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山隴西郡

寧靜純我心 感得事物人 寫樸實清新. 閑書閑話養閑心,閑筆閑寫記閑人;人生無虞懂珍惜,以沫相濡字字真。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陳寅恪的「名聲」到底從哪裡來?陳寅恪成了三種符號

(2025-04-15 17:19:01) 下一個

陳寅恪成了三種符號未必能給當代讀者「一讀驚心」的論斷或模型

陳寅恪說:「做歷史不是寫死人做了什麼事,而是揭示人的精神如何在時代中掙紮」——「我們還能怎麼做歷史?還能說點什麼?」他是在說:「你們眼中已死的中國思想,其實還有靈魂。」

而陳寅恪堅持:

「歷史學不隻是技術活,更是靈魂工作。」他強調人在歷史中的「內在精神」掙紮. 

All of the above he said, neither 「有新意」nor「常識的重述」- What he said was neither insightful nor a worthwhile rephrasing of common knowledge in studying history. Perhaps, His 桀驁不馴、自由不羈的性格,與揖讓進退、循規蹈矩的中原漢族,總有點格格不入, making him stand out and high in his time, as those times of other experts did not 批判性地檢視中國史學如何無意識地模仿西方,卻忽略自身文化邏輯。關曉榮(Kwan Huen Shan)《史學與現代性》《反思中國史學的歐洲模式》--他解構學術的殖民式移植,要求建立自我反思的理論框架。不是每個中國概念都需要「找個歐洲對應詞」才有學術價值。

我讀他的書,沒覺得特別驚豔,為什麼別人都說他驚天動地?

陳寅恪之所以被傳頌,部分是因為許多“大人物”在各種語境中推崇他,甚至抬舉他。


一、陳寅恪的「名聲」到底從哪裡來?

I did not understand why he was famous by reading his books, as I thought all common sense had crossed his pages. Now, I realize he is famous because those famous giants promoted him, as follows:

(1) 傅斯年語:“陳先生的學問,近三百年來一人而已!" (傅是學術權威,他的話本身就能建立某種「名譽權威」。)

(2) 梁啟超飲冰文集108卷不如陳寅恪片言隻語洞穿曆史社會人生 (梁強調精神穿透力,視陳為文化意誌的載體。)

(3) 餘英時自己說過,他敬仰陳寅恪,是因為陳「學問深沉,精神獨立」,這與他自己對自由學術與人文精神的追求完全契合。(餘在西方知識界地位高,他的推崇形成了一種現代中國學術典範的重構。)

(4) 在一次談話中,斯大林 (Joseph Stalin) 向毛 (Mao Tse-Tung) 談起自己所寫《中國革命問題》一書中,援引了不少一個名叫陳寅恪的人寫的資料。毛很重視,當下命人記下。(一種國際影響力背書,即使未必懂他的精神,卻被其考據信度所用。)

So to speak, 這些背書構成了一個「傳說級人物的塑造係統」,讓後人在未讀其書前,先有一種敬畏感。

 

二、陳寅恪的「名氣」背後,是一種文化與精神的投射. 他成了三種符號:

(1) 中華文化最後的貴族學人

不食人間煙火,孤高清絕,被視為「最後的士人」形象投射。

(2) 自由精神的象徵

在極權之下仍拒絕效忠政權,文革中寧可沉默也不作偽證,這種精神形象為知識分子留下慰藉與希望。

(3) 不從流俗的學術典範

他代表的是一種「不迎合、不妥協、不做快餐知識」的堅持,被後來人奉為「師道之魂」。

所以,現在看到的,其實是他(本人的學問 + 後人投射的意義 + 時代的懷舊與精神託付)的總合。

 

三、他不是用來“明白的”,是用來“玩味的”

「學術之事,不能求速效,不能便明白,蓋沉潛之後,始可獲神明之會。」

他不告訴你「這是重點」,但他的選材讓你覺得「這話背後另有天地」。

這種風格並不是要讓人「一讀就懂」,而是讓人「多年之後,忽有所悟」。

 

In conclusion: 他未必能給當代讀者「一讀驚心」的論斷或模型, 但他提供的是一種不隨波逐流、讓學問有氣節的存在方式.

H/t: 

• 明白人到處都有梁啟超飲冰文集108卷不如陳寅恪片言隻語洞穿曆史社會人生 TJKCB -  給 TJKCB 發送悄悄話 TJKCB 的博客首頁 (7152 bytes) (48 reads) 04/14/2025  13:41:46

• 作為戊戌變法的領導者之一,梁的名聲最大。但在學問上比不過陳。陳遊學美,日,歐,是學貫中西的大家。 新手庚 -  給 新手庚 發送悄悄話 新手庚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2 reads) 04/15/2025  07:38:49

• 嗬嗬,肯自己去讀他,就是好樣的。拿耳朵讀書的人很多。 dhyang_wxc -  給 dhyang_wxc 發送悄悄話 dhyang_wxc 的博客首頁 (609 bytes) (6 reads) 04/15/2025  12:08:18

• 陳寅恪先生片言隻語抖機靈似是如非誨澀無解,楊道還先生直白”做好事兒沒有不遭報的”準得嚇人以後作善如作賊才好。 TJKCB -  給 TJKCB 發送悄悄話 TJKCB 的博客首頁 (1709 bytes) (2 reads) 04/15/2025  14:13:24

• 陳寅恪「做歷史不是寫死人做了什麼事,而是揭示人的精神如何在時代中掙紮/餘英時「史學的目的在於尋找價值的根源,而 TJKCB -  給 TJKCB 發送悄悄話 TJKCB 的博客首頁 (754 bytes) (1 reads) 04/15/2025  16:30:45

• Chen: Carlo Ginzburg「微觀史學」從一個小人物的語言與殘跡中,重構被壓抑的精神世界。 TJKCB -  給 TJKCB 發送悄悄話 TJKCB 的博客首頁 (122 bytes) (0 reads) 04/15/2025  16:45:42

 

 

• 關於毛主席是如何知道陳寅恪的及其在文革中的結局 新手庚 -  給 新手庚 發送悄悄話 新手庚 的博客首頁 (1733 bytes) (25 reads) 04/15/2025  07:46:46 (1)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