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驢十八

破帽遮顏過鬧市,管他冬夏與春秋。
個人資料
FarewellDonkey18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五毛世家 (十)

(2013-01-28 08:55:38) 下一個

孔子的老鄉叔孫豹有句名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沾上一點,就能永垂不朽。聖人千古,其叁位而一體乎?我們前麵仔細學習了兩位聖人的言論。總想進一步了解其德其行。卻又聞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即使是夫子的入室弟子,尚難管窺。何況我們兩千五百年後的凡夫俗子。但我們又不能不看。很多人認為孔孟宣揚的是一種實踐哲學。身體力行,以身證道。理論不如行為重要。孟子本人說“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孔子也說: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學習聖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鄉往之。天性也。聖人之德我們望塵莫及,察顏觀色,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其庶幾乎?

先說孔子。孔子經常在死後幹大事。東漢有個大五毛,叫何休。他堅持說孔子實現了天下大同。他說孔子經曆了三個世:第一孔子所傳聞世,這時孔子以魯國為改製中心,實現魯國大治。其二是孔子所聞世,在此階段,孔子已經治好了本國,進而將安定和秩序傳到中國境內的其他華夏國家。最後,第三階段,孔子所見世。在此階段,孔子不僅將安定和秩序傳到諸夏之國。而且開化了周圍的夷狄之國。在此階段。從此天下遠近大小若一。孔子才活了多久呢,怎麽就橫跨三個世?何休說,如果孔子當真有了權力,他就會完成這些事。但是又因為孔子著了《春秋》,所以這些事孔子都實際完成了。

前麵我們講過,理解五毛不要去為難邏輯。好在何休說的內容我們耳熟能詳。這三個世,其實又叫做衰亂世升平世,和太平世。或者亂世、小康和大同。可不就是今天叫做“初級階段”,“小康社會”,和“和諧社會”。如果不是部分群眾情緒還不太穩定,我們庶幾又圓滿一次。現在隻得寄厚望於第五代領導人了。不過盡信五毛,則不如自宮。我們還是來看看那些沒有被五毛得過頭的記載。

孔子首先是中國曆史上最成功的教師。為萬世師表,毫無異議。其實他在文藝戰線成果輝煌,編詩書,正舞樂。孟子稱:孔子之謂集大成。就是鄉下人都知道,孔子不僅僅是個老師傅。孔子雖然離開了闕裏,但哥的傳說流傳在江湖。達巷黨人曰:大哉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孔子自己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他做過會計,管理倉庫。做過弼馬溫,放牧牛羊。都很成功。史載“料量平”和“畜蕃息”。考績乘職,無所五毛。所以後世會計和牧人都沒有奉孔子為祖師爺。可如果今天,你看到在xx人民政府拆遷辦公室裏,恭恭敬敬地供著孔聖人的牌位,不要大驚小怪。因為孔子,確實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搞強拆的,組織了第一個強拆隊。事情發生在孔子做大司空的任上。大司空,職責中分管城市建設,對口。《史記》原文如下:

定公十三年夏,孔子言於定公曰:臣無藏甲,大夫毋百雉之城。使仲由為季氏宰,將墮三都。於是叔孫氏先墮郈。季氏將墮費,公山不狃、叔孫輒率費人襲魯。公與三子入於季氏之宮,登武子之台。費人攻之,弗克,入及公側。孔子命申句須、樂頎下伐之,費人北。國人追之,敗諸姑蔑。二子奔齊,遂墮費。將墮成,公斂處父謂孟孫曰:墮成,齊人必至於北門。且成,孟氏之保鄣,無成是無孟氏也。我將弗墮。十二月,公圍成,弗克

今譯一下。孔子整頓市容。數各家圍牆上的箭垛,超過三百個就是違章建築。於是任命子路為拆遷大隊大隊長。在魯國三大家族的牆上都刷上大大的“拆”。第一家順利,子路幸不辱命。第二家就是個暴民。拿著汽油瓶煤氣罐就進京上訪,還圍了中南海。子路頂不住。孔子不得已出動武警。武警威武,打垮暴民,還一直追到老家,拆房抓人。暴民無路可逃,進了齊國大使館。第三家更是釘子戶,外加軍閥。還有歪理,說什麽老子一直頂在抵抗齊國侵略的前線,你居然來拆我的防禦工事,老子還打個屁呀,不拆!急調三十八軍圍攻,打了半天,沒打下來。大家各自散夥,回家過年。

我們中國的聖人有個共同點,就是雖然都是以玩文化而晉聖,但聖人本人都認為他們生來就是為治國平天下的。授徒編書,都是退而為之,不得已又不足道。這個傳統自孔子始。所以孔子寧肯在外流浪十四年,也要找從政機會。我們回顧孔子從政的經曆。孔子最高做到“由大司寇行攝相事”。可惜時間較短,三到五個月。曆史錄了做了兩件事:第七天殺了少正卯。這一直有爭議。第二件就是在家等著分祭肉,沒等著。這事提起來倍傷感。

再前麵就是做大司空。也記錄了兩件事。其一就是強拆三家的牆。這事動靜很大,不了了之。第二件就是輔佐魯君與齊君相會,占了便宜。這齊魯之間,一直是東風壓倒西風。魯國想占上風就得動刀子。先是有曹沫劫齊桓公,與大會上,左手拉著衣袖,右手舉著匕首,“還我田來”!可這魯國根本守不住自己的田。齊國一會兒就搶幾塊,過幾年再還給魯國,逗著玩。百八十年過去,輪到孔子。聖人文質彬彬,大會上關鍵時刻也舉刀。可聖人的刀,不是對著齊景公,而是對著歌舞演員。一會兒拖下去一批,砍手剁腳(手足異處)。終於把齊景公給嚇著了。我也被嚇篩糠了,不說也罷。

那最沒爭議的,就是孔子的首個正印官:中都宰,直轄市市長。做了一年,沒說具體事跡。史書上留下五個字評語:“四方皆則之”。樹立了個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記住這個詞!後來的五毛小子。這是你們將來的衣食所在,管吃三千年。四方則之!

孔子的政績單不長,很快就能翻一遍。可孔子好歹做過幾年官。孟子就憋屈了。他沒有過實職,就做過幾年齊國客卿。具體事情就是哪裏的小領主死了,代表齊王去吊唁。儒麽,也算人盡其才。可有誌不在位高。孔子不過說說“文不在茲乎”。孟子則是“舍我其誰”。孔子說, “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孟子則是: “以齊王,由反手也。治天下可運之掌上”。可惜,孟子生不逢時。當是之時,秦用商君,富國彊兵;楚、魏用吳起,戰勝弱敵;齊威王、宣王用孫子、田忌之徒,而諸侯東麵朝齊。真是強人如林。

這些人的共同點就是有一技之長,能獨當一麵。都被孟子看不起。孟子本人對職業選擇很嚴格,他說了很多,什麽:矢人豈不仁於函人哉?故術不可不慎也。是以君子遠庖廚也。意思是造盔甲的工匠要比造弓箭的工匠仁義多了。所以大家都該去造盔甲。還有,廚師要解牛宰羊,這行當也不能幹。大事呢?孟子又說:“今之事君者皆曰:‘我能為君辟土地,充府庫。’今之所謂良臣,古之所謂民賊也。君不鄉道,不誌於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我能為君約與國,戰必克。’今之所謂良臣,古之所謂民賊也。”一句話,把搞財政的和搞軍事的全否定了。又批評了搞外交的張儀,又貶損學神農搞農業的許行。看遍《孟子》,隻見他讚成過一件事,就是“後車數十乘,從者數百人,以傳食於諸侯。就是集成團夥,飆車過市,從這國吃到下一國。這個理想,於我倒心有戚戚焉。

不隻我有疑惑,當時人們對孟子的共識就是:則見以為迂遠而闊於事情。就是不能幹實事。的確,齊王好個色,他就說行啊,你得先做到“內無怨女,外無曠夫”。這個,當時要是有非誠勿擾,網上速配,也許能庶幾。齊王說,我搞個四十裏的園子打獵,老百姓總抱怨。他就說,你可以擴大到七十裏,隻要人家都說嫌小就行。這出的什麽主意?除了傳說中的文王,有人做到過嗎?別說,真有人做到過,就是管仲。史載“管仲富擬於公室,有三歸、反坫,齊人不以為侈。”管仲何許人也?謙虛一點說,他是古今中外,行政能力最強者。政治、經濟和軍事三項,單項能和他並肩的或有之,加在一起能及他腳後跟的,自從盤古開天地,沒有過。《孫子兵法》中的戰略部分,很大程度上是他的軍事思想總結;而他的經濟政策,到十九二十世紀,仍然在不斷被西方經濟學家們新“發現”。

孟子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太山而小天下。”在齊魯大地行走,有個身影,比泰山更高大,那就是管仲。打倒管仲的影子,成了所有大言炎炎者的共同心願。孟子有個學生,哪壺不開提哪壺,來問孟子:

公孫醜問曰:“夫子當路於齊,管仲、晏子之功,可複許乎?”孟子曰:“子誠齊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問乎曾西曰:‘吾子與子路孰賢?’曾西蹴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曰:‘然則吾子與管仲孰賢?’曾西艴然不悅,曰:‘爾何曾比予於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專也,行乎國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爾何曾比予於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為也,而子為我願之乎?

大概意思就是,曾西(就是那個“任重道遠,死而後已”的曾子的兒子)說的,管仲不如子路。我孟某人連子路都看不上,還看得起管仲?這種貶人的手法倒也清新脫俗。孟子於是絮絮叨叨半天,最後說,管仲之所以能做點事,全憑齊桓公一門心思信任他。要是齊王能這樣對我,我治齊國“由反手也”。孟夫子反手要做什麽?我們大概知道,他要恢複九一井田製,取消稅收田租,大家一起幫助種“公田”。後來我們引進了千手觀音,讓她一隻一隻不停地“反”啊“反”。終於讓我趕上這一天了,這不就是人民公社麽。

孔子也說“管仲之器小哉。”但真有人惡意攻擊管仲,他老人家站出來說公道話: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匹夫匹婦,孟軻,說你呢。難怪程子說:但以孔子之言比之,便可見。且如冰與水精非不光。比之玉,自是有溫潤含蓄氣象,無許多光耀也。孔子是玉,孟子是石頭。石頭用來砸人,就是孟子的正用?

要說孟子一事無成倒也不盡然。他影響了一“國”的曆史進程。當時的世子,後來的滕文公成了孟子的粉絲。我可以想象這個年輕人怎麽被孟子洗腦的。孟子會說:當年湯五十裏,文王七十裏成就天下。你滕國裁彎取直也有四十裏了。讓你老爸聽我的,學周文王事業,你就是將來的武王了。從此世子對孟子言聽計從。老滕公死了,世子決定聽從孟子,不問政事,結廬守孝三年。滕國舉國嘩然,這在騰國史無前例,就是宗主國魯國也沒有做過。怎麽能這麽不負責任?世子拿不定主意,又去問孟子。孟子說,決不能讓步。還具體教世子如何哭,如何把臉弄黑了,怎麽喝粥。於是照計而行。結果“及至葬,四方來觀之,顏色之戚,哭泣之哀,吊者大悅。” 吊者大悅。記住!後來的五毛小子,這是你們將來的衣食所在,管吃三千年。

四方則之!吊者大悅!怎麽聽起來這麽耳熟?莫非前者就是“社會主義3.0版”,後者就是“重慶人民感覺好”?

總有人擔心別人不知道聖人的偉大,故意出些難題讓聖人有機會顯示才智。孟子也遇到一個識趣的。桃應問曰:“舜為天子,皋陶為士,瞽瞍殺人,則如之何?”孟子曰:“執之而已矣。”“然則舜不禁與?”曰:“夫舜惡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然則舜如之何?”曰:“舜視棄天下猶棄敝蹝也。竊負而逃,遵海濱而處,終身?然,樂而忘天下。

不太好懂?其實我們這兒人今天都該懂了。在這裏,孟子其實已經替重慶的不厚想好了對策。不厚做書記,王督做局長,不厚老婆殺了人,怎麽辦。亞聖早想好了。應該先抓起來。然後讓不厚親自到牢裏,把人偷出來背走。把那什麽爛常委的位子,像破鞋一樣扔掉。兩個人,一起逃到加勒比海群島去,從此公主王子快樂地生活在一起。。。可惜,晚了。這不厚腦子裏隻記得大字報上的詞句。所以現在搞得不可收拾。

豎個沒做過什麽事的人為聖人,直讓我們後來效法者,紛紛表示壓力不大。但倘若真的就不讀聖賢書,吃虧在眼前。

(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FarewellDonkey18 回複 悄悄話 回複rougeriver的評論:

謝謝胭脂河來訪。你看了能笑一笑,我就達到寫的初衷了。
rougeriver 回複 悄悄話 看得人直樂,佩服樓主的文字功底。忽然有一種感覺,就是孔子確實是全體五毛的開山鼻主,可惜百姓無知呀,一代跟著一代盲目地信奉這位祖師爺,結果百姓把自己的百家事業給丟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