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譚的博客

享受時光,留下記憶。
正文

朝鮮停戰協定回顧(圖組)

(2013-07-31 07:10:27) 下一個
60年前的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簽訂,朝鮮戰爭結束。南北朝鮮60年來以三八線為界,盡管衝突對抗時有發生,但基本維持了一個和平穩定的局麵。朝鮮今年7月27日在平壤金日成廣場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中國派國家副主席李源潮應邀出席;美國當日在首都華盛頓“朝鮮戰爭紀念碑”前舉行紀念儀式,總統奧巴馬向朝鮮戰爭紀念碑獻花;韓國總統樸槿惠當天在首爾龍山戰爭紀念館內發表了重要講話。主要的參戰國家以各種形式舉行活動,慶祝朝鮮戰爭停戰協定簽訂60周年。
 
朝鮮戰爭以1950年6月25日朝鮮人民軍越過三八線線突襲韓國為開端,韓國國軍全麵潰敗。7月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84號決議,派遣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支援韓國抵禦朝鮮的進攻。9月15日,聯合國軍在當時戰線的後方仁川登陸,扭轉了戰爭的局勢,迫使朝鮮人民軍北撤。9月28日,聯合國軍重占漢城,10月9日越過三八線開始進入朝鮮作戰,戰火燒到鴨綠江邊。10月5日決定出兵援朝,10月19日,中國派誌願軍進入朝鮮參戰,重新占領了平壤和漢城,並迫使聯合國軍撤退至南韓。1951之後聯合國軍頂住了誌願軍的攻擊,並發動夏季和秋季攻勢,再度重占漢城,戰線重新回到三八線。從此在三八線交戰雙方一直處於僵持狀態,均無力吃掉對方。自1951年底開始,中朝方麵就和聯合國軍展開談判,其中邊打邊談的時間長達747天,大小會議召開了575次,終於在1953年7月27日,由朝鮮人民軍、中國人民誌願軍和聯合國軍在朝鮮半島的板門店簽定的關於朝鮮戰爭的停戰協定,其中韓國國軍方麵沒有加入。朝鮮停戰協定的談判堪稱近代史上最複雜的停戰談判。曆史學家估計朝鮮戰爭總計有250萬人喪生。
 
由於韓國方麵未在停火協定上簽字,這就造成一個很大的尷尬:從法理上,朝鮮戰爭並未真正結束,隻是“停火”;而韓國和朝鮮甚至連“停火協議”都未真正達成,從理論上更處於“交戰”狀態。其實這個停戰協定在南北兩個朝鮮早已名存實亡。韓國沒有簽字不說,在1954年韓國外長卞榮泰就稱“不再認為有義務遵守《朝鮮停戰協定》”。朝鮮2009年5月27日也宣布將不再受《朝鮮停戰協定》約束。到2013年3月5日,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部突然發布消息,宣布1953年簽訂的《朝鮮停戰協定》“完全無效”。停戰協定規定兩個重要機構,一個是停戰委員會,一個是中立國監督委員會。停戰委員會由朝鮮人民軍,中國人民誌願軍,聯合國軍代表共同組成,通報協商處理任何違反停戰協定的事件。1991年的時候朝鮮借口美國把停戰委員會首席代表移交給韓國,宣布退出停戰委員會,停戰委員會基本處於癱瘓狀態。 1994年1月朝鮮正式宣布永遠撤回朝鮮人民軍代表,5月宣布成為單獨由人民軍組成的板門店代表部,實際上驅逐了中國誌願軍代表,迫使誌願軍代表1994年12月撤回中國。在之後停戰委員會就完全停止運轉了,現在的朝鮮停戰協定也隻有中國和美國承認。
 
60年來,中國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與昔日的敵手美國和南韓都締結了友好關係,而朝鮮依然孤閉鎖國,為確保金家王朝千秋萬代,窮兵黜武,不顧民生,發展核武,不時地引發威脅朝鮮半島和平穩定的言論和行動。看來要在朝鮮半島要實現真正的和平統一路程還很遙遠漫長。
 
中國為朝鮮做出了無私的犧牲,可以說沒有中國就沒有金家王朝,然而朝鮮一直掩蓋和抹煞中國在朝鮮戰爭中巨大的貢獻。朝鮮有一副著名的停戰協定簽訂現場宣傳畫,畫中竟然沒有一個中國人。在朝鮮的教科書中涉及朝鮮戰爭曆史,也未提及中國人民誌願軍。葬身在朝鮮的十多萬誌願軍烈士,他們多是被草草安葬,還不如南韓的敵軍墓地。還好,今年的60周年閱兵,托李源潮的福,有中國人民誌願軍的退伍老兵代表應邀出席,朝鮮新落成的祖國解放戰爭紀念館,還設有一個誌願軍館。
 
朝鮮一方麵廢除《朝鮮停戰協定》,另一方麵又大規模地紀念停戰協定,真不知道小金胖的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收集了一組有關《朝鮮停戰協定》的照片,轉貼以供大家欣賞。
 
 
1951年底交戰雙方已意識到誰也無力打敗對方,打下去於誰都不利,就開始了停戰談判。然而,談判主要卡殼在戰俘遣返問題上。中國堅持要“全部遣返”,美國堅持要“部分遣返”,結果邊打邊談耗了近3年。圖為1951年12月,板門店,聯合國軍代表離開雙方舉行談判的帳篷。
 
 
進入1953年,由於艾森豪威爾當選美國總統和斯大林逝世,國際政治氣候發生變化,繼續打下去變得前景叵測,交戰雙方除了韓國以外,均希望盡快達成停火協議。圖為1953年4月26日,數千名韓國民眾在漢城總統府前舉行集會,反對將造成南北分裂的停戰協議,並要求將戰爭進行到底,直到半島完全統一。
 
 
中國終於放棄戰俘“全部遣返”條件,雙方達成停戰意願。1953年7月20日,板門店,中朝雙方正緊張搭建用於《停戰協定》簽字儀式的大廳,旁邊是之前會談時簡陋的美國軍用帳篷。由於李承晚和韓國國會執意“單獨北進統一”,韓國並未出席最後的協定簽字儀式。
 
 
簽字大廳為竹木結構,中朝方麵徹夜趕工,到7月23日已經初具規模。
 

 
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最終在板門店簽署,由於雙方都收到“韓國將以武力破壞協定簽署”的警告,為確保萬無一失,本應到場簽字的的3人(朝鮮領導人金日成、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員彭德懷、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均未出席,他們分別在平壤、開城和汶山簽署了停戰協議。圖為簽字大廳外,由中朝和聯合國軍士兵組織的混合衛兵在執勤。

 
1953年7月27日,朝方代表團首席代表南日大將(右側)與聯合國代表團首席代表哈利遜中將(左側)在《朝鮮停戰協定》及其附件和臨時補充協議上正式簽字。現場沒有寒暄,沒有握手,沒有講話,簽字後雙方代表便離場而去。
 
 
1953年7月28日,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員彭德懷開城簽署停戰協議。
 
 
 
聯合國軍總司令、美國陸軍上將克拉克當天下午1時於汶山帳篷裏,在朝鮮《停戰協定》及臨時補充協議上簽字。
 
 
 
同日在平壤,朝鮮人民軍金日成元帥《停戰協定》上正式簽字。
 
 
 
《朝鮮停戰協定》共5條、63款,以朝文、中文、英文3種文字簽署,各文本同樣有效。
 
 
 
韓國鮮戰爭紀念館保存的《朝鮮停戰協定副本》,上麵可以看到金日成、彭德懷、克拉克、南日和哈利遜的簽名。
 

 

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保存的朝鮮停戰協定簽字文本。上麵有朝鮮領導人金日成、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員彭德懷、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的簽名,同樣沒有韓國方麵的簽字。

 
 
 
《朝鮮停戰協定》首先劃定“軍事分界線與非軍事區”,及“三八線”,規定雙方以停火線為基礎各自後退2公裏,建立非軍事區,任何軍人或平民非經允許不得進入。圖為1953年7月30日,聯合國軍設置非軍事區的標誌牌。
 
 
 
《朝鮮停戰協定》涉及的另外一項重要內容是關於戰俘的安排,其中誌願軍戰俘的命運迥異。朝鮮戰爭期間,聯合國軍共俘獲21000多名誌願軍戰俘,大部分關押在巨濟島戰俘營。在戰俘處理問題上,中國主張“全部遣返”而聯合國軍則主張“自願遣返”。圖為1952年3月,巨濟島戰俘營,一些親共的戰俘堅持要求遣返回中國大陸,舉行多次抗議示威。
 
 
 
停戰協議事實接受上了的“自願遣返”原則,被遣返回國的誌願軍戰俘共三批7110人。圖為1953年10月,誌願軍戰俘通過板門店步行橋時,將美國發給他們的衣服、鞋襪全脫下來丟到橋下,赤著身子隻穿一條短褲。然而,這些克服各種磨難回到大陸的誌願軍戰俘,大多受到政治審查,在隨後的曆次運動中,許多人被開除黨籍軍籍,扣上右派叛徒的帽子,直到文革結束才得以平反。
 
 
 
前往台灣的誌願軍戰俘共兩批14342人,這些戰俘在台灣被稱為“反共義士”受到隆重的歡迎,政府甚至還劃出“義士村”供他們居住,還將1月23日定為“自由日”進行紀念。
 
 
 
停戰協定暫時終止了一場沒有輸贏的戰爭,但雙方都付出沉重代價。據統計,朝鮮戰爭期間僅誌願軍就陣亡共183108人,而美軍則陣亡36570人。圖為1953年6月,在韓國境內陣亡的誌願軍戰士。
 
 
 
美國和韓國方麵在朝鮮戰爭停戰之後,一直進行陣亡士兵遺骸的挖掘工作。中國直到上世紀末才開始重視陣亡士兵遺骸的收尋工作。圖為1997年1月,一具在韓國境內發現的誌願軍遺骸經板門店移交給中方。
 
 
 
18萬餘誌願軍將士除少部分安葬在中國和朝鮮的烈士陵園,大部分分散葬在朝鮮半島各地。在朝韓非軍事區附近的坡州,有一片被稱作“敵軍墓地”的陵園,埋葬著545具朝鮮戰爭時期犧牲在韓國境內的朝鮮人民軍和中國誌願軍戰士遺骸。今年6月底韓國總統樸槿惠訪華時向劉延東副總理提議,送還其中的360具中國軍人遺骸。
 
 
 
三八線兩側的朝韓非軍事區寬約4公裏、長約248公裏,是當今戒備最為森嚴的邊界。兩名韓軍士兵在38線附近巡邏,鐵絲網另一側的則是一群野鳥的天堂。
 
 
 
這條軍事分界線將朝鮮半島分成南北兩半,把一個民族隔絕了近60年,與“柏林牆”一起被視為冷戰時期的象征。圖為2010年2月,在非軍事區韓國一側的坡州,韓國民眾在春節之際祭拜遠在朝鮮的親人。
 
 
朝鮮著名的停戰協定簽訂現場宣傳畫,畫中竟然沒有一個中國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