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套筒

Nothing comes from nothing.
個人資料
老套筒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西西裏古建築知識筆記

(2025-03-21 18:18:13) 下一個

一.希臘神廟

世界各地(包括希臘城邦和過去的希臘殖民地 - 如西西裏島)的大多數希臘神廟,都是在公元前6世紀至公元2世紀之間修建的。與其他宗教的神廟或教堂不同,希臘神廟並不是信徒聚會和祭祀的場所,而是古希臘宗教安放神像的建築。當時祭祀的活動主要是在神廟外部開闊的場所上舉行。與基督教等一神教不同,每座古希臘神廟都供奉著古希臘多神教的一位特定的神,如常見的宙斯神廟(Temple of Zeus),僅祭拜天神宙斯。

古希臘神廟的建築形式經曆了從早期的簡單粗笨到後期的精美形式,以及從簡單到複雜的建築平麵和上層建築。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的興起以及基督教成為國教,最終結束了希臘神廟的興建。之後,希臘神廟被廢棄,許多被改建成基督教教堂。

傳統古希臘神廟的建築材料最初是土木,後來主要是岩石。神廟的結構基本相同,主要包括高台和台階,前門廊,內殿,後殿,以及一個建於高台上環繞門廊,內殿,後殿等建築物的四邊拱廊。這個四邊拱廊,也被稱之為環繞柱廊。柱廊通常是單排柱,也有極少數是雙排柱組成。這種建築形式被稱為圍柱式建築(Peripteros)。神廟通常是修建在一個高台上,四周有層數為3至5級的有台階。 通常環繞柱廊的前後立柱與左右立柱的數量比為N : 2N+1。如位於西西裏阿格裏真托(Agrigento)的協和神廟(Temple of Concordia)的前後立柱均為6,兩邊的立柱數量均為13,參見圖1。通常,神廟以及外部的活動場所,包括許多附屬建築,被一個圍牆所包圍。


圖1. 西西裏阿格裏真托的協和神廟(Temple of Concordia)

希臘神廟與後來的羅馬神廟有很大不同,希臘神廟的設計通常不考慮周圍環境,獨立存在,可以從各個角度觀看。而羅馬神廟通常是設計規劃在城區內或廣場的一部分,並且注重正麵的觀看效果。

從一般欣賞角度出發,希臘神廟建築可以簡化為下麵3個主要部分:

1. 建築結構
古希臘神廟有相同的基本結構:高台和台階,前門廊,內殿,後殿,以及環繞柱廊,這些共性,使它們有極高的辨識度。

2. 立柱
希臘神廟的立柱主要有三種形式:多立克柱(Doric)、愛奧尼亞柱(Ionic)和科林斯柱(Corinthian)。這三種立柱的共同點是它們的柱身都是由下向上逐漸變細,通常是由多個單個短柱體拚接組成,柱身上都切割有不同數量的凹槽。這些立柱的形式常被用來代表神廟的種類。
(1). 多立克柱(Doric)特點:
(a) 柱體有18-20個凹槽
(b) 柱頂十分簡潔,沒有裝飾,簡單圓形柱頭
(c) 柱底沒有底座,直接落入神廟所在的平台上
(2). 愛奧尼亞柱(Ionic)特點:
(a)柱體有24個凹槽
(b)柱頂有兩個渦卷狀的裝飾
(c)柱底有底座
(3). 科林斯柱(Corinthian)的特點:
(a)柱體有48個凹槽
(b)柱頂有十分複雜的植物葉環和卷須及渦卷狀的裝飾
(c)柱底有底座

3. 柱頂楣梁(包括楣梁,雕帶和簷口)
在希臘神廟建築,楣梁是在立柱上的橫梁,通常由木石製成,位於柱頭上。雕帶是簷壁的寬闊中央部分,它可能簡單也可能裝飾有淺浮雕。簷口是簷板的一部分,在克柱上從雕帶頂部向外突出,構成了屋頂建築側麵的外緣。

從視頻和照片上看,位於西西裏阿格裏真托(Agrigento),建於公元前4-5世紀宙斯神廟(Temple of Zeus),協和神廟(Temple of Concordia)和朱諾神廟(Temple of Juno),以及位於塞傑斯塔(Segesta),建於公元前5世紀的不知名神廟(Temple of Segesta)都是采用多立克立柱(Doric)的多立克式神廟。它們都沒有複雜的楣梁和複雜裝飾的柱頂,以及立柱上隻有20道凹槽或沒有凹槽。宙斯神廟,協和神廟和朱諾神廟的立柱下都沒有底座,並且每根立柱上有20條凹槽,它們是典型的多立克式神廟。而塞傑斯塔神廟的立柱有底座,並且它的前後與兩邊的立柱數量比是6 : 14,而不是通常的6 : 13(N : 2N+1)。另外,塞傑斯塔神廟的立柱上沒有凹槽,所以塞傑斯塔神廟不是一個傳統的多立克式神廟。


圖2. 西西裏塞傑斯塔神廟(Temple of Segesta)

二.古希臘劇場和羅馬劇場

古希臘的戲劇文化始於公元前700年,最初是因為宗教慶典活動的需要。在公元前500年前後,古希臘產生了希臘悲劇和喜劇,這些古希臘戲劇後來成為西方乃至世界所有戲劇的基礎。古希臘的戲劇通常是在室外劇場表演和觀看。由於大多數古希臘城市都位於山丘上或山丘附近,為了方便後排的觀眾,因此劇院通常建在山坡上。在沒有合適山丘的城市中,人們會用土堆砌而成。起初,劇院的座位是木製的,後來將石塊鑲嵌在山坡上以形成永久和穩定的座位。古希臘劇場遺址現在仍然存在於希臘本土以及其海外殖民地。希臘劇場的特點是劇場的平麵看起來像是一個馬蹄形而不是一個180度角的半圓形,參見圖3。

古希臘劇場通常由5部分組成:
1. 傾斜的半圓形階梯組成的座位(Caveat)
2. 合唱團和樂隊(Orchestra)
3. 劇台/演員表演地(Proskenion)
4. 劇台背景(Skene)
5. 入口通道(Parodos)


圖3. 古希臘劇場平麵圖

公元2世紀後,羅馬帝國的興起,羅馬人傳承了古希臘的戲劇,並根據古希臘劇場,修建了古羅馬劇場。興修的古羅馬劇場仍然是在露天,座位是在傾斜的半圓形階梯上。但是大多數古羅馬劇場是在平地上采用石塊搭建的。而且,羅馬人將其占領地的古希臘劇場改成為羅馬劇場。改造後的羅馬劇場與以前的希臘劇場最大的不同是-從平麵上看,羅馬劇場是一個180度的半圓形,而不是一個馬蹄形。


圖4. 西西裏陶爾米納的古希臘羅馬劇場(Theater of Taormina)

西西裏共有5個古希臘-古羅馬劇場,它們分別是:
1. 阿克賴劇場(Theater of Akrai)
2. 卡塔尼亞劇場(Theater of Catania)
3. 塞傑斯塔劇場(Theater of Segesta)
4. 錫臘庫薩劇場(Theater of Siracusa)
5. 陶爾米納劇場(Theater of Taormina)

這5個劇場過去都是古希臘劇場,而且都被古羅馬人改造過。最明顯的特點是從平麵看,它們都被改變成180度的半圓形劇場。根據網上信息,這其中,卡塔尼亞劇場是麵積最大和容納人數最多的希臘劇場,而陶爾米納劇場因為靠近海邊,是風景最優美的劇場。

三. 西西裏巴洛克建築特點

巴洛克式建築風格在16世紀被引入西西裏島,它主要應用於西西裏各地的主要和標誌建築物,如教堂,宮殿和豪宅等。巴洛克式在西西裏經過本土建築家發輝,演變成西西裏獨有的巴洛克式風格。這種僅存在於西西裏建築物上的西西裏巴洛克式風格具有下述8個特征,通常情況下,西西裏巴洛克式風格的建築物包含多個上述特征。這些特征可以簡要總結如下:

1. 戴怪誕的麵具的人物和小天使,通常支撐陽台或裝飾簷口。- 可以從西西裏島各城市的臨街陽台上看到。
2. 陽台,通常配有複雜的鍛鐵欄杆。- 可以從西西裏島各城市的臨街陽台上看到。
3. 外部階梯,這通常是在教堂和宮殿的主要入口。- 巴勒莫歌劇院和諾托大教堂前的台階是最典型的。
4. 傾斜,凹陷或凸起的立麵。- 巴勒莫市中心的四首歌廣場(Quattro Canti)建築。
5. 西西裏鍾樓。鍾樓並不像意大利常見的那樣存在於教堂旁,而是在立麵上或中央山牆之上。- 西西裏各地的許多大教堂都是如此。
6. 地板和牆壁上鑲嵌彩色大理石,尤其是在教堂內部。- 西西裏各地的若幹大教堂的地板都是鑲嵌彩色大理石。
7. 單獨的立柱,支撐簡單的拱門,這是受諾曼建築物的影響。- 這些個簡單立柱不是為了支撐橫梁或上層建築,而僅是為了裝飾。
8. 牆壁粗麵裝飾。通常用樹葉,魚鱗和貝殼等雕刻來裝飾石牆表麵。- 很多大型建築物的表麵石牆壁上都有那些表麵不平整的石塊混雜一起。


圖5. 巴勒莫市中心的四首歌廣場(Quattro Canti)建築的凹陷立麵。


圖6. 諾托大教堂前的台階

後記:
正在做西西裏攻略。因為準備時間比較長,所以做了比較詳細的功課,留下筆記以便日後回顧。

注:因為還沒有成行,全部照片來自網絡。

附,兩篇準備功課:
西西裏黑手黨略考
https://bbs.wenxuecity.com/travel/744262.html

西西裏著名電影拍攝地
https://bbs.wenxuecity.com/travel/745116.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老套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北京_01link' 的評論 : 謝謝你的精彩評論和美言。
北京_01link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專業性,知識性極強的帖子。集曆史,建築,宗教各方麵的知識於一體。當然最精彩的還是有關建築的內容,十分詳細,豐富,和具體,同時還例舉了大量的實例。圖片也是畫龍點睛,為讀者著提供了視覺感知,也為文章增添了色彩。為旅行做到如此程度和完美準備,令人敬佩。預祝路途愉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