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覽完朗格-聖伊利亞斯國家公園以後,第二天沿著麥卡錫公路一路回奔。下午時分,抵達當晚住宿的另一個小木屋獵人之家。小木屋坐落在美麗的 Pippin Lake湖畔,湖水波光瀲灩,清澈見底。房主是一對以打獵為生的夫妻,兩口子常年與黑熊棕熊,麋鹿駝鹿和山羊打交道,客廳裏,廚房上,甚至在臥室中都掛滿了那些動物的頭部和皮毛,極有特色。
看見客廳裏擺了兩把獵槍,我突發奇想,琢磨著能不能當一次臨時獵人,於是乎和男女主人一陣神侃。一邊胡吹海通一番自己在文革中玩由ak-47演變的56式步槍的經曆,一邊又大讚二位的不凡槍法與累累戰果。兩位獵手被我忽悠得忘乎所以,一下子高興了讓我們每人過了一把槍癮。
第2天免費早餐房東送來的是藍莓煎餅和熊肉火腿,還送給我們兩塊自製的熊肉香腸,個頭不小。熊肉較之牛肉更加鬆軟,大出意外。
一路向北,奔向費爾班克斯,公路邊上仍然是白雪皚皚。那條從北冰洋連接到瓦爾迪茲的輸油管道,時不時的出現在眼前。這條管道穿越了300多條河流和近650公裏的凍土帶,全長1480公裏,年輸油量1億9,000萬桶以上。它是美國最大的現代化輸油管道,也是阿拉斯加的一條經濟大動脈。管道翻山越嶺,有的高高架在河麵上,有的鋪設在地底下,管道經過的一些地區,冬天最低氣溫達到-57℃。
費爾班克斯 Fairbanks,是太座堅持要拜訪的地方。她在做攻略的時候,參考了文學城風壇老班主嘉陵子的文章,讀了阿拉斯加大學費爾班克斯分校的博物館 Museum of the North, 非常喜歡,早早地在心中種下了草。加之以前我在成都高校工作時的同僚老李,當年來美國讀博士就是以這裏作為起點。老李夫婦後來到溫哥華與我們重逢,又奔赴聖路易斯開展了下半程的人生。我也想領略一番當年老李在北疆奮鬥時的生活境況,所以很是讚同太座的決定。
嘉陵子是世界風情壇的老班主,博學多聞,平易近人,受到大家由衷的尊重,對我也是常有幫助。他在中國南方城市重慶出生成長,以後到北方發展,出國以後又到美國南部城市聖地亞哥工作。我是在北京出生成長,以後到南方城市成都混日子,出國以後到北邊的加拿大溫哥華謀生。兩個人的生活軌跡完全相反,當年曾引來網友五湖以北的調侃:倆人就像是一麵鏡子的兩麵,舉手投足都是反方向運行。老班主去年不幸患病仙逝,引來全壇震動。悼文唁電貼滿風壇,我是深感悲痛,願他的在天之靈得以安息。
費爾班克斯是阿拉斯加第二大的城市,有人口10萬。大街上行人稀少,商店飯館寥若晨星,市中心也是空空蕩蕩。
市中心廣場附近的租借法案紀念碑 Lend Lease Monument吸引了我們的眼球。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前蘇聯承受了災難性的損失。據官方統計數據,2,660萬蘇聯公民喪生,其中有870萬軍人。1941年,美國名義上仍然保持中立,但批準租借法案 Lend Lease Act,開始向抗擊納粹德國的國家輸送軍用物資,成為羅斯福總統所說的“民主軍火庫”。按美國提供援助的數量,當時英聯邦接受的援助最多,蘇聯名列第二,其接受的彈藥和工業設備、原材料、衣服和食品等物資價值達113億美元。當年為蘇聯提供援助物資最短和最安全的路線是從美國蒙大拿州通過加拿大埃德蒙頓到達阿拉斯加,然後轉運到西伯利亞 Siberia 和莫斯科,全程12,700公裏(7,900英裏),史稱阿拉斯加-西伯利亞運輸線( Alaska-Siberia Route)。美國為支援蘇聯提供了巨大的幫助,2006年,為了紀念這條生死運輸線的功績和戰時的合作,美國和俄羅斯官員在費爾班克斯建立了這座租借法案紀念碑。老夫我站在紀念碑前不由得浮想聯翩,當年受到美國大力支援的俄羅斯,現如今因為入侵烏克蘭,被美國支援給烏克蘭160億美元的先進武器打的丟盔卸甲,實在是逆天行事的下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80年過去,主客易位,道理總是不變。
費爾班克斯一共有三個公園,其中最大的這個是先驅者公園 Pioneer Park,裏麵有不少曆史遺物和幾個博物館,許多當地人攜家帶口來這裏放鬆心情。十幾天來我們總是在人跡罕至的地方遊蕩,突然遇見這麽多人,一下子還有點不習慣。
阿拉斯加大學費爾班克斯分校,創建於1917年。學校於1922年正式開學授課,到今年正好是100年。學校的專業研究方向以北極地區的地理學,計算機,生物學,海洋學等為主。它離北極圈南部隻有200英裏。擁有上萬名研究生和大學生。
博物館是大學的一大亮點,博物館外觀以利落的白色線條和弧形呈現,給人一種簡單潔淨的美感,讓人一眼望去就聯想到白雪冰屋。
博物館的門票是每人18美元,展品非常豐富,充滿著北部的風韻。這座北方極地博物館利用滿滿的館藏來傳達這片大陸中所發生的種種事件,包括貫穿阿拉斯加油管的故事,阿拉斯加成為美國第49州的過程。館內的收藏分為幾種不同的區域,1樓主要是解說阿拉斯加大陸的地質結構,以圖解讓遊客了解永凍土的地貌,展示了很多過去100年來淘金所開采出來的極地化石,如以前隻能在書中看到的猛獁象,美洲野牛,美洲獅的標本。另外還可以看到許多早期阿拉斯加人的狩獵,生活方式和宗教生活。
一樓中央區域的鎮館之寶,是一隻於1950年被捕獲高達2米7的阿拉斯加棕熊。棕熊對人類的威脅程度遠遠高於黑熊,奔跑速度又極快。因此捕之不易。
也有旅遊書說這個Blue Baby才是鎮館之寶,見仁見智。
展覽館的電視裏突然出現了這位人物,特別像那位活佛,不太明白這人和館中的其他展品有什麽相關之處。
看展覽之前有一個電影短片,介紹了極光的形成。極光的學名是 Aurora或Polar light。北極光稱Northern Light, 南極光是Southern Light。極光是發生在南北極上空的一種自然現象,它的形成與太陽密切相關。太陽是一顆巨大的核能工廠,分為日核,輻射區,對流層,光球層,色球層以及日冕層。在太陽的日冕層會拋射出一種超高速的帶電粒子流,也就是太陽風。速度可達200~800千米/秒。太陽風不斷的吹向地球,對地球產生極大的影響,能破壞地球的通信設備。甚至是剝離大氣層。但地球會從核心產生磁場來包圍自己,巨大的磁層能讓地球免遭太陽風的傷害。在太陽風吹向地球時,地球磁層會使太陽風偏轉方向從四周擴散流向太空。但在太陽活動強烈的時候,一小部分則會沿著地球磁力線進入到地球兩極。這些帶電粒子流隨之便進入了大氣層。並與大氣層中的原子分子撞擊激發產生大規模放電,形成極光。費爾班克斯由於其緯度,成為全球能夠觀賞到北極光最多次數的城市,每年8月底到第2年的4月中有200多天可以看到,被稱為北極光之都。排在老二以後的挪威特倫姆瑟,瑞典阿比斯庫,加拿大黃刀鎮和冰島雷克雅韋克,差之甚遠。
博物館中的一個角落裏,一個大屏幕電視機不斷翻滾的展示北極光形成的過程和種類並配與不同的影像展示。讓我們這些在6月初永晝期無法領略北極光魅力的遊客也可以一飽眼福,深深體會到館主的良苦用心。
絢麗的光帶,變幻的色彩,穿梭滑行,旋轉舞動在漆黑的夜空中。“綠狐的尾巴”讓你不由自主的想伸出雙手去抓住它。一切都美得那麽的不真實,讓人恍如行走在夢境之中。
費爾班克斯,冬日再見。
阿拉斯加的環境曠闊潔淨,極光非常壯觀,獵人之家的裝飾也太有特色了,滿滿的獵物,不愧為獵手!第五張PP拍得有趣,狗窩在地上,和那熊頭一起,若不細看,難以分辨那一頭是活的:))好奇熊肉的味道,原來很鬆軟,味道如何?
一年前我也時不時去風壇發文,但發完就走,當時不清楚各壇的運作,因此也不曉得有老班主嘉陵子,RIP!
我真不是文字高手,你的遊記豐富精彩,我該向你學習才是:)
哈哈哈,我呢,我是沈香和大俠的朋友:)
冬季打熊在咱們加拿大是合法的呀,這也是保持生態平衡的一個舉措。過去在大陸的時候,都傳說熊掌多麽珍貴多麽好吃。唉:還是毛老爺子說的對,想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親口嚐一嚐。結果:熊爪子還不如豬蹄子。
有意思的是,我有一次將剝過皮後的2熊掌,送給了一位北京老鄉,他裝在塑料袋裏後凍在了冰箱,周末的時候他拿出來,然後他放到廚房化凍,本想露一小手做個紅燒熊掌,他太太不知道廚房塑料袋裝的是什麽?結果剛一打開,就尖叫一聲給嚇的哭了起來,你猜怎麽樣?剝皮後的熊掌~就跟人手似的。
為水星點讚,秋獵(打野鴨)的季節到了,去政府辦個打獵證很容易。
打槍和吃熊肉挺好玩兒。北極光美極了,一定得去看看。好像八月之後去才行。
說是小木屋,看著挺寬敞的,牆上、地上都掛著鋪著他們打來獵物的製品,住在裏麵會不會有點害怕呀!:))
熊肉比牛肉還鬆軟,好奇,我以為會比較硬比較老,開眼界了!
你們沒有去看極光嗎?:))
你介紹的那位嘉陵子博主,遺憾我沒有在文學城裏認識他,我來得晚,他是我的老鄉,願他在天上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