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新聞媒體不是工具,更不是喉舌。報紙想要銷量好,必須創出品牌。而品牌最關鍵的一點是信譽。講個故事吧。
初來美時,曾在個連鎖餐館的辦公室打過工,美其名曰會計助理,其實就是對對帳單什麽的。打這份工的副產品是知道了一些餐館運作的皮毛,也有些有趣的故事。這裏隻表報紙對餐館評估的事。
都知道紐約時報是紐約的老大。該報不僅新聞報道質量超群,它對各行各業信息的提供,亦有撼動市場的力量。
那天不知為什麽連鎖餐館中質量最好的一家晚上不到八點燒鴨就賣完了,還有幾個招牌菜也相繼告罄,外麵隊伍排的好長。第二天再次重複,但大家不知是何緣故。據說還是那個平日輕易不露麵的猶太老板提供了信息:紐約時報給了好評了啦!大廚立即大量準備報上提到的幾個菜,不能讓到手的生意跑了!
於是,辦公室裏就有人給我介紹,在美國,美食家都是匿名、自費去餐館品嚐,然後發表評論。名氣特大的美食家往往還有做一點化妝之類的事以免被人認出來,目的就是他(她)吃的菜必須是和你我吃的菜一樣質量的。同一家餐館還要吃好幾次,在不同的日子去,周日去,周末也去,看看大廚休息的時候質量是否也保證。隻有這樣才能保證給出的評估是有價值的,是經得起檢驗的。信譽是最最最最重要滴!這信譽是非常值錢的,這就是我說的有撼動市場的力量。要保持品牌,就千萬千萬不能拿這信譽去做交易。
報紙、專刊介紹餐館和食品的非常多,但牌子不同,效果也完全不同。紐約時報是特大牌,上了這份報紙,在那個時候,至少三天餐館會賣空,三天後生意還是會遠遠好過以前。那是20多年前。現在網絡發達,以前的報道隨時可以查出來,評估的效力就更顯著了。除了特大牌的,一般餐館凡是上過紐約時報的一定是把放大的那份報紙貼在餐館門口的。
那是二十多年前,剛從大陸來美的我還不懂得這種匿名、自費的概念,聽了特感慨。而我的親身經曆也證明了這樣的匿名是非常重要的。
當時辦公室的小老板時不時請我吃自己餐館的小灶,或是叫送外賣的送上門,或是我們自己去餐館,吃的最多的就是上了紐約時報的那家,真的是每一次、每一個菜都好吃。於是,我就在周末拖上家裏那位去那家餐館吃同樣的菜。一般來說,菜也沒讓人失望,但我發現,我們在餐館吃的和我在辦公室吃的不是一回事。我吃的“小灶”料是特別的足,味也就特別的濃。好幾次,我不得不抱歉的對我那位說,對不起,沒有我說的那麽好,我吃的是老板點的,是特別做的。所以美食家匿名去餐館吃是絕對有道理滴!
這是餐館評估。說是眾口難調,畢竟比新聞報道容易做到客觀,實事求是。要論新聞報道,那就更講究了。要建立信譽,就要客觀,公正,全麵。記者也是人,也有自己的觀點,如何才能保證不偏不倚?不容易!除了依照一般新聞報道的常規外,紐約時報還采取了一係列措施,以後有機會我一一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