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山隴西郡

寧靜純我心 感得事物人 寫樸實清新. 閑書閑話養閑心,閑筆閑寫記閑人;人生無虞懂珍惜,以沫相濡字字真。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規則帶來幼兒成長安全感

(2013-06-11 18:11:59) 下一個

【放言四海】規則帶來安全感

作者: 卡乎

2013-06-07 09:31:23來源:南方周末

 

 

不會哭的孩子沒奶吃,不會搶的孩子沒玩具?

三歲的女兒凱蒂和我玩卡片。誰先發現兩張相同的圖案,誰就可以拿走所有的底牌。底牌中出現一張猴子的時候,她說猴子已經在她拿走的牌裏了,並揀出來展示。我以為她把猴子重新扔了進來,趕緊按住,然後拿走了所有的底牌。

女兒哭了。她哭得如此傷心,僅次於兩歲那年醒來發現爸爸媽媽都不在家。我很快明白了,這兩件事有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都給她帶來巨大的不安全感。我非常懊悔犯下這兩次錯誤。安全感是幼兒成長最重要的營養,是父母對孩子應盡的第一責任。第一種安全感很容易理解,盡管仍有很多父母粗心大意。在孩子三歲以前,任何時候都要讓她/他相信,親人就在她/他的身邊,隨時為她/他提供保護和支持。現在很多父母學習西方,讓孩子從小就分床甚至分房睡。這是完全正確的決定,但是一定要在滿足其安全感的前提下,有彈性地進行,切不可勉強為之。

第二種安全感,恐怕並不廣為人知,那就是孩子對規則的需要。過去的主流看法完全相反,認為孩子是不懂規矩的,需要聽從大人的指令。所以人們常說,孩子要聽話。甚至有人說,孩子是野獸,帶有動物的凶猛本能,需要父母和社會來馴服。是否聽話成了評價孩子最重要的指標。另外有一些詞,比如“懂事”、“懂得規矩”,看起來跟規則有關,其實說的也是“聽話”。一個懂事的孩子,不是指她/他真的明白事理,而是懂得順從大人。

孩子的確帶有動物的本能,或者說自然界萬物的本能,那就是出於成長的需要,對於規則的探尋。從吮吸第一口乳汁開始,她/他就知道,嘴唇有規律地開啟和閉合,就可以攫食充饑。她/他有時會嚐試停止吮吸,或者把小嘴放到媽媽的乳頭之外的地方,看看是否有同樣的收效。有些人說,你看孩子就喜歡調皮搗蛋搞破壞。其實,她/他隻是通過這樣的行為,來確認自己剛剛獲悉的知識。

孩子對規則的確認能力,往往超過大人的想象。凱蒂開始學步的時候,她很快就能了解到,柔軟的沙發是安全的,可以扶著它快速地走動。堅硬的凳子和牆壁穩則穩矣,但有可能碰痛身體,要小心對待。而搖晃的燈柱顯然有些危險,試探幾次之後,她就知道繞道而行。到了她能用語言表達的時候,她總結道:“我可以在沙裏跳,因為它是軟的;石頭地板太硬了,容易受傷。”

家長對規則的改變要謹小慎微。凱蒂很快就知道,家裏有動漫圖案的東西就是她的,有莊重圖案的東西就是爸爸媽媽的。有一次,媽媽臨時把印有小金魚的床單換到了自己床上,凱蒂非常生氣,說:“這樣我就隻好到這裏來睡覺了!”

一歲多的時候,媽媽告訴她,碗裏東西沒吃完,就不能再要;家裏東西沒用完,就不要再買。她一直牢牢記住這句話。帶她到超市購物,看見巧克力她會仔細想,家裏鐵盒裏是否還沒吃完。但是,也會遇到一些麻煩。她會說冰箱裏還有肉,吃完了再買!廚房裏還有白菜,吃完了再買!這時候父母必須小心地給她解釋,不能輕易否定已經給出的規則,但是也不能簡單地堅持,而是要逐步地修正,並給出修正的理由。其實也很簡單,誠實地告訴她真實的想法就行,隻是需要耐心解釋。

大人是孩子學習的對象。隻要有一次打破規則,就可能讓孩子感到困惑。在德國,有些成人會闖紅燈,但是旁邊有孩子時,不管是誰家的孩子,他們通常都會克製,變成了一個嚴格遵守交通規則的人。

第一種安全感讓孩子依戀父母,第二種安全感讓孩子認識世界。掌握了規則,就學會了麵對外部世界的方法。如果把掌握規則置換成聽父母的話,看起來結果一樣(比如都會等到綠燈亮了才過街),其實是重複強化了對父母的依戀,而無法獨立行事(自己也能判斷紅綠燈)。

凱蒂很快掌握了玩各種卡片的規則,而且能夠嚴格遵守,從規則中發現樂趣和自信。爸爸不經意的一個動作,搶走了已經屬於她的卡片,讓她看到可以不遵從規則,而依靠暴力進行搶劫的事實,所以大受打擊,非常傷心。很多家長會說,這才是真實的殘酷世界,不會哭的孩子沒奶吃,不會搶的孩子沒玩具。也許不無道理,但是那就涉及到另外一個問題——我們到底希望孩子生活在一個什麽樣的世界。

作者為自由撰稿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