動用《防衛生產法》的最後一步。 啟動《防衛生產法》是進入戰爭級別, 國家的財力就要集中到那裏, 不能救股市, 救大公司其實也就是救大財團了。
還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