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慕容雪村“中國美食地圖”,是一種享受,享受美食的誘惑,也享受作者的瀟灑寫意。我是一個從小餓怕了的,很能理解先賢“民以食為天”的偉大意義。在老家,熟人見麵打招呼,不是問“你好嗎”,而是簡單直接“吃了嗎?”,可見有沒有飯吃是過得好不好的重要標誌。到了偉大領袖號召“忙時吃幹,閑時吃稀”的時候,這日子過得肯定是有問題了,諶容女士“堅硬的稀粥”被打成反革命,一點也不冤枉。
北京占首都之利,大大小小各地諸侯都要上京進貢,自然免不了設個駐京辦事處什麽的,方便自己,也方便家人。來自五湖四海的人,自然帶來了五花八門的飲食文化,到後來有些迷惑:究竟什麽算是老北京傳統?也許那時真的很土,在京10年,大大小小宴會也去了不少,既有朋友盛情,也有借會議慷國家之慨,竟然想不起都有哪些美味佳肴,真是悲哀。
想到吃在北京,我記得那一隻醬肘子一升啤酒的日子,記得吃的渾身冒汗的涮羊肉,記得炭火上烤出來帶著膻味的羊肉串,記得滿嘴流油的牛肉餡餅。我懷念街邊叮當作響的小攤子,那熱氣騰騰的小餛飩,排隊等著現攤現做的煎餅果子,老大媽那小鍋裏捂著的老玉米。不知道還能不能吃到那原汁原味的鹵豬頭,是不是還有醬驢肉?那風味各異的清真小點心,是不是已經也被規範化了?
如果舊地重遊,如果舊日再現,我是否依然能吃出當初的味道?我眷戀的究竟是那個地方,那段時光,還是往日的朋友? 多少年過去了,那個很土的年代很土的人,一切都像發生在昨天一樣,好像是幻燈片中的故事,一個個鏡頭重複閃現,看起來遙遠,卻又好像觸手可及。
春去秋來,霜染楓葉紅,青山依舊在,湖畔聞歌聲,
扁舟弄明月,把酒問天公,燈火闌珊處,夢裏是故鄉。
最早煎餅果子是加油條,後來改成了薄脆,那個絕了。
羊肉串兒,聞著那個味道,吃著那個感覺,覺得活著真幸
吃麥當勞,pizza,意大利菜,從來都沒有這種感覺
很土的年代,很真實的人們,我很懷念。
謝謝你,等待下回。
三五碟小菜,三兩個知己,兩杯生啤,一壺綠茶清香。
鹵煮火燒我也不喜歡,烤鴨對我來說也一般般,你請我吃炸醬麵就可以了。
不冷不燙
溫溫的在嘴裏留香
撈出往事幾顆
咀嚼滄桑
暖一壺陳年的老酒
添開心小菜幾樣
憶往日
醉今昔
念著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