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山隴西郡

寧靜純我心 感得事物人 寫樸實清新. 閑書閑話養閑心,閑筆閑寫記閑人;人生無虞懂珍惜,以沫相濡字字真。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博客,自造的圍城和城堡

(2016-07-18 09:25:51) 下一個

博客,自造的圍城和城堡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必先滅其QQ。封其微博。刪其微信。去其微視。收其電腦。奪其手機。摔其ipad。斷其wifi。剪其網線。折其香煙。奪其酒瓶。。。使其百無聊賴。然後靜坐、思過、鍛煉、讀書、明智、開悟、精進!後必成大器也!" (from webs quote)
Blog, self-made siege castles: You can do whatever you want, be whatever you desire: King, queen, knight, prince, princess, delved in a topic of your interest, dwelled in a house of your dream, life, freedom, and pursuit of happiness.

If you can write, you're not old, never senile. 
博客自造的圍城和城堡
博客自製圍困的城堡:你可以做你想做的,無論你的願望國王,王後騎士,王子,公主,您感興趣的話題深入探討得住在你的夢想,生命,自由房子,追求幸福。

如果你能寫不老,永遠不會衰老

人有一種本能,就是對不確定性的不安正常生活的誘惑

(2016-07-18 04:37:39)
 

人有一種本能,就是對不確定性的不安。手機信息滿足了這種心理需求。佛法認為,人心的第二大問題就是分別心,具體表現就是一刻不停的獲取信息,分別歸類。隻要不執著問題不大,一執著就會出現各種情緒繼而帶來各種行為。菩薩就是隻有分別心不執著。你如,你在車上坐著,看著窗外風景,腦子什麽也不想,隻是欣賞

~~~

價值觀才是人和人之間最深的鴻溝

(2016-07-17 19:04:09)
標簽:

雜談

 

每一次熱點新聞,社交媒體都會變成熱鬧的戰場。有人熱血沸騰慷慨激昂,也有人冷眼相看出語相譏。

在生活中我們不會隨便和別人聊起自己對某件事的看法,但是有了社交媒體以後,我們的大腦像是裝上了一扇窗,路過的每一個人都可以瞥上一眼。不管是親友愛人,還是幾年十幾年沒有見過麵的中學同學,或者是曾經幫你租過房子的中介,都能夠知道你的想法,你完全無所隱藏。因為你轉發的每一篇文章,你複製粘貼的每一條段子,分享到群聊天裏的每一張圖,都清清楚楚地表明了你的觀點、傾向和態度。

你發出的每一條狀態,不管立場如何,不管有多少人點讚,必然會有另一些人不快,覺得受到了冒犯。那些衝上來和你辯論,或者激烈地屏蔽取關拉黑的人還算好的;更可怕的是你永遠不會知道有多少人默默看著你發的狀態,然後在心裏翻了個白眼,“沒想到竟然是這麽一個傻X”。

當大家都在自由表達,自然會產生觀念的衝突。生活中交集不多的人還好,但問題是那些對我們來說重要的人同樣不可能和我們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觀點一致。分組是一個辦法,但我們不可能在發每一條狀態時都分一次組。在這件事上稱讚你三觀正,被你當成親生的朋友放在特別分享組裏,到了下一件事可能就是罵你罵的最凶的人。

因為觀點不同而造成的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困擾,美國人比我們感受得更深。很簡單的道理,因為美國有民主黨和共和黨,兩個黨的許多政策都有著根本性的分歧,支持民主黨的人和支持共和黨的人也很難坐在一起心平氣和地對話。美國人的社交禮儀裏有一點就是,不隨便問別人的宗教信仰和政治觀點,這是很不禮貌的行為。選舉投票時,每個選民把票投在哪個票箱也是很重要的隱私,外人不能隨便窺探。

在麵對自己親近的朋友或者朝夕相處的家人愛人時,到底支持共和黨和民主黨這件事就很難隱瞞了。尤其是到了每四年一次的大選年,矛盾就會更加激化,即使是在一個已經相對較為成熟的社會,父子大打出手、朋友變成路人、夫妻一拍兩散這樣的極端例子也難以避免。

所以每隔四年,美國的媒體上就會集中出現“政治傾向不同如何保證家庭美滿”之類的指導文章。《華爾街日報》幾年前曾經有一篇報道,講一對結婚多年的老夫妻,丈夫是虔誠的共和黨支持者,而妻子則是忠實的民主黨信徒。在一次總統大選投票前,丈夫正巧要到國外出差,於是就把自己的選票填好交給妻子,讓她代為郵寄出去。

妻子為此很苦惱,不知道是應該忠於丈夫把選票寄出去,還是應該忠於黨把丈夫的選票扔了。猶豫了很久,她最終偷偷地把選票扔掉了。後來丈夫還是在無意中知道了這個秘密,為此記恨了妻子好幾年,並且從此不再放心把自己的任何信件交給她。

引起爭吵的話題各有不同,但歸根結底是價值觀的差異。美國人投票選總統,大多數人是真誠地相信自己選擇的候選人能夠維護國家利益和自己的個人利益。但到底怎樣的政策、哪一個候選人才符合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是不是認同墮胎,是不是認同擁槍權,是不是歡迎更多的移民,是不是應該對富人多征稅,是不是支持給同誌合法結合的權利,是不是認為政府應該大包大攬包辦醫療健康體係和福利製度?根據所有這些問題而做出的選擇背後,就是人和人之間價值觀的差異。

具體到南海問題也是如此。大多數人會同意南海問題的本質是國家利益問題,也沒有人否認一個強大的國家和國民的個人利益是正相關的關係。但到底怎樣的國家才算是強大的國家?嚷嚷著要抵製菲律賓、抵製美國、抵製全世界的人,以及叫囂著要不惜一切代價打仗、“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人,到底是在維護國家利益還是反過來損害了國家利益?這些思維模式的背後,都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價值觀。

但價值觀的問題其實又沒有什麽好講。因為一個人的價值觀根深蒂固,由他的心態、眼界和思考能力綜合決定。就像是網上流傳過的一句話說的,“無論掙了多少錢,當了多大官,出了多大名,讀了多少書,甚至去了多少國家,在國外呆了多少年,骨子裏的東西,包括狹隘無知的境界,都是難以改變的”。

所以放棄和別人爭辯吧。接受吧,你永遠沒有辦法改變另一個人的想法,正如你知道他永遠不可能改變你的想法。尤其是在社交網絡上,所有的爭辯都是浪費彼此的時間。大多數人缺乏足夠的勇氣和智慧來真誠審視自己固守了多年的信仰,因為那是他所有一切的根基,一旦發生動搖就意味著他整個人生要推倒重來。為了逃避這一切,他們願意相信扭曲的事實、構建一個個邏輯陷阱,用盡一切手段來維護他們內心深處的堡壘。

最好的做法不是閉口不談。每個人都有自由表達的權利,這是一件光明正大的事。人生本來就已經很累了好吧,我並不想在自己的圈子轉個帖還要自我審查,還要偷偷摸摸,還要顧忌別人是不是會受到傷害。

我們能做的就是彼此忽略。我知道你不同意我的觀點,但我不會試著說服你,我沒有這樣的權利,也沒有這樣的義務,更沒有這樣的耐心和時間。你也不用試圖說服我,沒必要,你保留你的看法就好。

更好一點的心態,是試著去尊重和理解。這聽起來有點荒謬,做起來也有點困難,但如果你願意冷靜地想一想對方生活在什麽樣的環境裏,從小接受了什麽樣的教育,走過了什麽樣的一條路,那他有那樣的看法、眼界、觀點和價值觀,就不是那麽讓人不可思議難以接受的一件事。對於價值觀和我們不一樣的陌生人,我們可以揮揮手就此別過,但對於親近的朋友家人,這樣的理解也許是唯一能夠不影響彼此關係的做法。

《華爾街日報》提到的那對夫妻後來還發生了一段小插曲。在丈夫六十歲生日的時候,妻子給丈夫製作了一本生日紀念冊,裏麵收集了親朋好友的留言和祝福。她還給當時的總統小布什寫了一封信,請求小布什給自己的丈夫也寫一段祝福的話。她在信裏說,“我的丈夫是你忠實的粉絲,過去整整八年我一直聽他在嘮叨你多麽多麽好,所以這是你欠我的。”小布什很快就回信祝這個丈夫生日快樂,妻子也把這封信收進了生日紀念冊。不過盡管如此,兩個人後來在看共和黨大會的直播時,為了避免吵起來仍然呆在不同的房間裏。

那篇報道還提到了另一對結婚45年的老夫妻,有一天丈夫走進廚房,發現妻子在牆上掛上了小布什的照片,他很生氣,就把相框翻了個麵,倒扣在牆上。妻子發現之後,又把相框重新翻了回去。第二天,丈夫接著翻相框,妻子接著翻回去。這對老夫老妻就把這樣的拉鋸戰堅持了好幾年,到最後,他們彼此都習慣了這樣的儀式。73歲的老先生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說,“她掛上相框,其實隻是想引起我的注意。而我把相框翻過去,隻是想告訴她,我知道了。”

兩對夫妻都在一起生活了幾十年,但最終他們誰都沒有辦法改變自己另一半的政治傾向,隻能努力去接受,並且把這樣的差異變成生活情趣。這其實需要很高的情商和智慧。

當然,最好的狀態,還是能夠找到那些和你有一樣價值觀的人,因為價值觀是一種迷人的東西。能夠把人和人在更深的層麵聯係在一起的,絕不是那些可以被輕易貼上的標簽。不是你們上過同一間學校,來自同一個城市或國家,有同一個星座或血型,你們就能彼此喜歡。能夠維係你們的,隻能是同樣的信仰,準則與價值觀。

價值觀體現在每一個細節裏。對某個事件的看法,對某個人的評價,某本書或者某部電影的好惡,都可以把你和一些人緊緊聯係在一起,同時又把你和另一些人涇渭分明地分開。

麵對一些人,一些事,當你激動不已而別人不明就裏,當你義憤填膺而別人無動於衷,你和他們之間,就有了一條微妙的界河,而這條界河,其實是人和人之間最深的鴻溝。

願你能夠找到另一些和你有一樣價值觀的人。因為如果可以選擇的話,相信沒有人願意和要在掛誰的相框這件事上和自己鬥爭一輩子的人生活在一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0e418a0102wm9a.html?tj=1

~~~~~~~

 

那天,我沒帶手機上班……

 (2016-07-16 17:55:49)下一個
 
 
 
 

 

    不久前,看見在微信裏流傳著一張由上下兩張圖合成的圖片,上麵一張是一位昔日的癮君側著身子在抽鴉片,下麵一張是一位現代人側著身子在玩手機,一樣的姿勢,一樣迷醉的神韻,給人們傳遞著一個雖然誇張,諷刺卻又真實的信息,手機於當今的人們已經不亞於鴉片於當年的癮君子了。

    的確,在當今智能手機日益普及的時代,再加上近年來微信平台的誕生,手機已經成為人們與外界溝通不可缺少的工具,也成為人們觀察世界的一扇門窗,人們可以不花分毫而海“吃”天下,足不出戶而“遊“遍世界,朋友間無需見麵,卻可以聊它個天昏地暗,更別說那些令人陶醉的美圖,美樂以及“美味”的心靈雞湯了,對於這樣一個“神器”,誰能拒絕,又有誰不會愛不釋手呢?然而,如果對它的愛太過於上癮沉迷,乃至於扭曲了我們正常的生活,那麽,這“神器”也許就會逐漸轉變成傷害我們的“利器”了,身體上,精神上,心靈上……

    寫到這裏,我想起了不久前我忘記帶手機上班的那件事。那天早上,匆忙中我忘了帶手機出門,一直沒有發現,待我意識到手機留在家裏的時候,已經開了幾乎半個小時的路程,快到公司了,當時,我的第一份衝動,竟然是,掉個頭回家拿!不過,冷靜下來還是作罷,因為一個來回我要遲到一小時了。進入實驗室,當我把“今天忘了帶手機”告訴同室的同事時,竟然換取了好些的“同情”和“感概”,有位說“如今沒有帶手機,就象身上少了點什麽一樣不自在”,更有甚者說“沒有手機,就象沒有內衣那樣的尷尬”,隻有一位平時手機隻用於與家人朋友電話短信的印度大媽淡定地說“沒什麽啦,沒有手機,中午午餐時跟我去走路”……

    其實,就我們公司的規矩,上班時間是不允許玩手機的,所以,手機於我,也就是小息和午餐時分上上微信而已,再說目前我還是習慣於用電腦完成除微信之外的其它事情,而不是手機,因而的確是沒什麽大不了的,但是,從什麽時候開始,我對沒帶手機變的如此的不淡定了呢?記得幾年前,當智能手機已經開始如火如荼的時候,對新鮮事物接受遲鈍的我,還諸多理由地謝絕,“手機於我也就是打電話的工具而已”“手機屏幕太小,還不如用電腦呢”......所以我剛開始用微信時,還是電腦版的。後來,在勢不可擋的智能手機熱浪下,我才終於換了智能手機,而隨著微信的熱度和廣度的上升,我對手機也就開始變得依附起來,如果說,這是現代版的“癮君子”,嗬嗬,我相信我絕對不是唯一的啊。

    然而,是什麽樣的“癮”令到人們對手機微信如此的癡迷?是它給生活帶來的便利?是它龐大的信息量?還是它強大的消遣性和娛樂性?相信,各人對微信的追逐和關注,都有著各自的理由和喜好,又或者根本就如我一樣的茫然,的確,當我問自己這個問題時,我也無言以答,是那些聊起來不亦樂乎,聊完後又覺的浪費時間,不看總以為會錯過什麽信息,看完又覺得與自己沒多大關係的群聊?是那些一開始好象句句入心,而越看越不知其言,最後隻剩下華麗詞匯堆積的心靈雞湯?是那些令人半信半疑的養生之道?還是那些標題黨故弄玄虛的文字呢?也許,這些都不足以構成扭曲我正常生活的誘惑,然而,當那微信信息來臨時那一陣陣手機顫動時,我還是常常忍不住用忙著其它事情的手指去點擊一下,雖然明知那些小紅點其實與我沒多大關係……也許,這就是“癮”,或者說是當今普天下微民的“病”吧?!

    言歸那天沒帶手機上班,下班回到家,打開微信,確實看到一大串靜候了一天的小紅點,然而,當中卻沒多少是令我錯過了會覺得可惜,與我有著切身關係的信息。第二天,那位印度大媽同事問我“昨天一天沒手機,回家查看有驚喜嗎?”,我說“沒有啊,都是些無關緊要的信息”,然後她就很幽默地說“看,其實是你在牽掛著手機,手機並沒有想念你”。哈哈,說得也是,對手機如此的依附,看來也不過是我對它一廂情願的自作多情罷了。

    多年前,沒有手機的日子,那是一份無牽無掛;幾年前,用非智能手機的時候,常常忘帶,也依然是一份淡定和從容;如今用著智能手機,偶然一天的“暫別”,卻變得如此地毫無理由的“神不守舍”,這是否屬於現代生活的一種無奈與悲哀?生活還可以恢複之前的專注,淡定和從容嗎?

     此文刊發於《星星生活》2016年7月15日第772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