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芷傷寒蒂 蛾眉憂晚花

山西土窯洞裏住了八年的北京知青,“老三屆”中老大哥,網上人見人恨的“朱老忠”就是在下我。“疏雨”是本人另一個網名,出自唐詩“疏雨過中條”。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樣板戲”隻有八個

(2021-07-24 11:14:42) 下一個
所謂“十九部樣板戲”、“樣板戲至少有二十多個”的說法,源自“四人幫”禦用寫作班子中臭名昭著的“初瀾”。1974年初瀾在《京劇革命十年》中,妄稱八個樣板戲是“第一批”,揚言樣板戲“已有十六七個”。此後就有人把初瀾吹起來的雞毛拿來當了令箭,“樣板戲”就論了“批”,混亂得再也說不出一個準確數。直至今日,還有人抱著“雞毛”不撒手,並以此為據公開在網上賣弄:“樣板戲隻有8部?別再錯下去了!”
所謂“樣板”,就是一個示範。“現代題材的京劇 = 樣板戲”是完全錯誤的觀念,難不成現在出一部現代題材京劇也能叫“樣板戲”?
一部文藝作品,如果全是高潮就沒有了高潮,同理,如果全是樣板也就沒了樣板。所以1967年“八個樣板戲”以後的創作,不能隨便也稱為“樣板戲”。
“樣板戲”的正式名稱為“革命樣板戲”,1966年12月26日《人民日報》發表的《貫徹執行毛主席文藝路線的光輝樣板》一文,首次將京劇《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襲白虎團》,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和“交響音樂”《沙家浜》 並稱為“江青同誌”親自培育的八個“革命藝術樣板”或“革命現代樣板作品”。1967年5月31日《人民日報》社論《革命文藝的優秀樣板》一文,正式提出了“樣板戲”一詞。1968年5月,紀念郵票《毛主席的革命文藝路線勝利萬歲》發行,新華社配發了一篇報道,副標題是“郵電部為八個革命樣板戲的誕生發行一套紀念郵票”,“八個樣板戲”的說法已經很明確了。
八個樣板戲之後,在1968年推出了“鋼琴伴唱《紅燈記》”,不過是樣板戲《紅燈記》的一個延伸或移植,唱腔不變,演員不變,連化妝都不變,其實隻是換了伴奏的“折子戲”。這就是當時人們的印象,稱作“第九個樣板戲”是毫無根據的。而“交響音樂《沙家浜》”不同,並非換伴奏,而是加入了更多的合唱和樂章。
此後不久推出的“鋼琴協奏曲《黃河》”連“戲”都算不上,也被初瀾勉強地拉入“樣板戲”。
後來還有許多地方戲劇對樣板戲進行了移植,比較著名的湖南花鼓戲《沙家浜》。1969年,樣板戲中的五出現代京劇重新改版,和1967年的版本都有增刪。這一改版似乎很多人不知道,初瀾也隻字不提。隻有文革過來人中的文藝愛好者才注意到。筆者不完整的記憶如下:
《紅燈記》砍掉了鳩山的唱段“鐵蹄踏遍鬆花江”,日本鬼子不能在台上太過猖狂;李玉和增加了唱段“一路上多保重”,強調“天下事難不倒共產黨員”;鐵梅的唱詞“怎說沒留什麽錢”似乎有些俗氣,改為“光輝照兒永向前”;界壁兒慧蓮和磨刀人也都有了一段唱。
《沙家浜》:胡傳葵的唱腔“想當初”、“七八條槍”、“俺胡某”都把調子降了,“我才出缸”改為“我才躲過大難一場”,後麵“上海灘炮聲響”的唱段也改為簡短的對白;郭建光“聽對岸響數槍”唱段,“手中槍”後麵本來以“就能夠堅如磐石百煉成鋼”結尾,改為“毛主席,黨中央…”,加長了一大段內容;沙奶奶“七個兒子”給適當地“計劃生育”成了“四個”,“七龍”也就升格為“四龍”,而且也給加上了一段唱。
《海港》的錢守為,原本不過是個落後分子、“中間人物”,為突出“階級鬥爭”變為對新社會懷有仇恨的敵我矛盾;高誌揚的唱段“狂風陣陣掀巨浪”不知道怎麽就沒有了,也許就是因為不能用“錢守為道短長”來掩蓋階級矛盾。
《奇襲白虎團》原本不過是一出慰問抗美援朝前線的武打戲,1969年前除了那段“打敗美帝野心狼”外,沒什麽給人印象深刻的唱段。新版增加了很多唱段,但有名的花臉方榮翔不過擔任一個配角,仍沒有流傳下來很多被廣泛傳唱的段子;主角本叫“楊偉才”,估計是用了原型的真姓,改為“嚴偉才”。
《智取威虎山》中,1969年加入了流傳至今的管弦樂“打虎上山”前奏。除了刪減了座山雕唱段外,第一個大的唱段“三十六顆紅心向太陽”被砍掉結尾段落沒了這唱詞,變成“誓把反動派一掃光”;“幾天來摸敵情”等唱段也有刪減,增加的小常寶“堅決要求上戰場”唱段,流傳得比早就有的“八年前風雪夜”還要廣;“我一連灌他八大碗”改為“三大碗”,“八連長”改為“三連長”,有可能和台灣公交車忌諱“八路”是同樣原因——敵人沒資格用咱這個數,但也可能是聽不慣敵人如此囂張;“203”改為“參謀長”,“孫達得”改為“申德華”。
更加奇怪的是,“一撮毛”這個土匪的外號改為“野狼嗥”,簡直匪夷所思!小說中這個土匪有名有姓叫“郎占山”,因右腮上有個大黑痣並長著一撮長毛得此外號。什麽原因要改?是不是江青的主意?至今也沒有答案。
能夠想出唯一合理的解釋:不宜使用這個“毛”字。
當然同時期也有樣板戲以後新的現代題材京劇陸續創作出來。隻是直到1974年,才由初瀾發表文章,把後續的若幹文藝作品也列入“樣板戲”。
我們注意到,現代人很多不知道“交響音樂《沙家浜》”是八個樣板戲之一,因為湊不齊八個的數,於是就搬出後續被初瀾定義“樣板戲”中的一個,憑著個人喜好充當了“八個樣板戲”的“之一”。因為沒有標準,張三李四王二麻子各執一詞。使得“樣板戲”、“八個樣板戲”的概念更加模糊不清,混亂不堪了。
更加應該注意到,1974年正是“四人幫”猖狂“批孔”“批周公”的時候。初瀾拋出這樣的文章,是在為“四人幫”鳴鑼開道。現在居然有人還將“四人幫”這篇居心險惡的禦用文章當依據,不知道打的是什麽算盤!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疏雨 回複 悄悄話 百度中就在以初瀾文章為依據。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5%AB%E5%A4%A7%E6%A0%B7%E6%9D%BF%E6%88%8F/2273458?fr=aladdin
疏雨 回複 悄悄話 京劇革命十年——初瀾
https://www.laoziliao.net/rmrb/1974-07-05-2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