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驢十八

破帽遮顏過鬧市,管他冬夏與春秋。
個人資料
FarewellDonkey18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十三香咖啡(四)

(2013-11-25 11:40:01) 下一個

 






 

但是半杯下肚,我已釋然。那方麵的事,輪得著一個82老頭鹹吃蘿卜去淡操那28的心麽?關於全人類持續和發展的義務,我早已經承擔過了。回想當年生大兒子的前一晚,喝著咖啡等待。生閨女之前,就沒喝。生老三前一天,又喝了,果然生出來是個兒子。男人喝咖啡第二天生兒子這件事,不管你們怎麽說,都不會改變這個不爭的事實。那些說嬰兒性別事先就定好了的人,聽上去就和那些迷信的人說:今世的姻緣是前生注定的,一樣浪漫無際。



 

我這個感悟早已是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的朋友小明,他老婆懷孩子時,醫院裏B超做了兩次,都說是女兒。生產前一天晚上, 正是我陪著他喝咖啡,出來果然是兒子。可見科學的靠不住。科學也許是適合人類用來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卻是唯一一種不適合用來認識人類的方式。既然加冕可以讓一個流氓成為國王,剃度可以讓一個屠夫立地成佛,結婚可以讓同性戀合法,寫博可以讓母虎化身公知。。。喝咖啡為什麽不能讓女孩轉變為男孩?



 

難道就是因為缺了哪一份文化?不由想到:咖啡也喝了幾百年了,本該是有文化的,隻是喝咖啡第一大國的環境扼殺文化。比如星巴克,在美國搞得像個早餐點似的。在中國就不一樣:茶文化就在采茶女的舌尖上,咖啡文化就在去星巴克的路上。。。越近杯底,杯子的味道越發重了起來。文化的差距難道不正在杯子上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杯子決定滋味。這幫西方人,由於多年尋找Sangreal未果,在杯子一事上就徹底斷層了。當年喝紅茶就全靠中國的劣質外銷瓷。今天喝咖啡,更是搞些什麽Cappuccino、 Espresso、馬克杯那些不陶不瓷不炻的。至於每天早上人手一隻的紙質塑料蓋的東西,更是毀盡三觀。



 

咱們中國從酒池肉林的犀角杯到烽火戲諸侯的青銅爵,一個不拉地都傳下來了。如果你是個土豪喝咖啡,盡可用東漢陶碗, 三國玉杯。北齊白釉,六朝青瓷。唐釉下彩,元纏枝花。宋代黑釉,明代青花。文革的搪瓷缸。。。如果你高端大氣上檔次,還能用北京的蓋碗,江蘇的紫砂。福建的脫胎,四川的銅壺。江西的白果,廣東的紅泥。。。我早早知道到了美國沒有好杯子,所以在行李箱中帶了幾件景德鎮的瓷器過來。



 

想當年,我家祖上雖然沒有闊過,小時候吃飯用的也都是景德鎮產的五彩瓷碗。上麵畫著童子和“長命富貴”字樣,個個色如玉聲如磬。關鍵是每頓飯,都能吃出漫山遍野的映山紅花的芬芳,越近碗底米粒越香。哪像今天的密胺碗,讓人未曾開吃先厭食。人類對於香氣的追求,來自於九天之上的啟示。並不能靠生物遺傳,卻可以被凝結在古色古香的瓷器中,前提是不能依靠機器。機器缺少人性和靈性,隻有那經過處子們的玉足踩踏攪拌出來的瓷土,才能傳承這份清氣。



 

可不都是那些革命害的!聽說每革一次命,景德鎮就少了一座瓷山,到如今瓷土資源都枯竭了。與瓷土相比,更少的是好瓷工。過去的老大師們,都是師徒相授,才能保證得到真傳。據說拜師後,單一項“和泥巴”的技術就要從六歲學到二十歲。豈是今天技術學校的畢業生所能比。所以,今天不是沒有好瓷土,是好師傅不好找了啊。



 

尤其,像周漁那樣,肯一個月幾十塊工錢,安安靜靜地用芊芊素手在泥胚上勾、洗、染描畫的女工也找不到了。改革開放,又讓鞏俐那般漂亮的姑娘,都坐上火車離開小鎮掙其它容易錢去了。經過文革、破四舊的洗禮,現在的瓷器都是去其精華,取其糟粕了。比如我手裏的這個文革後景德鎮產的咖啡杯,都見底了,也沒喝出一絲杜鵑的春芳,卻有些薰衣草和風信子的雜味。真是橘生淮北麽?



 

幹掉最後一滴,杯底有一圈影子。以前怎麽沒發現杯底下有字呢?換過老花鏡讀來,見上麵寫道:ROYAL DOULTON microwave-safe。這麽有才的廣告,把我驚呆了。。。



 

 



 

再次感謝眉子允許我用她博客裏的歌,這裏是鏈接,更多歌的在。。。。。。


 



 

 



 

(難再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笑含 回複 悄悄話 天呀 你這篇咖啡實在是太矯情了
大老爺們真的不適合小資的調調
跟你寫酒那篇完全不是一個人的趕腳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