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東西方文化比較這類的大題目,總是使我腦袋“嗡”家夥短路

(2012-06-02 22:46:47) 下一個

咱們能不能把一件複雜的事情簡單化一點?以我看問題的角度,我喜歡關注國家的擴張或者侵略性。


以一個國家的領土的擴展和收縮,以全球的各個國家的領土的形成和消亡,來看一看這其中的文化上的差異。一個國家的文化的最終體現,是其外在的侵略性和擴張性。


一個具有強悍擴張、咄咄逼人的國家,是有精神、軍事和國力的相當的自信,相反,則是個軟弱的國家。當兩個相互隔絕的民族各自發展,是什麽決定了若幹世代以後,其中的一個強大而另一個弱小?


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世界已經和平了60多年。最近的500年,是西方國家跨出國境線,向世界擴張的過程,也就是殖民地過程。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是西方國家殖民地擴張的最後的過程。西方國家經過這兩次世界大戰,國力衰弱,所以殖民地紛紛獨立。


比較起全世界,中國竟然是唯一沒有被殖民化的一個國家!這是多麽令人驚訝的一件事!不過,別高興得太早,仔細看看中國的曆史,其實中國在曆史上已經被殖民地化、被亡國了兩次半:元、清、大和。


如果一個國家亡國,則表明其文化的落後,造成國家的虛弱。我們需要仔細地分析,元、清、和日本的亡國的各自的特點。比如,元朝亡國以後,又是怎麽複國的?比如清朝亡國以後,又是怎麽複國的?比如日本侵占大部分中國之後,中國又是怎麽打敗了日本的?


我們必須從這些個表現一個文化真正內涵的關鍵點,來分析中華文化的特點。同樣,我們需要分析西方國家間曆史上的各種戰爭,以及在戰爭背後的文化的差異。戰爭,最能夠體現一個文化的最深刻的內涵了。


以我個人的觀點,中國的文化是徹底的爛透了,中國作為一個國家,是非常軟弱的。中國的文化的核心,是對自己的皇朝子民、老百姓的無底線的橫征暴斂,並且揮霍無度。文化的核心是對賤民的冷酷無情和鐵石心腸。為了抵禦皇朝對百姓的惡性盤剝,中國形成了一個非常有內涵的亞文化,宗族文化。


宗族是中國最具特色的一種文化,簡單地說,就是亞皇帝和小王朝。宗族裏,最年長的地位最高,長子觀念,家庭和祖先的觀念,形成了一整套的和嚴密的規範。宗族全是親屬,往往一個村就是一個宗族。可以說,這才是中華文明中,最具有凝聚力的一種文化實體,基本上承擔了幾乎全部的國家的責任。


往往一個宗族,有若幹個曆史和現代的做高官的長輩,這就把人民的社會安全、保障、國家責任、價值觀聯係到一體。宗族就象是一棵大樹,不斷地分枝,而那些脫離了宗族核心的,逐漸被社會淘汰,淪為賤民。可以說,中國的宗族文化,是中華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圍繞著宗族文化,是人口無限膨脹的一個原因。宗族文化最後的邊界是糧食。當一個村莊的糧食無法滿足全族人的果腹時,那些遠離宗族主幹的分枝就被驅逐出本族。


而那些被驅逐的人,就流落四方,成為賤民。


因為宗族的文化,所以人口眾多。因為人口眾多,所以生活普遍貧困,因而總體上國力衰敗。所以,當中國人口膨脹到一個臨界點以後,任何一個外來的強敵,都可以征服中國。因為中國人口眾多,任何一個政權都是非常虛弱。


所以,才有元朝被明朝推翻,是因為元朝的中國非常虛弱。而元朝的被推翻,幾乎與中華文明的任何內在的凝聚力無一點關係,僅僅是因為饑餓。因為中國人口多,又因為饑餓,所以才有造反,才有趕走了元蒙的統治。


同樣,明朝是一個非常虛弱的國家,所以才有被滿達子入侵。滿達子人少,但全體中國人都是病弱者,所以自然被征服。清朝同樣是個軟弱的國家,所以被日本和西方列強侵略。清朝的滅亡,同樣不是什麽中華民族的凝聚力,當年孫中山才幾個人?才幾條槍?在中國有什麽支持?


同樣,民國是軟弱的,所以才被共產黨給打跨。大家可能都能看到民國是何等的軟弱吧?國民黨沒有戰鬥力,國民黨官貪汙腐化,國家政權搖搖欲墜。這種國家,吹口氣都能吹倒。


今天的中共同樣軟弱,同樣的問題,人口眾多,吃飯問題,資源少,老百姓忍辱負重的本事超出人類的底線,而當官的能搶就搶能貪則貪,因為當官的也缺啊。


總之,中國的核心文化,宗族文化已經到了生命的晚期。宗族文化的一個最重要的說法,就是多生多育。而最終,中國被龐大的人口給吃窮,普遍的貧困造成普遍的貪汙腐化,造成國家的虛弱。


國家的虛弱,就造成科學和技術的落後,也就是中國最終落後的原因。


所以,研究東西方文化,最終還要研究東西方是如何良性地控製人口的,西方是怎麽解決人口和吃飯的問題,而中國為什麽甘願墮落,任由人口膨脹,吃得底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