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套筒

Nothing comes from nothing.
個人資料
老套筒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美國曆史縮影 – 西點公墓

(2022-02-04 12:27:38) 下一個

西點公墓是美國曆史上最久遠的軍人墓地,它位於西點軍校-正式名稱為美國軍事學院(United States Military Academy)校園內。公墓始建於1817年, 占地11英畝,主要用於埋葬因各種原因逝世(包括之後美國卷入的所有戰爭中陣亡)的西點畢業生和校友。維基百科上查到的埋葬數字是約1萬人左右,根據美國陸軍公墓管理部門的官方網站信息,這裏一共埋葬了9396人,除了極少數美國獨立戰爭的陣亡將士,以及少數西點軍校建立之前校址內散布的民間墓地的無名安葬者,絕大多數安葬者都是西點軍校的畢業生。


圖1. 西點公墓老學員禮拜堂

墓園入口是西點老學員禮拜堂,建成於1836年的老禮拜堂以前是在學校的軍營宿舍巴特利特大廳 (Bartlett Hall) 附近,因為1910年的學校擴建需要被廢棄拆除。當時曆屆學員要求將它保留下來,眾人捐款,最後將原禮拜堂一石一木拆下來搬到西點公墓,照原樣恢複重建。從那以後,幾乎所有學員的各種紀念和安葬儀式都是在這裏舉行。


圖2. 西點公墓老學員禮拜堂內部

老學員禮拜堂內的牆上嵌裝有美國早期戰爭記錄的紀念牌。其中右邊牆上嵌裝的是參加美國獨立戰爭每個將軍的盾形紀念牌,包括華盛頓。紀念牌有將軍的姓名和生卒年月,紀念牌的下麵有三個繳獲的英國的火炮被安置在牆上。


圖3. 西點老公墓學員禮拜堂內部美國戰爭將軍紀念牆

西點公墓建立後的205年裏,美國經曆了印地安戰爭(1817-1898),墨西哥戰爭(1846-1848),南北戰爭(1861-1865),西班牙-美國戰爭(1898-1902),一次世界大戰(1917-1918),二次世界大戰(1941-1945),朝鮮戰爭(1950-1953),越南戰爭(1964-1975),沙漠風暴(1990-1991)及現在的反恐戰爭(2001-)。維基百科上可以查到每次戰爭美國軍人的死亡人數,根據這些人數可以統計出美國在這些戰爭中死亡總人數為119萬,其中戰場死亡人數為65萬, 非戰場死亡約為54萬。

網上可以查到在過去曆次戰爭中,西點軍校的畢業生陣亡人數。其中,有48人死於墨西哥戰爭,105人死於南北戰爭(包括雙方部隊),38人死於西班牙-美國戰爭(包括22人死於屬於西班牙殖民地的菲律賓反叛戰爭),32人死於一次世界大戰,487人死於二次世界大戰,157人死於朝鮮戰爭,334人死於越南戰爭,69人死於伊拉克/阿富汗和全球反恐戰爭。西點畢業生曆次戰爭死亡人數的總和大約是1270人,約占美國曆次戰爭軍人死亡總數的千分之一。

兩百多年來,這裏埋葬的眾多西點畢業生的個人經曆和故事,反映了美國軍隊和戰爭的曆史,也間接地描繪出美國社會的曆史變遷。這個麵積隻有11英畝的墓園裏被埋葬者的人生經曆的集合就是一個濃縮的美國曆史。西點軍校曆史係的一個教授認為用幾個小時在墓園裏走一圈,就能夠重溫200多年的美國曆史。個人認為,他的話並不誇張。從這個角度來說,世界上沒有其他任何地方,能夠和西點公墓相比,它在如此狹小的彈丸之地反映了美國自1800年以來的曆史。

在USMA和政府的官方網站上,我沒有能夠找到西點軍校曆年來畢業生總數。但是,在關於軍校曆史介紹中可以找到學生數量的變化。西點的學生數量在曆史上有過幾次重大變化。1812年為250人,1900年約為480人,1942年約為2500人,1964年為4400人。1812-1900期間平均每年的畢業生為50人左右,1900-1942年期間平均每年的畢業生為100人左右, 1942-1964年期間平均每年的畢業生為500人左右,1964年至今,平均每年的畢業生為1000人左右。這樣大致可推算出西點軍校的曆年畢業生總和約7-8萬人左右。西點公墓總埋葬人數9386,如果去除公墓裏過去埋葬的民間人士和少數並非西點畢業生的教職和行政人員,可以大致推算公墓裏埋葬的西點畢業生數量大約是占畢業生總數的10-12%左右。

在過去曆次戰爭中為國捐軀,以及其他原因或自然死亡的的西點畢業生,他們以及他們的家人可以選擇西點公墓,也可以選擇阿靈頓國家公墓或自己家鄉的軍人公墓作為他們最後的埋葬地點。

西點軍校200多年來,誕生了美國曆史上的許多著名人物,其中包括美國總統,政府要員,世界聞名的諸多將領,以及許多大公司總裁。這些名人中,隻有小部分在他們離世之後是安葬在西點公墓。

埋葬在西點公墓裏的西點畢業生中,有指揮海灣戰爭的施瓦茨科普夫將軍等多個美軍四星上將,也有建造巴拿馬運河的總工程師戈塔斯少將和開拓美國西部的卡斯特少將等名人,還有格蘭特和艾森豪威爾總統的兒子(兩人都是陸軍少將),但是埋葬在這裏的大多數人相對來說都是小人物。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圖4. 西點公墓一角

1814年9月陣亡的伊萊澤·伍德是是西點軍校第一批在戰場上陣亡的畢業生之一。為他所建立的紀念碑是西點公墓的標誌之一。


圖5. 伍德紀念碑 Photo Credit: Find-A-Grave網站

1800年去世的瑪格麗特·科爾賓是美國獨立戰爭中的女英雄。瑪格麗特·科爾賓的丈夫是獨立戰爭中的炮兵,在紐約曼哈頓的炮台和英軍作戰中陣亡。瑪格麗特毅然替代她倒下的丈夫在炮位上繼續發射,直到嚴重受傷後被英軍俘虜。瑪格麗特在現實生活中的命運悲慘,一直到死亡她在戰場上受的傷都沒有痊愈。她在因疾病去世後葬在西點附近的一個普通墓地。

1926年由美國民間組織美國革命的女兒們(DAR)根據曆史記錄提議將她的遺骸重葬於西點公墓,並立紀念碑。2016年因為一次偶然的事故,工人的挖掘機掘開了格麗特·科爾賓墓地。公墓的管理人員和DAR的成員決定利用這個機會用現代手段來驗證骨骼是否屬於格麗特·科爾賓本人。驗證結果表明從格麗特·科爾賓墓穴挖出的骨骼屬於一個高大的成年男子。格麗特·科爾賓的原埋葬地現在不複存在,她的遺骸已經無法找到。


圖6. 瑪格麗特·科爾賓墓地紀念碑 Photo Credit: Find-A-Grave網站


圖7. 1926年時錯誤的所謂瑪格麗特·科爾賓遺骸被掘出,準備運往西點公墓 
Credit: Find-A-Grave網站


圖8. 1926年瑪格麗特·科爾賓遺骸以完整軍人榮譽安葬在西點公墓
Photo Credit: Find-A-Grave網站

題外話:美國革命的女兒們(THE DAUGHTERS OF AMERICAN REVOLUTION)是美國的一個民間組織,它成立於1890年。它的宗旨是保護美國革命戰爭的曆史和遺址和文物,以及促進教育和鼓勵愛國。這個組織和成立於1894年的南方軍隊的邦聯婦女聯合會(UNITED DAUGHTERS OF THE CONFEDERACY)相似 ,起初都是為了妥善安葬散落各地的陣亡將士殘骸,後來發展成為保護國家曆史。

約翰·布福德(John Buford)少將在1863年葛底斯堡戰役戰役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同年12月,他因為傷寒病在華盛頓去世,遺體埋葬在西點公墓。


圖9. 布福德少將陵墓紀念碑 - 照片中左邊的墓碑是屬於南北戰爭的榮譽勳章獲得者阿朗佐·庫欣

阿朗佐·庫欣(Alonzo Cushing)中校是1863年葛底斯堡戰役的英雄。他在戰場三次負傷,仍然不願下撤,最後陣亡。很奇怪的是為什麽他當時沒有得到榮譽勳章,而是在2014年才得到追授。他的事跡就是今天獲得榮譽勳章也是無疑的,而當時美國軍隊隻有榮譽勳章一種勳章-就是現在的軍隊最高榮譽,那時候獲得這個榮譽勳章的標準遠比現在要低。


圖10. 美國南北戰爭英雄阿朗佐·庫欣的陵墓,他死後追授陸軍中校
Photo Credit: Find-A-Grave網站

1871年逝世的羅伯特·安德森(Robert Anderson)少將是美國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是1861年拉開美國南北戰爭的序幕 - 薩姆特堡戰役的聯邦軍隊指揮官。他當時指揮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的聯邦軍隊據守查爾斯頓港的薩姆特堡,在南方邦聯軍隊壓倒優勢的火炮攻擊下(邦聯炮兵一共發射了3000多發炮彈,炮擊造成的火災焚毀了薩姆特堡所有的木製建築),接受了投降條件撤離薩姆特堡。雖然他當時接受了南軍的投降條件離開薩姆特堡,但他仍然被認為是英雄。1865年內戰結束時他以少將身份回到薩姆特堡升起了四年前降下的聯邦旗幟。西點公墓裏的安德森噴水池就是他的家族捐贈的。


圖11. 羅伯特·安德森少將陵墓
Photo Credit: 維基百科網站Robert Anderson

圖12. 2009年的薩姆特堡內部一角

喬治·卡斯特名譽少將(George Armstrong Custer)是美國曆史上的著名人物,雖然他是西點1861年畢業班上的最後一名,但他因為在1863年的葛底斯堡戰役表現出色,擊敗了南軍的著名將領斯圖爾特而成為聯邦軍隊傑出的騎兵將領。

真正讓卡斯特出名的是1876年印第安戰爭期間發生在蒙大拿州的小大角戰役(The Battle of the Little Bighorn),那場戰鬥中,卡斯特和他手下的幾百名士兵被拉科塔部落的印第安人殺死。這個事件當時被新聞廣泛報道,後來又有文學作品和電影,是美軍曆史上最著名的失敗之一。卡斯特當時和他的弟弟被埋葬在他們戰死的地方,但是由於掩埋很淺,他們的遺體後來被動物挖出吃掉。一年之後將他的遺骸重新掘出(隻找到很少一部分骨骼),在1877年以完整的軍人榮譽埋葬在西點公墓。


圖13. 1879年落成的喬治·卡斯特中校紀念碑(1910年移至現在的位置)
Photo Credit: Find-A-Grave網站

圖14. 蒙大拿州的小大角戰場喬治·卡斯特原埋葬地 - 照片中墓碑背麵是黑色就是卡斯特最後陣亡和埋葬的地方。
Photo Credit: 維基百科 Battle of the Little Bighorn

卡斯特將軍和小大角戰役是美國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由於他有記軍旅筆記和給報紙發通訊的習慣以及他的妻子是一個作家,他們留下大量記載卡斯特軍旅生涯的文字。好萊塢以他的人生經曆和小大角戰役為題材,先後拍攝了30多部電影和電視係列片,包括後來成為美國總統的男演員裏根在1940年拍攝的電影《聖達菲小徑 Santa Fe Trail》。

自然,在普通美國人和土著印第安人心目中,對卡斯特開拓美國西部的遠征的看法是完全不同的。當時率領土著武士的印第安人首領瘋馬(Crazy Horse),後來被迫向美軍投降,不久後在監禁中死亡。現在,紀念印第安人英雄瘋馬,位於南達科塔州的瘋馬石山雕像(Crazy Horse Memorial)還在修建中。

西爾瓦努斯·塞耶名譽少將(Brevet Brig General Sylvanus Thayer)是西點軍校的第五任校長,他和後來的許多西點軍校的校長一樣,也是西點的畢業生。他因為在任期間製定了許多仍在西點軍校使用的傳統和規則,包括榮譽和責任價值觀,嚴格的紀律,記過製度和夏季訓練,以及高標準學術要求和強調學員始終保持的軍人風度和儀表等,被後人譽為西點之父。


圖15. 西點軍校之父-第五任校長西爾瓦努斯·塞耶名譽少將陵墓

埃格伯特·維勒準將和夫人的陵墓是西點公墓中最豪華的陵墓。他過去曾任紐約中央公園的總工程師,以及多個土木建築公司的總工程師,他親自設計了自己和夫人的陵墓。

維勒準將留下的傳奇是他相信生死輪回轉世的說法,在他的陵墓裏設計了一個電動蜂鳴器,這個裝置是和陵墓管理辦公室相連接。這樣如果維勒準將從另一個世界回來的時候,他能夠讓人知道並將他從陵墓中解救出來。這個說法不是傳說,而是有正式文字記載。

傳說過去有惡作劇的學員常從門外用長棍子來觸發蜂鳴器,來捉弄公墓管理人。後來這個蜂鳴器裝置和導線被拆除。

圖16. 埃格伯特·盧多維庫斯·維勒準將和夫人的陵墓

埃格伯特·盧多維庫斯·維勒準將和夫人的金字塔形陵墓的四根立柱上的橫梁上有一段文字: EGBERT LUDOVICUS VIELE - KIZI - ZILACHNKE I MEANI - MUNIKLETH JULITTE - NUPPHZI KANTHKE。這段文字引起我的好奇,網上找不到它的出處。經過一番努力,終於查到它是古老的伊特魯裏亞語-伊特拉斯坎短語(Etruscan phrase)。維基百科上的介紹說:伊特魯裏亞是公元前6–7世紀位於意大利中部的古代城邦國家。.......。伊特拉斯坎語不屬於印歐語係,但目前對該語言所知甚少,尚不能解讀。拉丁字母來自伊特拉斯坎字母。

根據網上找到的1872年在倫敦出版的《伊特拉斯坎銘文-ETRUSCAN INSCRIPTIONS》一書的對照解釋,前麵的那段文字可以翻譯為:Egbert Ludovicus Viele owns this grave in common with Juliette his wife , in the sorrows of life。 埃格伯特·盧多維庫斯·維勒與他的妻子朱麗葉共同擁有這座墳墓,在生命的悲哀中。

無疑,維勒準將是一個與眾不同的人。


圖17. 埃格伯特·維勒準將和夫人的陵墓內部
Photo Credit: Find-A-Grave網站

可以看到棺槨是在地麵上,左邊是維勒準將。墓室內右邊是其夫人,兩人的棺槨大小和裝飾相同。不知道那個蜂鳴器和導線時如何安裝的?

丹尼爾·巴特菲爾德少將陵墓是西點公墓裏的另一個引人注目的華麗陵墓。巴特菲爾德少將是一個沒有受過正規軍事教育的職業商人,他的父親創立了美國運通公司(American Express)。但是他參加了美國南北戰爭期間的若幹重要戰役,包括1863年的葛底斯堡戰役,算是從實踐中學習的戰爭。巴特菲爾德少將在1862年的弗吉尼亞蓋恩斯米爾斯戰役獲得美國榮譽勳章。


圖18. 丹尼爾·巴特菲爾德少將陵墓

若幹和中國近代曆史密切相關的西點軍校畢業生,包括史迪威,魏德邁,李奇微等去世後都沒有安葬在西點公墓,唯一有緊密關係的是二戰時期在中緬印戰區和後來緬印戰區服役的索爾登中將。

維基百科上索爾登將軍的介紹為:丹尼爾·索爾登1943年赴中印緬戰區,任約瑟夫·史迪威將軍的副將,主要負責建立對中國的補給線,著名的滇緬公路。1944年9月提升為陸軍中將,接替和蔣介石鬧翻了的史迪威,出任中國駐印軍的第二任總指揮,受阿爾伯特·魏德邁直接領導,和史迪威經常下部隊不同,他當總指揮的時候,考慮到史迪威爭奪中國軍隊領導權的最終失敗,和美國人對日戰略中,中國戰場作用的降低,很少主動和部下交流。 1944年11月-1945年4月,他指揮兩個中國軍和英軍第36師,向南進軍,支援斯利姆將軍指揮的英軍主攻部隊和木村兵太郎的緬甸方麵軍進行伊洛瓦底江會戰,1945年3月7日新一軍攻占臘戍後,他所屬的5個中國師陸續奉蔣介石之命調回中國,他7月份回到美國,8月獲得史無前例的傑出服務勳章,1947年1月14日卒於華盛頓特區。

索爾登在史迪威離職,盟軍中緬印戰區分成中國戰區和緬印戰區後,任緬印戰區的最高指揮官,直接指揮孫立人將軍的新一軍和廖耀湘將軍的新六軍。

圖19. 陸軍中將丹尼爾·索爾登(Daniel Sultan)陵墓


圖20. 從左至右丹:索爾登, 赫爾利和史迪威將軍在印度新德裏登上一架飛往中國重慶的飛機,1944年9月。
Photo Credit: World War II Database

圖21. 1945年1月28日在中國雲南畹町舉行中印公路通車儀式閱兵時的照片,由左至右:黃傑,戴維森(Howard Davidson),孫立人,索爾登(Daniel Sultan),衛立煌,黃琪翔,周福成,邵百川,潘裕昆。
Photo Credit: 孫立人將軍紀念館網站

在西點軍校公墓裏,有一塊中英文對照的墓碑。這是西點軍校最早的兩個中國畢業生之一的溫應星的安葬地。廣東台山籍的溫應星是當時清廷政府送出的少數留美學生,他先去的弗吉尼亞軍事學院,後來在清廷的要求下轉至西點軍校,和著名美軍將領巴頓將軍兩度同學。

溫應星的家人稱他曾一直希望葉落歸根,埋葬廣東台山老家,但最終心願沒有實現。因此他選擇母校西點軍校作為他的長眠地。

1968年7月的美國華文報紙《世界日報》報道:1968年6月5日,溫應星追悼會在阿靈頓國家公墓(Arlington Cemetery)舉行,由他六位當年西點軍校的同班同學為其抬棺。靈柩運至西點軍校後,西點的樂隊和禮儀隊出動引導,溫應星終於葉落人生第二“根”,與妻子合葬於西點軍校軍人公墓。高高的墓碑右以中文篆刻,左側則以英文標注。


圖22. 溫應星中將在西點公墓的埋葬地

溫應星將軍回國後,清廷已是大廈將傾之際,他並沒有在軍中謀得一職。後來他參加孫中山和國民政府的革命軍,但是從沒有在戰場上建立功勳,最後官至中將。他有五個兒子,隻有最小的兒子溫哈熊選擇軍人生涯。溫哈熊從弗吉尼亞軍事學院畢業,後來在台灣官至台軍聯勤部總司令。

和溫應星同時畢業的另一個中國人是陳廷甲,以及後來的王賡。孫立人在他的口述自傳中,對他們的評價都不高。

現在西點軍校公墓的畢業生安葬許可規定為:
1. 畢業生在軍校期間必須是美國公民
2. 畢業生必須加入美軍服務,或者在加入美國的盟軍服務時是美國公民
3. 畢業生在死亡時必須是美國公民
如果不滿足上述規定,需要聯係西點軍校校長。

溫應星將軍的情況並不滿足上述規定的第一和第二條,他應該是作為特例而獲得準許得以安葬在西點公墓。

喬治·戈塔斯少將是巴拿馬運河建設的總工程師,也是運河區的總督。他是一個非常有遠見的人,他當時認識到船閘是運河通道的主要限製,提出需要設計和建造當時(1914 年)最大船隻寬度三倍的船閘,後來迫於預算和經費的限製以及眾多人的反對,隻建造了最大船隻寬度兩倍的船閘。因為他的遠見卓識,巴拿馬運河直到今天仍然可以通過巨型船隻。


圖23. 右邊的不規則花崗岩為喬治·戈塔斯少將陵墓的墓碑,左邊是美國宇航員懷特中校的墓碑


圖24. 戈塔斯少將主持建造的巴拿馬運河船閘
Photo Credit: Valley Distributing公司網站

所有埋葬在西點軍校公墓的畢業生中,我過去在中國時唯一知道的是宇航員愛德華·懷特中校。那是在1968年,文革期間無學可上,我在翻完了家裏所有的書籍後,將家中存有的1965年至1967年的報紙包括《人民日報》和《參考消息》全部翻出來看了一遍。《參考消息》的報道後來一直印象深刻的有幾件事,其一是當時報道的英國甲殼蟲樂隊環球旅行演出在美國的引起的轟動;其二就是當時轉發的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1965年6月3日發布的美國宇航員懷特在太空行走的新聞和傳真照片。我因為小時候看過蘇聯宇航員加加林有關事跡的紀錄片,曾經對人類探索太空活動充滿幻想,所以懷特這個名字和他當時在太空行走的黑色傳真照片就永遠留在了我的記憶之中。


圖25. 第一個在太空行走的美國人懷特的陵墓


圖26. NASA發布的1965年6月3日,懷特在太空行走的照片 - Photo Credit: NASA網站
我並不確定這是當時在中國報紙《參考消息》上刊登的美聯社傳真照片


圖27. NASA發布的阿波羅一號宇航員照片,左一為愛德華·懷特中校
Photo Credit: NASA網站

懷特於1967年1月27日在阿波羅1號發射前測試期間與另外兩個宇航員一起死於火災。

1964年的畢業生約翰·亞曆山大·霍特爾三世少校,是被他同學公認的一個前程遠大的職業軍人。他當時是1000名左右的畢業生中的第十名,1965年獲得羅茲獎學金去牛津大學學習(克林頓總統是1968年獲得羅茲獎學金去牛津大學)。1970年在越南戰場上和第一騎兵師的司令官喬治·凱西少將因氣候原因直升機失事死亡(凱西少將當時是直升機駕駛員之一)。


圖28. 約翰·亞曆山大·霍特爾三世少校照片和墓碑
Photo Credit: Find-A-Grave網站

他左手無名指上的戒指是西點1964年畢業生的戒指

他墓碑上的文字信息為:

約翰·亞曆山大·霍特爾三世
來自肯塔基
少校 總部
第一裝甲騎兵師
越南戰場陣亡
銀星勳章+橡樹葉簇 (2枚銀星勳章)
銅星勳章+2橡樹葉簇 (3枚銅星勳章)
航空獎章+8橡樹葉簇 (9枚航空獎章)
出生時間: 1942.10.24
陣亡時間: 1970.07.07
西點軍校1964年畢業生

霍特爾少校是家中的獨子,他的父親也是軍人,官居上校。他的父母從未從喪子的痛苦中走出來,幾年後雙雙去世。

霍特爾少校在越南戰場上時,給自己寫了一個訃告。他死亡之後,他的訃告被刊登在紐約時報上。直到現在他在訃告中的說的話,還經常被人引用和談論。

他在訃告中說:我否認我為這些事情而死:不是我的國家,不是我的軍隊,不是我的同胞,這些都不是。我為這些事情而生,而我選擇這樣做,非常真實的可能是我在履行職責時死去。

海灣戰爭的作戰指揮諾曼·施瓦茨科普夫將軍和他的父親都安葬在西點公墓,兩人同名同姓。他們都是選擇了私人定製的墓碑。我在網上查過,過去老施瓦茨科普夫少將的是普通的製式墓碑,應該是在諾曼·施瓦茨科普夫將軍過世時,家屬選擇了采用私人定製的墓碑,這樣父子的陵墓都使用相同格式的墓碑。


圖29. 海灣戰爭的作戰指揮諾曼·施瓦茨科普夫將軍墓碑


圖30. 諾曼·施瓦茨科普夫將軍的父親老施瓦茨科普夫少將墓碑

西奧多·韋斯特胡辛上校是西點軍校哲學係的教授,他在2005年誌願前往伊拉克戰場。後來在伊拉克看到和聽到的美軍的內部管理和行為,尤其是合同供應商的管理和伊拉克平民的死亡,與他自己的人生信條和準則不相符合,在他的伊拉克派遣職責結束的34天之前,選擇自殺。他是美軍在伊拉克死亡級別最高的人。

韋斯特胡辛上校是一個理想主義者。


圖31. 西奧多·韋斯特胡辛上校的墓碑

找尋韋斯特胡辛上校的墓碑,我用了十幾分鍾,為了對這個理想主義者表示敬意。
 
圖32. 西點墓地的地圖
Photo Credit: 西點墓地網站
 
後記:
我們在2021年10月2日和3日遊曆西點軍校時,兩次拜訪西點公墓。在這裏漫遊,找尋和仔細端詳這些紀念碑可以讓人感覺到時間長河的緩慢流淌和曆史的變遷。當時看到的有些墓碑和人物並不熟悉,後來在網上繼續了解西點軍校和公墓的曆史以及長眠在這裏的西點畢業生的故事,才對安葬在這裏的一些主要人物和故事有更多的了解。之後,萌發了寫一篇文章分享我所了解到的所有信息的想法,也便於自己今後回憶。
 
當時因沒有計劃專門寫一篇關於西點公墓的紀念或回憶文章,所以並沒有拍很多照片。好在網上關於紀念碑有若幹網站提供非商業用途情況下無限製使用的照片,可以下載。文中所有不是自己拍攝的照片,全部列有出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老套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amblewind' 的評論 : 恭喜,你兒子真爭氣。
amblewind 回複 悄悄話 寫的真好。 兒子從西點畢業我都沒有好好參觀過公墓。 下回有機會再去一定好好看一看。 謝謝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