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山隴西郡

寧靜純我心 感得事物人 寫樸實清新. 閑書閑話養閑心,閑筆閑寫記閑人;人生無虞懂珍惜,以沫相濡字字真。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ZT: 從英文媒體獲取信息-走出虛擬的中國城—微信圈

(2018-01-02 12:57:51) 下一個
""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 definition. When visiting a foreign land, follow the customs of those who live in it. It can also mean that when you are in an unfamiliar situation, you should follow the lead of those who know the ropes.""

German Americans, Jewish Americans, both integrate into American culture by speaking native American English language - Asking around, you're surprised to know that many German Americans and Jewish Americans speak only English, while many fellow Chinese Americans comfort each other in speaking Chinese in front of others who don't know Chinese - so rude as they said.

**


覺醒: 走出虛擬的中國城—微信圈 ""從英文媒體獲取信息,走入社會與各個族裔的人打交道,主動了解他們的想法,告訴他們我們的想法以期達到共識。""

"""微信雖然給大陸來的第一代華人提供了諸多方便,但是它也有把我們從美國社會孤立出來的副作用。一兩百多年前,我們的先人因為英文和文化差異等原因,受到歧視,隻能生活在封閉的中國城。我們這一代人來美國時,依仗受教育程度較高和中國地位強大的優勢,加之美國的社會更包容和更加多元化,直接融入了美國社會。但是最近幾年興起的微信相當於在美國建了一個巨大無比的虛擬中國城,把大陸來的第一代華人封閉在裏麵。如果我們把微信作為最主要的政治信息來源,就會造成消息閉塞和自我隔離的後果。所以很多有識之士竭力倡議我們一定要走出微信圈,從英文媒體獲取信息,走入社會與各個族裔的人打交道,主動了解他們的想法,告訴他們我們的想法以期達到共識。同時我們也要讓各個政治人物和組織,特別是華裔或亞裔政治人物及組織了解和重視大陸來的第一代華人的政治訴求。""

""

微信是一把雙刃劍

 

來自大陸的第一代華人的政治覺醒與同時期出現的微信是分不開的。

微信為大家提供了溝通交流和討論政治的平台,在這個平台上,每個人都有發聲的權力,同時也容易找到與自己持相似觀點的人,為各種組織的建立和推廣提供了便利。微信平台同時也成為組織和動員工作最有效的工具—人們可以在微信上發起倡議、進行募款,參加各種活動的接龍。可以說微信是大陸第一代華人政治覺醒的大功臣。事實上,微信傳播消息之快之廣,有其優勢更有其弊端。我們必須認識到,微信也是虛假消息和別有用心的謠言最普遍的滋生地和發酵池。赤裸裸的煽動仇恨的語言,還有互相間的謾罵和攻擊,都在微信上常見。如此更造成大陸來的第一代華人內部嚴重分裂,立場相左的派別之間互相對立,這些問題對我們華人整體的長久發展非常有害。因此很多有識之士大聲疾呼:維護文明議政!美華聯盟的“美華史記”寫作組提出了“維護斯文”的口號。

到目前為止,在美華人中使用微信的往往是大陸來的第一代華人。可以說微信世界所代表的是大陸來的第一代華人參政議政的文明水準,希望在新的一年裏,大家能夠抱著開放的心態,互相尊重、傾聽和包容,共同努力打造一個良好的微信參政議政的環境。""

**
http://www.wenxuecity.com/blog/201801/71819/708.html 
 

來自大陸第一代華人的政治覺醒

冷眼看世界 熱心過人生
打印 (被閱讀 2704次)
編者按

1979年中美恢複外交關係後的近四十年裏幾百萬華人從中國大陸來美國讀書、工作或與親屬團聚,很多人選擇了留在美國。今天,大陸移民群體已經成為在美華人中人數最多的一個分支。有很長一段時間,這個群體總體的參政積極性不高,幾乎沒有自己的政治代表和組織。2014年,加州的SCA5改變了這一切,從那時起來自大陸的第一代華人走上了政治覺醒的路。華人參政起步艱難,過程中有酸有辣,有苦有甜。曾著文“美國華人兩百年”(文章鏈接)的作者對此做了回顧並提出了願景。

 

UCA第一次大會

 

在美華人人口結構的曆史演變

 

雖然同為華人,不同時期、不同地方來美國的華人有不同的特色。為了更好地掌握在美華人的政治動態,我們需要了解在美華人人口結構的曆史演變。

1943年以前:華人在美國有兩百年的曆史,但是由於“排華法案”以及其他限製和排斥華人的歧視政策,在美華人的人數一直徘徊在十萬人左右。那一時期的華人以大陸來的華工以及他們的後代為主。王清福是他們的代表人物,中華會館,同源會是他們的代表組織。

1943年至194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成為美國的同盟國,阻礙兩國關係的“排華法案”被廢除。當時的國民政府開始向美國派遣留學生,他們大多學業有成,事業上有所建樹 —— 華裔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楊振寧就是那一代人中最為出色的代表。也正是從那個時期起,在美華人人數開始慢慢增加,並回升到十萬人以上。

1949年至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前三十年裏,中美交流停滯。這段時間來美的華人主要來自於台灣、香港等地,這個群體人數不少,在多個領域取得了成就,不乏參政議政人物。全美首位華裔女市長李琬若便是眾多成功人士之一。以1979年之前來美華人為主體的華人組織也很多,比如“百人會”就是著名的代表。 到1979年,在美華人人數接近一百萬。

1979年至今:中美複交,在以後的四十年裏,大批年輕人從中國大陸來美留學工作。這期間雖然還是有很多從台灣、香港等地來的移民,但由於中國大陸人口基數巨大,短短幾十年間,從中國大陸來美的人數就遠遠超過從台灣、香港等地來美的華人,徹底改變了在美華人的人口結構。今天,在美華人人數有五百萬,其中一半左右是從中國大陸來美的第一代華人或他們的孩子。

 

美國華人人口增長曆史數據(來源:維基百科)

美國華人人口增長曆史曲線圖(來源:維基百科)

 

 

 

政治覺醒

 

大陸來的第一代華人初來乍到時對美國政治還比較陌生,再加上迫切需要為養家糊口而打拚,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我們整體的政治參與度不高。2014年加州的SCA5給這一群體的參政議政提供了契機。一時間,以大陸來的第一代華人為主體的組織應運而生。橙縣俱樂部(TOC),聖地亞哥亞裔平權會(SDAAFE) ,矽穀華人協會(SVCA) 等組織就是在這個時期成立的。而後的梁警官、陳霞芬、郗小星等維權事件都促使更多大陸來美的第一代華人參與政治。我們在微信上辯論議政,走上街頭遊行抗議,顯然已經成為美國政治積極性最高的群體之一。

2016年9月,一個以大陸來的第一代華人為主體的全國性組織 —— 美國華人聯合會 (UCA) 在首都華盛頓DC召開了第一次大會,吸引了四百多人參與。現在UCA 有了芝加哥、威斯康星等分部。著名的亞裔組織APAPA和80-20也吸引了很多大陸來的第一代華人。

UCA威斯康星分部

 

APAPA

 

下麵是以大陸來的第一代華人為主體,鼓勵華人參政議政 (Civic Engagement ) 的組織 (名單排列不分先後;有些組織雖然是以大陸來的第一代華人為主體,但名稱上明確說明是亞裔組織,就不在此列舉了,因為本文是一篇關於美國華人的文章。)

下列組織的理念可能不盡相同,不過他們都代表一部分大陸來的第一代華人的聲音,是一種民主實踐。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經驗的積累,這些組織的運作會越來越成熟。

 

美國華人聯合會 (UCA)

美華聯盟 (ACASJ)

聖地亞哥華人聯盟 (ACA)

休士頓華裔聯盟 (HCA)

橙縣俱樂部 (TOC)

華人權益服務社 (CBC)

矽穀華人協會 (SVCA)

美國華人全國委員會 (NCCA)

美國華裔聯盟 (CAA)

猶他州華人聯合會 (UCAU)

(注:UCA的初期與NCCA是同一個組織,後來成為兩個獨立的組織。)

在這期間,很多大陸來的第一代華人披掛上陣,競選各級政務官。在美國競選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 不僅需要自己籌措資金、遊說選民,往往還要應付反對者的攻擊。因而競選過程也自然成為一個很好的發聲和展示華人實力的機會,對競選人的能力是一個很好的檢驗和鍛煉。不管競選結果如何, 都對提升華人群體在美國社會的地位和參與度起到了推進作用。

以下名單列舉了最近幾年在選舉中勝出或曾經勝出的大陸來的第一代華人:

邵陽    (Fremont, CA)

王耀明 (Union city, CA)

鄭琳    (Carmel, IN)

孔軒    (Acton, MA)

張毅    (Acton, MA)

沈安平 (Newton, MA)

支左 (Lakeland Shores, MN)

顧泓彬    (Chapel Hill, NC)

謝蘭     (Montgomery, NJ)

張迎潮  (West Windsor, NJ)

梁智     (Englewood Cliffs, NJ)

施景渭 (Edison,NJ)

王朝勃 (Edison,NJ)

王益平 (Montgomery,NJ)

於雷    (Montgomery,NJ)

彭曉寒 (Edison,NJ)

楊立友 (Plainsboro,NJ)

徐義保 (Plainsboro,NJ)

仲宇     (Plainsboro,NJ)

劉建翔 (Millburn,NJ)

劉娟    (Marlboro,NJ)

洪利武 (East Brunswick,NJ)

沈小樂(Livingston,NJ)

徐瑋    (Marlboro,NJ)

考建華(Marlboro,NJ)

沈天鹿(Millburn,NJ)

徐瑋(Marlboro,NJ)

王晴佳(Cherry Hill,NJ)

錢維正(Summit,NJ)

吳元之 (Austin, TX)

孫建國 (Milwaukee,WI)

施俊    (Great Neck, NY)

(筆者收集到的組織和個人名單信息有限,請大家通過留言補充。)

 

 

維護美國華人的長久利益

 

為了維護我們的長久利益,僅僅努力爭得自己的權益還遠遠不夠。以猶太人為例,二次大戰前,歐洲的猶太人很成功,他們上最好的大學,有最優秀的科學家、銀行家,而且有強大的政治影響力。但是,當時的歐洲處於原始資本主義時期,貧富差距很大;窮人沒有社會保障,一旦出現嚴重的經濟危機,成功的猶太人就成為替罪羊。吸取了在歐洲的慘痛教訓,美國的猶太人致力於幫助美國的貧困階層,調和階級及種族矛盾。他們也參與各種慈善活動,努力贏得人們的尊敬。

這幾年來,大陸來的第一代華人在積極爭取自己權益的時候,也致力於打造我們自身的社會形象。關心社會各階層的人,做義工,參與社區學區建設,這些活動中都經常出現我們華人的身影。我們的孩子給想要報名當兵但是成績不夠好的其他族裔的高中生補課,我們去老人院幫助各族裔的老人,我們去公園植樹,去海灘清潔。

 

海灘清潔

 

休斯頓華裔聯盟(HCA)Sunrise義工隊洪水救災

 

UCA芝加哥

 

這裏必須特別提到的是今年8月休斯頓五百年一遇的洪水災害,造成無數人失去家園。休斯頓是華人聚居區,水災發生時,很多華人組織起來,投入到救災活動。微信上我們看到很多有船的華人公布他們的電話號碼,讓需要的人聯係。休士頓華裔聯盟(HCA) 等組織在災後重建上出錢出力幫助各族裔的災民,UCA 等組織也提供募款幫助。大災麵前華人積極參與救援,這樣的行為對樹立華人形象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微信是一把雙刃劍

 

來自大陸的第一代華人的政治覺醒與同時期出現的微信是分不開的。

微信為大家提供了溝通交流和討論政治的平台,在這個平台上,每個人都有發聲的權力,同時也容易找到與自己持相似觀點的人,為各種組織的建立和推廣提供了便利。微信平台同時也成為組織和動員工作最有效的工具—人們可以在微信上發起倡議、進行募款,參加各種活動的接龍。可以說微信是大陸第一代華人政治覺醒的大功臣。事實上,微信傳播消息之快之廣,有其優勢更有其弊端。我們必須認識到,微信也是虛假消息和別有用心的謠言最普遍的滋生地和發酵池。赤裸裸的煽動仇恨的語言,還有互相間的謾罵和攻擊,都在微信上常見。如此更造成大陸來的第一代華人內部嚴重分裂,立場相左的派別之間互相對立,這些問題對我們華人整體的長久發展非常有害。因此很多有識之士大聲疾呼:維護文明議政!美華聯盟的“美華史記”寫作組提出了“維護斯文”的口號。

到目前為止,在美華人中使用微信的往往是大陸來的第一代華人。可以說微信世界所代表的是大陸來的第一代華人參政議政的文明水準,希望在新的一年裏,大家能夠抱著開放的心態,互相尊重、傾聽和包容,共同努力打造一個良好的微信參政議政的環境。

 

 

走出虛擬的中國城—微信圈

 

微信雖然給大陸來的第一代華人提供了諸多方便,但是它也有把我們從美國社會孤立出來的副作用。一兩百多年前,我們的先人因為英文和文化差異等原因,受到歧視,隻能生活在封閉的中國城。我們這一代人來美國時,依仗受教育程度較高和中國地位強大的優勢,加之美國的社會更包容和更加多元化,直接融入了美國社會。但是最近幾年興起的微信相當於在美國建了一個巨大無比的虛擬中國城,把大陸來的第一代華人封閉在裏麵。如果我們把微信作為最主要的政治信息來源,就會造成消息閉塞和自我隔離的後果。所以很多有識之士竭力倡議我們一定要走出微信圈,從英文媒體獲取信息,走入社會與各個族裔的人打交道,主動了解他們的想法,告訴他們我們的想法以期達到共識。同時我們也要讓各個政治人物和組織,特別是華裔或亞裔政治人物及組織了解和重視大陸來的第一代華人的政治訴求。

目前在美國政壇比較有影響力的華裔政治人物往往是在美國長大的華二代。較為知名的人物有國會議員劉雲平、孟昭文、 趙美心以及2018年加州州長候選人、現任州財務長的江俊輝。由於他們有比較大的政治影響力,在很多時候我們需要他們的協助。比如,大陸來的第一代華人科學家陳霞芬和郗小星被聯邦政府不公平對待時,劉雲平挺身而出為他們主持公道,在國會組織聽證會,責成政府相關部門修改條例以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這些華二代政治人物在美國長大,他們的政治觀點與我們在美國長大的孩子比較接近,但可能與我們的不完全吻合,所以我們要努力讓他們了解我們這一群體的政治訴求,贏得他們的理解和支持。

 

 

伴隨著政治實力而來的是政治責任

 

當我們的政治力量還很薄弱的時候,我們無法左右美國政治,當然對美國的政治也不負什麽責任,我們可以作為一個旁觀者對美國的政治進行表揚或批評。但是我們現在已經有了相當可觀的政治實力,而且這個政治實力很有可能會與日俱增。所以我們現在急需換位思考,承擔起相應的責任。特別是在華裔以及亞裔群體裏,我們已經有了舉足輕重的實力。從人數方麵來說,大陸來的第一代華人已經超過從台灣、香港等地來的華人,也超過了在美國出生的華人。我們現在要承擔起團結所有在美華人的責任。在亞裔人口中,華裔是最大的一分支,也是比較成功的一個分支,我們有責任幫助其他亞裔共同提高。

 

 

結語

 

對於大陸來美的第一代華人,我們現在處在一個非常獨特的時期。因為種種原因,我們承擔了在美華人參政議政的重要角色。我們要珍惜這個角色和隨之而來的責任。從目前的政治形勢看,美國將逐步收緊移民政策。將來不管是從中國大陸還是別的地方來的華人移民都將受到限製,而在美國生長的華人人數會繼續增加。二十年後,土生土長的美國華人(包括我們的後代)人數將超過所有第一代華人。到那時他們將會成為美國華人的主角。筆者希望,二十年以後當我們的後代書寫美國華人曆史的時候,他們會為我們現在的所作所為感到驕傲。

注:李琬若 (Lily Lee Chen)出生在天津,十二歲去台灣,二十五歲來美國,是第一位華裔女市長,被四位美國總統任命為顧問。

 

 

作者:Steven Chen

本文首發於“美國華人”公眾號(ID: ChineseAmericans)

 
蓮盆籽 發表評論於
客觀的分析,理性的思考,實際的建議,非常好的文章!

亞裔美國人有“新猶太人”之稱,褒貶意義都有,那麽吸取猶太人的經驗和教訓是明智的。

若想爭取華二代政治人物對我們這一群體的了解和支持,我們是否應該努力去了解他們的立場?畢竟我們孩子的成長經曆和他們更相似,或許他們的意見和途徑也值得我們的考慮?
常看見文學城的華一代父母用幼稚,白左這些patronizing 的字眼來描述自己孩子和華二代。以這樣缺乏尊重的姿態和他們交流,又怎能得到他們的支持呢?
 
workforwal 發表評論於
美國華人最大的問題是後繼乏力,二零一六年有一百六十萬人移民美國。按照人口比例,中國移民遠遠底於緬甸,尼泊爾,甚至歐洲人。更不要與墨西哥人比了。
lwen66 發表評論於
文寫的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很客觀很全麵。大規模的,高素質的華人移民的確是始於上世紀80-90年代,我原來估計得最少需要40-50年的磨礪,才會有這些華人精英的二代會開始嶄露頭角,加入到美主流政治領導層次。現在開來,祖國崛起和美國的反中思潮這兩個正負影響因素把第一代華人移民精英給喚醒出來了。好 !加油!我們美華都應該團結起來,共同麵對共同努力,我們的後代才會有更大的舞台和生活空間。
tony933 發表評論於
來自大陸的第一代華人是在1900年甚至更早!
???對於大陸來美的第一代華人,我們現在處在一個非常獨特的時期???
cng 發表評論於
微信謠言現象並不是孤立的。很多微信謠言, 是有心人從twitter,FB,4CHAN上的英文謠言剪貼過去的。
workforwal 發表評論於
一八八二年禁止中國人移民法通過前,中國人占美國的人口比例比現在還高,統計數字嚴重失實。有些美國曆史學家,認為有近兩百萬中國人生活在美國。中國人不參加人口統計,或者一家五口隻有一人登記。在俄克拉荷馬市甚至有一所中國人的地下城一有六十多個房間,廟宇,墓地,中文圖書館。自給自足。中國人口在美國還沒有恢複到一八八二年的水平,現在絕大多數州,中國人不足百分之零點三!

不過,這文章不錯,二零一七年是華人覺醒,參政議政的重要時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