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套筒

Nothing comes from nothing.
個人資料
老套筒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葡萄牙-西班牙紀行【6】巴塞羅那

(2024-12-22 16:40:49) 下一個

巴塞羅那是加泰羅尼亞(Catalonia)自治區的首府,也是西班牙第二大的城市。人口160萬,大都市地區人口530萬,麵積101平方公裏。城市位於西班牙東北部海岸,屬於地中海氣候,冬暖夏涼。巴塞羅那的曆史始於公元前古羅馬人在此開拓疆土,8世紀摩爾人征服伊比利亞半島時,巴塞羅那也受摩爾人統治。但是與裏斯本和馬德裏被摩爾人統治了幾百年不同,巴塞羅那僅僅被摩爾人統治了幾十年就又回到了基督徒手中。所以,這幾個城市中,巴塞羅那的建築,文化和生活習慣受阿拉伯人的影響最小。

加泰羅尼亞地區現在是西班牙的一個自治區,它包括4個省,總人口為8百萬人。曆史上,加泰羅尼亞曾經是個大公國,王國,後來通過聯姻成為阿拉貢王國的一部分,而阿拉貢王國和卡斯蒂利亞王國聯姻後形成西班牙王國,加泰羅尼亞成為西班牙的一部分。之後,加泰羅尼亞有過多次自治政府,也多次被迫取消自治。在西班牙王國內戰時期,當時的加泰羅尼亞政府和多數民眾支持西班牙共和政府,反對弗朗哥叛軍。共和政府失敗之後,加泰羅尼亞自治政府被弗朗哥政府取締,加泰羅尼亞總統被弗朗哥政府以叛國和暴亂罪判處死刑。直到弗朗哥去世之後,加泰羅尼亞重新成為自治區,獲準使用加泰羅尼亞語和支持加泰羅尼亞獨立的政黨團體合法化。現在,加泰羅尼亞和西班牙政府是一個鬆散的聯邦體製。

加泰羅尼亞地區使用的語言主要是加泰羅尼亞語,第二是西班牙語。如果是旅遊場所和景點,還可能有第三語言英語,比如說巴塞羅那的畢加索博物館和加泰羅尼亞國家藝術博物館。維基百科介紹西班牙語和加泰羅尼亞語都是起源於拉丁語根的羅曼語,但是它們在發音,語法和詞匯方麵存在明顯差異。

20多年前,公司一個來自西班牙的同事給我介紹西班牙的曆史和政治,說到加泰羅尼亞和其他兩個自治區想從西班牙分離出來的時侯,我十分不解。我當時認為加泰羅尼亞的政治,經濟和文化背景和西班牙非常接近,而且它們之間沒有宗教信仰的矛盾,曆史上也沒有過重大的民族糾紛,留在西班牙強強聯合,不是更好?公司的同事仔細耐心地解釋加泰羅尼亞和西班牙在經濟和文化上的區別,以及曆史上的矛盾。公司同事的介紹讓我知道了西班牙民族分離主義運動的存在。

好奇現在是否還存在加泰羅尼亞從西班牙分離的情況,查了一下,根據維基百科關於加泰羅尼亞分離的有關條款:2017年加泰羅尼亞政府要求就加泰羅尼亞分離西班牙行動舉行公投。投票的結果是當時加泰羅尼亞民眾中有43%參加投票,讚成率為90%。這個公投受到西班牙政府反對。反對的理由是公投違反西班牙憲法,因為憲法沒有規定地方政府有舉行公投的權利。事後,多名支持和主辦全民公投的政府領導人被西班牙政府逮捕判刑。2021年後,西班牙國王和政府大赦所有被拘禁的加泰羅尼亞政府領導人。最近幾年的公民民意測驗表明反對加泰羅尼亞分離的民眾比支持分離的民眾數字比例大約是50:40。加泰羅尼亞的將來要由今後的政治情況和民眾願望決定。

這次我們的葡萄牙-西班牙旅行,巴塞羅那是最後一站。因為沿途看了足夠多的教堂和博物館,最後這一站,我們放慢了節奏,多少有點躺平。巴塞羅那哥特區(Gothic Quarter)是巴塞羅那老城區的中心,周圍有很多著名景點和古跡,是旅遊指南和旅行達人推薦的在巴塞羅那下榻的地區,我們也是將旅店選擇在哥特區。我們在巴塞羅那一共4天,包括蒙特塞拉特(Montserrat)。

我們在巴塞羅那大教堂的遊曆計劃:
1. 巴塞羅那大教堂(Cathedral de Barcelona)
2. 加泰羅尼亞音樂廳(Palau de la Musica Catalania)
3. 畢加索博物館(Museu Picasso de Barcelona)
4. 米拉公寓(Casa Mila/La Pedrera)
5. 聖家堂(Sagrada Família)
6. 哥倫布紀念碑(Columbus Monument)
7. 蒙特惠奇山城堡(Montjuïc Castle)
8. 加泰羅尼亞藝術館(Museu Naicional d'Art de Catalunya)
9. 西班牙民俗村(Poble Espanyol)
10. 巴塞羅那奧運會運動場
11. 加泰羅尼亞廣場(Plaza Catalunya)
12. 西班牙廣場(Placa d'Espanya)
13. 皇家廣場(Plaça Reial)
14. 聖海梅廣場(Plaza Sant Jaume)
15. 蘭布拉大街(La Rambla)
16. 桂爾公園(Park Güell)- 未成行
17. 巴特羅之家(Casa Batlló)- 未成行

6.1 巴塞羅那大教堂(Cathedral de Barcelona)

巴塞羅那大教堂(Cathedral de Barcelona)建於13-15世紀。正式名稱為聖十字和聖埃烏拉利亞大教堂(Cathedral of the Holy Cross and Saint Eulalia),它來自於大教堂中供奉的巴塞羅那的聖十字架和聖女埃烏拉利亞(Saint Eulalia)。聖女埃烏拉利亞是巴塞羅那的一位年輕的女殉道者,她在公元303年羅馬人統治巴塞羅那時期,為了反對禁止天主教和迫害天主教徒被羅馬人用酷刑殺死。聖女埃烏拉利亞的遺骸後來被埋葬在大教堂的地宮內。巴塞羅那大教堂是天主教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巴塞羅那大主教的所在地,統管巴塞羅那和加泰羅尼亞教區。

巴塞羅那大教堂是西班牙最著名的教堂之一。對稱的前立麵看起來十分完美,似乎比托萊多大教堂還要大和壯觀。和大多數天主教大教堂相同,主殿內有兩個側廊,側廊上有很多個小禮拜堂(chapel)。很多小禮拜堂都有鐵門隔開,供奉著天主教的聖像和聖物等,其中一些是過去的一些大主教最後安息處。大教堂的右側有一個庭院,裏麵有幾百年前修建的噴水池並養了13隻白鵝。


圖6.1.1 巴塞羅那大教堂


圖6.1.2 巴塞羅那大教堂正立麵(Main Facade)


圖6.1.3 巴塞羅那大教堂主殿

教堂主殿在靠近主祭壇的通道兩邊是唱詩班(Choir)所在地。兩邊的唱詩班相互麵對,座位的後麵是騎士團的徽章。不知道曆史上早期的唱詩班成員是否都是國王的騎士團成員?


圖6.1.4 巴塞羅那大教堂主殿的拱頂


圖6.1.5 巴塞羅那大教堂主殿旁的側廊

主殿兩旁的側廊上有幾十個小禮拜堂(chapel),這些禮拜堂有些是由鐵門與側廊隔開,有些則沒有,遊人可以進去朝拜。


圖6.1.6 巴塞羅那大教堂的聖物-教徒受洗時使用的大理石盆

據說這個教徒受洗時使用的大理石盆是前羅馬寺廟的古物,它是在側廊的一個小禮拜堂內。


圖6.1.7 巴塞羅那大教堂主殿的屋頂中心

從主殿的一個小禮拜堂(chapel)乘坐電梯可到達屋頂。屋頂中心所在地有一個老舊的十字架,屋頂中心是哥特式建築的代表元素:支撐屋頂中心的拱肋。這個拱肋下麵是教堂內拱頂所在地。在屋頂上,可以看到兩座鍾樓,兩座側麵尖頂,回廊和巴塞羅那的全景,包括聖家堂。


圖6.1.8 巴塞羅那大教堂主殿的屋頂中心


圖6.1.9 巴塞羅那大教堂主祭壇下的聖女埃烏拉利亞靈柩

大教堂主祭壇下,是一個地宮,安放著聖女埃烏拉利亞的靈柩。這也是眾多信徒朝拜和瞻仰的地方。這個地宮的頂部也是拱肋支撐形成的。


圖6.1.10 巴塞羅那大教堂回廊中的庭院

回廊庭院種有棕櫚樹和橘子樹,以及和一座15世紀的噴泉。回廊裏還有一個水池,和13隻白鵝。13隻白鵝象征聖女聖埃烏拉利亞隻活了13歲。

大教堂的小禮拜堂內和回廊的石板下安葬有若幹曆史上巴塞羅那的名人,包括一些貴族和教堂的主教等。回廊的石板路麵上有很多地方刻有文字和數字,應該是人名和日期。

6.2 加泰羅尼亞音樂廳(Palau de la Música Catalania)

加泰羅尼亞音樂廳(Palau de la Música Catalania)是巴塞羅那的一座加泰羅尼亞現代主義風格的音樂廳。建於1905-1908年。1982年至1989年間,該建築進行了大規模的修複,改造和擴建。1997年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巴塞羅那還有一個歌劇院-巴塞羅那利塞烏大劇院(Gran Teatre del Liceu)。如果說音樂廳(Music Hall),兩者常被混淆。加泰羅尼亞音樂廳用來舉辦除了歌劇之外的各種音樂會,特別是交響樂,而巴塞羅那利塞烏大劇院僅僅是歌劇表演。

參觀加泰羅尼亞音樂廳需要在網上預定,似乎並不困難,我們是前一天順利預定第二天早上9:00。我們下榻的旅店離音樂廳隻有5分鍾的距離,十分方便。


圖6.2.1 加泰羅尼亞音樂廳大門-1

加泰羅尼亞音樂廳外牆是西班牙和阿拉伯建築風格的混合體,大量使用紅磚,馬賽克和彩色玻璃等材料。加泰羅尼亞音樂廳是在狹窄的老城區修建的,所以它和旁邊的建築物之間幾乎沒有間隙,而且它的門麵也很小。


圖6.2.2 加泰羅尼亞音樂廳大門-2


圖6.2.3 加泰羅尼亞音樂廳陽台立柱

主立麵的二樓陽台上有多根覆蓋著彩色釉麵馬賽克的立柱,柱子上方是4個主要作曲家的半身像,他們是意大利作曲家帕萊斯特裏納(1525-1594),德國作曲家巴赫(1685-1750),貝多芬(1770-1827)和在側麵的瓦格納(1813-1883)。或許這4個作曲家是音樂廳的設計師所認為最偉大的音樂家。


圖6.2.4 加泰羅尼亞音樂廳內部-1


圖6.2.5 加泰羅尼亞音樂廳內部-2


圖6.2.6 加泰羅尼亞音樂廳內部-3


圖6.2.7 加泰羅尼亞音樂廳內部-4


圖6.2.8 加泰羅尼亞音樂廳內部-5


圖6.2.9 加泰羅尼亞音樂廳內部-6

加泰羅尼亞音樂廳的建築和色彩精美絕倫,這是我所見過的最優美的音樂廳之一。

6.3 畢加索博物館(Museu Picasso)

世界上一共有4個畢加索博物館是,它們分別是在巴黎,法國南部城市昂蒂布(Antibes),西班牙的馬拉加(Malaga)和巴塞羅那。其中,巴黎是畢加索成名的地方,昂蒂布是他曾經短期居留的地方,馬拉加是他的出生地,而巴塞羅那的博物館曾經是畢加索的故居。巴黎的畢加索博物館成立於1985年,收藏最多。昂蒂布的博物館收藏畢加索在昂蒂布居住期間的作品。馬拉加的博物館收藏的畢加索作品涵蓋他的整個藝術生涯。巴塞羅那的博物館是1963年建立,收藏主要是畢加索在巴塞羅那生活期間以及早期的作品。

巴塞羅那畢加索博物館是個建於14世紀的建築物,位於道路狹窄的老城區。這裏曾是畢加索的寓所。博物館介紹說因為畢加索成名在法國,他最好和最成熟的作品多流散在國外,所以這裏收集的主要是他在巴塞羅納和巴黎早期的作品及習作,全部收藏有1500多件,包括素描、版畫、陶藝品、油畫等作品。巴塞羅那畢加索博物館的建立主要是歸功於畢加索多年的秘書/經理人和朋友豪梅·薩巴特斯(Jaume Sabartes,1981-1968)。薩巴特斯因多年在畢加索身旁,所以收集了很多畢加索的作品,包括畢加索為他畫的多幅肖像畫。他在1963年提議成立一個博物館專門收藏和展出他所收藏的600多件畢加索的作品。因為他的無私貢獻,現在畢加索博物館有一個展廳是以他的名字命名。1970年,博物館擴大的時候,畢加索再次捐獻920件由他家人保存的作品給巴塞羅那畢加索博物館。

畢加索博物館曆史上還有故事,因為畢加索一生都是堅決反對弗朗哥獨裁政府,所以他受到西班牙政府的抵製。1963年博物館開幕時,當局不準博物館使用畢加索的名字。1970年時,西班牙政府仍然抵製畢加索,所以當時畢加索拒絕任何政府官員參加開幕式,盡管他也沒有出席。事實上,因為畢加索反對弗朗哥獨裁政府的立場,自從1934年離開西班牙後,他再也沒有回到他的祖國。


圖6.3.1 畢加索博物館所在街道


圖6.3.2 畢加索博物館門口


圖6.3.3 畢加索博物館庭院


圖6.3.4 博物館內的豪華房間


圖6.3.5 博物館收藏《佩帕姑母-Aunt Pepa, 1896》


圖6.3.6 博物館收藏《科學和慈善-Science and Charity, 1897》


圖6.3.7 博物館收藏-時間不詳


圖6.3.8 博物館收藏《豪梅·薩巴特斯-Jaume Sabartes, 1939》

豪梅·薩巴特斯(Jaume Sabartes)是畢加索的秘書,以及一生的好友。在漫長的歲月裏,畢加索為薩巴特斯畫了很多幅肖像畫。

6.4 米拉之家(Casa Mila/La Pedrera)

米拉之家是巴塞羅那的一座現代主義建築,建於1906年-1912年。這是西班牙天才設計師和建築師安東尼·高迪設計的最後一座私人住宅。米拉之家是巴塞羅那的地產開發商佩雷·米拉於1906年委托高迪設計建造。米拉當時的想法是他們自住主樓層而將其他樓層和房間用來出租。

安東尼·高迪(Antoni Gaudí i Cornet ,1852-1926)出生於西班牙加泰羅尼亞的小城。高迪18歲來到巴塞羅那學習建築,8年後畢業成為一個建築家。很快成為了一個多產的建築師,設計了花園,雕塑和若幹公寓包括桂爾公園(Park Güell),米拉之家和巴特羅之家(Casa Batlló),以及後來聞名於世的聖家堂(Sagrada Família)。高迪在世時,他的設計和作品因其大膽創新的思想和方案而受到廣泛讚賞以及大量的批評。1926年,高迪在巴塞羅那因車禍去世,享年73歲。去世之後,他的設計得到了評論家和公眾的一致好評,他的七件作品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米拉之家當時被人戲稱為采石場(La Pedrera/The Stone Quarry)。這是因為在一般人眼裏它看起來不符合任何傳統風格,其起伏的石材立麵和扭曲的鍛鐵製成的陽台而備受爭議。建築師高迪因此受到了很多批評。米拉家人開始時對這個建築非常不滿意,曾經拒絕接受。後來發現很多人願意來此租賃居住才改變主意。原米拉家人在1946年將房屋出售,後來經過多次轉手,1986年,加泰羅尼亞銀行(Banco Bilbao Vizcaya Argentaria)出資購買。

198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為世界遺產。自2013年以來,它變成為博物館,由加泰羅尼亞米拉之家基金會負責管理它的參觀展覽和其他文化和教育活動。


圖6.4.1 米拉之家


圖6.4.2 米拉之家天井


圖6.4.3 米拉之家的客廳之一


圖6.4.4 米拉之家的臥室之一、


圖6.4.5 米拉之家的一個儲藏室


圖6.4.6 米拉之家屋頂下的閣樓 - 現在是建築家高迪的設計介紹


圖6.4.7 米拉之家屋頂平台-1

米拉之家屋頂平台上的突出物常被人誤認為是煙囪的出口,實際上它們隻是裝飾性的雕塑。


圖6.4.8 米拉之家屋頂平台-2


圖6.4.9 米拉之家現在的所有者加泰羅尼亞銀行的總行BBVA


圖6.4.10 巴特羅之家(Casa Batlló)

巴特羅之家,高迪設計的另外一個著名住宅與米拉之家相距不遠。似乎巴特羅之家有更大的吸引力,在巴特羅之家排隊等待的遊客至少需要一小時時間。我們因為午後有聖家堂的預約,所以沒有在這裏等待。

6.5 聖家堂(Sagrada Família)

聖家堂的全稱是神聖家族大教堂(Basílica de la Sagrada Família),它是巴塞羅那一座聞名於世的天主教堂。聖家堂始建於1882年,迄今已經142年,仍未完工。聖家堂的主要設計者是建築師安東尼·高迪(Antoni Gaudí)。聖家堂名字由來是因為當時巴塞羅那的宗教團體想修建一座宏偉的哥特式教堂來紀念被天主教認為是神聖的家庭:耶穌(Jesus),耶穌的母親瑪利亞(Maria)和耶穌的父親約瑟夫(Joseph)。

耗時約150年尚未完工的聖家堂並不是世界之最,建成於1889年的德國科隆大教堂用了600多年時間。

行前在網上查過聖家堂的門票,記得一周內的票都能買到。等我們到了巴塞羅那晚上在網上買票時才發現,官方網站上的門票已經售罄至2周後,與過去查到的信息嚴重不同。不過好在網上還有旅遊社由導遊引導的遊覽還有票,價格比官方價格略高,立即下單得以如願。

高迪的設計思想與傳統的設計理念有很差異。我個人覺得古典和傳統建築風格更有魅力,但是高迪的設計理念是回歸大自然。他喜歡模仿自然界仿生學的原理,且極簡並使用自然材料,比如說大教堂使用天然石料而不是以鋼筋混凝土為主。他的設計思想和理念是十分科學和前衛的。

大多數天主教大教堂呈十字形的軸線(中殿和耳堂交叉)。主軸線通常是東西朝向,主入口和主立麵通常在西麵,而教堂的祭壇-最重要的部分放在最東麵,使教徒可以麵向基督來臨的方向,也是太陽升起的方向。這種建築還可以使用陽光增強內部的照明。

估計是因為周圍環境的原因,聖家堂建築的主軸線和朝向並不是東西方向。它的軸線和南北方向軸線大約呈45度相交。聖家堂共有3個立麵,分別為誕生立麵(Nativity Facade)- 下圖中的NA,受難立麵(Passion Facade)- 下圖中的PA,和榮耀立麵(Glory Facade)- 下圖中的GL,參見下圖。18座尖塔,其中12座表示為12使徒,圖中的編號1-12;4座表示4位福音傳播者(路加,約翰,馬可和馬太),圖中的編號E1-E4;以及在中殿的聖母瑪利亞,編號M;最高的尖塔代表耶穌基督,編號J。


圖6.5.1 聖家堂平麵圖-photo credit: wiki Sagrada Família

聖家堂有3個人口,它們分別是在誕生立麵,受難立麵和榮耀立麵。現在誕生立麵是作為入口,所有的遊覽者在這裏等待進入。受難立麵現在是作為出口,榮耀立麵現在正在施工。從圖6.5.1 聖家堂平麵圖看,榮耀立麵-GL麵,應該是將來的主要入口。

注解: 大教堂(Cathedral)術語,參見圖6.5.2。
1. 立麵(Facade): 教堂入口的裝飾立麵
2. 前廳(Narthex): 入口大廳
3. 側廊(Aisle): 教堂內中殿旁的過道
4. 鍾塔(Tower): 鍾樓/塔通常是在教堂入口主立麵的兩旁
5. 門廊(Porch): 在教堂的門口
6. 中殿(Nave): 教堂內信徒坐的區域,通常有很多條椅
7. 耳堂(Transept): 和中殿軸線垂直的兩個耳房
8. 交點(Crossing): 教堂內中殿和耳堂的交點,拱頂所在地
9. 後殿(Apse): 教堂的後殿祭壇所在地
10. 祭壇(Altar): 供奉宗教祭品等儀式的平台
10. 教堂後殿的半圓形部分(Chevet): 不知道中文詞是什麽
11. 唱詩班(Choir): 教堂的唱詩班長椅所在地
12. 高壇/聖壇(Chancel): 祭壇+唱詩班所在地
13. 後殿回廊(Ambulatory): 後殿之後的通道或回廊
14. 側廊小禮拜堂(Side Chapel): 側廊旁的小禮拜堂或禱告室
15. 回廊小禮拜堂(Chevet chapel): 後殿後的回廊上的小禮拜堂


圖6.5.2 普通天主教大教堂的建築圖-photo credit: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圖6.5.3 聖家堂東北麵-誕生立麵


圖6.5.4 聖家堂西南麵-受難立麵


圖6.5.5 聖家堂誕生立麵細部

誕生立麵和受難立麵分別與1936年和1976年建成。我們的導遊告訴我們高迪在世時,誕生立麵已經部分修好,所以這是他唯一見過的立麵部分。比較這兩個立麵,可以看到誕生立麵十分精致,裝飾感十足,和受難立麵十分簡單樸素。事實上,誕生立麵基本上是高迪的設計,而受難立麵是後來的建築師根據他留下來草圖設計的。我們不能知道現在的設計和高迪最後的設計有多大的偏差,兩個原因:1. 高迪去世時,聖家堂的設計並沒有完成;2. 高迪在世時,他的設計不斷被修改。


圖6.5.6 聖家堂受難立麵細部

在受難立麵下門楣上方的圖形為美術化後的希臘字母AΩ(Alpha Omega),它們分別是希臘字母表上的第一和最後一個字母。基督教通常用這兩個字母表示永恒,即開始和結束的意思。


圖6.5.7 聖家堂受難立麵細節

上圖表示猶大親吻耶穌的場景。猶大之吻是猶大出賣耶穌的信號。照片中的4X4的一組數字被稱之為魔法數字,任何一組橫豎或交叉相連的4個數字之和都是33,一共10種組合,它表示耶穌死於33歲。


圖6.5.8 聖家堂主殿的屋頂-1


圖6.5.9 聖家堂主殿的屋頂-2


圖6.5.10 聖家堂主殿


圖6.5.11 聖家堂輔殿/側廊的立柱和屋頂-1


圖6.5.12 聖家堂輔殿/側廊的立柱和屋頂-2


圖6.5.13 聖家堂地麵的JMJ標誌

JMJ3個字母是高迪用來表示神聖家族的標誌。其中左邊的J上麵有個十字標誌,它表示耶穌(Jesus);中間的3豎和1橫表示瑪利亞(Maria)和皇冠;右邊的J字表示約瑟夫(Joseph),它的尾端有一個花朵樣的標誌,它表示基督教聖人。這個地上十字應該就是前麵注釋中的第8點:交點(Crossing): 教堂內中殿和耳堂的交點,中央拱頂所在地。


圖6.5.14 聖家堂中的中殿


圖6.5.15 聖家堂中的唱詩班所在地及其後的花窗


圖6.5.16 聖家堂中的高迪的工作室


圖6.5.17 聖家堂中高迪的Death Mask


圖6.5.18 聖家堂地宮中的高迪的陵墓

聖家堂地宮在教堂提供宗教服務是會允許遊人進入,每天晚上7點後有彌撒。我們去的時候還是下午,所以沒有繼續等。我們原來的計劃是看了米拉之家和聖家堂後,再去高迪的另一個著名設計-桂爾公園(Park Güell)。因為時間關係,另外我們覺得已經足夠了解高迪的建築了,我們沒有去。

我覺得高迪的思維和想象力確實走在了時代的前麵,他這種簡潔和崇尚自然的風格我也很欣賞,但是個人覺得哥特式或古典主義風格的教堂建築比現代派的教堂建築更有魅力。

6.6 哥倫布紀念碑(Columbus Monument)

哥倫布紀念碑(Columbus Monument)位於巴塞羅那的海濱,蘭布拉大街(La Rambla)的終點。蘭布拉大街是巴塞羅那市中心的一條著名的街道,它僅長1.2公裏,連接市中心的加泰羅尼亞廣場和海濱的哥倫布紀念碑。蘭布拉大街是哥特區(Gothic Quarter)和拉瓦爾區(El Raval)的邊界。哥倫布紀念碑建於1882-1888年,紀念碑所在地是1493年哥倫布完成發現美洲的航行後返回西班牙時在巴塞羅那的登陸地點。紀念碑高60米,它內部有一個電梯供遊客登頂。


圖6.6.1 哥倫布紀念碑-1


圖6.6.2 哥倫布紀念碑-2


圖6.6.2 哥倫布紀念碑基座上的浮雕之一:哥倫布回到巴塞羅那後受到國王和王後的接見


圖6.6.3 哥倫布紀念碑雕塑之一


圖6.6.4 從哥倫布紀念碑碑頂眺望海濱商業區


圖6.6.5 從哥倫布紀念碑眺望哥特區

上圖中的建築是西班牙巴塞羅那軍政府所在地(Gobierno Militar de Barcelona),是西班牙陸軍第3監察總局的總部。陸軍監察總局相當於陸軍後勤及管理部門。


圖6.6.6 從哥倫布紀念碑眺望海濱


圖6.6.7 從哥倫布紀念碑眺望蒙特惠奇山(Montjuïc)

上圖中右下方的建築物,是建於14世紀的巴塞羅納皇家造船廠(Barcelona Royal Shipyard )。1936年,在原址上建立了巴塞羅那海事博物館(Maritime Museum of Barcelona)。

離開哥倫布紀念碑後,我們去海邊商業區逛了一圈。在那的一家海邊餐館吃的晚飯。

6.7 蒙特惠奇山城堡(Montjuïc Castle)

蒙特惠奇山靠海邊,距市區不遠,它的高度為177米。蒙特惠奇山(Montjuïc)上有一個中世紀的猶太人墓地,可能它因此得名。蒙特惠奇山頂上架設了一條到海邊遊覽區的空中索道。很多人來此地遊覽,然後搭乘纜車去海邊的遊客中心。十分方便。

蒙特惠奇山是巴塞羅那的最高點,且俯瞰海港,曆史上一直是軍事重地。山上最高處有一個堡壘-蒙特惠奇山城堡(Montjuïc Castle), 城堡曆史可以追溯至1640年,當時修建它是加泰羅尼亞人為了抵抗西班牙的軍隊。1936-1939的西班牙內戰期間,這個城堡是在共和黨人的控製下,它被用來關押弗朗哥叛軍的俘虜和叛軍的支持者,最多時曾經關押1500人。內戰期間雙方陣營都有大量虐待對方俘虜的記載,共和黨人曾經在此處死250個弗朗哥叛軍的俘虜和支持者,處決的地點是城堡下的護城河。後來,共和黨人在內戰中失利後,弗朗哥叛軍奪取城堡,也將它作為同樣的用途,監禁和處決共和黨人。其中最重要的事件是弗朗哥叛軍將加泰羅尼亞共和國的總統路易斯·科彭斯(Lluís Companys)從德國占領下的法國引渡,在1940年10月14日將他判處死刑,並立即在城堡的護城河中執行。

過去,在很多巴塞羅那人和西班牙人的心目中,蒙特惠奇山城堡有著太多十分血腥和痛苦的記憶。

蒙特惠奇山城堡是由多個軍事術語稱之為棱堡(Bastions)形狀的堡壘組成。軍事上關於棱堡的定義:棱堡是從堡壘的幕牆向外突出的棱角分明的防禦結構,通常呈三角形或五邊形。它們被用作先進的防禦炮台,提供縱深防禦,迫使攻擊者撤退並與堡壘保持距離。此外,它們允許交叉射擊,有助於掩護側翼。


圖6.7.1 蒙特惠奇山城堡平麵圖

上圖表示堡壘內有120門火炮,並在圖上具體標示火炮的位置。


圖6.7.2 蒙特惠奇山城堡入口-1


圖6.7.3 蒙特惠奇山城堡入口-2


圖6.7.4 蒙特惠奇山城堡外的海岸炮


圖6.7.5 從蒙特惠奇山城堡外的海岸炮陣地俯視海港


圖6.7.6 1940年在蒙特惠奇山城堡被處決的前加泰羅尼亞共和國的總統路易斯·科彭斯(Lluís Companys)


圖6.7.7 蒙特惠奇山城堡頂上的訓練場


圖6.7.8 蒙特惠奇山城堡內庭院

蒙特惠奇山城堡內部被開辟成多個小型博物館,包括一個小型武器收藏館,館藏十分有限。

6.8 加泰羅尼亞藝術館(Museu Naicional d'Art de Catalunya)

加泰羅尼亞國家藝術博物館是巴塞羅那的一個主要博物館,位於市區蒙特惠奇山(Montjuïc)上的國家宮內(Palau Nacional)。博物館中的收藏基本上全部是加泰羅尼亞地區的曆史文物和古跡,以及藝術和設計,包括繪畫,雕塑和老建築等。葡萄牙和西班牙對宮殿這個詞的用法和亞洲國家不太一樣,一個富麗堂皇,宏偉壯觀的建築物,就可以稱之為宮殿,而不一定是皇宮。國家宮就是這樣的一個富麗堂皇的建築。

加泰羅尼亞國家宮前是瑪麗亞克裏斯蒂娜王後大道(Avinguda de la Reina Maria Cristina),這是一條為了1923年巴塞羅那世界博覽會而修建的一條寬廣的大道。以及若幹為博覽會而修建的標誌性建築,如大道起點的4個巨大的立柱,一個巨大的噴水池和兩個紅色的威尼斯鍾樓。


圖6.8.1 加泰羅尼亞國家藝術宮廣場


圖6.8.2 加泰羅尼亞國家藝術宮


圖6.8.3 從原巴塞羅那鬥牛場(Arena of Barcelona)眺望國家藝術宮 - 照片中的兩個紅色鍾樓就是威尼斯鍾樓


圖6.8.4 從加泰羅尼亞國家藝術宮前眺望瑪麗亞克裏斯蒂娜王後大道


圖6.8.5 加泰羅尼亞國家藝術宮拱頂


圖6.8.6 加泰羅尼亞國家藝術宮內表演廳


圖6.8.7 加泰羅尼亞國家藝術宮前表演的秘魯青少年歌唱團


圖6.8.8 加泰羅尼亞博物館入口大廳


圖6.8.9 博物館收藏的畢加索的《戴帽子的女人》


圖6.8.10 博物館收藏的達利為他父親畫的肖像畫


圖6.8.11《拉蒙·卡薩斯和佩雷·羅梅烏騎雙人自行車》

《拉蒙·卡薩斯和佩雷·羅梅烏騎雙人自行車》是加泰羅尼亞著名畫家拉蒙·卡薩斯的一幅自畫像。卡薩斯是圖左抽煙鬥的人。


圖6.8.12 加泰羅尼亞畫家Josep Triado的《死亡》

《死亡》這幅畫有意思。畫中的死神應該是那個身上帶著一把奪命的長鐮刀(歐洲風俗死神的標誌)的人,但是他懷中抱著一個神情安詳的幼兒,不知是什麽寓意?左邊穿黑衣的老者(應該是即將離開人世)正在走向懸崖,在前麵飛翔的一隻貓頭鷹的引導下。死神和他懷抱的幼兒的目光和觀看者的目光對視。


圖6.8.13 聖女埃烏拉利亞受難記

聖女埃烏拉利亞就是巴塞羅那大教堂名字來源的女聖人。這幅作於1452年的油畫描敘聖女埃烏拉利亞受難過程。注意聖女埃烏拉利亞是被捆綁在一個X型的木架上。聖女埃烏拉利亞的頭頂上的聖人光環顏色比較淺,她是在公元7世紀被羅馬教廷封聖。


圖6.8.14 耶穌基督受難記

這幅早期油畫描述的耶穌基督受難記時,耶穌基督是被釘在一個T型的木架上,而不是常見的十字型木架上。


圖6.8.15 聖徒受難記

照片上的這個聖人是被捆綁在一個門型的木架上蒙難的,我不知道這個作品背後的故事,但是從受難者頭頂的光環可以判斷他是一個聖人

古羅馬人當時處決罪犯和敵人所使用的木架有多種,包括十,T,X等形狀。所以過去有過爭論,耶穌基督到底是在什麽形狀的木架上受難的。

6.9 西班牙民俗村(Poble Espanyol)

西班牙民俗村(Poble Espanyol)是為了1929年在巴塞羅那舉辦的世界博覽會,在蒙特惠奇山附近的建造的一個代表西班牙各地民俗和建築的博物館,展示不同地區的建築風格和文化特色。

西班牙民俗村曾經有多個入口,離加泰羅尼亞國家藝術宮不遠處就有一個入口,但是它現在已經被關閉了。隻有大馬路上的正門開放。遊客從藝術宮出來後,需要沿著大路走,才能找到西班牙民俗村唯一入口。


圖6.9.1 西班牙民俗村入口


圖6.9.2 西班牙民俗村內的影院

民俗村內的影院每30分鍾播放一個介紹西班牙人文曆史的短片,非常緊湊和精彩,大概15分鍾的時間將西班牙各個地區的曆史和風俗習慣全部介紹一遍,包括西班牙的國粹弗拉門戈歌舞以及疊人塔等,可能是因為有爭議,並沒有西班牙鬥牛。


圖6.9.3 西班牙民俗村的街道


圖6.9.4 西班牙民俗村中的塔樓-1


圖6.9.5 西班牙民俗村中的塔樓-2


圖6.9.6 西班牙民俗村一角


圖6.9.7 西班牙民俗村中介紹朝聖路線和聖雅各雕塑

聖雅各(英文:Saint James, 西班牙文:Santiago)是耶穌基督的12門徒之一使徒雅各。據稱雅各成功將基督教傳播到了伊比利亞半島,所以他在伊比利亞半島的基督教信徒中有較高的地位。聖雅各後來演變成為西班牙的守護神,他的象征是扇貝殼,手持手杖、葫蘆的朝聖者。仔細觀察可以在雕塑上看到這些元素。

聖地亞哥朝聖之路(Camino de Santiago)是世界著名的基督教朝聖路線。它的終點是位於西班牙西北部城市加利西亞(Galicia)的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大教堂(Cathedral of Santiago de Compostela)。大教堂相傳是使徒聖雅各的遺骸安葬地。朝聖者從法國北部和西班牙各地前往加利西亞的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大教堂祭拜使徒聖雅各,成為基督教徒人生的重要願望。這和伊斯蘭教徒朝拜麥加,以及藏民前往拉薩的大昭寺和布達拉宮朝拜有相同的意義。

聖地亞哥朝聖之路的起點可以是伊比利亞半島上的不同地方,其中包括裏斯本,塞維亞等地。現在這些路線已成為各種遠足步行者的選擇,而不再是以宗教信仰為目的。

6.10 巴塞羅那奧運會運動場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的開幕式,因為它前所未有的點燃奧運會聖火的方式給世人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這個開幕式使巴塞羅那奧運會成為曆史上最難忘的奧運會之一。我有願望去看這個奧運會體育場也是因為那一年的開幕式點燃奧運會聖火的實況轉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時,馬德裏出生的西班牙殘疾人運動員安東尼奧·雷博洛(Antonio Rebollo)用燃燒的箭簇點燃了奧運會聖火。背後的故事是因為他不是巴塞羅那人,一直受到巴塞羅那奧委會的排斥,直到開幕式最後2小時才被告知他是4個候選人中最後的人選。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在一年的準備時間內雷博洛曾經練習了700多次,隻有2次失敗,最後憑借實力和鋼鐵般的意誌完成了這個空前絕後的壯舉。

當年那隻燃燒的箭簇實際上並不是像觀眾所想那樣:落在燃燒聖火的高台火盆中;而是從火盆的上方飛過,在飛翔中點燃從管道中釋放出的天然氣,然後落在場外的一個專門準備的沙堆上。


圖6.10.1 巴塞羅那奧運會體育場


圖6.10.2 巴塞羅那奧運會體育場遠景


圖6.10.3 巴塞羅那奧利匹克公園-1


圖6.10.4 巴塞羅那奧利匹克公園-2


圖6.10.5 巴塞羅那奧利匹克公園-3


圖6.10.6 巴塞羅那奧利匹克公園上的電信塔

巴塞羅那奧利匹克公園上的電信塔是由西班牙電信公司(Telefónica)建造的,用於用於轉播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的電視報道。塔高136米,頂上的垂直尖柱體被設計成為一個巨大的日晷的指針,它在日光下的影子,可以用來指示時間。

6.11. 加泰羅尼亞廣場(Plaza Catalunya)

加泰羅尼亞廣場(Placa de Catalunya)是巴塞羅那的一個大型廣場,通常被認為是巴塞羅那市中心。廣場的四周有多條主要大道,包括步行大街(La Rambla)在這裏交匯。廣場占地約3萬平方米,周邊是噴泉和雕塑。據說這裏聚集著大量的鴿子,但是我們並沒有看見。

加泰羅尼亞廣場也是為了舉辦1929年巴塞羅那國際博覽會,進行大量的擴建和改建之後,成為現在看到的樣子。


圖6.11.1 加泰羅尼亞廣場 - photo credit wiki: Placa de Catalunya


圖6.11.2 加泰羅尼亞廣場

我們第一次去加泰羅尼亞廣場時,廣場內正在修建,所有的入口都被圍了起來,裏麵堆滿了建築材料等物品。噴泉也不工作,隻能在外麵看看雕塑等。第二次去的時候,部分入口已經開放遊人可以自由出入,但是廣場上還沒有清理幹淨。


圖6.11.3 加泰羅尼亞廣場

6.12. 西班牙廣場(Placa d'Espanya)

西班牙廣場是巴塞羅那最著名的廣場之一,它是為1929年舉辦的巴塞羅那國際博覽會而建造的。市內的多條主幹道,如格蘭大道(Gran Via),帕拉萊爾大街 (Avinguda Paral·lel) 以及通往蒙特惠奇山的瑪麗亞克裏斯蒂娜王後大道(Avinguda Maria Cristina)交匯於此。

西班牙廣場的中心是紀念碑噴泉(Monument Fountain),現在正在整修。廣場邊上的紅色圓型建築物-巴塞羅那競技場(Arenas de Barcelona)過去是個鬥牛場,因為加泰羅尼亞法律禁止鬥牛,現在這裏已經改變成一個商業中心。廣場周邊的建築是當年為巴塞羅那博覽會修建的巴塞羅那展覽中心。

廣場的盡頭是蒙特惠奇魔法噴泉(Magic Fountain),夏季這裏每周末都有燈光,音樂表演。我們10月份去的時候,這些活動都停了。


圖6.12.1 從巴塞羅那競技場頂層俯視西班牙廣場


圖6.12.2 西班牙廣場旁的巴塞羅那競技場

巴塞羅那競技場裏麵已被改建成購物中心。裏麵看起來和北美的shopping mall一樣。遊客可以乘電梯登頂看風景。


圖6.12.3 西班牙廣場中心的紀念碑噴泉

6.13 皇家廣場(Plaza Real)

皇家廣場是老城哥特區的一個廣場,位於步行街蘭布拉大街(La Rambla)的旁邊。廣場周邊是一圈房屋,底層看起來像是中國南方的騎樓,是一個個拱門。拱門內是酒吧,餐廳和俱樂部。廣場中心有個噴泉,隻是我們去的季節噴泉已經停了。

我們從這裏數次經過,在拱門下的一個餐館吃過一頓很不錯的西班牙海鮮飯。


圖6.13.1 皇家廣場


圖6.13.2 皇家廣場夜景


圖6.13.3 皇家廣場夜景-2

6.14. 聖海梅廣場(Plaza Sant Jaume)

聖海梅廣場位於老城的哥特區,距離我們下榻的旅館和巴塞羅那大教堂(Cathedral de Barcelona)不遠。這裏是加泰羅尼亞政府大樓和市政廳所在地,兩座建築相對而立

每年9月聖梅爾塞節(La Merce) 期間,成千上萬的人會湧入這個廣場,因為在這裏舉行的疊人塔(Castellers)活動。除了舉辦慶祝活動外,這個廣場是加泰羅尼亞民眾進行政治示威的場所。


圖6.14.1 聖海梅廣場的巴塞羅那市政廳

圖6.14.2 聖海梅廣場的加泰羅尼亞政府大樓 - 照片中的連接橋即著名主教街橋


圖6.14.3 聖海梅廣場邊上的著名主教街橋(Carrer del Bisbe)

主教街是老城哥特區巴塞羅那大教堂主教官邸所在街道,這裏有一座連接加泰羅尼亞政府大樓和政府首腦官邸的過街橋。過街橋修於1928年,它是為了方便加泰羅尼亞政府首腦到達官邸修建的。

注釋:
1. 文中不常用的西班牙文和英文地名和人名的中文翻譯以穀歌翻譯(Google Translation)為準。
2. 所有引用照片都列有出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