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套筒

Nothing comes from nothing.
個人資料
老套筒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2018年法國行【18】巴黎 莎士比亞書店

(2018-12-17 18:14:50) 下一個

文革後期我在工廠裏當工人,業餘自學英語的時候,讀了朋友借給我的一本中英文對照版本的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從那以後,就成為他的鐵杆粉絲。之後,他的作品以及各種介紹和評論文章都讀過許多。不過說實話,他本人和他的人生經曆比他的作品更讓我感興趣。

因為基本上熟悉他的人生各個階段,包括他在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在巴黎的經曆,也就知道了他當時經常逗留的莎士比亞書店 (Shakespeare & Company),一家由美國人西爾維亞·比奇(Sylvia Beach),1922年在書店的老地址 (12 Rue Odéon, Paris) 開的英文書店。西爾維亞·比奇開這家書店時的主要顧客是在巴黎以英文為主要語言的作家和文人,以及在巴黎混生活的美國人。這些老顧客中,包括意識流小說的鼻祖《尤利西斯-Ulysses》的作者詹姆斯·喬伊斯(James Joyce),和當時隻有23歲的記者海明威,一個隻有高中學曆,唯一的寫作經驗是在堪薩斯星報短期任記者的年輕人。1941年,德國占領巴黎期間,西爾維亞關掉了書店,她的書店從此再也沒有開門。1944年海明威親自率領美軍解放了書店所在的街區,當然隻是象征性的,因為在巴黎的德軍選擇了投降。

題外話:堪薩斯星報的記者寫作準則,尤其是新聞報道所要求的準確和簡短,對海明威的寫作風格有極大的影響。網上搜索“The Star Copy Style”,你就能找到堪薩斯星報的記者寫作準則 。

現在的莎士比亞書店是它的老店主美國人喬治·惠特曼 (George Whitman) 在1951年開的。喬治·惠特曼是個很不尋常的人,因為書店是在巴黎的拉丁區,所以他的綽號是“拉丁區的堂吉訶德”。1923年,喬治·惠特曼10歲的時候,他父親到中國南京當教授,他和家人在中國居住了兩年。這段早期的國外生活經曆對他喜歡探索陌生世界,不願意過循規蹈矩生活的性格有很大影響。他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的時候正是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他放棄當時別人夢寐以求的一個見習記者工作,去墨西哥和中南美各地流浪。這段流浪生活,他在途中遭遇的各種艱難困苦,遇到的很多非常貧困的普通人,以及他們的友好和慷慨給他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形成了他後來一生追求自由精神,與人為善,慷慨和有些古怪的性格。

喬治·惠特曼在二戰時期入伍,駐在歐洲。他在二戰結束之後退伍,來到巴黎,在索邦大學(Sorbonne Université)學習。那時,他收集了上千本書,後來在朋友的建議下,開了一家書店。起初書店的名字是他前女友的名字,和西爾維亞·比奇以及原莎士比亞書店並沒有任何關係。1964年時,他將書店改名為莎士比亞書店,當時西爾維亞已經去世 (她在50年代訪問過喬治的書店,有說法是她推薦他使用莎士比亞書店這個名字的)。

1983年,喬治.惠特曼68歲時,他唯一的女兒出生。他當時說,若生男孩,取名沃特,與美國著名詩人惠特曼(Walt Whitman)同名 (1970年代,美國暢銷書Love Story 中男主人公在婚禮上選用的詩《大路歌-Open Road Song》的作者);若生女孩,則取名為西爾維亞·比齊和前書店主同名。為此,我曾以為喬治是個頭腦精明,善於經營和喜歡利用名人效應的商人。讀了關於莎士比亞書店全部曆史的書(Shakespeare & Company- A History of the Rag & Bone Shop of the Heart) ,以及在YouTube上看了多個記者采訪店主的視頻後,才知道老喬治是個理想主義者/自由主義者,或者說是個怪異的人,他完全不在意金錢。因為這個書店,以及他的經營方式,老喬治後來獲得了法國政府授予的法國文化交流獎,成為了文化/曆史名人。他最著名的行為莫過於風滾草 (Tumbleweed) 活動,既在店裏為全世界來巴黎的無名無錢的文學青年提供以短暫工作換取住宿的做法。這些年輕人隻要每天在店內從事簡單的工作1-2小時,並提供一份附帶照片的簡曆,並且閱讀一本書就能在店裏居住。多年來,一共有三萬人在這裏居留過。他的書店以及他的聲望超過了西爾維亞以及原來的莎士比亞書店,隻是遺憾的是他的顧客中,並沒有出現一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莎士比亞書店現在的主人是喬治·惠特曼的唯一女兒西爾維亞·比齊·惠特曼。老喬治的女兒西爾維亞在父母離婚之後,隨和母親去了英國,在那裏長大,並在倫敦大學學的戲劇表演,她過去從沒有想過要成為書商。老喬治年老後 (90歲之後) 她接手書店,將現代化的管理引入書店的經營。但是仍然保留若幹老喬治管理書店的習慣,包括風滾草 (tumbleweed) 製度。她現在說,除了經營這家書店外,她無法想象做其他任何事情。小西爾維亞的先生是個法國人,是為了他的博士論文來書店裏尋找一本很罕見的老書時認識的。他們現在一起經營這家書店,和老惠特曼一樣,他們不以盈利為目的。他們已經有了一個孩子,希望在現在這個信息時代,這家書店還會繼續存在下去。

說莎士比亞書店是世界最著名的私營書店,並不過分。它的前世今生,它的店主人們,以及它著名的顧客,都是故事。如果了解這些故事,站在莎士比亞書店裏麵,你會覺得你是在親睹曆史。你如果喜歡曆史,喜歡海明威,去巴黎的時候可以順便拜訪這家書店。

題外話:海明威最後的一部作品《流動的盛宴 - A Movable Feast》其扉頁上的文字 -“假如你有幸年輕時在巴黎生活過,那麽你此後一生中不論去到哪裏她都與你同在,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盛宴”。"If you are lucky enough to have lived in Paris as a young man, then wherever you go 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 it stays with you, for Paris is a movable feast." - Ernest Hemingway, to a friend, 1950

其實,這本書原來的書名是《巴黎素描 – Paris Sketches》。書中文字是海明威20年代在巴黎生活是留下的筆記。這些筆記和其他一些個人物品,裝在一個LV為海明威特製的旅行箱裏,在1956年在利茲巴黎酒店 (Ritz Paris) 的地下儲藏室被發現。海明威在他自殺身亡之前,已經將這本書基本整理好了並且聯係了出版商。後來他去世之後,是由他的第四任妻子Mary Welsh完成的最後編輯和選擇書名。

《流動的盛宴 - A Movable Feast》有兩個版本,一個是瑪麗在1964年出版的,另外一個是海明威的孫子西恩 (Sean Hemingway) 在2009年出版的,但是章節主要內容並沒有變,隻是順序變了。比如說,莎士比亞書店(Shakespeare & Company)過去是第3章,而2009年的版本變成了第7章。

題外話中的題外話:這個箱子是1928年遺留在豪華的利茲巴黎酒店,再加上LV定製的旅行箱,說明海明威這時候的經濟條件不錯。作為一個多倫多明星報的普通記者,他是不可能負擔如此奢侈的生活。這應該是用他在1927年5月結婚的第二任妻子Pauline Pfeiffer的錢,她的有錢叔父後來在佛羅裏達的西礁島為他們買了一個別墅。海明威去世之後,那個西礁島的別墅成為海明威的博物館。

無論這本書 (海明威在20年代在巴黎生活時對周圍人物的觀察所記下的筆記) 的書名是什麽,但是海明威確實曾經稱巴黎是一席流動的盛宴。直到現在,仍然有人對海明威稱巴黎為流動的盛宴而感到不解。英文中Movable Feast (流動的宴席) 是對基督教的某些不固定日期的宗教節日的別稱,比如說每年的複活節的日期都是不一樣的,同樣美國的感恩節也是如此 (不過,感恩節的宗教意義已經很淡了)。將巴黎這樣的一個城市和宗教節日相比較,不管怎麽去解釋,總是有人會覺得牽強。

換一種說法,如果就從簡單字麵上的理解,Movable Feast就是一個big party,巴黎社會就是一個人生的大派對。這對於那些生活在巴黎上流社會的人,那些衣食無憂,以享樂作為人生目的的人來說,是合適的。可是,除了在巴黎的一些英美作家和記者等文人之外,海明威並沒有其他社交圈子。他是一個生活相對簡單和樸素的人,一個除了工作和讀書之外隻喜歡喜歡戶外活動的人來說,他不可能喜歡通常意義上的big feast/party。事實上,當他離開巴黎之後,他再也沒有在巴黎這樣的大城市生活過。

我們都有這樣的時候,有時說話詞不達意或者沒有準確表達自己實際想說的話。

圖18-1. 巴黎莎士比亞書店門麵

圖18-2. 巴黎莎士比亞書店所在建築 - 過去老惠特曼就住在三樓

圖18-3. 巴黎莎士比亞書店內的鋼琴 - 鋼琴上照片中穿紅色襯衣的男子就是新莎士比亞書店的老主人George Whitman.

圖18-4. 巴黎莎士比亞書店內“風滾草”使用的床鋪

圖18-5. 老惠特曼的信條 - 不要惡對陌生人,因為他們可能是天使裝扮的。

圖18-6. 巴黎莎士比亞書店內的留言

圖18-7. 西爾維亞.比奇在1921-1941年的原莎士比亞書店舊址 (12 Rue Odéon, Paris)

圖18-8. 西爾維亞.比奇的原莎士比亞書店紀念牌

圖18-9. 原莎士比亞書店所在街道 - 1944年,海明威開一輛吉普車,親率部隊,解放這條街道。西爾維亞·比奇在她的回憶錄裏記敘了她和海明威會麵的這段經曆。

圖18-10. 照片中右上角的兩本書是在莎士比亞書店作為紀念品買的。上右一是西爾維亞·比齊寫的老莎士比亞書店的故事,上左一的新版Shakespeare & Company(講的是新莎士比亞書店的故事)是過去我在網上買的。下方的三本不同版本的海明威的照片和生平經曆是我過去買的,其中下左一是近20年前買的。

莎士比亞書店照片說明:莎士比亞書店裏麵有用手書寫的禁止拍照的明示,但是非常不起眼。我確實是在已經拍完照之後才注意到的。我不記得過去曾經從哪裏讀到這裏不準拍照,但是要求並不嚴格。不過,我當時確實沒有想起。

下麵四張照片是以前去佛州西礁島拍的。

圖18-11. 西礁島海明威故居

圖18-12. 西礁島海明威最常去的酒吧

圖18-13. 西礁島海明威常去的酒吧Sloppy Joe's - 我在那裏喝過他最喜歡的朗姆酒(Rum)和朗姆雞尾酒(Mojito)

圖18-14. 西礁島海明威常去的酒吧Sloppy Joe's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老套筒 回複 悄悄話 謝謝閱讀。不過巴黎和世界上值得去和看的地方很多,如果不是喜歡曆史和海明威,不一定需要去。
爰吃小麥草的貓 回複 悄悄話 原來巴黎還有這個地方,謝謝介紹,寫得很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