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47)
2015 (49)
2016 (67)
2017 (49)
2020 (1)
落筆之際,許,先讚美李安導演以“ Life of Pi”(“少年派飄流”)贏得85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極其它的榮譽。當然,更加景仰稱道的卻是,張藝謀和一眾影視藝員競技參賽的長久努力和付出。所謂的,古道情懷,最是不以成敗論英雄!
其實,對奧斯卡獲獎片,早就說不上“情有獨鍾”了。回望上世紀以來,有那麽多神秘瑰麗,蕩氣回腸,波瀾壯闊的影片和影人,卻都無緣奧斯卡金像,比如:情切淒厲壯美如“魂斷藍橋”(“Waterloo Bridge”),浪漫奔放優雅如“羅馬假日”(“Roman Holiday”)。而盛名雷貫,一生拍了五十多部驚險懸悚大片的好萊塢大導演希區柯克(Alfred Hichcock),縱然獲得奧斯卡提名無數,但他卻終生未能以獲得奧斯卡導演獎而榮光燦爛。不過,他的光焰,卻已遠不是奧斯卡獎所能覆蓋和衡量的:他的成就,在於開辟照亮了好萊塢驚險諜片的——經典世紀。
奧斯卡的光輝,其實早就伴隨著30-40年代,好萊塢的黃金時節而 “Gone With The Wind”(“隨風而逝”)了。2013年第85屆,也難獨開生麵,重拾昨日榮光。也許,正是如此,芭芭拉 史翠姍(Barbra Streisand “往日情懷” 女主)才在時隔四十年後,滿懷更加的滄桑深沉,緬懷一曲“舊日時光”
The Way We Were (電影“往日情懷”插曲)
確切地說,如果不是城內網友們如此興趣盎然地以85屆奧獎盛數“李是張非”(李安,張藝謀),今屆的獎片,也是可以忽略不看了(附帶一句,有的大俠甚至為此而拍案驚起,以狗論旨,悲愴老謀子。這些兄長,曾幾何時,那麽優雅地訓導:中國式的教育很失敗,因為我們總是教導著攀比,奪功,取名。。。。。。他們也曾風度翩翩地指教:西式教育重視“平常心”。遺憾的是,在遇到具體問題時,他們自己首先就失相和失態了)。
如此,周五晚上,拉著先生去觀看了李安的“少年派奇幻飄流”(The Life of Pi). 故事到也簡單,一個印度少年,在海難中失去了親人。他和一隻斑馬,鬣狗,猩猩及老虎在海上漂流。鬣狗咬死了斑馬和猩猩,老虎又咬食了鬣狗。以後,少年和老虎在船上盤旋,共持,互依,曆經200多天後,遇救。影片最後十分鍾,他在醫院敘述在海上的故事,可是,不被人相信。於是,少年另編出了一套說法:船上不是動物,而是人:少年本人,廚師,水手和少年的母親。究竟哪個說法是真實的?
網友已有太多的討論,認為“少年派”具有很深刻的寓意,探討著特定條件下的“人性”和“獸性”。
第一個故事,其實可以一舉推翻,因為人和老虎共存於救生艇上,隻是天方夜譚。虛繆的命題,不足以得出“人性”和“獸性”的任何結論;
第二個故事,是隱藏和推測。百度上的討論:猩猩=少年的母親,鬣狗=廚師,斑馬=水手,老虎=少年的動物本性。
問題:誰殺了誰?誰吃了誰?(百度上有各種象征討論:蓮花,食人島,酸,香蕉。。。。。。)而導演並未作任何闡述,他把解釋權交給了觀眾:)
讀了一些討論後,迅速就淪入了漂流中(牽強附會,人雲亦雲很容易),並迅速將結論告訴了先生:那少年殺了船上所有的人,並分別食之。先生笑而答道,你還記得童話“皇帝的新衣嗎”?
皇帝喜歡穿新衣。圖中的兩人扮作裁縫,自告奮勇能作最漂亮的新衣,同時也告訴皇帝,他們做出的衣服,笨蛋是看不見的。
假裁縫什麽也沒做,把“虛無漂流”的新衣給了皇帝。皇帝不願讓人以為他是笨蛋,隻好假裝很欣賞新衣。王公大臣沒有一個願意當愚蠢的笨蛋,於是搜索著稱讚皇帝的新衣服;有的說新衣服的色彩明亮,有的說飄帶華麗,有的說質料上乘,人雲亦雲,趨炎附勢,加油添醋,但是沒有一個人說出皇帝什麽也沒穿。 盛大豪華的遊行開始了。
繼續,“漂流”著。。。。。。
(圖片來自網絡)
你的思維跳躍,建立在完全錯誤的理解上,不應該指出來嗎?
這不叫敏感,這叫實事求是。如果我都不能陳述我自己的博文,這合理嗎?
基於在理性和平等基礎上的討論,是被尊敬的。
“風行雲上”和“我是一元黨” 網友是全部或部分理解我,我很欣慰了。
況且,絕大多數來討論的網友,並非“誤解”博文,他們隻是表達不同的看法。
我也希望你對討論問題,不必情緒“話”。
不過是在說思維而已,你過分敏感。使得本來想討論一點思維學的願望全無。
不過你啟發了我,如果那麽多人都誤解你,那真該審視一下到底是文中的什麽這麽易誤解? 謝謝分享。
“很多人不過分解讀不行,生怕自已庸俗了,解讀得越玄妙越證明自已高人一等”。
謝謝你的正解,我完全就是這個意思。
你的解析是不對的。
我沒有任何意思說“李安,張陰謀”。恰恰相反,我景仰二人都是英雄。但是,我更要為張導喝一聲彩。為什麽,因為“不以成敗論英雄”!
遞進一層,奧斯卡獎也不能神話,就正如希區柯克和很多其它的優秀影人也未得過獎。。。過分地奉承或過份地鞭打某人,是不正確的。我尊敬雪中送炭。
談到跳躍思維,要根據文章的情況來看,有時需跳躍,有時需平鋪,但無論如何,都要連貫。就正如,飛機起飛,先滑行,加速,然後騰空飛越;也正如田徑跳高或跳遠,先助跑,加速,彈跳飛越。(跑前還要試步,否則步子錯了,是飛不起來的)。
你把第一步都誤解了,也許後麵的就是”誤跳了“。
仍然謝謝你的努力。
部分同意你的觀點。善惡並存,應該是大多數人都認同的一個事實。不斷的推導虛無,我認為無意義。
文的結構是這樣的:
2013奧斯卡,李安,張陰謀;
個人對該獎的看法;
個人感慨於40年代奧斯卡;
少年派的電影描述;
皇帝新衣
這是跳躍思維的特點,而其與中國文字和文化的其他方麵緊密相關。經常可以看到受過西方教育的中國人,在敘述學術時采取分析方式,他時自然反映出中國人特有的跳躍的聯係方式。當然使用分析法的人不宜讀懂,或隻是focus 其中一點;而跳躍式的聯係方式之人比較pick up 作者之意。 也就是中國文化中的悟性。
兩者思維方式無所謂好壞,隻是不同而已。
以上隻是對事不對人。希望博主不介意借用你的文講了一點題外之話。
你相信皇帝穿了新衣,皇帝自然就是穿了。如果你不相信,皇帝就是沒穿。皇帝的新衣這個童話,小孩並不是說出了真話,而是讓其他人都相信了皇帝沒穿。為什麽作者讓你覺得小孩說的是真話?那是因為作者在敘述的時候,有偏見地告訴你裁縫們是騙子,讓你覺得皇帝真的什麽都沒穿。事實上,皇帝真的穿了沒有,你知道嗎?
事實如何根本不重要。就好像很多人糾結有沒有神有沒有佛,爭吵半天,當真毫無意義。相信什麽,才是真正重要的。
所以,很支持樓主的觀點。
這正好印證了,皇帝的新衣。“雅”到,附庸風雅,以至於:庸人自擾,伯慮愁眠;也的確是俗人為奇,兒童言真,道出一派 “子虛烏有”。
如果閣下讀過了原著,何不直接談出你對原著的看法?更何況你也沒讀懂我!
你證我證,莫衷一是。
神鏡是不存在的。影片恰好是在說明善,惡共存。
同意。
“派”的魅力還在於“雅俗共賞”。“雅人”思考它的的寓意,“俗人”和孩子把它當成一個驚心動魄的曆險故事也未嚐不可。
雖然能否得奧斯卡不是衡量導演水平的唯一標準,也不管奧斯卡的光環怎麽退色了,至少李安在人家的地盤上用人家的能接受的方式講好了一個故事。
Ag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