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驢十八

破帽遮顏過鬧市,管他冬夏與春秋。
個人資料
FarewellDonkey18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回首中國走向貿易戰的路徑(完)

(2019-01-23 09:16:17) 下一個



讓美國再次偉大,是要解決美國自身的問題。美國生病,讓中國吃藥,還要在美國身上立竿見影,是需要神操作的。不排除川普總統隻是拿中國做藥引子,但搞不好藥引子比藥還貴得多。中國的態度是可以理解的,日子好好的打什麽莫名其妙的架麽,有什麽事談談。但卻給美國貿易談判的技術人員出了個難題。他們不僅對美國究竟需要通過貿易戰達到什麽不清楚,到底怎麽才是對美國有利的,也被這場貿易戰的時間方式攪成一團亂麻。除了總統,估計誰也搞不懂。


雙方貿易平衡,真的是美國想要的嗎?這個國家像吸了五十年的資深癮君子,一下子斷供能受得了嗎?沒有貿易逆差,發行的美元往那裏去呢?財政貿易赤字已經成了習慣的補貼和生活方式,斷了或減少民眾的生活補貼,國內會動亂嗎?如果一時無法減少總體對外貿易赤字,為什麽要為難自己,舍近求遠偏繞過中國這個最好的貿易夥伴?


完全開放市場也不是美國的利益所在。全開放並不能改變現有格局和趨勢。同時,像歐洲威脅的那樣,美國能夠承受完全對等開放嗎?國家對經濟的幹預方麵,美國現在並不比中國更自由,美國國會近年來對涉及中國的貿易和並購的幹涉,顯然不支持完全自由化。


知識產權方麵彈藥也不夠多。現在中國企業對高科技方麵的知識產權需求很大。但由於中國是最終生產方,購買技術對這些企業來說,都是合算的。錢不是問題,問題是能不能得到美國政府的批準買到。這次美國沒有指責中國盜竊,而是指控中國“強迫合資企業轉讓技術”。這對於美國企業來說,是個偽問題。美國是在積極發明新技術研發新產品。但這些在美國大都會成為走向金融和資本市場套利的“概念”,要真正形成生產力卻不得不走出美國。對這些技術的擁有者來說,需要盡快投入市場,必須找到合適的買家。而中國正是既出得起價又能最快投入生產的最佳買主。


對中國進行技術封鎖,也越來越得不到美國企業界的支持。少數中國高科技企業,與美國企業有直接的競爭關係,但美國競爭者都不讚成殺死對手,不是出於良心,而是出於相互依賴的生存環境。再說,殺死了華為,誰知道這幫人出去不又搞出十個八個“新華為”出來?畢竟限製隻有一個華為的,隻是市場容量,不是製造能力。美國掌握著研發優勢,但中國掌握著生產能力優勢,各執一端抬擔子。一直有議員叫嚷要對中國徹底斷供芯片。但是總統和廠商都明白不能這樣做。


芯片和新藥研製有類似之處。大量投資用在設計和測試上。等到真正生產了,幾乎沒有什麽成本。為什麽中興大量依賴卻自己不產芯片?因為購買芯片太便宜了。現在地球上芯片生產企業比鑽石礦還少,為什麽個個大批量生產還相對便宜出售?說到底,是為了消滅潛在競爭者。芯片的壽命是非常有限的,如果在短期內沒有大量銷售出去,就永遠失去了利潤甚至收回研發成本的機會。所以,失去一個像中興或華為這種大客戶,對生產商這一代芯片的傷害可以是致命的。甚至可能對這個企業的長期競爭力,造成重大影響。


今天世界上沒有什麽技術產品或企業,是絕對不可替代的。不但要防同產品的對手,還要窒息可能出現的替代技術發展空間。去年通用電氣被踢出了道瓊斯指數,被一個街角雜貨店代替,我為美國製造業悲哀。通用是世界上最大的商用飛機發動機製造商,但現在每一台發動機都虧本賣,靠售後保養維護合同賺錢。這麽大的公司這麽大的市場占有率與這種程度的技術壟斷都不敢提價,可見現代市場競爭的殘酷性。如果美國政客一再使用芯片作武器,那是逼著新競爭者或替代產品出現,甚至有可能觸發整個技術路線的改變。這是與美國大企業的戰略布局相違背的。


去年底我去Homedepot買釘子,發現漲價了。突然想起Mid Continent Steel and Wire, Inc.這家美國最大的釘子生產商。就在川普實行進口鋼材一律征收25%關稅後,這家公司很快宣布裁員並考慮關廠,因為無法承擔原料價格上漲。今天我查了一下,還沒有申請破產,但是已經解雇了40%的工人了。仍然在苦苦支撐並考慮是否搬到墨西哥去。自從去年三月征收鋼材進口稅以來,美國市場鋼材價格上漲了25.8%,稅收效果都體現在國內。截至十一月底,已經有兩萬兩千家廠商遞交了鋼材關稅豁免申請,迄今商務部隻處理了幾百份。這種貿易戰的方式,同樣傷害著美國企業的利益。殺敵八百,自傷一千。


1956年,毛澤東曾在大會上對知識分子們說:“。。。現在美國隻有十幾顆氫彈,一萬萬噸鋼,我看沒有什麽了不起,中國應該搞它幾萬萬噸鋼。”2018年,中國鋼產量既2016年產能壓縮後,再次超過八億噸。美國2018年鋼產量上升到八千萬噸,正好是中國的十分之一。美國當今的鋼鐵總產能也隻有一億噸。由於品種規格問題,進口一些是必須的。但這種統一關稅,推動了國內鋼材價格的全麵上漲,損害了所有以鋼材為原料的美國製造業企業的利益和國際競爭力。而且,更讓全國許多基礎設施新建改造項目停頓,連重編預算的必要性都沒有了。不知如何有助於MAGA。


當然,也有少數受益者。一直為川普總統站台的聯邦鋼鐵企業(United States Steel Corporation)就是代表。在聽到關稅風聲後,穆迪立刻把這家的信用評級連升兩級。這家公司也馬上宣布把兩年前關掉的兩座爐子重新點火啟用,並召回了當年解散的兩千工人中的六百個。公司表現確實不錯,預計2018全年銷售增加15%,稅前利潤(EBITDA)會翻番。但是,這麽好的表現,公司股票到2018年底卻下跌了30%,是前所未有的年度跌幅。


為什麽會這樣?說明金融資本對聯邦鋼鐵的跟風動作不看好,沒信心。如果說價格高會讓國內企業投入生產,那關稅需足夠高,還要讓全國全世界相信這政策能保持個五十年不變才行。否則增加長期投資就是經濟上的不智行為。哪屆美國政府能保證個十年?何況川普?穆迪也將對美國鋼鐵行業的展望由Positive整到Stable,認為關稅效應也就到此了。川普總統受到標兵好表現的鼓舞,順口說出聯邦鋼鐵還準備投資六個新廠。嚇得該企業的CEO趕緊出來辟謠:沒有的事!總統先生您還有幾年可做?千萬別給我們在資本市場添亂。


美國的製造成本高是個死結。即使關稅能暫時讓一部分國內企業得到點好處,喘口氣,企業並不因此而就放心。美國國內環境很共產主義,誰都自認為是“Stakeholder”。一旦看到企業得到了些好處,很少能留在企業作為研究發展的本錢。政府規管、員工工會、社區環保、司法民族等,都會一擁而上瓜分唐僧肉,進一步推高基本成本。美國製造成本高並不簡單地是人力成本高,而是整個國家環境對製造業“不友好”。製造業需要大量投資不動產,靠日複一日機器轟鳴。這種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的經營方式,在今天的美國,遲早成為政治法律社會環境等製度的犧牲品。風險壓力太大,創業者更青睞於能在資本市場兌現撈一票就走人的解脫。


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美國對金融的規管呈放鬆趨勢,而對生產企業趨嚴。美國製造業的小企業越來越少。大企業都在金融資本控製下。除了公開上市的那些,被各種公募私募基金控製的企業也很多。這些基金不斷地買賣或上市退市,搞投機倒把。他們收購這些工業企業的目的,除了抽取幾年現金流外,就是尋機包裝轉手賺一把。再者,美國法律允許企業購買自己股票,這就取消了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的界限。今天,大量的商業銀行的企業貸款也被用在企業並購或股權回購上,並不是真正服務於添置設備和擴大生產。很輕易地就實現全民金融。貨真價實的金融帝國主義時代。


金融資本控製下的工業,與傳統產業資本是不一樣的。廠房設備,工人管理,產業供應鏈等等,不再重要。金融資本關心的是能在金融和資本市場套利的“新概念”。企業總部在美國有利於在美元金融中心的操作,而生產基地在海外,更有利於規避政治法律的規管和幹涉,從而能低成本高效率地在金融市場上買賣轉手。跨國公司除了有利於生產銷售外,也有利於資本逃避國家產業政策指導。當前的貿易戰,可能把一些中國企業打到國外去開廠,同時可能將一些美國企業打到國外去。與將工作帶回美國的目標背道而馳。


美中談判又沒有進展。這一點都不奇怪,因為貿易戰其實是個假象。美國這次根本無心於談判細節,也沒有在貿易方麵的明確目標。中國即使在談判桌上百分百滿足美國台麵上的要求,美國也可能覺得什麽都沒得到,甚至反而虧了。以前的熱點話題,比如政府補貼,幣值操控等等,現在都不再多提。就是中國的保證短期消除貿易赤字,美國方麵似乎也興趣泛泛。之所以最後保留了個知識產權的說辭,我覺得是在暗示美國的真正目的。因為這方麵現在已經不是大問題,數量上也不足以影響貿易格局。那麽,美國真正的目的是什麽呢?


從種種跡象估計,美國當前真正想要的,是中國做出一個承諾和保證:就是現在美國占優勢的領域,比如信息產業等高科技工業,中國不要再進入與美國競爭。美國在談判中不斷重複並不存在的“強迫轉讓技術”,以及開始時看似荒唐地攻擊“中國製造2025”,都是在傳達同一層意思。昨天美國前駐華大使Max Baucus在洛杉磯縣Pasadena舉行的“中美建交四十周年高峰論壇暨慶典”上提到美中“科技冷戰”。他提示“中國必須認識到哪些科技是可以做的,什麽是不行的,哪些科技能被用作正確用途。”更是赤裸裸地表露了心思。


美國可以認可中國在傳統製造業方麵的領先,前提是但中國不能吃相太難看,必須退出目前美國還領先的領域。真實的背景是,現在美國還承受不了中美經濟位置的轉換。中國跑得太快了,美國不準備繼續這種賽跑。而是想要另辟蹊徑,改變遊戲規則。大家一起停下來,畫地為牢,把現有位置固定下來。這種想法,倒是很符合總統先生的商人思維。大國之間可以像壟斷寡頭企業之間所作的那樣瓜分市場,再多一條瓜分行業。美國想要的東西,沒法直接說出口。可這種承諾,中國也沒法做出,也不想公開提出來討論。雙方各懷鬼胎,談判其實是在演戲給世界看。


中國花了幾十年時間,作了重大犧牲和努力,才換來現在的局麵。自信隻要繼續跑下去,一定能跑贏美國。而美國英雄遲暮,體力和身體結構都不再適應如此劇烈運動了。不惜使出這種傷人先傷己的“七傷拳’,實屬無奈。中國的趕超戰略,必須有模仿對象,必須有個追趕目標。現在唯一在前麵的美國突然發難,不但不許超過,還不許跟隨,不許走同一條路。這是要讓中國感到無路可走了。這一點中國可恐怕是不可能答應的。因為中國目前看起來並沒有準備在荊棘叢中趟出一條新路來。


這屆總統有些“瘋狂”,但可能他也有些自信。我瞎猜也許有如下幾點:首先他以為中國這幾十年已經對GDP增長率上癮了,不敢承受放慢或下降的局麵,就一定會讓步。或者,大家都受傷,中國既然上升得較快下降也就更快,美國就保住相對領先位置了。再者寄希望於習近平的政治地位極不穩固,承受不了經濟動蕩的麻煩就會讓步。也許總統傷痛於國內政策無力感,覺得中國經濟能高速發展是受益於國家戰略的執行力。能通過貿易戰給中國政府施加些壓力和幹擾,讓中國不能再專注於經濟發展戰略的製定和執行,也是可以放慢中國趕超速度的。


我覺得川普總統本人富於美國國內的政治鬥爭智慧,卻缺少些世界視野和國際理解。簡單地想當然地將其“美國經驗”直接推廣應用到國際事務中,實在顯得力不從心。不過,他這樣做也的確比較容易取得美國政界甚至部分民眾的共鳴,因為他們也是習慣於一樣的美國套路。但是,美國也不可能一直保持這種靠躺在路中間不讓中國過去的姿勢。究竟要“play around”到什麽時候,總統才能宣布贏得貿易戰而收兵,拭目以待。



(完 十五)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1)
評論
毛人 回複 悄悄話 Oh~My~God,你可真能寫。
為人父 回複 悄悄話 驢兄的這個係列很好地解讀了中國道路的內在邏輯,解釋了中國經濟奇跡的內在原因。雖然隻是一個獨特的角度,但仍然是我讀過的對中國經濟現象解讀的很係統很有邏輯的一篇,當然,如果需較真的話,商榷的地方也是有的。
為人父 回複 悄悄話 現在對美出口對中國經濟的拉動已經不大了,貿易戰即使全麵開打,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也是不大的。現在是有人故意誇大貿易戰作用,把所有中國出現的經濟問題都歸到貿易戰上,不去細分哪些是中國自己調整結構,改變發展模式造成的,哪些是經濟周期因素,哪些是曆史遺留問題。
替補球迷 回複 悄悄話 把美國發動貿易戰的本質點透了,優質的係列文章!
清水一隅 回複 悄悄話 森林裏隻有狼和羊的故事。敵國間的貿易戰是海盜船,水雷和u-2.你說的貿易戰隻是華爾街索羅斯層麵的。對友邦美國用廣場協定臣服你。美歐對俄熱戰打不動了就是冷戰都是你死我活。現在是經濟封鎖。對中國沒什麽貿易戰,要幹什麽老美自己還清楚,讀讀中途島之戰的曆史吧------。
危言 回複 悄悄話 美國的貿易戰的真實目標,確切地說就是發動貿易戰的美國鷹派的目標,就是打垮中國。因此,無論你論證美國會遭受多少損失,他們都是不在意的。因為戰爭都要付出代價,隻要戰爭最後能取勝,發動戰爭的一方願意付出很大的代價。這一點也是中國方麵誤判的地方,國內學者基本上都認為,美國在貿易戰中要承受那麽多損失,因此不會打下去。因此,確實小看美國鷹派的決心了。
危言 回複 悄悄話 作者很懂行,而且做了不少功課。要點讚。
koolaid2015 回複 悄悄話 好文章。美中各有優勢,美國在社會形態和自然資源上占優,中國對經濟有強力幹預。誰能勝出,要看曆史的選擇。
sufficient 回複 悄悄話 nightrider

It is total bull. You are just parroting. Perhaps, you can enlighten us by listing all the WTO agreements that China had agreed but did not do. I heard plenty of complaints about China not doing enough to satisfy individualized interpretations of the agreements by some segments of political spectrum but not in violation of prior agreements. Of course, those complaints are no more than political posturings. Otherwise, USA already complained left and right to the WTO.
nightrider 回複 悄悄話 Nothing changes the fact China reneged on almost all of its commitments upon its accession to WTO two decades ago. The blogger puts up a smoke screen, beats around the bush and evades this essential issue. If China has a way around its predicament both economic and political, it wouldn't have bent to US demand. No amount of sophistry would get it out of the pickle it is in.
ily 回複 悄悄話 樓主這個係列, 極其精彩。 我學到了很多,還要慢慢再細細品味 !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