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山隴西郡

寧靜純我心 感得事物人 寫樸實清新. 閑書閑話養閑心,閑筆閑寫記閑人;人生無虞懂珍惜,以沫相濡字字真。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胡適)

(2012-02-19 11:40:05) 下一個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胡適)

王炳南的武斷:“所謂拒絕握手之說,純屬演繹。” (一麵之詞)

這一說法有很多來源。這裏舉一段西方人寫的:來源: 評民 於 2011-02-20 22:46:38

[這種故意不講清楚的文章,真可以簡稱為“混帳”文章。標題說了,“拒絕握手純屬虛構”!那麽到底是握手了還是沒有握手?文章就故意不說了。要做個合理判斷的話,就要清楚,日內瓦會議是幹什麽的--試圖解決朝鮮和印度支那問題。始終參加談判的隻有五個大國,其他國家有興趣才來。所以中國 與美國代表團不但要在一個房間,還要經常“對談”。可以想見,談判前入座時伸出手去是很正常的禮儀。況且1954年,朝鮮戰爭剛結束,美國的敵意可想而 知。

曆史不能依據一個人的回憶錄--當事人的記憶並不可靠。所以說,要想得到事實,最好找到“曆史文件”。如果找不到,就隻好從多種資料求證,然後本著“信者有,不信則無”的原則自我決定。這裏列一段西方人寫的關於日內瓦會議期間美國外交的描述,大家看看,“拒絕握手”是否有可能?

The United States was exceptionally hostile to any negotiation with Beijing. The Americans, especially Secretary of State John Foster Dulles, described the talks as "phoney" and "unpalatable" because they represented the "psychology of appeasement." Dulles was obsessed with the seating arrangements at the conference and even refused to shake hands with Chinese Foreign Minister Chou En-lai. Because Dulles equated Geneva with the Munich Conference he was determined to be firm whatever the outcome.

(譯:)美國非常敵視與北京的任何會談。美國人,尤其是國務卿杜勒斯,把會談說成是“虛假”以及“難以下咽”,因為這種 會談表現的是懷柔。杜勒斯極其在意會談座位的安排,甚至拒絕與中國外交部長周恩來握手。他堅持要不計後果地強硬,因為他認為日內瓦與慕尼黑會議是一樣的性 質。

流傳甚廣的“杜勒斯拒絕與周恩來握手”純屬虛構來源: qianlee 於 2011-02-19 20:22:18

[ 流傳甚廣的“杜勒斯拒絕與周恩來握手”純屬虛構 (摘自:《解密中國外交檔案》 出版社:中國檔案出版社)  

一提到日內瓦會議,很多人馬上就會想起當年美國國務卿杜勒斯拒絕跟周恩來握手的傳聞,就連大名鼎鼎的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博士也在他的 《白宮歲月》中說“周恩來對1954年杜勒斯拒絕和他握手的怠慢之舉耿耿於懷。”而若幹年後,美國前總統尼克鬆則為了彌補杜勒斯的無禮之舉,在1972年 他訪問中國走下飛機舷梯時,主動向周恩來伸出手來,雲雲。  

可見該傳聞已是世界性的,且有相當檔次了。除了流傳之廣,傳聞之繪聲繪色,非當時即跟隨周恩來左右,決不可能看得如此真切。  然而,據作為中國代表團秘書長,在日內瓦會議期間始終陪伴在周恩來左右的王炳南回憶,所謂拒絕握手之說,純屬演繹。  

對此,王炳南曾回憶道:  有人說,在日內瓦期間,周恩來總理要同杜勒斯握手,被杜勒斯拒絕了。實際上並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在整個會議期間,我始終在周總理左 右。開會時,每次都是我陪著周總理入場。事先我對於從哪個門進去,座位在哪裏,都了解得很清楚。我在前引路,周總理和代表團成員跟著我一直進入我們的座 位。 

 會場座位是按每個國家的英文名稱的第一個字母排列的。中國CHINA,C在前,美國USA,U排在後麵,和蘇聯代表團在一起,距離 我們很遠。國聯大廈會議大廳有好幾個入口處,我們同美國代表團不是從同一門進入會場,不可能碰在一起。會議中間有15分鍾休息,代表團成員可以到餐廳、酒吧間去吃點心、喝咖啡、茶和酒。我們代表團從不和美國代表團聚在一起。而且,總理非常審慎和嚴謹。杜勒斯是堅決反共的頭子,總理從來就沒想去和他握手。  

據說,會議期間曾有記者問美方代表史密斯:  “杜勒斯和周恩來有沒有什麽接觸?”  史密斯回答:  “如果有接觸的話,那就是我們在衛生間用過同一條手巾。”  還有美國記者報道說:“雖然杜勒斯差不多每天都和周恩來在同一間房間裏,但他從沒有和他碰頭,也沒有和他說過話。”  筆者也借助外交檔案反複查證,始終沒有發現相關的記載,應該說,王炳南的回憶是真實可靠和具有權威性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TJKCB 回複 悄悄話 您的位置: 文學城首頁 » 熱點討論主題 » 百家雜談 » 這種求證是不是有點太學究了?主要是偶不清楚意義何在。
這種求證是不是有點太學究了?主要是偶不清楚意義何在。
來源: knoebel 於 2012-02-19 20:15:33 [檔案] [博客] 舊帖] [轉至博客]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17次 字體:調大/調小/重置 | 加入書簽 | 打印 | 所有跟帖 | 加跟貼 | 查看當前最熱討論主題
回答: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胡適) 由 TJKCB 於 2012-02-19 11:43:15
如果不握手,說明美國當時對華態度強硬。

如果握手,從當時的外交事件或資料包括你舉的,還是說明美國當時對華態度強硬。

那握不握手有什麽關係/重要性非要搞那麽清楚?假如胡適整天專研這樣的事情,那我看後人也不用Follow他的名人名言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