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迷大俠重出江湖,第一個捉住我的一篇小雜文祭刀。我在中大獎的興奮過後,不得不直話直說。他並沒安好心,從題目開始。我原文是:《等到意識形態的濃霧漸漸散去》,史大俠的文章《濃霧散去後,馬克思主義依然不是社會發展的真理》。看起來後語搭上了前言,但我要喊暫停。這“社會發展的真理”從哪裏來的?是從濃霧沒散前來的嗎?無論從意義還是語境,都不像。因為原來的濃霧是妖魔化馬克思的。是我原文裏的嗎?不可能。因為我對世上是否存在過什麽“社會發展的真理”,一直是懷疑的。何況我在文中說了:“他開的藥方也許不靈驗”。那就是另一種可能,這是史大俠從自己家裏扛來的。
那篇文章是完全為了和我辯論的。既然前因後果中都沒有這一點,史大俠為什麽要這麽辛苦翻箱倒櫃找出這麽個寶貝安到馬克思頭上。用心良苦。目的就是一個,激起公憤。高喊馬克思主義是指導“社會發展的真理”,你這讓信佛佗耶穌穆罕默德以及夢露等等的人情何以堪?把任何人抬到這個神位上,都會被一大群人打砸。史迷先生這樣做,就是要把馬克思架到祭壇上當大家燒,綁到靶子上逼眾人打。同時,半截原題,半截私貨。強烈暗示讀者,是我把馬克思捧上神壇的,也該打我。栽贓成功,則事半功倍。
這樣做,也揭示了當事人的心理。這位號稱讀過馬克思的史迷先生,其理念和那些沒有讀過卻攻擊馬克思的人是一樣的,就是馬克思隻能當作一個意識形態的符號來談論。在他們心中,馬克思不可以是個人,除非作為罪人;馬克思不可以有經濟學,除非作為劣等的經濟學;馬克思不可以有思想,除非作為反動思想。在這個理念下,史迷先生先生拋過來一篇辯論文章,充滿心機就不奇怪了。
大家可以看到,我在原文中說的都是些經濟學技藝和發展過程上的事。但史迷先生所問的相關問題,無一例外地設計成了價值取向判斷問題。我就知道,他不是真的來辯論的,是來救場的。因為我在原文中是想稍稍撥開意識形態的濃霧,讓大家看一看經濟學學術上的馬克思。但史迷先生是卻對不允許這樣做的,他就是要把水攪渾,把霧再蓋上。更能證明的是,他連一些完全中性的,不參雜意識形態取舍的表達,都不能容忍。比如馬克思提煉勞動價值說;古典經濟學的分野;當今世界是商品生產社會的假定;等等。他不能忍受事情可以實話實說。於是把這些中性的事實,都煞費苦心地炮製成攻擊馬克思的彈藥,一一發射回來。從這一荒唐舉動,我們可以看出他的內心是如何焦慮。在驚訝的同時,我們要問:一個人的內心是何種扭曲,才會不能直麵陽光,非要躲到意識形態的濃霧裏,才舒服?
既然史迷先生全部目的就是不允許離開意識形態框架去談論馬克思,為什麽不直接告訴我,而是煞有介事的羅列一條一條的問題?我想史迷先生大概是出於對自己辯論功力的自信。通過精心設計的一係列問題,可以自然而然地把大家重新拖回進濃霧中。我見識了,佩服史迷先生功力深厚,辯術高明。在真正的辯論中,我是一定會落荒而逃的。萬幸的是,這次史迷先生拋給我的,是一場假辯論。對付這種東西,有一個簡單的辦法,就是直接說出來:你是假的。
史迷先生,你發起的這場是真鬧劇,假辯論。因為你根本不關心我說了什麽,正在說什麽。因為無論我說什麽,相幹不相幹,你都會接過去,改頭換麵成一個類似“馬克思到底是不好還是壞呢”的問題問回來。技藝可圈可點,但姿態實在難看。演假辯論是很無聊的事。不過,史迷先生在文中盡足了客氣,行了全套禮儀。很認真地提問,那我一定要回答。還要爭取做到不賣書,不掉文。不旁征博引,不祈求權威。有一說一,有二說二。不僅對話者心裏有數,還讓旁觀的網友也能百分百理解。真正做到旁觀者清。共勉!
我昨天在走廊裏說:挑戰馬克思的,很少奔著老馬的理論去的。不是挖隱私,就是攻擊徒子徒孫。先回答最簡單的問題:如何評價徒子徒孫。這個問題馬克思自己回答了。晚年在被問到如何看打著馬克思主義旗號搞暴力的德國法國一些無產階級政黨時,他說:“我隻知道我自己不是個馬克思主義者”。
馬克思根本不像史迷說的是個“偉大的社會實踐者”。除了吃喝拉撒,他參與社會的唯一方式就是寫作。他是個深入的思辨者。追求理論上的邏輯完美。在他的經濟邏輯中,隨著商品生產的規模日益擴大,生產過程的日益複雜,資本自己將異化,從而失去對生產過程的控製。失去了對社會核心的生產過程,就會導致分配關係的轉化,從而導致生產關係的改變。公有製就是這個邏輯的結果。資本是自己的掘墓人。這個邏輯裏沒有暴力革命的必要性。讀《資本論》能讀出暴力革命的人,是根本沒有讀懂其中的邏輯和推理,隻讀到一些片言隻語,把這本書當文學作品讀了一遍。
馬克思是不允許犯明顯的邏輯錯誤的。他就斷言共產主義不可能在一個國別單獨實現。因為生產關係的轉變是一定要建立在相應的生產力具備的前提下。假如馬克思活到那一天,看到打著馬克思主義旗號的列寧,要在商品生產相對落後,國際資本到處流動的環境,通過暴力搞一個俄國的共產主義。他也隻能說:如果列寧是馬克思主義者,我自己就不是。我想大家都能理解吧。
這裏回答抽象提煉出勞動價值說的問題。大家需要知道當時流行的是生產要素貢獻說。在產品的最後價值中,到底哪些生產要素作了貢獻,當時很亂。有的說土地,有的說是整個大自然。有的說時間也貢獻了,比如說葡萄酒生產過程。還有的說人格品味也貢獻了,比如說藝術品的價值。當然少不了資本家的眼光獨特、嗅覺靈敏、冒險精神、當下享受的犧牲等等。勞動麽,當然也是其中一項。在這麽多亂糟糟的“要素”中,究竟什麽是最根本的,決定性的?這就要運用抽象,把多餘的去掉,保留最本質的內容。這是任何一個學術從現象到理論的必經過程。馬克思找出了勞動。資本是物化的勞動。整個《資本論》第一卷都與這個論證有關。
為什麽說馬克思經濟學是古典經濟學的最高峰,因為馬克思的思辨和理論的自身高度。下麵是我昨天回答為人父的原話。“馬克思的經濟學分析,浸透著一種哲學(或形而上)的純淨。那就是,定義和推理嚴密,不到其他學科東扯西拉找論據,也不為自己的理論隨便留後門。如果有表達和理解上的需求,不是采用比喻或暗喻,而是求助於數學表達。他比任何同時代的經濟學家著作,都更純粹。”如果把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以及其他眾多同時代的經濟學家的著作和馬克思的《資本論》第一卷相比,那些著作都像些雜亂的遊記或隨感錄,隻有《資本論》像一本經濟理論著作。那些作者的著作,都是一堆沙,裏麵夾著幾個珍珠。到馬克思,他把前人的珍珠挑揀出來,加上自己的,串成了一條完美的項鏈。我對馬克思沒有溢美之詞,無論什麽立場的經濟學家,讀了馬克思之後,同意不同意觀點另說,但對馬克思的理論高度的評價都是一致的。
馬克思是最後一個古典經濟學大家。他之後也有在同樣方向研究的,但再沒有一位使用同樣的方法達到和超過他的水平的。史迷先生有一些強烈的文學小偏好,比如這裏糾結於“共認”。文學上,我可以說共認。就像《紅樓夢》的作者,從大專家學者,到小業餘愛好者,反對的很多。但我仍然可以說一聲:我們大家共認作者是曹雪芹。這又不是教堂結婚遊戲,隻要有人喊一嗓子“我反對”,一切就得停下來。不過今天我願意告訴你,為什麽是馬克思終結古典經濟學的必然性。
經濟學中區分古典和現代的,不是時間,不是人物,而是方法論。不要望文生義,就像光年是距離,而不是時間一樣。簡單的區分,就是:古典經濟學做的是價值研究。直到馬克思,有一點是一致的,就是古典經濟學家都承認產品或商品有自身價值,價格會受市場影響,一定程度上背離價值,但本質上價值決定價格。但古典之後,就進入了單一價格分析,價格直接取決於供求曲線,否認或忽略價值的存在。繞過了價值分析,就抽掉了古典經濟學的基石。同時沒有價值分析,就不必分析生產要素的價值以及相應貢獻。一切都是市場決定的。這就繞過了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所以,終結古典經濟學,和繞過馬克思,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
價格背後究竟有沒有客觀的價值存在,這幾乎是一個形而上的問題了。如果大家有基礎西方經濟學知識,不會忘了神奇的供求曲線。這是個很精致小巧的設計,在這個基礎上,現代經濟學可以翻出無窮多的技術分析花樣。但這個供求曲線的設計,有個致命缺陷,就是它隻適用於“ 一般”條件下的分析。當市場狀況偏離“一般”時,這個設計就迅速失效。更不用說危機時期了。今天,我們用尖端數學,高速計算機武裝起來的現代經濟學,在實踐中頻頻失靈。盡管怪都怪市場太不“一般”,卻無法阻止人們反思。把一門學科的基礎,建立在這麽一個人為的設計上,是不是把金字塔建在了沙丘上?
今天,不可能有馬克思經濟學的傳人了。因為今天的經濟學訓練,都是從這套價格分析的工具開始。現代經濟學已經和古典分道揚鑣,再不在一條河流裏。但這不妨礙有人讀懂馬克思。隻要這種對價值分析缺乏的憂慮存在,馬克思就是繞不過去的。因為馬克思的價值分析體係是最完整精密的,沒有之一。
在討論經濟問題時,史迷先生的文學小偏好總是頑強的冒出來。比如這一句:“而事實是人類社會從古到今,在世界的任何國家,都沒有一個全部是商品的商品社會”。馬克思的時候,商品生產還沒有普及,社會上反對商品生產的主力還不是工人。但馬克思一點也沒有猶豫,清楚地指出這就是世界未來的方向。到今天,這個世界已經沒有角落不充滿商品了,卻還有人做這種學鳩之笑。是啊,釜底抽薪了。你看資本主義分析不合適美國,因為美國有很多印第安部落。
勞動價值說和剩餘價值說,對資本社會的意識形態的破壞都是致命的。前者更基礎,後者更直接。對付勞動價值說采用了價格分析;對付剩餘價值說則是采用利潤分析。利潤,更容易解釋成資本的天然時間利息,或資本家辛苦、冒險和聰明才智的代價。但這一切,需要通過一個前提檢驗:就是利潤究竟是一個普遍存在還是局部或偶爾現象。很不幸,人類的生產總是產出大於投入,那麽這裏麵起作用的究竟是什麽因素?利潤總體上一直存在,不管有風險無風險、聰明資本家還是笨資本家、管理生產還是不管理生產的資本家。那些為剩餘價值是資本產生的辯護的觀點,能不能通過這個檢驗?
我不得不說,所有這些辯護,包括史迷先生您引用的,都是萎瑣,無力和笨蛋們想出來的。因為聰明一些的西方經濟學家,都回避這個問題。要知道,現代經濟學為了繞過這個問題,已經作了重大犧牲,把自己的基礎建立在價格這個被動因素上了。你需要是怎樣一個“豬一樣的隊友”,才能蠢到去喋喋不休地絮叨自家見不得人的醜事。因為,這種辯護必然要把辯論拖回到生產要素的價值和貢獻分析,而專業的經濟學家們,沒有一個覺得自己有能力去建立起能和馬克思體係對抗的價值分析體係。
一些熱心的愛好者,非常激動地捧出了自己精心“發現”的,自以為充分的理由,證明資本就該獨享剩餘價值。得意中全沒意識到在幫倒忙。是啊,你的理由聽起來很有七八分道理,有些甚至有十分十二分道理。這是因為你隻盯著你的幾分道理。你的那些零零碎碎地理由,隻能單獨說說,不能放到一個完整的價值體係中去檢驗。因為你對勞動創造剩餘價值的一萬分道理不看,不聽,假設不存在。我常常聽到有人說他發現了否定進化論的一個或幾個證據。可是他隻是喋喋不休說他的那一條,而對在自己身上和周圍鋪天蓋地支持進化論的證據視而不見。這些人還真是異曲同工。
統治階級放出意識形態的濃霧,那是對付一般人的。對於像史迷先生這樣說:我沒有發抖,隻是諧振的人,是不需要的。因為濃霧散去後,你一樣可以選擇看不見。最後回答一下史迷先生的玩笑。你說我把孔丘弟子叫做五毛,你幫我過分謙虛了。本驢的口氣是:隻要造假傳假的,都是五毛,管你姓資姓社。
附史迷先生原文,供大家參考方便。
濃霧散去後,馬克思主義依然不是社會發展的真理
昨天,驢兄發了長文,宣講馬克思主義的曆史和現實意義。並斷言,整個現代世界,依然在馬克思主義前麵“發抖”;特別是“最發達的國家”,抖得最厲害。這是我近年在海外中文論壇上,讀到的吹捧馬克思主義最明顯、最專業的一篇文章。從驢兄後來和網友的對話中,得知他以前是研究馬克思經濟學說的專業人士,就是說他不是像網上有些人那樣隨口亂講,不值一辯。那麽,他的文章,就涉及到如何看待馬克思主義本質的問題。這裏,想就驢兄的觀點,說些自已的不同看法,以期就教於像驢兄這樣的專業人士。
首先聲明,我不是專業研究馬克思主義和經濟學的,隻是一名有著普通工科學生背景的技術人員。但對馬克思的巨著《資本論》和其它著作,在青年時代可以說是認認真真地拜讀過。別說,還真得感謝那個隻提倡讀《紅樓夢》和馬列原著的年代,讓自已有所收獲。所以自認不是驢兄所指的“被霧迷住雙眼”的“根本沒有讀過馬克思”的人。而且,也是自願接受驢兄“欺負”的、弄斧到班門的人。
先引驢兄一句話:“東西方共認的是:他(指馬克思)結束了古典經濟學”。驢兄所談的“結束”,我理解是指馬克思作為新經濟學的代表,“結束”了古典經濟學,開創了對新時代有指導意義的新科學。馬克思主義的信徒們也是這樣認為的:不然說它仍是古典學說,怎能對現代社會有指導意義呢。屬於新或舊,各派可以有自己不同看法;把“古典”的線畫在哪裏,也是可以爭鳴的話題。但這裏的問題,是驢兄所說“東西方共認”;這是為了抬高馬克思經濟學曆史地位的溢美之詞。僅舉一個為例:美國現代的經濟學家,羅斯巴德(Murray Rothbard),(他算不算著名,我不想說;但至少不是無名之輩),在他的經濟學史著作《古典經濟學》(Classical Economics)中,用五章的篇幅來討論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在其後,還有一章討論馬克思同期的經濟學家穆勒。所以,“有些”經濟學家並不像驢兄說的那樣,“共認”是馬克思結束的古典經濟學。更嚴重的,是把馬克思經濟學本身,也看成是古典經濟學的一部分!不知驢兄的“共認”是從何說起的。像這樣為溢美的硬傷,在驢兄的大作裏屢次出現,不能說是無心之誤。
再引驢兄大作:“馬克思抽象提煉出勞動價值說。認為商品的價值唯一決定於生產商品的勞動。這個學說很激進,但馬克思把前提設定成現代社會是一個全商品社會。” 商品的價值,來源於為生產這件商品的勞動,這不是馬克思的發明。早在他之前的亞當。斯密,和後來的大衛。李嘉圖,都有過明確的闡述。馬克思的信徒們,沒能更改曆史事實;同樣,驢兄也沒犯前麵的錯誤。但他用了“抽象提煉出”這幾個字,具體怎麽回事,還望驢兄賜教。(人家有個東西在那,你換個方法,還是同一個東西,就成立抽象的了?)這是一。二,更重要的問題是在驢兄所說的“唯一決定於”。在馬的生活時代,勞動生產率還是很低下的,交換也限製在很小的範圍。那時要拿個簡單手工勞動和計件工資的例子,說明收到五元工資的工人,給產品上增加了10元價值,那這多餘的五元,都是工人勞動時創造出來的,所以是唯一的。這麽講,盡管忽略了生產過程中附加在該產品上的其它價值,還是可以讓人接受的。但以此作為自己經濟理論的基石,無視產品價值在其它生產環節、在投資風險、在儲藏運輸、在買賣等過程中會出現複雜的增值減值事實,孤注一擲,認定這個被占有的“剩餘價值”,就是造成工人貧困、資本家富有的“唯一”源泉。從而推論出階級鬥爭不可協調,公有製是唯一出路,資本主義終將在全世界範圍裏全麵毀滅這些近似於先知的預言。盡管馬克思窮平生的精力,讀書萬卷,想為自己早期的這個經濟理論填補充實,引經據典充滿了巨著《資本論》;但先天的不足,如上麵提到的“唯一”,還有“把前提設定成現代社會是一個全商品社會”(而事實是人類社會從古到今,在世界的任何國家,都沒有一個全部是商品的商品社會。)等等,使他的政治經濟理論沒有通過他身後近一百五十年的曆史考核---無論在他生活過的資本主義的世界,還是在他信徒創造的社會主義世界。
驢兄還說,“可以這樣說,整個西方經濟學,都因為要繞過馬克思,而改變了途經。”如果這隻是驢兄的個人隨想,不提也罷。但如果是負責任的經濟理論史,驢兄應該給出站得住腳的證明。就我的一點淺薄知識而言,我認為這不是曆史事實。遠的不論,就二戰後六十多年的世界經濟理論而言,就不存在要“繞過馬克思”的顧慮。以馬克。斯考森(Mark Skousen)的《現代經濟學的曆程》為例,他例舉從亞當。斯密到馬克思的每一位古典經濟學家的理論(順便說一句,他把馬克思看為了古典經濟學的“結束”,而不是馬結束了古典經濟學),講解現代經濟學從古典經濟學中的蛻變和演化,沒有要繞過任何人的意思。更強調的是,當今世界經濟狀況瞬息萬變,沒有任何一個經濟理論能概括世界經濟的現狀和變化,很多狀態是前所未見的。假如驢兄認為這是事實求是的分析,那從何而來的“繞過”和“發抖”呢?
要說繞過,其實最先要繞過馬克思的,正是他的追隨者們。對於馬克思從自己經濟理論中導出的階級鬥爭和暴力革命,是宣傳和鼓動無產階級革命的第二國際的理論家們率先給以修正的。這段曆史,我想,驢兄一定清楚。就是說,在資產階級對馬克思主義批判封殺的同時,一些信奉社會主義的馬克思主義信徒,也從社會發展並沒有按馬克思預言那樣出現的事實中,從理性看待貧富現象的思考中,得出了資本主義社會有通過和平、民主、改良和退讓,達到緩解階級鬥爭和社會矛盾、向文明轉化的可能性;並積極給予實踐。還真要感謝這些“修正主義”者:今天歐洲先進國家的政治體製裏,都帶有社會民主的基因。在美國,代表著產業工人的工會,也是承傳了歐洲社會民主政黨的理念政治組織。
我從來不反對把馬克思看成為一位偉大的學者和社會實踐者。他的共產主義理念,影響過一百多年世界曆史的進程,但他理論的片麵性和偏激性是顯而易見的。正像你比喻其它理論是“選擇把金字塔建在了沙丘上”,過去一百五十年的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理論和實踐---也就是馬克思的無產階級革命學說,列寧的無產階級專政學說,毛澤東的無產積極專政條件下繼續革命的學說---都是建立在“剩餘價值”這個沙丘經濟理論上的,都是經不起曆史長河檢驗的,所以他們相繼都垮了台。百家爭鳴,繼續信仰和宣傳馬克思主義,是每個人的自由。但把馬克思的經濟理論誇大到能令“最發達國家發抖”的程度,本身不正是那厚厚的意識形態迷霧中的一層嗎?
最後和驢兄開個玩笑。有人對馬克思不恭,惹惱了驢兄這位受過馬列主義正統理論教育的大家,字裏行間也暴露出常年信仰教育在思想中沉積。但驢兄的大作,讓我聯想到驢兄的另一篇大作《五 毛世家》。我是非常喜愛這個係列的,每篇都認真拜讀,深深敬仰驢兄的文采和淵博,希望驢兄能繼續寫下去。同時也想請驢兄思考一個問題:如果我們可以把馬克思理論和孔丘理論都看成是人類曆史上曾經有過的偉大理論話,那麽在你把孔丘弟子維護和發展孔丘理論的言語都歸結為《五 毛》的同時,怎麽看待馬克思理論的繼承者和宣傳者呢?也該有個匹配的名字才是,對吧?
請驢兄批評指正,並海涵。
“驢老大和史迷的見解,見仁見智。
這篇答疑,乍一看我以為是別人冒驢老大之名而寫,文風大變呢。竊以為這架打的,不好看,不應該。”
回複cwx99:
這場架打的太應該了。
現在美國和歐洲的經濟蕭條,年青人非常窘迫。有人就跳出來,想用馬克思主義這種被實踐證明了行不通的空想挑動年青人的殺氣。我作為親身體驗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實踐的人,就是要跟這種欺騙作鬥爭。那怕少一個年青人受欺騙,那怕多一個年青人在衝動之前會多想一想,我的努力都值得了。
這篇答疑,乍一看我以為是別人冒驢老大之名而寫,文風大變呢。竊以為這架打的,不好看,不應該。
我再把前貼重發一次,給沒有親身體會過付諸實踐的馬克思主義的年青人。希望他們不要在現實生活中被滿口馬克思主義的人誤導。
真正厲害的謊言,是九十九句深刻的真話,夾進半句假話和半句充滿理想主義的口號。
我不跟人爭辯馬克思說過的九十九句真話,我隻是要指出馬克思說過的半句假話和半句空話。這兩句半假半真的活,才是共產主義政權的基礎,是罪惡之源。
馬克思是曠世天才,發現了很多人類社會政治和經濟活動的真相,這些真相直到今天還在指導美國,歐洲,和很多國家的政治經濟體係。美國大學裏的很多教授在教課時會係統地講述馬克思的資本論。美國的很多著名經濟學和政治學教授公然宣稱馬克思的學說能最圓滿地解釋社會的最多的現象,而且越是名牌大學,這樣的學者越多。
對2008年金融危機的解釋,經濟學界普遍接受的就是馬克思當年預言的,美國人的工資收入在GDP中的比重,過去三十年裏一直在下降,直接導致美聯儲的格林斯班要以低利率刺激投資和消費。而到了2007年,低利率也無法刺激消費時,金融危機就爆發了。
美國的對策,也是補貼低收入人群,維持這些人的消費。這個明顯帶有社會主義色彩的政策遭到富人瘋狂的反對,但是在2012的大選中,美國人民還是堅持選擇了奧巴馬,選擇了有美國特色的社會民主主義和自由市場經濟的道路。身體力行馬克思主義成分最大的,是北歐各國,其次是西歐,再下來就是美國。
至於中國,現在是原始積累時期的資本主義加上有兩千年傳承的中國特色的中央集權。至於北朝鮮,就是一個簡單的奴隸社會時代的家天下,與馬克思主義沒有半點實質性的關係。
可是,馬克思在馬克思主義裏,夾進去了半句假話:剩餘價值全都是工人創造的。
傳統的資本主義經濟學把剩餘價值叫做利潤,言下之意就是這些剩餘價值理應屬於資本家。馬克思提出這些剩餘價值都應該屬於工人,資本家拿走了,就是對工人的剝削。
當過員工以後再當過老板的人就知道,剩餘價值有對老板風險的補償,也應該有對員工勞動的超額獎勵。分配比例應該按需求和供給。比如,中國老板去戰亂的非洲,破產和送命的風險都落在老板一人頭上,而非洲當地人工作機會很少,那麽剩餘價值就應該由老板全拿。而在矽穀,優秀的工程師本身就有一定的創業能力,那麽老板就被迫給予優秀的工程師一定的股權或者是期權,讓員工也分享剩餘價值。
馬克思夾進去的半句充滿理想主義而且極不切合實際的話,就是人的覺悟極大地提高,以致於各取所需能夠實現。這個烏托邦不符合人類不斷進取的天性,導致人類無限的需求和有限的能力之間的矛盾。這半句空話導致所有的共產黨都對人口進行殘酷的清洗,以求從肉體上消滅需求大的個人。共產黨政權也會進行殘酷的教育,以壓低人們的需求。
馬克思的半句假話和半句空話,滿足了有嗜血欲望的人的需求,以致於馬克思主義成為人類曆史上重大災難的借口。當然,我對很多嗜血者的天份深懷敬畏,沒有馬克思主義提供的九十九句真話,他們一樣可以挑動大規模的戰爭。
今天,心平氣和地研究和討論馬克思是有益處的,而象瘋子一樣用馬克思學說對現行製度進行攻擊的,則是象列寧和斯大林一樣的別有用心的野心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