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套筒

Nothing comes from nothing.
個人資料
老套筒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道義與利益之間 - 回顧二戰期間美國對中國抗日戰爭的支持

(2012-01-08 12:57:46) 下一個

1931918日,日本發動了侵占中國東北三省(滿洲裏)的戰爭。1932年日本占領中國的東北三省並扶植了傀儡政權滿洲國。193777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開始全麵侵華戰爭,大肆屠殺中國人和掠奪中國的自然資源。雖然日本隻是效仿18-19世紀歐洲列強占領和掠奪海外殖民地的模式,但是在20世紀,由於時過境遷,曆史不會再重複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第28任總統威爾遜(Thomas Woodrow Wilson)所提出的理想國際主義,亦稱之為威爾遜主義(Wilsonian)【1】在世界上廣為接受。20世紀以前歐洲列強對海外殖民地的占領, 屠殺和掠奪政策已不再為國際社會所容忍。當時的國際輿論都是同情中國,反對日本。道義是在中國和中國人民這一邊。

法西斯主義是不受任何道德和正義的約束。日本是不可能被世界各國對中國的道義和輿論上的支持打敗的。為反抗日本法西斯主義,除了道義上的支持外,中國首先需要的就是大量的戰爭物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美英等國都隻是向中國政府提供貸款,隻有蘇聯是向中國政府提供武器裝備。值得一提的是納粹德國直到1937/38年才在日本的抗議下,停止了對中國的武器出口和撤出軍事顧問團(到1937年七七事變時,德國軍事顧問團共訓練和裝備了中國的30個德械師【2】)。19399月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後,蘇聯已不可能對中國提供大量的物質援助,中國開始轉向美國尋求戰爭物資援助。美國那時還是中立國, 它受到國會製定的中立法的約束。作為中立國,美國的銀行給了中國國有的環球貿易公司(Universal Trading Corporation)三筆總數為7千萬的貸款,附加限製是中國隻能將貸款用於民用【3】。 

租借法案(Lend-Lease Act)在19411月開始實施,從這以後,美國的大量軍援源源不斷地運往中國。1941127日珍珠港事件之後,美國正式參戰,但租借法案一直延續到19459月。這期間美國總共為英國,蘇聯,法國和中國等30個國家提供了500億美元的援助【4】。由於美國從未有過關於如何償還租借物資的法案,大多數租借法案的受惠國家戰後應該是都沒有償還其債務。有案可查的是最大受惠國英國以借十還一的折扣用50年來償還它的債務,其最後一筆是在2006年。

租借法案又被稱之為促進美國國防的法案 - An Act to Promote the Defense of the United States“。這項被丘吉爾譽為史上最誠信的法案 - The Most Unsordid Act “, 本身就是一個國家利益和道義的混合體。羅斯福在說服國會時所用的例子是鄰居家裏失火要借你澆花園的水管時你該怎麽辦;這原本是一個道義上的解釋。但它也是利益和道義之間關係的一個最好的說明。如果鄰居家的房屋緊挨你家的財產,火燒大了會殃及你的安全,那借給他水管就不僅僅是道義上的考慮了。羅斯福在二戰時期對時局及其發展的高瞻遠矚的思維和計劃對於戰爭的結束起了無可比擬的作用。

美國與軸心國全麵開戰之後,美國對中國的支持,自然是國家利益的成份占主要地位。這就好比是鄰居家裏失火,你家裏也在失火,如何幫助鄰居以及分配有限的資源來滅火就超出道義的範圍。對於常人來說,當然是在保護自己利益的前提下去幫助鄰居。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亦是如此。

從美國的角度來看,中國在對日作戰中最大的作用是:1)將大量的日本陸軍陷於中國大陸,使其無法抽出力量去增援太平洋戰爭。2) 盟軍飛機可以從中國東部機場轟炸日本列島。FDR和他的幕僚認為沒有中國的參與,要打敗日本是不可能的。為了使中國成為對日作戰的重要力量,美國在向中國提供大量軍事物資援助的同時,也與中國政府展開全麵軍事合作。並且成立盟軍指揮部以便協調統一指揮。由史迪威擔任最高指揮官的中緬印戰區(China Burma India Theater)就是這樣產生的(史迪威亦為盟軍中國戰區-China Theater的參謀總長)。

19425月,日軍占領了幾乎整個緬甸,而在此之前,中國東南及華南沿海地區已完全落入日軍手中。中國在陸地上完全被割斷了與外部世界的聯係。盟軍對華援助唯一的生命線是從印度飛越喜馬拉雅山到昆明的空中航線(HUMP-駝峰航線)。事實上,駝峰航線確實是對華援助的生命線,1945年初開通的史迪威公路的作用相比之下要小得多,因為那以後對日戰爭已近尾聲(史迪威公路在開通後的運輸量超過了同時期駝峰航線運輸量)【5】。

19431123-26日美英中三國首腦在開羅召開會議(代號:SEXTANT)。因為蔣介石的緣故蘇聯的斯大林拒絕出席。因此才有了兩天後美英蘇三國首腦召開的德黑蘭會議(代號:EUREKA)。把中國放在國際強國(Great Power)的位置上完全是FDR的主意,而且他使蘇英兩國也同意和接受中國成為四大國際強國之一(Four Power Declaration)【6】。當然,把中國做為一個國際強國來對待,這是因為中國在世界範圍內反法西斯戰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否也可以理解為羅斯福總統和美國對中國的友好)。

實際上,1943年後美國的策略專家認為中國在盟國對日戰爭的作用比起初估計的要小得多。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艦隊和B-29遠程重型轟炸機使得美軍參謀部認識到美軍沒有在中國的陸地的戰役也能打敗日本,美國政府與蔣介石的合作已經不重要了。19438月的魁北克會議(代號:QUADRANT),美英雙方的聯席計劃提出了四條打敗日本的可能性方案,沒有一條是與中國戰區有關。以至於美國戰爭部(War Department)下屬的作戰局的戰略司(Strategy Section of the Operations Division)所製定的裝備中國來對抗日本的計劃遭到抨擊【7】。美國分三個階段裝備中國90個師的計劃,在完成了第一階段的裝備30個師的計劃之後,剩下的60個師的計劃就不了了之了。美軍原有的提高中國軍隊戰鬥力的計劃(史迪威的主要任務之一),也隨之而去。中國被認為是一個無用的盟國。事實上,以中國東部機場作為轟炸日本列島的空軍基地的計劃從未實現。代號為TWILIGHT計劃在1944年由 美軍B29轟炸機使用過印度和成都的機場去轟炸日本,但因距離太遠而不成功。美軍在太平洋島嶼的勝利,使得中國戰區在盟軍對日作戰的全局中,已顯得的十分不重要了(最終,成功地對日本的轟炸是由美軍的B29轟炸機使用馬爾亞那斯群島-Marianas Islands的空軍基地完成的)。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對中國的物質援助,實際上並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許多(根據駝峰航線的記錄,19421945年空運物資逐年成倍增長)【8。顯然在這之後美國對於中國的支持,道義的成份占了多數而為國家利益的成份大大減少。當然,美國政府也不會當冤大頭,蔣介石和中國政府並沒有得到所想要的一切。

中國政府完全不知道美軍參謀部的策略,他們完全沒有意識到現在美國政策的決策者已經認識到盟國可以擊敗日本而不需要中國的空軍基地和中國軍隊。從曆史資料看,在這個時期美國對蔣介石及中國軍隊對日作戰的低效率和防守而不進攻是很不讚同的。他們認為蔣介石隻想固守重慶和昆明,而不想開辟盟國最需要的中國東部戰場。由於中國軍隊和日本軍隊在中國大陸的僵持局麵,日本關東軍的主力才得以抽身調至太平洋戰場。史迪威的日記和留下的大量文件記錄了他當時如何與蔣介石交涉關於盟軍要求中國軍隊(包括CAI)在中國大陸和緬甸北部發動對日軍的攻勢。

開羅會議給蔣介石個人和中國的抗戰帶來了極大的榮譽和鼓舞。一個落後的,受盡屈辱的國家能和世界頭等強國坐在一起商討對日戰爭的進程和亞洲戰後的計劃。但開羅會議也是一個分水嶺。美國對華政策在此之後有了調整。在此之前,羅斯福延續租借法案向中國提供大量戰爭物資和空軍支持,包括陳納德的第14航空隊,而不要求如何回報。而在開羅會議之後,羅斯福堅決要求中國在對日作戰中采取攻勢,打擊日軍來作為美國租借物資的回報【9】。 

為了打破日軍對中國的封鎖,蔣介石和中國政府最希望盟軍啟動在緬甸的兩個戰役,其一是代號為ANAKIM計劃(1944年奪回緬甸和打破日本對中國的封鎖的仰光港口登陸),另一個是代號為海盜計劃(BUCCANEER1944年在孟加拉灣的安達曼群島-Andaman Islands的兩棲作戰)。尤其是海盜計劃,蔣介石政府認為可以轉移日軍在緬甸的主力而減輕對中國的壓力。海盜計劃在物資的分配上與代號為鐵砧的計劃(ANVIL,1944年在法國南部的兩棲作戰與著名的諾曼底登陸同期)有衝突。因為鐵砧計劃遠比海盜計劃更符合英國人的利益,海盜計劃遭到了英國人的強烈反對。丘吉爾明確表示,他對中國人沒有任何義務【10】。無疑,當國家利益和道義發生衝突的時候,國家利益要占上風。最終,海盜計劃被美英兩國的聯席指揮部延遲而最後取消。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政府的最後的選擇就是史迪威早已擬定的緬北攻勢和怒江戰役(Salween Campaign)。蔣介石幾經反複之後,最後同意了史迪威的方案。在這個過程中,盟軍東南亞指揮部(SEACSouth East Asia Command)的最高指揮官(Supreme Commander)蒙巴頓海軍上將說:我不明白為什麽我們要繼續向他(CKS)提供彈藥,如果他們僅用於內部的政治目的【11 SEAC的戰略計劃是要進攻蘇門答臘而不是緬北的密支那(Myitkyina)。最後在FDR的幹預下,丘吉爾才答應SEAC將不撤出它在緬北的軍隊來支持CULVERTRIN戰役(進攻荷屬東印度群島-印度尼西亞)的計劃)【12】。

就這樣,緬北重任就這樣落在了X-Force,史迪威指揮的中國駐印軍(CAI),包括新一軍(含新38師,新30師和50師)和新六軍含(含新22師和14師)。而怒江戰役的重任就落在了衛立煌將軍指揮的Y-Force,包括第2軍(含9師,33師和76師),第6軍(含2師和36師),第71軍(含28師,87師和88師),第53軍(含116師和130師),第54軍(含36師和198師),第8軍(含榮1師,82師和103師)。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戰爭。它是一個正義與邪惡,敵我涇渭分明的戰爭。對中國來說,它是一個重要的契機。中國以犧牲數千萬人的生命為代價,在以美國為首的盟國的幫助下,從日本手裏奪回了東北三省和台灣。如果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和美國參戰,當今中國乃至世界的版圖和格局還不知是什麽樣的。

 

注釋:

1. President Woodrow Wilson's Fourteen Points (January 8, 1918)

2. 30個德械師這個數字是源於德國顧問團的文件,不太可能是完全裝備的德械師。

3. Stilwell’s Mission to China – CBI Theater History Series I (CMB_Pub_9-1). pp. 7-8 

4. A total of $50.1 billion (equivalent to $611 billion today) worth of supplies were shipped: $31.4 billion to Britain, $11.3 billion to the Soviet Union, $3.2 billion to France, and $1.6 billion to China. From Wikipedia

5. Stilwell’s Command Problems – CBI Theater History Series II (CMB_Pub_9-2). pp. 389-390

6. Stilwell’s Command Problems – CBI Theater History Series II (CMB_Pub_9-2). p. 52

7. Stilwell’s Command Problems – CBI Theater History Series II (CMB_Pub_9-2). p. 53 

8. Stilwell’s Command Problems – CBI Theater History Series II (CMB_Pub_9-2). p. 474

9. Stilwell’s Command Problems – CBI Theater History Series II (CMB_Pub_9-2). pp. 78-80

10. Stilwell’s Command Problems – CBI Theater History Series II (CMB_Pub_9-2). p. 70

11. Stilwell’s Command Problems – CBI Theater History Series II (CMB_Pub_9-2). p. 81

12. Stilwell’s Command Problems – CBI Theater History Series II (CMB_Pub_9-2). p. 165

2011.12.06 (updated 2012.1.1)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