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從一個從網上看來的笑話說起。
問: 敵敵畏中毒用阿托品搶救時阿托品用過量了怎麽處理?
答: 再來點敵敵畏。
問題本身是嚴肅的,答案自然是個笑話。可是這笑話到讓我想起了高中時的一節化學課。
當時在學習金屬鈉的特性。記得化學老師說, 鈉非常容易氧化,在水裏都會燃燒。一般需要保存在油裏麵。有一次化學老師問一個問題: 如果發生了金屬鈉燃燒的意外,應該怎麽處理?有一位同學舉手發言:那就趕緊往上倒油,用油把鈉覆蓋了就不會繼續燃燒了。 老師樂道:你這不是火上澆油嗎?
回想起來,這兩個回答是有異曲同工之妙。我的那位同學自然書沒讀活。隻想到用油去隔絕金屬鈉,忘了那兒還有火。這就讓我想到一個問題:要解決一個問題先要解決什麽?
一個問題的發生,有兩個層麵: “裏”和“表”。裏是主因,表是外在體現。要解決一個問題,當然關鍵在治“裏”。如果一時難知或/和難治其“裏”, 治表也是一個必要手段。但是,先治裏還是先治表?盡管治了裏似乎可以順帶地就把表給治了,可是,在上述兩種情況下,卻是要求我們無論如何先治表!阿托品過量,已造成另一種危害。不能用敵敵畏來平衡,應大量輸液。金屬鈉在燃燒(氧化),那第一步就是要隔斷氧源。蓋沙土或者扔個被子上去, 先把火滅了,再把金屬鈉塊放到油裏麵。治“表”要做在治“裏”之前。
因此,如果“表”一時不至於造成危害,那就可以從治裏著手;如果“表”在造成危害,那就要先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