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的富強是最根本的國家利益
(2012-06-12 02:45:32)
下一個
國家的富強就是民富國強,並且國強比民富更重要,當國家安全受到威脅的時候,國民都是舍命舍財地當兵捐款,保衛國家。這是國家內部任何政體,民主的或專製的,都會遵守的準則。這是國家、政府和人民的共同目的。
因此來衡量毛時代的上山下鄉政策,當時的中國基本國情是,農業生產力低下,糧食產量低,人口多,糧食緊張。我說過,中國人口已經超過土地負荷,中共建國的時候,中華文化已經進入遲暮之年,中國銳意變革,拋棄傳統是大勢所趨。
一方麵中國人口超限,另一方麵中共忽視了人口控製,這是因為當時的時代,認為人多勞動力多,可以幹大規模的農業基礎建設,開荒挖渠填海等,都是擴大農業生產率的方法,需要人力。
戰爭從另一方麵不斷地威脅著中國。西方世界因為紅色的中國搞反華大合唱,但是,如果中國不是共產紅色的中國,西方世界依然會尋找其他的借口來侵吞和瓜分中國。第三次世界大戰和核子戰爭一直威脅著中國,而戰爭最需要兵源。
這就是當時的中國國情,人口增長的壓力超過了農業增產,糧食的緊張抑製了城市的進一步發展,造成城市就業發展停滯,社會閑散人員增加,打架鬥毆,產生城市的不穩定。
把城市人口撥調到農村,增加農村勞動力,增加農村科技和知識水平,這都是國家的整體戰略,不是毛個人心血來潮做的事,上山下鄉是當時國家的基本國情形勢所逼迫,是中國的現實所然。
而且,上山下鄉並不是文革後對紅衛兵的懲罰,而是文革的繼續和深入,讓國家培養的知識分子經受反修防修的處理和改造,成為中國農業生產率提高的一個戰略方針。這些都是當時中共如此決策的緣由。
農業一直是阻礙中國現代化的最大的因素。農村糧食本來就緊張,但是不供應城市糧食,就無法發展工業。是讓農民餓肚子支援城市搞工業建設,還是善待農民,多留糧食,阻礙工業發展?毛時代是選擇了窮過渡。
總之,站在國家根本利益的立場,盡快和加快複興中國,使中國盡快成為強國,中共選擇了民窮。
這麽做有什麽錯?一個急於讓中國富強的願望驅使著中國必須努力搞農業。當時農產品的短缺,迫使城市的黨政機關搞五七幹校和單位辦農場,搞南泥灣開荒,以城市居民自己開墾種地來緩解農副產品的短缺,都是當時中國的現實國情。
所以,評價中共的上山下鄉政策,不要脫離中國國情,這是任何政黨和製度都無法超越的。所以,上山下鄉政策沒有大錯,更不是毛的心血來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