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山隴西郡

寧靜純我心 感得事物人 寫樸實清新. 閑書閑話養閑心,閑筆閑寫記閑人;人生無虞懂珍惜,以沫相濡字字真。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Preventive: Cancer

(2016-09-20 11:55:59) 下一個

PNAS:癌症需要在癌變之前將其製服 精選

已有 1706 次閱讀 2016-9-20 00:25 |個人分類:飲食與健康|係統分類:海外觀察|關鍵詞:癌症,免疫療法,疫苗,美國,中國    推薦到群組

PNAS:癌症需要在癌變之前將其製服

諸平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2016916提供的信息,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Bos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美國癌症研究所癌症研究中心(Center for Cancer Research,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美國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The University ofTexas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哈佛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Harvard T. 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強生藥業公司(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of Johnson & Johnson)、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拉荷亞變態反應和免疫學研究所(La Jolla Institute for Allergy and Immunology)以及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的研究人員合作,前不久(9月14日)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PNAS)發表論文,明確指出對於癌症的預防,也就是在其尚未形成之前的治療和預防極為重要,我們更應該像美國副總統喬·拜登(Vice President Joe Biden)牽頭的美國聯邦癌症月球探測器規劃(thefederal Cancer Moonshot program)一樣,集中精力研究調動自身免疫係統來預防癌症的發生。相關研究結果詳見:Avrum Spira, Mary L. Disis, John T. Schiller, Eduardo Vilar, Timothy R. Rebbeck, Rafael Bejar, Trey Ideker, Janine Arts, Matthew B. Yurgelun, Jill P. Mesirov, Anjana Rao, Judy Garber, Elizabeth M. Jaffee, Scott M. Lippman. Leveraging premalignant biology for immune-based cancer prevention(點擊可以免費下載).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September 14, 2016, http://www.pnas.org/content/early/2016/09/14/1608077113.full.pdf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Universityof California - San Diego)等多家單位的研究人員合作在PNAS雜誌上發表的論文明確指出,對於癌症的預防,也就是在其尚未形成之前的治療和預防更為重要,人們更應該注意免疫預防。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穆爾斯癌症中心主任、同時也是論文的共同主要作者斯科特·M.利普曼(Scott M.Lippman)說:近年來,已經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資源來研究癌症的治療問題,已經取得了重大研究進展,使20多年以來,癌症死亡率出現穩步下降趨勢(見圖1Rebecca L.Siege, Kimberly D. Miller, Ahmedin Jemal. Cancer Statistics 2016. CA Cancer JClin, 2016, 66: 7-30.,但是,在美國仍然每年有超過100萬人死於癌症,有數百萬人遭受癌症的折磨。如果我們要根除這一災難,我們必須共同努力來阻止癌症的發生。

FIGURE 1. Trends in Cancer Incidence andDeath Rates by Sex, United States, 1975 to 2012.

這些來自不同單位的PNAS論文的作者團隊,其專長包括了免疫學、基因組學、表觀基因組學、計算生物學,疫苗和醫學遺傳學等領域。他們指出新研究工具和其他發展,現在可以詳細解讀不同的癌症究竟是如何開始的,良性組織或尚未形成癌症的組織究竟是如何轉變為惡性和致命的癌症。

另一位主要作者,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Sidney Kimmel綜合癌症研究中心(The Sidney Kimmel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副主任,醫學博士伊麗莎白·M.賈菲(Elizabeth M. Jaffee, MD): “致癌性轉換需要是一係列的步驟,身體的免疫係統能夠在惡變之前進行攔截,即預防癌症的發生,它在我們所有人的體內每天都會發生無數次,這種自然抗癌能力正是我們所應該利用的。構建起我們先天防禦癌症的體係就是新免疫療法的基礎,在不久的將來新免疫療法在癌症防治方麵會顯示大有希望之勢。

作者同時指出,癌症的防治並非易事,依然任重道遠,還必須做更多的工作。如癌症基因圖譜(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和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GWAS),就是在不同人體內尋找常見的遺傳變異體,看任何變體是否與某種特征或與癌症有關。在這種情況下, TCGAGWAS已經在腫瘤免疫和精準治療的基礎研究方麵取得顯著進展,它們會大幅度拓展對於癌症預防效果。

關於癌症疫苗的繼續深入研究和新發展依然至關重要,不可有絲毫怠慢。斯科特·M.利普曼說,值得注意的是由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代理所長道格拉斯·R.羅伊醫學博士(NCI Acting Director Douglas R. Lowy, MD)和PNAS論文的合作者約翰席勒博士(John Schiller, PhD)共同開發的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疫苗,已經證明對與幾種類型癌症有關的菌株有抵抗作用,提供了接近100%保護作用。

2016年早些時候,人類疫苗項目(Human Vaccines Project)是一項學術研究中心、企業、非營利組織和政府機構共同參與的全球性公私合作項目,其目的就在於加速下一代疫苗和免疫療法的研發工作,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UC San Diego)和斯克裏普斯研究所(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J.克雷格·文特爾研究所(J. Craig Venter Institute)和拉荷亞過敏和免疫學研究所(La Jolla Institute for Allergy and Immunology)聯合對外宣布將作為疫苗研究中心。

PNAS論文的作者引用了一些時機成熟、可以立即開展預防工作的癌症,其中包括林奇綜合症(Lynch syndrome)。所謂林奇綜合征是最常見的一種遺傳性結直腸癌綜合症,占結直腸癌的2%5%。林奇綜合症指的是那些具有錯配修複基因(MMR)突變導致易患結直腸癌和其他惡性腫瘤的個體,包括那些已經患有腫瘤和尚未發生腫瘤的人。林奇綜合症與許多癌症的風險增加有關,包括消化神經束和婦科神經束(digestive and gynecologic tracts;克隆造血作用(clonal hematopoiesis,因為這是一種與年齡有關白血病的前兆; 還有由人類乳頭瘤病毒引起的宮頸組織異常生長,有可能會發展為宮頸癌。

造血過程始終伴隨血細胞的體細胞性基因突變,平均每個造血幹細胞每10年發生1.3±0.2個外顯子突變,盡管其中大多數突變為無功能的過客基因突變,不增加造血細胞克隆的擴張潛能。但部分突變基因為驅動基因或血液係統腫瘤相關基因,其突變可導致造血幹細胞獲得增殖和自我更新優勢,使突變基因攜帶者發生血液係統腫瘤的危險性增加,因此,發生於健康人群中的基因突變愈來愈受到重視。Jaiswal等人采用全基因組測序技術檢測了17 182名血液學正常人群外周血細胞160種常見的血液腫瘤相關基因的改變,結果在746名正常人群中檢測到73個基因(805個變異體)發生了突變,其中693人為單一基因突變,平均累及18%的外周血白細胞,即發生了克隆性造血。研究發現,基因突變發生率與年齡密切相關,40歲以下者發生率極低,而6569歲者達到5.6%,90~108歲更是高達18.4%。

斯科特·M.利普曼說:預防研究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但進展一直是軼事和孤立的,如果我們的目標是消滅癌症,我們需要一種對於癌變前疾病治療和癌症預防的全新聚焦、投資和方法,其中任何一種都需要得到廣泛而持續的支持,就像癌症月球探測器和人類疫苗項目(Cancer Moonshot andHuman Vaccines Project)一樣,需要下大功夫進行研究。

更多信息請注意瀏覽原文

我國2014年癌症狀況(來自 WHO:2014年癌症國家狀況):

1 癌症死亡狀況

2 年齡標準化癌症死亡趨勢

3 癌症發病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2210-1004006.html

上一篇:[轉載]運用數字工藝創造50%的埃菲爾鐵塔

3 黃永義 guhanxian xlianggg

發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

[3]黃永義  2016-9-20 04:00
 
關鍵是早確診!
博主回複(2016-9-20 05:29)預防、早診斷雙管齊下可能會更好些。
[2]guhanxian  2016-9-20 03:03
 
預防!
博主回複(2016-9-20 05:37)不錯。治未病者上醫也。
[1]ft4314761  2016-9-20 02:19
 
火災需要在起火之前將其撲滅,等於沒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