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套筒

Nothing comes from nothing.
個人資料
老套筒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一戰博物館紀念館-曆史回顧

(2023-04-10 18:22:58) 下一個
美國堪薩斯城(Kansas City)的國家第一次世界大戰博物館紀念館(National WWI Museum & Memorial),是美國以及世界上最大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博物館。
 
國家第一次世界大戰博物館紀念館曾經被冠名為自由紀念博物館(Liberty Memorial Museum)。1918年,堪薩斯城的一些市民提議為剛結束的戰爭修建一個紀念碑或紀念館,後來得到市政官員和社會名流的支持。堪薩斯城市民慷慨解囊,募捐超過了總預算$2.5M,人均捐款$30,相當於2022年的$510。紀念館於1921年破土動工,1926年建成。1994曾經關閉整修,直到2006年裝修完畢後才重新對公眾開放。
 
博物館一共收藏有35萬件與一戰曆史有關的物品。因為場地限製(展廳麵積3000平米),隻有部分展品對公眾開放。過去100年來,博物館的藏品不斷增加,直到今天,博物館還經常從世界各地收到和一戰曆史有關的各種捐贈品。
 
第一次世界大戰,簡稱為一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被稱之為大戰(Great War),二戰之後,它被改成為現在的名稱。一戰是人類史上首個由眾多國家參加,在歐洲,非洲和亞洲同時進行的,對人類生命和財產造成巨大損失的世界大戰。它當時被認為是結束戰爭的戰爭,是一個空前絕後的戰爭(現在看來,它當時是空前但遠遠不是絕後的戰爭)。在一戰結束之後,世界很多地方都修建了一戰的紀念館,紀念碑和陣亡將士墓地。
 
附: 一次世界大戰基本數據
1. 時間:1914.7.28 - 1918.11.11
2. 地點:歐洲,非洲,中東,太平洋島嶼,中國
3. 交戰雙方:協約國(Allied Powers)和同盟國(Central Powers)
  協約國主要參戰國: 法國,英國,美國和沙俄帝國
  同盟國主要參戰國:德意誌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
4. 傷亡人數:軍人12.8M和8.4M,平民4M和3.7M
 
注:一戰的主要戰場是在歐洲和原奧斯曼帝國(Ottoman Empire)所屬地區,其他地方的戰爭主要是發生在歐洲參戰國的殖民地。如發生在中國的戰爭是日本和德國之間為爭奪原德國殖民地-山東煙台和青島的戰爭
 
圖1. 堪薩斯城的第一次大戰博物館紀念館和自由塔(photo credit: wiki National World War I Museum and Memorial)
 
我在博物館裏買了一本介紹博物館紀念館和自由塔建造曆史的書。書中仔細介紹了它們的設計和建造全部過程,其中設計方案共有11個,包括7個入選的設計方案和4個未入選的方案。我個人覺得其他幾個設計方案似乎比最後的這個方案還要更好,因為它們的主要建築是在地麵之上顯得非常宏偉,而現在的博物館,除了自由塔外的大部分是在地下。
 
圖2. 一次大戰博物館紀念館和自由塔
 
圖3. 一次大戰博物館紀念館和自由塔近照
 
一次大戰博物館紀念館人口有個巨大的噴泉。因為現在是冬天,噴泉沒有工作。
 
圖4. 自由塔的背麵 - 塔後的玻璃平麵的下方是一次大戰博物館紀念館
 
自由塔兩邊各有一個完全對稱的的獅身人麵像-斯芬克斯(Sphinx)雕塑。在埃及和希臘神話中,斯芬克斯通常都是和陵墓和死亡有關,它的塑像常被用作陵墓和死者紀念場所的守衛。在自由塔和紀念館設計者的構想中,兩個斯芬克斯,一個表示回憶,另一個表示未來。斯芬克斯身上的翅膀遮蓋住它們的麵容和眼睛,這個寓意是指:對戰爭中的血腥殺戳不堪回憶;對戰後的未來不可預知。
 
圖5. 斯芬克斯近景
 
這兩個完全相同的斯芬克斯獅身上的翅膀不太容易分辨,我當時並沒有看出來這是一對翅膀。
 
圖6. 從自由塔上眺望自由廣場
 
圖7. 從自由塔上眺望堪薩斯城 - 圖中心是過去的火車站-聯合車站(Union Station)
 
1900-1950年間,火車是主要交通工具,美國大多數主要城市都有聯合車站,相當於其他國家的中心車站。50年代後,火車的運營開始走下坡路,70年代後,大部分城市的火車運營都被取消了,所以很多城市的聯合車站都早已改作他用。我所在城市的聯合車站早就成為一個集博物館,展覽館,電影院和餐館的綜合體。
 
圖8. 自由塔頂端的環形觀光台及出入口
 
圖9. 自由塔頂端等待下行電梯
 
圖10. 從玻璃平麵的下方的一次大戰博物館紀念館看自由塔(photo credit: -YouTube - National World War I Museum and Memorial視頻截屏)
 
圖11. 玻璃橋下的9000株罌粟花(Poppy flower)(photo credit:博物館網站)
 
博物館紀念館人口有一座玻璃橋,走過它象征著從現實生活走進一戰曆史。人口的提示說明玻璃橋下有9000株罌粟花,其中每一株代表1000名一戰時期在戰場上陣亡的士兵。我當時以為橋下的罌粟花是塑料花,回來了解後才知道這些是種植的罌粟花。
 
圖12. 博物館內一次世界大戰事件時間關係圖
 
一戰期間,歐洲戰場分為西線戰場(Western Front)和東線戰場(Eastern Front)兩個部分。德奧匈帝國同時在東西兩線和盟國軍隊作戰。在東線,德奧匈帝國主要是和沙俄帝國的軍隊作戰。在西線,德奧匈帝國主要是和法國,比利時和英國軍隊,以及美國遠征軍作戰。
 
二戰時期,德國同樣是在它的東西兩條戰線上和盟軍,主要是美英蘇軍隊,同時作戰,所以西線和東線的說法也被用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場。
 
圖13. 一戰歐洲戰場西線戰場(Western Front)和東線戰場(Eastern Front)的示意圖(photo credit: Internet)
 
照片圖13中的黑色方格就是西線戰場,可以看到西線戰場的長度很短,它的長度隻有740公裏左右。當時的主要戰役都是發生在這裏,大量人員傷亡也是發生在西線。圖中的紅線表示不同時期西線和東線的實際位置。
 
圖14. 博物館內的火炮
 
圖15. 博物館內的平射炮和一門245mm曲射炮
 
圖16. 西線(West-front)的德軍前沿壕溝航拍照片(photo credit: theworldwar.org)
 
圖17. 西線的壕溝戰示意圖(photo credit: Internet)
 
圖17顯示一戰時期的壕溝戰分成6個部分:
1. 雙方防線中的無人區(No Man's Land)
2. 多道鐵絲網
3. 前沿壕溝,蛇形壕溝+小而淺的藏兵洞
4. 支持壕溝,蛇形壕溝+大而深的藏兵洞
5. 通訊壕溝,儲存物質和兵員
6. 遠距離火炮
西線戰場有兩個最重要也是最血腥戰役,索姆河戰役(Battle of Somme)和凡爾登戰役(Battle of Verdun)。
 
附:索姆河戰役基本事實:
索姆河戰役發生在1916.7.1-1916.11.18期間。英法和德國共3百萬人參戰,1百萬人傷亡。是世界戰爭曆史傷亡人數最多的戰役之一。戰役的第一天,英國軍隊傷亡57,000人,陣亡19,000人。英軍事先挖掘了19個大型地下坑道,采用了地下坑道炸藥炸毀德國前沿陣地。結果效果微乎其微。
 
圖18. 洛赫納加爆炸坑(Lochnagar Crater)(photo credit:YouTube Lochnagar Crater視頻截圖)
 
洛赫納加爆炸坑是當年坑道爆炸產生的最大的一個爆炸坑,它寬100米,深21米。炸藥是硝酸銨和鋁粉,共27噸。洛赫納加爆炸坑在1978年被一個英國人花巨額費用買下永久保存。這個英國人多年後因此而獲得MBE勳章 - 大英帝國最優秀勳章 (The Most Excellent 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
 
附:瓦爾登戰役基本事實:
瓦爾登戰役發生在1916.2.21-1916.12.18期間,法國德國雙方共傷亡710,000人。雙方的傷亡數字接近,從這以後,戰爭處於僵局。當年的德國著名反戰小說《西線無戰事-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就是說的這段曆史。凡爾登戰役被認為是一戰的轉折點,之後德國日益衰敗而法國逐漸走向勝利。巴黎凱旋門下的無名戰士墓安葬的就是從一戰凡爾登法軍墓地中隨機挑選的無名士兵遺骸。
 
圖19. 1917年瓦爾登戰場全視圖(photo credit:博物館網站-theworldwar.org)
 
圖20. 部分參戰國的主要機槍
 
圖21. 參戰各國的主要步槍和手槍
 
圖22. 德國士兵使用的委員會步槍(Commission Rifer Gewehr1888)- 中國稱之為老套筒。
 
右邊的那隻老套筒是我十多年前購得,它比博物館裏的那隻成色要好很多。這隻槍應該是參加一戰的美國遠征軍的士兵在戰後從歐洲帶回來的,我估計槍的主人曾經將它的木質槍身和金屬部分做過微打磨處理,所以槍的狀況看起來不錯。
 
圖23. 參戰各方使用的各種手榴彈和槍榴彈
 
圖24. 參戰各方使用的各種槍榴彈
 
槍榴彈的原理是用一個和槍膛內徑相同的金屬杆接在手榴彈的底部。使用時從前膛放入,用一發去掉彈頭的空包彈來推動這個槍榴彈。
 
圖25. 壕溝戰中使用的鐵絲網介紹 - 這支步槍的前麵裝了一個鉸鏈結構的鐵絲網剪斷裝置,是靠人用力向前推而不是靠擊發子彈來割斷鐵絲網。
 
圖26. 各種戰場救護器具
 
介紹各種戰場救護器具的展櫃中有一個上麵印有紅十字的棉織品,上麵有中文“防疫醫院”四個字。因為當時的中華民國北洋政府除了派遣約一萬勞工赴歐洲戰場外,並沒有派兵參戰。不知這是否是當時中國勞工使用的救援物資?
 
圖27. 參戰各國使用的狙擊槍,潛望鏡和金屬製的個人保護裝置
 
圖28. 兩挺德國馬克辛重機槍 - 上方是用於飛機,坦克和車輛中的精簡型,下方是用於地麵使用的加強型。
 
馬克辛重機槍是美國人馬克辛在英國發明的,在一戰時期,盟國和同盟國都大量使用它。德國人在索姆河戰役的第一天,就是使用馬克辛重機槍給英軍造成5萬7千人傷亡。
 
圖29. 雙方使用的各種防毒麵具
 
一戰時期,交戰雙方都在戰場上使用毒氣武器來毒殺敵方士兵。第三帝國的元首希特勒在一戰時期是奧匈帝國軍隊的下士,他當時在戰場中受英軍的毒氣傷害後進入醫院治療後才痊愈。
 
圖30. 一輛後麵中彈的美國輕型坦克(M1917 Light Tank) - 右邊展櫃中的金屬碎片全部來自於這輛被擊傷坦克的內部。
 
圖31. 雙方使用的各種軍服領章和帽徽
 
圖32. 一戰期間英國商船在大西洋海域被擊沉的分布圖
 
圖33. 左邊是魚雷右邊是球形水雷
 
圖34. 魚雷尾部的推進器 - 可以看出魚雷的尾部是雙螺旋槳推動,並且有可以調節的水平尾翼
 
圖34. 一戰期間盟國和同盟國王牌飛行員(Flying Ace)擊落記錄
 
德國飛行員的最高記錄是擊落80架敵機,英國王牌飛行員的最高記錄是75架。與這些數字相比,二戰時期飛行員的最高記錄是德國人埃裏希·哈特曼(Erich Hartmann)創下的,他的記錄是352架敵機。
 
德國王牌飛行員中的第6名是戈林(Hermann Goring),一戰時期記錄是22架敵機。二戰期間戈林成為德國空軍元帥,在紐倫堡審判結束的前夜用氰化鉀膠囊自殺身亡。
 
圖35. 美國遠征軍飛行員展櫃
 
美國遠征軍飛行員展櫃中有特迪·羅斯福總統的幼子庫安廷·羅斯福(Quentin Roosevelt)的介紹。庫安廷曾經是哈佛大學的學生,美國參加一戰後,他離開哈佛參加空軍。1918年7月14日,在法國的空戰中,庫安廷·羅斯福被多架德軍飛機纏鬥追擊,在空中就被子彈擊中頭部死亡,時年20歲,他是曆史上,唯一在戰場上陣亡(Kill In Action-KIA)的美國總統的兒子。飛機墜毀後德軍在他身上找到ID,知道他是特迪·羅斯福總統的兒子。德國人對特迪·羅斯福總統很有好感,所以在場的德國人對他的死亡非常惋惜。後來將他就地掩埋時,共有1千多名德國軍人參加他的葬禮。當時,一個美軍俘虜記下了庫安廷·羅斯福被埋葬的過程。
 
圖36. 庫安廷·羅斯福飛機被擊落的照片 - 照片上的文字表明它是在飛機落地的10分鍾後拍攝的。(photo credit:博物館網站-theworldwar.org)
 
圖37. 庫安廷·羅斯福的墓地(photo credit:博物館網站-theworldwar.org)
 
庫安廷的死亡對羅斯福總統的打擊非常大,他再也沒有從悲痛中走出來。羅斯福總統非常想去法國探望庫安廷的陵墓,很不幸,他沒有實現這個願望。1919年1月6日,羅斯福總統死於血管堵塞。特迪·羅斯福總統的長子小特迪·羅斯福準將1944年6月6日參加諾曼底登陸,兩天後突發心髒病死亡。後來修建諾曼底美軍公墓時,遵照他們家人的意願,庫安廷的遺骸被移至諾曼底美軍公墓和他哥哥埋葬在一起。
 
圖38. 1918年12月11日,盟軍最高統帥法國元帥福熙至美國遠征軍司令官潘興的停戰電報
 
圖39. 美國遠征軍參戰部隊及其標誌
 
圖40. 美國遠征軍士兵來源統計
 
一戰中美國遠征軍士兵來源主要是東部和中西部的幾個人口大州:紐約州,賓夕法尼亞州,伊利諾伊州和俄亥俄州等。
 
圖41. 美國遠征軍從歐洲帶回來用炮彈殼雕刻成的各種紀念品
 
展櫃裏的文字介紹說這些炮彈殼雕刻成的各種紀念品和藝術品並不是前沿陣地上的普通士兵在戰鬥的閑暇時間完成的,前沿陣地上的普通士兵既沒有工具有沒有時間做這樣的事情。
 
圖42. 陣亡士兵的母親在戰後赴歐洲美國遠征軍墓地看望兒子的文件以及與兒子墓碑合影照片
注意:照片的右上方有一個印有金色五角星的ID卡
 
美國遠征軍一戰期間傷亡人數為32萬人,其中死亡人數117,466人。這些人基本全部被安葬在西線的若幹美軍墓地。戰爭結束之後,美國政府為所有願意去歐洲看望陣亡士兵的母親提供經費和幫助,所以有大量陣亡士兵的母親在1925年後陸續去法國探望她們的親人。
 
這位母親一個是美國民間組織,美國金星母親(American Gold Star Mother - AGSM),的成員。美國金星母親組織是1928年成立,成員全部是軍隊陣亡士兵的母親。這個組織成立的目的是為了替子女陣亡的軍人母親和家庭提供一切可能的幫助。
 
博物館網站的網上信息資料庫,有大量陣亡士兵的母親在戰後赴歐洲美國遠征軍墓地看望兒子的文件和手扶兒子墓碑的照片。估計,很多年前當這些母親去世時,她或她的家人將過去保存的這些照片捐給了博物館。博物館將這些文件和照片掃描或翻拍後編入網上信息資料庫。
 
圖43. 赴歐洲探望美國遠征軍墓地的美國金星母親(photo credit:博物館網站-theworldwar.org)
 
圖44. 博物館中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數字統計
 
這些一戰統計數字中比較主要的信息如下:
1. 每三個法國適齡人(18-30歲),就有一人死於戰場
2. 西線的長度是466哩/745公裏
3. 西線的壕溝的總長度35,000哩/56,000公裏
4. 654個德國公司在1918年前進入軍火生產
5. 德國在戰時共銷售11000種生活必需品的替代物
6. 五百萬平民死亡
7. 一千萬士兵陣亡
8. 俄國的戰爭債務為4B/40億美元,合今天的美元70B/700億(美元2023年和1919年的比值是17.4)
 
這組數據告訴我們:
1. 一戰中法國軍人的巨大傷亡在法國人心中留下極深的厭戰情緒,所以二戰時法國軍隊的表現很差,和一戰時的法國軍隊相比,判若兩支軍隊。
2. 在主要戰場西線前沿,壕溝的長度是戰線長度的75倍。即1公裏長的戰線的後麵會有交戰雙方長達75公裏的壕溝。
3. 在戰爭期間,德國有大量工廠轉入軍火生產,應該包括所有的金屬冶煉,機械加工,紡織和食品加工。
4. 俄國的戰爭債務高達天文數字,可以想象俄國普通人的生活水平,難怪布爾什維克會在俄國成功。
 
圖45. 法國的一個小鎮在一戰陣亡士兵的紀念碑
 
這張照片是我過去在法國遊覽時,在聖米歇爾山(Mount Saint Michel)附近的一個小鎮的停車場拍的。紀念碑上的1914-1918年戰爭的陣亡人數為112人。
 
圖46. 巴黎凱旋門無名烈士紀念儀式
 
每日下午6:30,巴黎凱旋門下都會舉行一個向安葬於此的一名一戰凡爾登戰役中陣亡的無名士兵的陵墓致敬的紀念儀式。儀式過程中,有法國各部隊退役老兵和若幹巴黎市政府要人參加。我們去的這一天的參加人員中有很多穿著嶄新的製服的法國軍隊院校的學生。照片的右邊可以看到那些年輕朝氣蓬勃的年輕學生,照片中背朝鏡頭的是政府官員,遠處旗幟下是胸前掛滿勳章的老兵。
 
圖47. 巴黎凱旋門下法國無名戰士墓的長明火
 
圖48. 凱旋門下無名烈士紀念儀式開始前老兵們在休息等待
 
圖49. 法國凡爾賽宮的鏡廳 - 凡爾賽條約的簽署地(Treaty of Versailles)
 
1919年6月28日,協約國和同盟國在凡爾賽宮的鏡廳 (Galerie des Glaces),這座凡爾賽宮最著名的大廳簽署條約,標誌著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凡爾賽條約對德國的停戰條件過於苛刻。除了要求德國解除武裝,做出足夠的領土讓步之外,還要求德國向協約國成員國支付巨額賠償金。賠償金高達當時的1320億德國馬克(相當於當時的314億美元或66億英鎊,現在的4420億美元或2840億英鎊)。這在普通德國人心裏種下不滿和仇恨的種子,為希特勒和納粹的崛起,以及二次世界大戰的發生提供了必要條件。條約簽訂之後,美國總統威爾遜和英國首相喬治都認為這個條約不會帶來永久和平,20年之後,德國和美英法必有戰爭。法國元帥福煦也是怎麽想的,不過他認為原因是因為條約對德國過於寬鬆。很不幸,他們的預言成為了現實。
 
圖50. 第一次世界大戰博物館紀念館背後的巨大浮雕
 
巨大石雕上麵的文字為:
這些人敢於舉起犧牲和服務的火炬。 他們的身體歸於塵土,但他們的工作永存。 讓我們盡所有可能,努力去實現並珍惜正義和永久和平,在我們自己以及其他所有國家之間。
(These have dared bear the torches of sacrifice and service. Their bodies return to dust but their work liveth evermore. Let us strive on to do all which may achieve and cherish a just and lasting peace among ourselves and with all nations.)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因為這場戰爭的規模,破壞性和造成人類的生命財產的損失是空前巨大,它當時被人們認為這是一個結束戰爭的戰爭。在它之後將永遠不會再有如此規模巨大和慘烈的戰爭。出乎無數人意料之外的是,20年後一個規模更加宏大,破壞性更大,造成更大人類生命財產損失的一個新的世界大戰開始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