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Dolomites阿爾卑斯山腳下的Castelrotto。天氣不幫忙,否則景觀應該非常美。照片比目力所見又差了不少。(本文照片均由作者提供。)
已經是11月份了,家裏那位忽然說他還有十多天假必須年底前用掉。心血來潮,決定就去意大利,避開著名景點,就在小地方隨意兜兜轉轉,吃吃玩玩,真正體驗一下所謂意大利人的悠閑生活。
上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還是在我6個月身孕的時候。現在已經空巢的我們,終於又可以任性了。
不知道是小馬駒病了還是有什麽特殊原因,還在山上時,就遠遠看見主人與小馬駒已經“促膝談心”15、20分鍾之久。待我們快走到跟前時,主人翻出柵欄,就為了從外麵的地上拔一把草喂馬。可惜我沒有搶到喂草的鏡頭。主人對馬駒的喜愛與關懷,從他的作為、形體動作與眼神中傳遞、溢出,溫暖了馬駒,也溫暖了一直注目的我。
Dolomites阿爾卑斯山腳下的Castelrotto。
知道這是一次季節不對的旅行,很多旅遊項目會在淡季關門,我們決定此行就是體驗生活,不計劃必須做的項目,不在乎什麽玩成了什麽沒玩成,一切都順其自然地接受,輕鬆愉快地去享受意大利的時光。於是,這次就真的成了一次懶懶散散的旅行。現在碼字也是抱著懶懶散散的態度,想到哪裏,寫到哪裏,隻能是掛一漏萬了。
險些錯過的Scrovegni Chapel
這一次說是什麽都不在乎,當然也是因為大的景點以前去過了。這次不僅是走小地方,而且也就是吃吃看看,多吃點少吃點,或是多看點少看點,都無所謂。但沒想到,唯一一個真的在乎的,卻險些錯過:威尼斯附近的Padua擁有一個魁寶,Scrovegni Chapel,裏麵都是Giotto的壁畫。Giotto可是大牛人啊。
Scrovegni Chapel。每一組隻允許幾十個人進入,給15分鍾時間觀摩。
Scrovegni Chapel。雖然檢測工作還沒有完成,並不影響觀摩。就拍照而言,除了這個“最後的審判”無法拍好,其餘的也都不影響。
Scrovegni Chapel。工作人員在做修補。
Giotto以最早脫離中世紀和拜占庭時代的風格,專注於對人物的情感和自然形態的表現,開創了一代畫風,可謂是達芬奇、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和拉斐爾(Raphael)等後來者的先師。一些學者認為Giotto是14世紀最重要的意大利畫家,是“文藝複興之父”。而Giotto在Padua的Scrovegni Chapel裏麵的壁畫,是他傑出作品的重中之重。單看看這些畫是如何被保護的就知道它們價值連城了:就像去看達芬奇“最後的晚餐”一樣,要進入Scrovegni Chapel,所有人必須先在一個封閉的空間裏呆15分鍾,以保證每個人帶進去的濕度和溫度都是“標準”的。
Lucca。普契尼(Giacomo Puccini)曾用來作曲的鋼琴。《蝴蝶夫人》也許是他最著名的作品。
普契尼的作品《杜蘭朵》(Turandot)1926年在紐約大都匯歌劇院演出時所用服裝,由金色層壓材料製成,上麵有多色絲線刺繡、亮片和彩色玻璃珠。
成立於1222年的帕多瓦大學(University of Padua)是意大利史上第二個大學,也是世界上至今還存在的大學中以成立先後排名第五的大學。伽利略曾在該校授課。由於他的課最受歡迎,學生們捐款,特意為他做了圖中的這個講台。
大致旅程排好了,才發現Scrovegni Chapel正在整修,要到我們離開Padua的那個周一才重新開放。網上訂票,隻拿到周一下午的,而我們那天要趕路。不想開夜車,我們希望能夠早一點參觀。周日,我們一早就趕去Scrovegni Chapel,與工作人員商量把第二天的票換成上午的。可是,博物館的規矩是隻能處理當日的票,叫我們第二天再去。但我們發現當時博物館是開放的。原來,因為工作人員對畫還在做最後的檢查,參觀的人會受影響。為避免說不清,網上不賣票,但人直接去的話,博物館出售減價票。於是,我們當場買了減價票,把這件事完成了。當然我們第二天的票隻能作廢了。
Bolzano一個考古博物館(South Tirol Museum of Archaeology)裏的冰人模型。這是1991年發現的幾乎保持完整的5300年前的人,及其珍貴。隻讓拍模型的照片,真正的冰人是放在一個冰室裏的,隻能看,不讓拍照片。
Bolzano一個考古博物館(South Tirol Museum of Archaeology)裏的冰人當時穿的褲子,都是獸皮做的。同時保留下來的還有鞋子、帽子和狩獵工具等。
這個經曆再次提醒了我們一個經驗:有時候網上辦不成的事情,打電話有可能解決。如果條件允許,人直接過去也是有好處的。
San Gimignano建於十三世紀的雙子塔。當地人稱,紐約世界貿易中心倒塌的雙子塔是從他們的雙子塔偷的創意。
遠眺五漁村之一Monterosso al Mare。
五漁村(Cinque Terre),是意大利西北部Liguria沿海岸的5個村鎮,以風格不一的海邊風景聞名,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1999年被辟為國家公園(Parco Nazionale delle Cinque Terre)。可惜因為大暴雨、大滑坡,把最漂亮的幾段徒步山徑衝壞後,就沒有再修複。(可見政府是真的沒錢了。)遊客們隻能最好的不得而求其次,走其它幾段山路。
五漁村之一Vernazza的一張大型照片。如圖片所示,2011年10月25日的澇災造成大滑坡。周邊一張張小照片是不同人家或商店等當時留下的記錄。
因為是在淡季,所到之處,大多數餐館都關閉了,五漁村也不例外。這種情形,有好處也有壞處。壞處自然是找餐館不容易,有時候如果隨便逛的話,可以走十多分鍾看不見一家營業的餐館。好處則是,開著的餐館很可能是當地人經常去的,而這正是我們希望嚐試的。
在五漁村玩兩天,住在其中的Monterosso。第一天午餐時間一不留神就過去了,發現一家相當吸引人的海鮮餐館,在門口看了菜單,居然有魚湯,非常有興趣嚐一嚐,不料已經不接受午餐客人了。(意大利很多餐館,尤其是比較正經的,都是午餐與晚餐之間有一段休息時間。)於是發現我們隻有一個地方可以吃飯了,而這是我們當初放棄的一個叫Fast的餐館,主要是一看名字就感覺是快餐,心裏一百個不願意。
這就是那個令人驚豔的Pesto披薩餅。
FAST餐館的門麵,夠破舊的。
果然,這家就是供應披薩餅、三明治、色拉盤等簡單食物的小餐館。坐下之後,我發現這家披薩中有一個選項是Pesto,而我知道這是意大利菜裏的一種經典調味,立即決定要這個。沒想到,超出想象的好吃。又叫了一杯生啤,簡直就是絕配了。
因為好吃,一不小心吃多了,晚上決定不吃了。老公一個人想簡單一點,就去同一家買了個Pesto三明治。我拿來嚐一口,又是好吃得停不下來,多吃了好幾口。第二天午餐,本來應該去昨天沒吃成的那家嚐試海鮮的,畢竟在意大利吃海鮮的機會不多,但我堅持還是去Fast,我一定要一個人吃一份Pesto三明治,因為這很可能是我此生最後一次機會吃這麽好吃的Pesto三明治了。這一點上我們夫妻兩個態度不同。他總是要嚐試新的。我不反對嚐新,但我更喜歡好吃的一吃再吃。嚐試的目的不就是為了尋找自己喜歡的嗎?
三明治很大份,吃得絕對過癮。沒想到的是,這居然是我們此行唯一一次吃到Pesto的披薩餅和三明治,雖然Pesto在意大利是一種極普遍的調味。很多地方有Pesto調味的意大利麵,但就是沒有看到Pesto披薩和三明治,而且Pesto的口味根本不能比。也許隻有在對自己的Pesto有超人的信心時才會做披薩和三明治。Fast這家,無論是Pesto披薩餅還是Pesto三明治,都給人一種味覺的驚豔,一口下去,那時那刻,就美味而言,任你山珍海味我也不換。
五漁村屬於Ligurian地域。維基百科說,Pestco在意大利的發源地是Ligurian的首都Genoa。也許這家店的Pestco有這份驚豔也不是偶然。
五漁村景觀。
五個村之間,可以坐火車,也可以徒步,一路欣賞風景,而徒步旅行也正是五漁村的一個玩項。也是因為淡季的原因,官方宣布所有徒步山徑都關閉了,說是都壞了。不願意放棄,我們還是去探了路。其實有多條路基本上都是好的。已是下午,仗著我們各有一個照亮的燈,我們冒險開始了向另一個村的徒步旅行。果然,天黑了我們還在路上。好在天黑不久,我們就到達了目的地。
我們走的是Monterosso al Mare去Vernazza的那條路。這裏是起點。
快到目的地Vernazza了,臨下山時拍的最後一張照片。
這條trail(徒步路徑)就真的是封了,這是入口處。
這個經曆再次告訴我們,“官方”的話不一定可信哈。其實,最可靠的標誌是,有沒有人也在走。隻要路上經常遇見人,就不怕。我們路上的確是一直遇到反方向走的人,但同方向的人,後來都走了回頭路。我們知道,他們是估計天黑前到不了下一個村。因為備有燈,我們決定繼續。但後來我意識到,當路上不再有人時,如果出了什麽問題,就沒有人替你呼救了。所以,為安全起見,這樣的事情還是不要做的好。
五漁村景觀。
聖誕節期間的廟會
旅途中有三天待在了Montepulciano,其中兩天是周末。事先並不知道,我們正好趕上了廟會。Montepulciano號稱是托斯卡納(Tuscany)的中心,這也是我們選擇在那裏落腳的原因之一,但見識了周末的廟會,才知道是怎麽個中心法。
我們的旅館就在該市中心廣場附近,到達後就趕緊去廣場看熱鬧了。說實話,從大城市來的人,看什麽都是小,那個廣場在我看來根本談不上有規模,我們前幾天在其它城市看到的任何一個廣場都比這個大,但是熱鬧程度真的比不上,感覺全城的人都出來了。別個城市廣場裏各個攤位經常是門可羅雀,這裏廣場上大部分攤位都有顧客,賣吃的攤位前更是長長的隊伍。
Montepulciano市中心廣場。其實廣場上夠擠的,特別是接近吃飯的時候。為了能夠拍出攤位,我好不容易逮著個空檔。
沒胃口排隊,也不喜歡那一類食物,我們去找餐館。結果發現,這是一個非常困難的事情。首先,很多餐館淡季不開門。然後,來趕廟會的人太多,所有的餐館都滿員,還有很多人在等。我們走了好遠才找到一家有空位的。本來是每一餐都認真對待的,這時候饑不擇食了,幸好味道還不錯。其實,這家菜沒有多少選擇,但我的經驗是,不打算特別品嚐什麽的話,一般來說,叫個蘑菇麵總是保險的,那天我也是這麽做的。
第二天,在城內的一個酒店品酒,聽給我們介紹酒的帥哥說,這個廟會遠近聞名,每年從11月起到第二年新年後,每個周末都辦,不僅是2個多小時車程的羅馬人會來,就是Naples的,也會過來,那可是4小時車程了。當然,意大利人是坐火車的多。我頭天還在嘲笑,這些趕廟會的人,就好像小地方人去曼哈頓似的,這下可不敢再小看了。反正出門兩分鍾就到廣場了,晚上我們再次去看熱鬧。在家裏那位的慫恿下,我也抱著積極參與的態度,在已經完成了一天食量的情況下,繼續吃喝。
上圖中的酒桶有兩人多高。
好酒不能用太大的酒桶。酒必須有足夠麵積與木頭接觸,發生反應,吸收木頭的氣味。
酒窖在一個岩洞裏。這個岩洞有2000多年曆史了,在伊特魯裏亞(Etruscan)文明時期就作為宗教場所。上麵這張照片中可以看見岩洞中的海洋生物化石。二戰時,當地人曾把猶太人藏在這個岩洞裏,保護起來。
介紹酒的帥哥。
幾乎每一個賣熱食的地方都同時賣Vin Brule(意大利式甜酒),這是冬天節日的必備,也是驅寒的好飲料。幾乎所有人都在喝這個,我們的參與也就從喝甜酒開始了。
在身邊那位使勁鼓勵下,我又搞了一大塊裹糖的烤榛子。怎麽說呢,這是我成年後吃到的最好吃的榛子了,相當的香,但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孩提時代,同一新村去北大荒的知青帶回來的榛子。那時上海的孩子,從來沒聽說過榛子,更不要說吃過了。一天鄰居給我吃,第一個入口,那股香味就終身難忘。好榛子的香,比花生濃鬱,比香榧子醇厚,就口味特色而言,堪與鬆子有一拚。
說起來沒出息,小時候看電影《青鬆嶺》,出來後記得的就是兩件事,一個是比我先看了電影的哥哥所說,車把式如何一甩鞭,一聲“籲”,狂奔的馬車就紋絲不動,我到電影結束也沒發現有不折不扣的紋絲不動。另一個就是那句把我給饞死的台詞,“這是誰的榛子口袋啊?”。就是今天,那句台詞還響在耳畔。可憐,在國內,我再也沒有過吃榛子的機會。
來美國後,在超市一眼就認出了榛子,激動得不行,馬上買了自己炒來吃。可惜,根本就沒有那種香味。後來,還嚐試過多種品牌,多個產地的榛子,不要說不能與北大荒的比,連花生仁、腰果都比不上。所以,這個集市上的榛子,雖然不如我兒時的記憶,已經是非常不錯了。
一邊吃著,喝著,一邊沿著攤位走,發現整個集市遠不止廣場中心這一塊。逛到那一頭,進入一個公園,居然又有好大的一個食物廣場,裏麵人頭攢動,我們也被吸引了過去。一個個攤位看過去並不覺得有什麽特別,但當我們把目光投向正在大吃特吃的食客時,居然身不由己地被感染了。走過一個美國遊客身邊,她大聲用英文吆喝我們:“買來吃啊!”我那位是最強調參與的,立即說,我們也吃。可是,我們已經完成當天吃的任務了!他堅持我們必須eat heartily,硬是去買了好大一份。不過,真的是出人意料的好吃。那天中午,我們還是吃了一家米其林提名的餐館,與這個hearty food比,真正是兩個世界。當然,米其林從來就是與hearty food相反的,吃不飽也是經常的。
Montepulciano市中心廣場。廣場上布置了一個大“雪球”,大家排隊進去拍照。
Montepulciano市中心廣場。晚上最後的高潮是廣場中心燈光與音樂的組合秀。用電腦設計的燈光變幻無窮,美輪美奐。非常巧的是,就在音樂嘎然而止,燈光暗去的霎那,下起了小雨。這是老天在告訴人們,該回家了。我們也乖乖地回旅館了。
Montepulciano廟會邊上食物廣場買的一份食物。這是一個order,一大份Hearty Food,兩個人吃都嫌多。這個盤子是一般餐館自助取食所用盤子的尺寸,與宜家用的差不多大小。
在Montepulciano的另一個收獲是,那天在酒店品酒,其中質量最好的一個紅酒,居然讓我想起了小時候在青島常喝的煙台葡萄酒,一樣一樣的味道。那個煙台葡萄酒,不記得全名了,但記得裏麵有個“小”字,類似“煙台小瓶葡萄酒”的意思。記得表哥對我們說過,你別小看這個,是好酒啊,是得了全國什麽什麽獎的。果然,與這酒店最好的酒一樣味道!
這是一個自己有酒莊的酒店,這個質量最好的品種每年隻有幾千瓶的產量。因量少,不出口任何地方。我立即就有了買的衝動,打算帶回上海,讓哥哥再回味一下小時候的味道。可惜,要酒店寄,最少必須6瓶。而我經常聚會的朋友中有穆斯林,所以沒有喝酒的機會。平日自己不喝酒的我,實在想不出怎麽處理6瓶酒,隻能作罷了。
成也茄子,敗也茄子
茄子幾乎是我的最愛,茄子又在地中海食物中擔當著重要角色,此行中自然有不少吃茄子的機會。
在美國,吃意大利餐或各種地中海餐館,我往往是看見茄子必點。這次在意大利差不多也是這樣。怎麽說呢,這次我吃到了最好吃的茄子,也吃到了最差的茄子。
難吃極了的茄子。
有一次,還是一家看上去很不錯的餐館,至少價格不便宜,那個茄子,吃了一口,我就再沒碰第二下。茄子最忌的就是沒有燒透,無論是燉、炸、烤還是蒸,都必須保證燒透,必須酥了,爛了。那天的那個茄子,幾乎就是生的,真不懂是怎麽回事。是個什麽菜呢?我還真說不上來(就是上麵那張圖)。有的餐館沒有英文菜單。更多的時候是,雖然有英文,你硬是看不懂什麽意思。與服務生的交流也經常有問題,估計在旅遊淡季,餐館也不願花錢雇英文流利的。
Orvieto小鎮某家餐館的eggplant parmesan,美味至極。
這次吃到的最好吃的茄子,是Orvieto小鎮某家餐館的eggplant parmesan。非常地道,是我認為把茄子做到了極致的水平。
說到茄子的極致,必須說說茄子披薩。如果做好了,做對了,我認為最好吃的披薩是茄子披薩,至少在美國是這樣。此次在意大利,看見過茄子披薩,是南方披薩的那種,麵餅很薄,茄子也非常薄。我執意要嚐一嚐。但那天又不想放棄我們看中的一家餐館,結果竟吃了兩頓午餐,一頓正經的,一頓就是簡單的茄子披薩。那茄子太薄,都幾乎吃不出茄子味了。也幸好夠薄,否則怕是會烤不透。總之,沒吃出茄子的好來。
Lucca的薄片茄子披薩餅。
發現意大利人很喜歡這種薄土豆片的披薩餅,不覺得有特別好吃。
在多處看見賣各種各樣薄披薩餅的,都是稱份量,也都是生意非常紅火。特別是在Assis,看見一位老者,拄著拐,由家人半攙扶地走到一家很熱鬧的披薩店,要了一份披薩,拿回家去吃。店裏還有很多類似建築工人、消防人員在吃。看見這樣的場景,就忍不住也要嚐試,所以整個行程中把好幾頓交給了這樣的披薩餅。但是,沒有發現特別好吃的。很有可能,這種店生意好的原因之一是便宜。
不得不說說曼哈頓的茄子披薩。與意大利不同,在曼哈頓,茄子披薩並不罕見,大多是那種裹了麵粉事先炸過的茄子。但最好吃的茄子披薩是不裹麵粉,也不事先炸過,就是生茄子和披薩一起烤出來的那種。可惜會這樣做的店家很少,而我知道的茄子披薩做得最好的,是78街與York大道交界處西北角的那家披薩店。曾在那附近住過,每周至少要吃一次。離開後,隻要有機會去那附近,也一定會去吃。說起來有兩個故事,是一個連帶著另一個的。
話說那次又借機回去吃茄子披薩,發現那家店關門了,幾乎是痛心疾首。後來又經過幾次,不記得都是鐵將軍把門,還是變成了別家餐館,反正都是失望而歸。一晃自那家店關門又是7、8年過去了,我也已經有好多年沒再去看了。大約是半年前,我又到那附近辦事,不知為什麽,就有心理感應,覺得那個披薩回來了。走了十多條街過去看,果然,我一眼就認出了久違的茄子披薩。
把自己弄得舒舒服服,耐心等到滾燙的披薩不再燙口了,才把依然有足夠熱度的披薩送進口裏。(認真做披薩生意的,都是把披薩餅熱透的,這是我發現的一個規律。就像五漁村Fast那家,披薩餅和三明治都是滾燙滾燙的,不小心就會把嘴燙出泡。)就這一口,感覺自己到了天堂。
曼哈頓最好吃的茄子披薩。那茄子一看就是烤透了。
不需要去問店夥計,我知道是同一個廚師,因為味覺是無法欺騙的。有一個故事可以證明我的自信。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家巴基斯坦人,家裏有幾個兄弟姐妹。他們小時候經常在一位廚藝特棒的阿姨家享受美食,尤其是阿姨做的饢(Naan),非同一般的滋味,無人能比。他們甚至有一種理論,他們阿姨的手特別小,隻有他們阿姨的手才做得出這樣的味道。
後來,這幾個兄弟姐妹都到了美國。一日,他們一起在紐約的某個餐館裏用餐,上來的饢,每個人一口咬下去後,都難以置信地相互看著說不出話來:這個饢的味道隻有他們阿姨做得出來,而他們阿姨已經過世了。他們要求見廚師,走出來的是他們阿姨的女兒。因為她是無身份滯留,所以不好意思告訴親戚自己在紐約。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味覺的記憶是靠譜的。
下篇預告:
托斯卡納,愛你不容易
在意大利開車
意大利海鮮
尋找夢中的冰淇淋
撰文:溪邊愚人
本文由作者授權原創首發於《美國華人》公眾號
更多博文
我的文章係列
美國大學AA平權法案的前世今生及亞裔的何去何從
真的希望你過得好!
鮮為人知的癌症新說 – 正確解讀統計數據
如果當初嫁給他?
70年代大舅眼裏的上海
有這樣兩種中國人
什麽是民主,我們真懂了嗎?
70年代上海孩子看青島 – 看看我們都帶些什麽!
70年代上海孩子看青島 – 青島人生活簡單
70年代上海孩子看青島 – 洗海澡
70年代上海孩子看青島 – 表哥、表姐們
70年代上海孩子看青島 – 吃的特殊記憶和老少酒鬼
我家隔壁有點傳奇色彩的鄰居係列
我家隔壁有點傳奇色彩的鄰居 – 開篇
我家隔壁有點傳奇色彩的鄰居 – 後記
我家隔壁有點傳奇色彩的鄰居(續) – 來自徐家姐妹的反饋
育兒篇係列
與女兒談戀愛、婚姻、生活
談海外華人到底該不該逼孩子學琴和中文
到底該不該推娃—老調新談
美國點滴係列
五角大樓文件事件真相(3)-- 美國媒體在最高法院鬥智鬥勇
我在美國占便宜的事 (一)戇人有戇福
美國點滴(七)也談西方的公平概念
美國點滴(二)紐約地鐵與上海地鐵之比較
在美國,保健品和藥品的關鍵區別是什麽?
美國黑人和白人對不公待遇的不同應對方式
“終於寫遊記了”,是這樣說的 : ) 我不是旅遊達人,不敢獻醜啊 : )
謝謝關注和留言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