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芷傷寒蒂 蛾眉憂晚花

山西土窯洞裏住了八年的北京知青,“老三屆”中老大哥,網上人見人恨的“朱老忠”就是在下我。“疏雨”是本人另一個網名,出自唐詩“疏雨過中條”。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階級路線”與“查三代”

(2025-01-01 10:32:05) 下一個

“階級路線”與“查三代”
 (2016-05-19 19:31:40 新浪博客)
   這兩個詞現在不知道還有用沒用了。“階級路線”在當年,那可是黨的政策,“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毛語錄),可見其重要性。“查三代”是最嚴格的政審方針,要害崗位上要求政治絕對可靠,就要進行這樣的政審,同樣非同小可。在毛時代,這兩個政策和方針是同時存在的。靠著老子“好漢”起來的“紅五類”光榮無比,能過“查三代”的關更是牛逼朝天:我們是保密單位——發老婆!
   但是否有人想過?二者之間根本就是互相矛盾的。
   所謂“階級路線”,就是“①有成分論;②不唯成分論;③重在政治表現”。在那個時代的青年人,土改階段都沒有成年,本人成分是清一色的“學生”。於是所謂“成分”,就由“出身”來代替,似乎順理成章。叫作“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選擇”。所謂“紅五類”、“黑六類”也都是指的父輩的政治地位。
   當文革來臨,問題更加嚴重,“朋友”“敵人”這個“革命的首要問題”被提出來了,“階級鬥爭講階級”是“紅五類”小將們常用態度,動不動就劈頭蓋臉地質問“什麽出身?”在這個曆史環境下,“好漢”“混蛋”的“對聯”應運而生。
   先哲有話: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對聯”對嗎?顯然不對!但也是合理的,其背後就是黨的“階級路線”,實際上就是這麽執行的。
   親眼看到過,對聯的橫批“基本如此”,初稿是“代代相傳”。修改以後還多少緩和一些,甚至可解釋為“不唯成分論”。眾所周知,真正不唯成分的隻有個別典型——“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則不屬此列。
   與“階級路線”同時存在的說法還有“勞動人民世代受剝削”,不斷批判“剝削階級”“勤儉起家”的“謬論”。要不是來了“大救星”,富的永遠富,窮的輩輩窮。這和“代代相傳”也沒什麽不一樣。
   但關鍵要害部門的最嚴格崗位上,對人員的要求卻是要“查三代”。既然是“代代相傳”,一代理應足夠了,還有必要往上查嗎?沒別的呀!這就是在明目張膽打你“世代受剝削”的臉嘛!是可忍?——可也不得不忍。
   而為什麽隻查三代?怎麽不查個十代八代的?農村人講話:富不過三代。貧下中農有多少是從地富破落下來的?又有誰能說清楚!繼續查下去,怕是找不到一個“幹淨”人了。不難想到:“破落”了幾千年,怎麽還有地主?隻能是窮人變富。真找到個十代八代都翻不了身的,那遺傳因子(那年頭還沒有基因科學)也肯定有問題,這人還可用嗎?
   在那個年代,“階級路線”就這樣,和“查三代”同時存在。雖然彼此相互否定,但沒人注重這些:習慣的就是合理的——這是傳統的力量,比哲學家更要理直氣壯。
   可是有人強調這個,忽然也會有人強調那個。知青下了農村,大隊幹部要求填表“出身”一格,要填爺爺的成分。非但不是什麽“要害部門”的“關鍵崗位”,插隊之前甚至根本就無須政審。但農民的觀念:“革軍”“革幹”“職員”,那都是職業,隻有這農那農的,才叫“成分”。知青中出身非紅的無所謂,但“紅五類”首先出麵抵製。既然“久經考驗”,就有權避開“查三代”,兩代都不幹!不用問,經得起查兩代的“紅五類”知青屈指可數。
   1968年初,一個同學正式途徑當兵,去了沒倆月被打發複員回到學校,原因不在他自己,隻是他部級高幹的老子突然倒台。政治條件一下子翻轉了。二十來歲大老爺們,一身剛剛穿熱,卻扒了領章帽徽的新軍裝,見了同學嗚嗚地哭起來,大家都很同情。是啊!我怎麽了?本來滿懷壯誌、壯誌淩雲,要在部隊大幹一番,前途無量,卻不由分說“滾TMD蛋”,能不委屈嗎!
   盡管當時“對聯”已被批一年多,“好漢”一夜變“混蛋”的現實還是這麽無情。卻還有一個更加荒謬的:文革初期盛傳“副統帥”的出身“貧苦農民”——優於那個“富裕農民”。“9.13”以後紅頭文件傳達,居然也變成了地主。“兒子反動爸混蛋”,照樣也能一夜變。
   好在兒子爬到高幹再倒台的時候,爸大概已經沒什麽健在的。最可憐的應屬那些政審過了上兩代,查到上三代是“破落地主”的,難道不更委屈?曾祖輩,連見麵都沒見過,與我有什麽相幹!沒辦法,誰讓你“趕上了”!
   是啊,我們都“趕上了”——那個無比荒謬的年代!
(此文早已被新浪網站列入“私密”,僅作者自己能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疏雨 回複 悄悄話 解釋一下自己:老忠我不是“黑六類”,是板上釘釘的“特嫌”。“重在政治表現”是給“黑六類”預備的,與我無關。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