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驢十八

破帽遮顏過鬧市,管他冬夏與春秋。
個人資料
FarewellDonkey18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美國的問題也是香港的問題

(2019-06-28 08:47:00) 下一個

美國的問題也是香港的問題

關於貿易戰我以前寫了長篇大論,這次下決心寫個短小精幹。如題。

不細掰道理,隻說切身體驗,從業三十餘年感受。金融中心,無論是世界性還是區域性,都正麵臨百年未遇大變局。

金融曾經很主要,一度有金融帝國主義的稱謂,可見一斑。但是今天,金融的重要性在降低,在經濟中的比重下降,特別是“實體中心”必要性在消亡。金融,已經很難再作為主要支柱撐起一個大經濟體了。

這個變局的推手,是技術變革。當年海底電報電纜的鋪成,首先就被用於時差炒股。也促進了區域中心的出現。今天信息技術的發展,讓資金轉移,籌資,結算等的成本呈幾何級數下降。至於支付手段,更有革命性改變。虛擬貨幣的出現和頑強抗(傳統金融機構當局)打擊能力,從根本上威脅世界貨幣的基礎。總之,技術的發展讓專業門檻、安全門檻、區位門檻等都在消亡。無論你有多少專業人員,多接近經濟中心,多少年傳統習俗,都不再是無法替代的優勢。

以前,掌握了金融,基本掌握了經濟命脈。有了源源不斷的資金流入,立刻就能體現出經濟繁榮,從而讓經濟總量迅速增長。但是,經濟總量的增加,一方麵讓金融行業的比重下降,貢獻度變小;另一方麵,會催生泡沫,讓本地其他生產要素的價格虛高,擠壓實體經濟。金融中心地位泡沫出繁榮,卻不具備長期支持繁榮的能力。比如美國,成為唯一的世界金融中心後,經濟膨脹,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但是金融中心本身收益增長放慢後,就倒逼經濟金融化。先後催生股市危機、消費信用危機、學貸危機、房貸危機等。可以說,把金融中心的功效,放大和濫用數遍,終於難以為繼,又想起實體經濟。

區域金融中心也好不了。倫敦自甘下流,成為一些美國逃稅企業的金融避難所。但這次川普總統減稅後,這些企業在倫敦的錢也沒幾個回流的。從側麵說明“中心”的必要性沒了。反恐讓瑞士終結了匿名製,維基又泄了加勒比的底,這些地方已經退出競爭。小的如摩納哥布魯塞爾等,多年無長進。新加坡早早通過投資實業,特別是在大陸工業實體,讓金融業的重要性降低了。

其實中國開放,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就已經被判了死緩。但香港也通過房地產的虛漲,自打強心針撐了一段時間。可香港沒有學新加坡,缺乏一個政府主導的向實體經濟轉移的戰略指導。反而學了美國,實體經濟流失。連帶港幣都式微。這次香港人抗議,我看還是因經濟不滿的多。當然,金融問題,不是全部問題,卻肯定是眼前問題。不是說馬上就要死,金融業可能還會夕陽無限好多年。但是,即使像香港這樣小規模的經濟,金融業在其中已經擔當不了“火車頭”的作用,要淪落為一節普通車廂了。當下所有曾經輝煌的“金融中心”,都一個不少地麵臨臉著地這一劫。差別就是硬著地還是軟著地。而在這個時點集中爆發,是信息技術發展的進程所決定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為人父 回複 悄悄話 貨幣本來就是虛擬的,給你一張紙握著,不過是為了增加你的安全感而已。:)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