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政治的精髓

(2012-03-24 00:58:50) 下一個

最近以重慶和北京為背景的政壇大戲,開始並沒有引起我的興趣,以為無非是一樁人事變動而已,對於“中國向何處去”這樣的大是大非問題,還不至於產生什麽了不起的影響罷?可是抵不住連日來一浪高過一浪的媒體攻勢,境外甚至有人將此事比作八九年以來中國最大的政治事件,因此我也就格外關心了一下,個人對於此次事件總的感受,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惋惜。

有人說政治的精髓在於群眾運動,此話不無道理,我在澳洲生活多年,親眼目睹每到選舉年,朝野雙方的競選人總是“親切”地來到人民中間,同這個握手,同那個交談,同孩子們照相,到醫院慰問患者,給孤寡老人發點補助什麽的,以此籠絡人心,爭取選票;而美國的選舉就更熱鬧了,經費動輒數億,政客們跑遍全國的每個角落造勢,奧巴馬那句著名的“Yes , we can”不知讓多少人著了魔法似地如癡如狂,那場麵總讓我想起主席在天安門城樓接見紅衛兵的情景。重慶的薄熙來在近年官場上可以說是個另類,此人深諳群眾運動的法門,長袖善舞,利用唱紅打黑,共同致富這些幌子將重慶的百姓鼓動起來,一時間風生水起,形成一種“挾百姓以抗京畿”的局麵,且不問其動機如何,亦不以成敗論英雄,單就打群眾牌這一條來說,在當今中國政壇尚無出其右者。我們國家的政治生態不甚健康,沒有反對黨的監督,這是有目共睹的事實。但是聽不到不同聲音並不等於沒有不同聲音。所謂“黨內沒派,千奇百怪”是也。對於不同的觀點和政治理念,公開叫板,激烈辯論,明火執仗地打擂台,一般認為這是西方政治的遊戲規則,比之台下交易,幕後操作要文明和進步得多了。薄熙來作為黨內具有不同治國理念的一個派別,敢於以公開的方式伸張之,短時期內看,似有違於中國的從政之道,但是從長遠來看,其意義不可低估,如果運作得當,中樞也有足夠的雅量,假以天時地利人和,上下結合打一套漂亮的組合拳,說不定中國式的民主化進程由此濫觴也未可知。現在,這位萬眾矚目的政治明星卻因為一個中美兩家都含糊其辭的“使館事件”而隕落了,此事能不令人歎息?

如果說經濟高度發達會不可避免地帶來貧富分化,那如何縮小這種分化就更是當政者需要迫切考慮的重中之重。看看今天的發達國家,哪一個不是打出各種旗號來劫富濟貧的?我們的一些學者,津津樂道於泊來概念“中產階層”,而對於我們自己的詞匯“共同富裕”則嗤之以鼻,殊不知,全民共同致富隻不過是擴大中產階層隊伍的另一種表達方式而已。至於有些人把唱紅打黑比作文革,那更是十足的無知。看來學一點哲學還是很有必要的,世事變遷,物換星移,曆史是螺旋式上升的,雖然還是同一首歌,但此紅已非彼紅,唱歌者也完全是另一種心態了,跟文革扯不上什麽關係, 再說像文革這樣空前絕後的“大手筆”,豈是誰想搞就搞得起來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