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套筒

Nothing comes from nothing.
個人資料
老套筒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曆史的遺失與臆想 - 關於孫立人將軍活埋日本俘虜的傳奇

(2012-01-09 15:43:24) 下一個

在中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幾十年之後,二戰期間使中國人揚眉吐氣,使盟軍和日軍震撼的中國駐印遠征軍在緬甸的輝煌戰績,終於引起了許多國人的注意。遺憾的是由於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曆史的親曆者基本上都已不在人世;又由於多年來對這段曆史的無視,導致曆史資料的不完整,許多曆史事件讓後人真偽難辨。

近年來,在回憶中國遠征軍以及遠征軍新一軍軍長孫立人將軍在緬北對日作戰的曆史文獻和影視專欄中,經常可以看到關於孫立人將軍在緬北的一次戰役中,活埋了1200個日本俘虜的傳奇。

2009713鳳凰衛視的《風範大國民》【1電視專欄節目中,香港著名的軍事評論家馬鼎盛(粵劇演員紅線女之子)神彩熠熠地述說了這個傳奇。201086日的CCTV《百戰經典》【2】電視節目的《碧血丹心-孫立人》專輯中,中國國防大學的軍事史專家夏一東副教授也是神情激昂地講述了這個傳奇。他們兩人的敘述大致一樣,隻是細節上略有不同。

廣泛流傳的說法是:遠征軍新38師在19431229日攻占於邦-Yupbang Ga時俘虜了1200名日軍(亦有說法是在19431029日攻占新平洋-Shingbwiyang時,但新平洋戰役規模遠小於於邦戰役,予以不計)。當被俘的日軍被帶到師長孫立人將軍的麵前時, 孫立人命令參謀:這些狗雜種!你去審一下,凡是到過中國的,一律就地正法。今後都這樣辦。命令被迅速 執行。日軍第18師團曾在中國戰場上犯下累累罪行,這些俘虜手上沾滿中國人的鮮血,統統被孫將軍以活埋的方式殺掉。唯一生還的是一個叫山田進一的下士。因為經過審訊孫將軍得知他是台灣人。活埋1200名日軍的事件是二次大戰中比較大的殺俘事件,此事被美國報紙披露震驚了世界,美國方麵大為惱火,認為這將使日軍此後更加頑強的抵抗。然而其結果卻是倭寇一旦聞得新一軍的威名,皆望風逃竄。

這是一個曆史事實還是一個臆想?由於國人寫文章及報道的習慣是多不指出所引用材料的來源,所以現在找不到這個事件的原始出處(如果根據時間順序來追根求源,應該能找到最初的源頭)。許多人對此亦有懷疑,懷疑的要點是認為孫立人將軍是在美國接受的教育,並且他熟知【日內瓦公約】,因此他不可能大規模屠殺俘虜。

為了弄清真相,根據邏輯判斷來質疑和分析曆史是應該的。但是唯一能夠使人完全信服的還是還原曆史的真相,Let the Facts Speak

1946年由上海廣益書局出版的《緬甸蕩寇誌》一書是由遠征軍新38師的隨軍記者孫克剛(孫立人將軍的堂侄),根據其個人經曆和38師及新一軍在緬甸的作戰記錄所完成的。該書在2002年被收入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國遠征軍在緬北》一書,後該書更名為《中國遠征軍緬甸蕩寇誌》在中國大陸再版

於邦戰役中的敵軍是日軍18師團55聯隊。根據《緬甸蕩寇誌》的記載:“這一場經過七晝夜的殲滅戰,我軍在敵人火網之下,步步躍進,前仆後繼,傷亡了官兵二百三十多人。敵人的死傷更大,總計比我軍多出七倍,而且百分之九十九都是陣亡,傷而未死的僅有一十三人,都被我軍活捉過來,陣亡的重要敵酋,有五十五聯隊聯隊長藤井小五郎大佐和大隊長管尾少佐。”【3

根據孫克剛的記載推斷於邦戰役中日軍的陣亡人數是1800人左右(按我軍傷亡的8倍計算)。日軍的死亡人數是否為1800人,現在無法核實。隻有查證了國軍38師的戰場記錄以及對照日軍的於邦戰役記錄才能確定。俘獲日軍13人這個數字應該是可信的。因為當時美軍在中國遠征軍中建有完整的顧問和聯絡官網絡(Liaison Net),在駐印軍中的師,團,營各級都配有適當規模的美軍顧問和聯絡官小組。每個營都有一個美軍少校或資深上尉聯絡官和一個電台組【4】。美軍顧問和聯絡官除了保持所在部隊與遠征軍指揮部(CBI Chih Hui Pu)的聯係,調動美軍火炮和飛機的支援,協調與盟軍各個部隊之間的行動;另外的職責之一就是核實戰場結果。聯絡官是無法對1800個屍體逐一確認,但是清點13個活人是不會有問題的。

那麽是否有可能新38師在於邦戰役中,僅在戰場上殺死日軍600餘人,而俘虜了日軍1200餘人,然後活埋了其中的絕大多數,僅留下13個活口;爾後,對外宣稱隻俘虜13個日軍呢?(由於孫克剛是孫立人將軍的堂侄,他有可能會替孫立人將軍掩蓋這樣的事件)。

這種推論是完全站不住腳的。其一,俘虜的日軍人數是不可能瞞過新38師中各級的美軍顧問和聯絡官。其二,由於二戰時期日本推行的軍國主義教育和民族所推崇的武士道精神,日軍的單兵作戰能力很強。大多數情況下,日本士兵一直會戰至彈盡糧絕而死,991的戰死和俘虜的比率是大致準確的。在緬北的其他戰役,以及同時期由中國遠征軍Y部隊在雲南境內的鬆山,騰衝和龍陵戰役中日軍戰死和俘虜的比率也是大致如此。

根據1956年美國陸軍軍事曆史中心出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美國陸軍-中緬印戰區-史迪威的指揮問題》【5】一書中的記載,在於邦戰役中,38師的傷亡數字是17名軍官和298名士兵陣亡,20名軍官和409名士兵負傷。【6

在美軍戰史中記載的於邦戰役並沒有日軍的
傷亡數字。這種在戰史中隻有己方的損失紀錄而沒有對方的損失紀錄的做法,美軍的各個時期的戰史中很常見。因為一般來說,己方的損失容易統計,是比較準確的;而敵方損失的準確數字是很難得到的,僅能估計。由於美軍的戰史都是由嵌入在軍中的曆史學家(Historical Officer)完成的,他們通常不使用未經過證實的數字。這也就是為什麽美軍戰史一般都比較嚴謹,能經得起時間檢驗的原因。

美軍戰史記載
38在於邦戰役中的傷亡人數是744個,而不是孫克剛所記載的230餘人。個人認為,美軍戰史記載的數字應該是準確的。不知孫克剛所記載的38師傷亡數字為230人是否是當時出於對外宣傳的需要。另一個可能就是孫克剛的數字是指的陣亡人數而不是傷亡人數(一字之差),那麽數字就比較接近了。至於孫克剛所說的“敵人的死傷更大,總計比我軍多出七倍”,現在已無法核實。

那麽,新一軍在整個緬甸戰役中俘虜的日軍有一共多少呢?
根據孫克剛在書中的記載,兩次入緬作戰,中國駐印遠征軍的戰果是“我軍擊斃敵軍三萬三千零八十二人,其中包括三個聯隊長和其他高級軍官,傷其七萬五千四百九十九員名。俘虜田代一大尉以下官兵三百二十三人,敵軍幾乎等於是全軍覆沒,我軍和敵軍的傷亡的比例,是一比六。【7】” 這裏他並沒有指出“我軍” 的具體範圍,但是從全書上下文來看,他應該指的是孫立人將軍所指揮的部隊,從新38師到新一軍。而並不包括新22師及新六軍。

孫克剛書中的日軍的傷亡數字為
108581人。在1945年後的國共內戰中,沒有孫立人將軍指揮的新一軍在東北被林彪的四野所擊潰。再加上國府戰敗遷台,不知新一軍的戰場紀錄是否還保存於世。美軍戰史並沒有記載新一軍在緬甸的所有戰果,也無法查到日軍的戰場紀錄。所以這個數字是一個孤證。

如果按照孫克剛書中所說的整個緬甸戰役中敵我傷亡比例為六比一的話,新一軍的傷亡數字為
18000餘人。這個數字與現已被損壞,1947年在廣州建成的“陸軍新編第一軍印緬陣亡將士公墓”裏記載的陣亡將士27000人的數字也有較大差別。很遺憾的是由於我們沒有像美軍那樣在戰時有著完整的戰場紀錄,在戰後又有嚴謹地編著戰史的程序,如今人們已很難完全還原這段曆史的真實麵目。

在戰爭中出於各種目的,在很多情況下交戰雙方對外有意擴大敵方的傷亡數字,而縮小己方的損失是不罕見的。盡管如此,但是一般俘虜的數字都是比較準確的,因為雙方都很難在俘虜的數字上造假。所以,孫立人將軍指揮的新38師及新一軍在整個印緬作戰所俘虜的日軍總數為323人這個數字是基本可信的。

38師在於邦戰役中俘虜的日軍人數僅為13人,而新一軍在整個印緬戰役中所俘虜的日軍總數為323人。可以肯定,在於邦戰役中新38師俘虜的日軍1200餘人是完全不可能的,孫立人將軍在該戰役後活埋這1200個日本俘虜是不真實的,完全是一個臆造。用一句現在流行的網絡用語來講,完全是意淫。

至於傳奇中所說的活埋日本俘虜一事被美國報紙披露而震驚了世界,也完全是胡謅。二戰期間在盟軍中緬印戰區(CBI Theater)的美軍中出版發行過一個周刊,《CBI Roundup》【8】。如果活埋日本俘虜一事被美國報紙披露過,《CBI Roundup》應該是第一個。這個周刊現在可以在一些由參加CBI Theater的美軍的後人所建的網站上找到,我查閱過19431944年的各期周刊,包括於邦戰役之後的許多期。根本沒有關於活埋日本俘虜的任何消息。

讓人無法理解的是曆史專業出身的著名軍事評論員和國防大學的軍事史專家,會在自己所擅長的領域中犯如此低級的錯誤。讓人覺得在中國‘浮躁’的到處存在。其結果是讓人覺得某些著名專家學者的可信度很低,其評論難以為人所相信。若是借用中國動車出軌後的名言: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不’信了。

哲學家喬治
·桑塔亞那(George Santayana)有句名言:那些不能銘記過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轍(Those who cannot remember the past are condemned to repeat it)。由於人為的原因,過去幾十年來,中國駐印遠征軍在緬北的英勇作戰曆史被海峽兩岸所遺忘【9】。這段曆史的遺失才使人們有了演義及臆造這段曆史的可能。無論如何,曆史必須還原其本來的麵目。意淫不能強國。


注釋:

1. 《風範大國民》節目簡介:培養大國民氣度,從思想做起,《風範大國民》為您分享處世之道。節目由鳳凰著名評論員馬鼎盛擔綱,是深度文化教室。 馬鼎盛學識淵博,結合中國文化的大智慧和現代社會的種種奇特現象,為全球華人細數中華曆史文化的精華。《風範大國民》融會古今,貫通中西,是以小見大、見 微知著的文化盛宴。播出頻道:鳳凰衛視資訊台
2. 中央電視台軍事節目《百戰經典》是一檔軍事曆史類的科教文化雜誌型電視周播欄目,主要介紹軍事曆史上影響深遠的經典戰例、軍事人物及相關背景知識,每期節目時長50分鍾。引自互動百科
3. 《緬甸蕩寇誌》1946年廣益書局出版。第9-血戰大龍河,第55
4. STILWELL’S COMMAND PROBLEEMS (CMB_Pub_9-2). p. 33
To exercise command, Stilwell drew on his 1942 experiences and organized an American liaison net down to and including the Chinese battalions. Each Chinese division had a small staff of U.S. advisers, including supply, signal, medical, motor, and veterinary officers, under a colonel, who kept in touch with Chih Hui Pu through a division radio platoon and three radio teams. Chinese regiments had a liaison officer of field grade, with radio team; each battalion had a major or senior captain with radio tea
5. STILWELL’S COMMAND PROBLEEMSComplete Tile:UINTED STATES ARMY IN WORLD WAR II China-Burma-India Theater STILWELL’S COMMAND PROBLEEMS by Charles F. Romanus and Riley Sunderland
6. STILWELL’S COMMAND PROBLEEMS (CMB_Pub_9-2). p. 128
The fightingof Yupbang Gahad by the end of 1943 cost the 38th Division 17 officers and 298 enlisted men killed, and 20 officers and 409 enlisted men wounded. The bulk of the casualties were suffered by the 112th Regiment, and 356 replacements for it left Ledo on 3 January 1944.
7. 《緬甸蕩寇誌》1946年廣益書局出版。第26-總結一筆-165
8. Roundupwas a free newspaper published by and for the men of the United States Forces in the China-Burma-India Theater of World War II.  Content for the weekly newspaper came from news and pictures supplied by staff members, soldier correspondents, professional news agencies and Army and War Department news services.  The paper was printed by The Statesman in New Delhi, India and later also in Calcutta, India .
9. 因為孫立人兵變案的影響,中國駐印軍的輝煌曆史在台一直無人注意。《緬甸蕩寇誌》在孫立人將軍逝世後才在台灣出版



2011.12.29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花甲老翁 回複 悄悄話 我查閱過1943至1944年的各期周刊,包括於邦戰役之後的許多期。根本沒有關於活埋日本俘虜的任何消息。

終於可鬆一口氣 , 謝謝你的嚴謹 , 忠實報導 .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