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1)
2016 (1035)
2017 (752)
2018 (978)
2019 (385)
2020 (175)
2021 (235)
2022 (101)
2023 (983)
2024 (800)
2025 (13)
私校愛怎樣錄取別人都管不著。這是一個市場,私校的好壞,最終取決於私校畢業生。私校教育的部分資金,來自於私人(包括畢業生家庭)捐款。名校畢業的學生,在市場上一樣要跟非名校畢業的學生競爭,事實上名校畢業生混得差的多了去了,壇子裏馬甲親眼看到的也很多。所以如果它們錄取政策的總體效果不好,自然撐不下去。而事實上名校的錄取是越來越難,老中越來越追求爬藤,說明名校的錄取政策對學生長期能力的甄別是有效的。所以抱怨不公平自相矛盾。注意私校事實上錄取采取的並不是完全按膚色分配名額的辦法,而是更像根據學生的境遇來衡量學生的成就。
中國按分數錄取的公平性,是建立在壟斷上的。中國社會最重要的資源是官本位,大學名校是進入官場和國有壟斷企業的必由敲門磚。而大學的教育資金,來自於政府對普通百姓的隱性稅收。這種體製的特性就是機會壟斷,而分配壟斷資源的辦法就是用相對公平的考試分配壟斷的機會。中國曆史上,隋唐考試製度的建立是專製社會的一大分水嶺。秦漢以後,隋唐之前,士族大家通過薦舉製度把持專製社會的壟斷資源,形成了跟皇權相競爭的門閥。這種社會極度腐敗。隋唐之後,窮人寒門才有機會分享壟斷資源,相對更為公平。(目前中國有逐漸回退到門閥社會的跡象)。但這種公平,在公開競爭的市場中不適用。兩種不同體製下的道德,是不同的。
而有一定可比性的,是美國公立學校和中國高考製度下的大學。那是納稅人付錢創造的資源如何分配的一個問題。在加州,目前根據膚色錄取學生的種族主義型政策是非法的。但這種爭論和鬥爭會一直持續下去的。
而在美國關於的教育公平爭論的總體問題實際上也反映了兩種不同體製上思維模式的本質差異。但可惜的是,在政治正確的環境下,雙方都用泛道德語言辯論,看不清問題的實質。這種爭論的結果,就是雞同鴨講。一方說怎麽可以社會中一部分人一直不能按比例分到教育資源,另一方說怎麽可以忽視個人的努力?這是來自兩種根本不同的道德假設,永遠辯論不出結果。一方看到的是行政資源分配,另一方看到的是努力得到回報。實際上,公共資源通過政治以行政手段分配(不管是不是按膚色分),和私人資源按私人自由意願分配,都還各自能夠說通的。但一定要把一種體係下的行為模式套到另一個體係下,是不靠譜的。比如要求私校按分數錄取,完全是毫無道理的。這跟別人要求指揮你自己如何花錢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