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的兩維空間

我喜歡無聊的事情。而且,我隻做我喜歡的事情。
個人資料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致我親愛的網友——再談追憶

(2016-05-08 01:57:44) 下一個

致我親愛的網友

昭明,你好!

我第一次遇到有人真的能把《追憶似水年華》看完,而且還不止一遍。我想世界上看完這部書的人可能不會很多,但我知道一定是會有的。所以,你一定是與眾不同的,但也不會是特別孤單的,屬於少數派吧。桑格塔有過一個論述,過去以來我一直很喜歡,大概是:判斷一部作品的好壞,有時不是看喜歡它的人數的多少,而是看對它喜歡的程度。我想可能愛的程度,包括強度和時間上的長度,才是有意義的。不過,現在對於這個觀點我也開始不能肯定了。因為,我發現現在有那麽多的大媽和小姑娘們,對於韓劇和泰劇的熱愛的程度,簡直達到了驚人的地步。我的母親就是因為熬夜看韓劇,結果看成了高血壓需要長期服藥。真是“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啊!什麽是好與壞?這真是一個讓人困惑的難題。

我們是生活在一個非常奇異的星球上的一群非常奇異的生物。我們不僅擁有基因組,我們還擁有文化。盡管,僅在銀河係就有1000億顆恒星,而銀河係在整個宇宙中又隻不過是滄海一粟,但迄今為止人類所有尋找外太空生命的努力都是失敗的。我堅信生命在整個宇宙中是唯一的。我們的存在是一個非常荒誕的事件。

對於生物體來說,性是所有行為的最根本的驅動力,而死亡是一切生命的歸宿。所有的文化都是與性和死亡相關的。但與一般動物的以性為驅動的行為相反,文化最根本的目的是冀以擺脫性的方式而達到個體的永恒,(而非種的基因的傳播。)過去的研究一直很難找到人類獨特的,可以與其他動物截然區分開的特性。我認為人所獨特具有的唯一特性是:人是一種追求不死的動物!它向往著個體價值的永恒。所以,人是追求永恒的動物!因此,人類創造了藝術。

但當有一天人類認識到永恒不過是一種癡妄後,藝術也就必然要開始衰敗。而這就是今天我們所麵對的時代。

今天藝術正在衰敗,我們麵對死亡,要麽選擇及時行樂,要麽沉浸於某種形式的追憶。

生命沒有永恒,隻是不斷的回憶。我們在不斷地走回到過去,直到消失於虛無。麵對虛無,我們還能尋找什麽?什麽又是有意義的?所以,把一部那麽厚的《追憶似水年華》看上好幾遍,與成天沉浸於無聊透頂的韓劇、泰劇,在今天,又有什麽不同?

 

2016/5/8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荔枝100 回複 悄悄話 很欣賞樓主的文章和昭明的評論。昭明是我聽說的唯一個把《追憶》看了幾遍的人。我承認我自己沒有讀完。我在你前一篇博客裏已留言說,我是屬於翻開一頁、讀幾段品嚐的那種讀者。很高興在城裏發現了你們兩位。
昭明_watch0 回複 悄悄話 《追憶》和韓劇有什麽不同呢?我想應該是有的。(雖然不是高下的差別,因為都是在消遣)。

韓劇,還有很多很多電視劇,電影……是麵對大眾的。它們表達的故事和情感是要符合大眾預期的,大眾可以接受的,同時它們又引領著大眾的世界觀,大眾的美感。因為要表達和引領大眾的情感,大眾的世界觀,那麽裏麵的這情感,這世界觀就要有一致性,要generalize,要規範,要崇高,要觀點分明。可是當一樣東西被generalize起來,被操縱起來,裏麵的個性就沒有了,隨之喪失的就是真實。

《追憶》的作者不想靠這書賺錢,他不需要取悅大眾,他不需要引領大眾,他自言自語,把自己的胡思亂想記錄下,他寫的完全個人的看法,個人的情感。

我們個人的感覺我們在清醒的時候,常常被忽略,認為是無意義的,可笑的,甚至是恥辱的。我們被教育的去和大家想一樣的事,有一樣的感受。天長日久,我們還真的習慣了,寫出來的東西,甚至日記,(比如雷鋒日記)就成了陳詞濫調,非常高尚,但不是自己的,隻是應該這麽寫。

陳詞濫調,被規範過的感情,被引導出來的看法,不是不對,不是不強烈,隻是不自然,不真實,不真實的怎麽可能是美的呢?假花會美嗎?

《追憶》的第一篇,作者大段大段地寫睡不著覺時的東想西想。這是非常真實的,我們誰睡不著的時候,不在不由自主地亂想呢?可誰覺得這狀態的有趣,誰敢把這非常個人的胡思亂想寫出來?我們大家都會認為美是有一定標準的,可是Proust卻認為美是非常個人的,它是和個人的想像,回憶連在一起的。還有,我們對故鄉的強烈情感並不能和大家統一在“每逢佳節倍思親”的詩句裏,而在(像是一杯浸過小蛋糕的香茶那樣的)某個Proust's moment。普魯斯特寫的是極其個人的東西,所以是最真實的,難怪亦可亦非說“他的有些描述實在太好了,有些感受自己有過相似的體會,卻從來沒有人能把這些體會如此生動的用文字形象地描述出來”。

韓劇也不是無聊透頂,可是老看這樣的東西,在這樣的環境裏,屬於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思想,慢慢地沒有了,(愛情應該是這樣,友誼應該是這樣,父母去世時我們應該有這樣的情感。。。因為大家都是這樣。)個體沒有了,成了整體裏的一個細胞,輕易地被煽動,被鼓起,被利用。

我想,藝術的消亡可能不是“人類認識到永恒不過是一種癡妄”,於是即使行樂。人從古到今都知道自己是會死的。藝術的消亡是因為革命,商業的泛濫,民主……,大眾(人作為整體)變得太有價值。大眾需要操縱,取悅。藝術呢,我以為是非常個人的追求。

個人的追憶和沉浸在韓劇裏有什麽不同?前者可以說,這倏忽而去的人生,我思索過,我活過。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