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1)
2016 (1035)
2017 (752)
2018 (978)
2019 (385)
2020 (175)
2021 (235)
2022 (101)
2023 (98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Rp71UZlTYU
最新戰爭電影【最後決戰】國語中字高清完整版日軍敗退強弩之末,小戰士勇闖巨砲塔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1945年8月9日,蘇聯紅軍對日宣戰,抗聯國際旅的戰士們提前潛入猛虎山麓的遠東第一巨砲附近,為轟炸機指引目標,年紀最小的戰士彭克虎受到大家.
“美國戰爭片有獨到之處,但我們感受不到戰爭的痛苦。中、俄的戰爭片就不同,實實在在喚起真正的痛苦。” ——米哈爾科夫
“一開始是編劇邀請我來做導演,然後又給我寄了四十多分鍾的電影片段。我覺得電影中景色很美,於是就來了。”俄羅斯導演尼基塔·米哈爾科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米哈爾科夫是俄羅斯電影家協會主席。他的《烈日灼人》曾和張藝謀的《活著》同獲戛納電影節評審團大獎,以及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大獎。
2014年11月26日,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的拍攝現場,這部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重點影片《最後決戰》舉行正式的開機儀式,米哈爾科夫掛名聯合總導演,八一廠著名攝影師董亞春任職導演。
2010年拍攝《烈日灼人2》時,總統普京去探過米哈爾科夫的班;2007年他改編翻拍美國經典法庭片《12怒漢》,普京觀看後為之落淚——據稱這是普京惟一看哭的電影。他與八一電影製片廠合作獻禮影片,顯得門當戶對。
那時影片已經開拍了一個多月。電影劇本早寄給了米哈爾科夫,但他遲遲沒有答複。東北的秋天來得快,為了取景金黃色的白樺林,劇組必須趕快開拍。拍出來的樣片,他們又給他寄去了幾個段落。
米哈爾科夫答應之後,在拍攝現場工作了三天,執導了三場戲。2015年3月5日,米哈爾科夫飛來北京,在剪片室工作了七天,每天超過十個小時。
2015年8月19日,米哈爾科夫為影片的新聞發布會和首映式再次來到北京,這也是合同中他最後一項在中國的工作。電影的名字已經從開機儀式時的《最後決戰》改為《戰火中的芭蕾》,米哈爾科夫的頭銜變成“藝術總監”。
《最後決戰》這個片名指向影片故事的真實曆史背景。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蘇聯紅軍出兵東北。8月14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第二天,幾名潰逃日軍來到嫩江左岸一個村莊,向村民出售兩支長槍和三百發子彈,拿錢之後給了槍,子彈不給了。兩邊起了衝突,日本兵泅水逃走兩人,後遇到從內蒙古潰退的日本關東軍殘部二三百人。9月24日,這隊日軍突然包圍該村,殺害村民八十餘人,又過江到對岸村莊,將七十多名村民幾乎悉數殺害。
9月25日清晨,一輛蘇軍鐵甲車遭遇了屠村後正在休息的日軍,即刻以無線電呼叫援軍。四輛卡車運送的一個連隊最先抵達,兩軍接觸,約三十名日軍詐降。蘇軍放鬆戒備,開車準備返回。在莊稼地裏隱蔽的多數日軍突然開火,蘇軍損失慘重;駐紮在附近的三支蘇軍隊伍聞訊趕到,至激戰結束,蘇軍共犧牲124人。此役發生在日本宣布投降之後28天,被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後一戰”。
電影裏的蘇軍士兵安德烈參與了這“最後一戰”。之前他與東北抗聯戰士窺探日軍的秘密行動被發現,負傷逃跑,藏身草料窩棚,被少女鵝兒救回。鵝兒在蘇聯女人柳芭的麵包店做工,柳芭過去是芭蕾舞演員,一直教鵝兒芭蕾。鵝兒悉心照料安德烈,等他傷愈安全逃離,她才發現,柳芭原來是安德烈的媽媽。
“我想,知道這段曆史的中國人就不太多,更何況俄羅斯人。我是知道這個曆史事件的,但不是十分了解。”米哈爾科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這位俄羅斯大導演上一次在中國境內拍電影,是1991年的《蒙古精神》。當時他的祖國就像影片中俄羅斯生意人謝爾蓋的卡車一頭栽進河裏,米哈爾科夫像是躲避社會亂局,來到中國內蒙古的草原。在這個憂傷又帶著少量幽默的故事裏,他為受到現代文明侵蝕的“蒙古精神”而惋惜。
1994年的《烈日灼人》和1998年的《西伯利亞理發師》,同《蒙古精神》一起,成為米哈爾科夫最為中國觀眾熟悉的作品。
《戰火中的芭蕾》選擇蘇軍遠東戰役“最後一戰”的背景事件,踏準了中俄電影合作的時代節奏。2013年,習近平作為國家主席首次出訪落在俄羅斯,隨後中俄在各領域的合作積極展開,“相互舉辦中俄電影節、繼續深化電影合作”寫入了兩國總理會晤的聯合公報。
2015年5月9日,習近平出席了俄羅斯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慶典。5月20日,“2015中國電影節”在莫斯科揭幕,《戰火中的芭蕾》是揭幕影片,另外六部展映影片分別是《推拿》《繡春刀》《鍾馗伏魔》《觸不可及》《狼圖騰》和《智取威虎山》。
導演董亞春由衷欽佩米哈爾科夫的藝術造詣,盡管“老米”把他120分鍾的粗剪版本剪到了93分鍾。鵝兒的弟弟小六子被日軍當著母親的麵槍殺,八一廠的拍法很“實”:槍響,鮮血噴濺在母親麵頰,孩子倒在母親懷裏,全都描寫到了。老米剪掉了這些描寫,槍響在畫外,畫麵是躲在地窖中的安德烈的反應,再切回母親染血的木然的臉……“他是對的,恰恰不能那麽血腥,應該更注重氛圍上情緒上的渲染。”董亞春說。
蘇聯紅軍開進小鎮,安德烈與鵝兒重逢,這場戲拍了四天,動用俄羅斯群演近百人,場麵很熱鬧。但在米哈爾科夫最終的剪輯裏,這一段隻剩下七八個鏡頭,總共二十多秒。“但後邊那場母子重逢的戲得到了無限放大,空間無限拉長。”董亞春說,為了構思這場戲的剪輯方案,米哈爾科夫在剪輯間外踱步,足有半個小時。
“戰爭進行時,尤其是在自己的國土上,所有的元素,桌子、椅子、杯子、水壺……都在戰爭的氛圍中,戰爭中的景色也不一樣。”談到戰爭片,米哈爾科夫自然而然地藐視了美國人一把,“美國人也拍很多戰爭片,但他們沒有在自己國土上體驗過戰爭,對民族來說沒有痛苦。在朝鮮、越南、伊拉克打仗,和在自己國土上是完全不一樣的。美國戰爭片有獨到之處,但我們感受不到戰爭的痛苦——隻有美國軍人參加了戰爭,(影片)不可能包含整個世界的戰爭情感。中、俄的戰爭片就不同,實實在在喚起真正的痛苦。”
www.aa90dy.com/zz/hutouyaosaizuihoujuezhan/ - Translate this page
由導演,主演:王文傑,李君峰,《虎頭要塞最後決戰》劇情介紹1945年8月9日,蘇聯紅軍對日宣戰,抗聯國際旅的戰士們提前潛入猛虎山麓的遠東第一巨砲附近,為轟炸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