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驢十八

破帽遮顏過鬧市,管他冬夏與春秋。
個人資料
FarewellDonkey18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才女不懂的《賣米》

(2018-06-01 14:17:50) 下一個



《賣米》是篇好作文,因為現在能打動年輕人的作品,難得了。我說的年輕人是大約三十到五十之間,六十歲以上的農村出來的人,不會太被觸動。而零零後,讀了估計會是一臉懵逼。其實這篇文章的淚點,在代溝。是作者那一代人和上一輩之間生活方式特別是思維方式上的巨大反差。當然,作者認為她理解母親,是因為貧窮限製了母親的選擇,也限製了母親智商的運用。我認為,她其實不懂,這一代人,大都不太懂。


這件事大概發生在全國八九億農民,每人一兩畝地的時代。其實這一方麵是延續中國千年來的常態,恰又麵臨巨變正在發生之際。全國遍地小農,這種整片大陸落後生產方式和資源緊缺的結合,總是撐成死局。每次都是靠戰亂和饑荒大量減少人口來暫時緩解的。全世界沒有一個規模接近的地區是這種局麵。沒有良性的改變機會。長期在這種局麵下生活的中國人,形成了特有的文化。而作者的母親,就是這種文化中千千萬萬的一個普通人。


沒有機會,就是這個文化的總特征。她母親不是智商問題,不是脾氣問題, 也不是她家特別窮的問題。在過來人看來,她母親做的決策是對的。為什麽中國文化看似愚笨,特別講究吃苦耐勞,反對技術進步?因為特定的格局,承擔不起變化的風險。母親知道家底,如果每斤米少賣了三分錢,那就是少了這些錢,今年少了,一輩子都少了,沒有其他地方可以補回來。家裏就那麽幾畝地,留著力氣有什麽用?省了時間有什麽用?機會限死了,你再分析什麽沉沒成本機會成本都是扯淡。


農民不是腦子不夠用,而是他們在特定的生存環境下積累了一套特定的生存智慧。你看上去很“蠢”的其實可能是農民找到的最大受益選擇或者最小風險選擇。世世代代的農人,以及我們早年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能充分理解作者母親的決定。但作者生來經曆了一場革命,中國從五十年代始到上世紀末的工業化的完成,徹底改變了經濟結構,也造成了一個文化思想上最大的斷層。代溝每一代人或多或少有一些,但這次不一樣。小農社會和工業社會,商品經濟和自然經濟,在思維和推理方式上是根本不同的。即使那些共同的考量要素,在權重分配上差異過大。引發了決策的決定因素和風險底線的顛覆。作者和母親生活在同一屋頂下,但思想已經到了溝這邊,看似理解,其實不很真切。不僅是作者,整個這一代人,都或多或少的無法理解上一代人的經濟思維和生活習慣。所以,正是作者在文中隱約透露出的不理解,引發了溝這一邊的年輕人的共鳴。


小農經濟的貧窮和惡化,是無可避免的,曆史上天天上演。過去的思維,從《賣炭翁》到《多收了三五鬥》,都是責怪奸商。曆史上也曾將商人打成賤民。找到個替罪羊出氣筒,並不解決問題。從現今讀者反應中看到時代和思維不同的地方,就是對《賣米》,不再是一片聲地去罵奸商。畢竟現在市場經濟自由貿易深入人心了。大都來怪社會、製度、國家。國家、社會和個體的職責,如果是依據道德或情理的話,是很難分清的。而且,不能拿同一套情理去套用。


中國的貧窮,主要是資源和人口配置造成的。古人是通過幻想過去曾有過黃金時代來解壓。其實,一邊說“人活七十古來稀”,另一邊說黃金時代“七十可以衣帛食肉矣”。。。放在一起就是在說“這是不可能”。作者家庭的貧窮,與全國其它農民基本一致,生老病死是家家戶戶早晚遇到的。有人想作者家為什麽不做點小生意或種點經濟作物,也許能發家致富。這對中國農民來說太難了。有限的幾畝地,除了口糧所剩不多,根本沒有本錢也承擔不起風險。種了經濟植物賣不好可能口糧都沒了,不能拿一家人的性命去賭。


如果在文革時候也可能會怪不讓農民搞副業造成貧困。這是站在個體和國家不同視角的差異。沒有一個工業化的消費社會和市場,八億農民都搞副業,別說發家致富,先餓死一半都有可能。國家的責任,就是盡快實現工業化轉型。但是中國的人口和土地限製,造成資本短缺。中國從五十年代初的工業化,是靠剝削農民完成原始積累的。到了八十年代初工業化初步完成,對農民的剝削減弱,曾讓農民暫時鬆了一口氣。但農村相對貧困化無法阻擋,畢竟這有限的土地有限的產出支撐不了日益升高的現代生活基本水準。


其實簡單工業化未必一定能解決相對貧困問題。想要進一步過得好,就要比其它國家更工業化。中國就走上了這條路,卻同時減消了其它一些國家的機會。這也是目前美國為什麽千方百計阻撓中國製造的關鍵點。中國能走到這一步,一是要靠早年艱苦奮鬥打下的全麵基礎,另一方麵要感謝兩代農民付出的犧牲。至於讓更多的人享受到工業化成果,要解放農民就要消滅農民。讓絕大多數人離開土地生活。好讓少量剩餘農民有多得多的土地生產資源。


在工業化之前的階層上升機會很少,卻是中國農民世世代代的夢想。作者的家庭也是這樣,讓子女脫離農門,是他們能看到的唯一出路。這個才女也是被家裏向這個方向培養的。所以除了時代造成的代溝,她的教育和經曆增加了她與母親之間的思維差異。其實我覺得,她實現改變生活的方式最有效應該去學理工科,不要去學文科。曆史上中國知識分子對生產力進步幾乎無幫助。他們最後荒唐到宣稱“天下財物自有定數”,徹底放棄了對機會的探索。後工業社會裏都是富家子女才去學這百無一用的文史。可能是她父母能給她的隻有傳統學問,影響了她的偏好。


中國傳統文化對這些道理,是扭曲和隱晦的。讀《紅樓夢》讀不到賣米。書裏唯一的貧窮農民劉姥姥,逛了一趟大觀園,又吃又喝還帶走了幾十兩銀物,遍地是機會,遍地是黃金。。。


《賣米》,是在一個在千年大代溝裏震蕩的一縷回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滿池嬌 回複 悄悄話 我自己也有和一些普通 買家打交道的經驗, 越窮的地方 越摳門,他們寧願斤斤計較, 也不願意珍惜時間, 貧窮地方的人不知道可以把 花在斤斤計較上的時間 用來做其他的事情。 貧窮有貧窮的原因

=======================================
亙古未見的筆名 發表評論於 2018-06-02 00:05:57
其母親的決策肯定是錯誤的,隻是後悔也沒用,其母親應該是一位好農民卻不懂銷售,隨行就市,優質不一定優價,自由市場收米的米販子是對市場很熟悉的人,超過一定價位他便不太敢收,本人小時候也幹過類似其母親的蠢事,有些人不懂商業,竟然去責怪米販子,莫名其妙,本人移民後從事商業,得出結論,市場決定價格,而非僅僅隻是影響價格,農民一天的勞動那怕去打一擔柴或去捕一點魚肯定超過一斤米多賣幾分錢的收益。其母親可能是剛包產到戶後首次去賣米,無經驗而已,下次再去賣米,打死也不會再犯同樣錯誤。很多讀者過份解讀了貧窮的原因,才女家可能經商的基因缺乏!
打工的 回複 悄悄話 改革是以壓榨盤剝中國下層民眾為目標, 逐步為少數人積累起財富,

我父母交農業稅交到70多歲。
亙古未見的筆名 回複 悄悄話 其母親的決策肯定是錯誤的,隻是後悔也沒用,其母親應該是一位好農民卻不懂銷售,隨行就市,優質不一定優價,自由市場收米的米販子是對市場很熟悉的人,超過一定價位他便不太敢收,本人小時候也幹過類似其母親的蠢事,有些人不懂商業,竟然去責怪米販子,莫名其妙,本人移民後從事商業,得出結論,市場決定價格,而非僅僅隻是影響價格,農民一天的勞動那怕去打一擔柴或去捕一點魚肯定超過一斤米多賣幾分錢的收益。其母親可能是剛包產到戶後首次去賣米,無經驗而已,下次再去賣米,打死也不會再犯同樣錯誤。很多讀者過份解讀了貧窮的原因,才女家可能經商的基因缺乏!
mikeOZ 回複 悄悄話 那位葡萄酒飄香說的話應該更深刻!
mikeOZ 回複 悄悄話 坐著說話不腰痛!
weewee32 回複 悄悄話 賣米是新時代的《多收了三五鬥》,是對共匪的憤怒控訴!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