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甲午戰爭根本就不是“戰爭”(完)

(2012-10-11 09:35:50) 下一個

 

甲午戰爭根本就不是“戰爭”(完)

我在《甲午戰爭根本就不是“戰爭”》說了一些甲午戰爭根本就不是“戰爭”的理由,在《甲午戰爭根本就不是“戰爭”(二)》裏說了第一次鴉片戰爭(中英)、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中法戰爭和甲午戰爭,後來的八國聯軍,等等等等,它們的性質都不是戰爭,而都是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一係列戰役,因為它們都是階段性的,都是以簽訂各種割地賠款條約而結束的戰役。

因為沒想寫三篇,雖然我一開始就在《甲午戰爭根本就不是“戰爭”》裏說了“戰爭”沒有什麽嚴格的定義,所以就連搜也沒搜“戰爭”或“war”。

那麽,什麽是戰爭呢?

我的帖子,我先說我的看法,嘿嘿!

人類的語言和概念有限,我以為某一個或某一係列軍事事件叫或不叫戰爭也不是什麽獎牌或獎品,因此叫或不叫戰爭實在是無所謂的。

我這裏討論戰爭這個概念的目的並不是從它們的意義和產生的影響這個角度看的,我是從純軍事角度看的,也就是說隻看某一個或某一係列軍事事件的軍事部分,而不看這些事件的目的、意義和產生的影響。

我這個帖子的角度也可以說是從純軍人的角度看某一個或某一係列軍事事件,雖然我沒當過兵,嘿嘿,可是這畢竟是軍事事件最簡單的部分,因為其它的諸如技術、經濟和政治等等此類都要比軍事更複雜一些。

可是這是第三個帖子了,實在不想再寫了,我就嚴肅一點吧,我的所謂嚴肅一點就是古狗搜一下“戰爭”和“war”。

繼續說什麽是戰爭?

這裏是“維基百科”關於“戰爭”網頁的頭一段,算是個定義吧:

“戰爭是一種集體和有組織地互相使用暴力的行為。廣義來說,並不是隻有人類才有戰爭。螞蟻和黑猩猩等生物都有戰爭行為。”

很顯然,這個沒什麽好說的。

下麵是“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關於“war”網頁的頭一段,算是個定義吧:

War is an organized, armed, and, often, a prolonged conflict that is carried on between states, nations, or other parties typified by extreme aggression, social disruption, and usually high mortality. War should be understood as an actual, intentional and widespread armed conflict between political communities, and therefore is defined as a form of political violence. The set of techniques used by a group to carry out war is known as warfare. An absence of war (and other violence) is usually called peace.

這裏提到了“often, prolonged”(通常是持久的)、“usually high mortality”(往往死人很多)和“widespread”(擴散的或發散的)。

本來我在《甲午戰爭根本就不是“戰爭”》特別強調了“甲午戰役”的時間較短(九個月不到)還是挺心虛滴,這下可好了,嘿嘿。

但是,這裏用“is defined”明確給出了戰爭“war”的定義是“a form of political violence”(政治暴力),也就是克勞賽維茨的名言“戰爭是政治的繼續”的另一個說法了。

認識和定義“戰爭”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繼續說什麽是戰爭?

當然了,雖然不能絕對地說“掠奪”不是“政治”,但是把“掠奪”定性為“政治”就有美化或軟化“掠奪”和“侵略”的意思了,畢竟多年來西方是“掠奪”和“侵略”別人而沒有被“掠奪”和“侵略”過,因此,西方美化或軟化“掠奪”和“侵略”也是利益使然人之常情。

這些年來,當我們看到這麽多美國和西方國家發動的“戰爭”極其結果的時候,你難道沒有承認過幾件新式武器也是可以決定戰爭勝負的嗎?或者說你難道沒有想過“唯武器論”也是有道理的嗎?你難道沒有懷疑過毛主席說的“決定戰爭勝負的不是一兩件新式武器,而是人”嗎?

如果,你有想過或懷疑過的話,這裏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你把戰役等同於戰爭了;二個是決定戰爭勝負的是戰役的失敗者的投降

心理暗示在各種各樣的人類競爭中的重要性不需多說,從非暴力的體育比賽到暴力的軍事都不例外,把軍事上的侵略戰役叫做“戰爭”在心理是有長侵略者的威風,同時滅被侵略者的誌氣的,因為這樣的說法是:侵略者勝了一場戰爭而不隻是一場戰役,而被侵略者輸了一場戰爭而不隻是一場戰役。

因此,我以為在區分戰役和戰爭這一點上人類最有精神、最有誌氣和最智慧的一群是阿富汗人,不用說,阿富汗沒有很多人認為的投降智慧,他們當然也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應該是他們以為付不起投降的代價,阿富汗人以他們的行動、鮮血和生命多次證明了這一點,他們當然清楚他們輸了很多很多的戰鬥和戰役,但是,他們也很清楚他們沒有輸過任何一場戰爭,阿富汗人作為戰役的失敗者,他們沒有投降,因為對於他們來說他們輸了很多很多的戰鬥和戰役,但是,戰爭不僅依然在繼續,勝負未定,因為至少曆史至今依然在證明著這一點。

人們啊,當你敗於敵人的幾個戰鬥或戰役的時候,你萬萬不能以為你敗的是戰爭,因為那樣一來你就失去精神和誌氣了,至於智慧嘛,你也可以認為投降也是一種智慧。

所以,話語權非常重要,一些基本概念(諸如“戰爭”等等)的定義不隻是什麽學術問題,而是實實在在的鮮血、生命、真金、白銀和黑石油的問題。

先舉一個例子,比如說前幾年中國人(記不得作者的名字了)寫了一本書叫《超限戰》,好象“超限戰”是新概念一樣,而且還幾乎有搞“超限戰”不太光明正大的意思。

可是,事實是所有侵略戰爭都是百分之百的“超限戰”,比如說近代西方和日本對中國發動的全部戰爭。因為,關鍵問題是這個“限”是誰的“限”,如果麵對大刀長矛用熱兵器不算超“限”的話,那麽麵對手無寸鐵的老百姓用熱兵器就應該算超“限”了吧?

因此,侵略者沒有精神

但是,很多中國人不知道這一點。

舉個例子,比如說很多中國人很認真地討論為什麽鬼子拚刺刀退子彈,原因是有很多中國人認為或相信鬼子拚刺刀退子彈是什麽精神,更有甚者的是一些中國人還因此譏笑八路軍跟鬼子拚刺刀不退子彈,無論是愚蠢、麻木還是別的什麽原因,這些中國人看不到鬼子麵對手無寸鐵的中國老百姓時不退子彈的事實。

所以,如果你看到了鬼子麵對手無寸鐵的中國老百姓時不退子彈的事實的話,那麽,你是絕對不可能認為或相信鬼子拚刺刀退子彈是有什麽精神的。

我再說一遍:侵略者沒有精神。因此,被侵略者首先不可以在精神上屈服於侵略者。

難怪網絡名人嶽東曉說:“中國人對有漢奸傾向的人極為寬容。”(參看:研究日本,如何打贏下一次中日戰爭? zt [網上談兵] - JustAsked(6768 bytes ) 2012-10-06 )

暫時拋開“戰爭”的定義,實事求是地說,幾乎所有侵略戰爭都是“超限戰”(為了不把話說絕了,用個“幾乎”,其實例外實在是不多),因為侵略戰爭是恃強淩弱的屠殺,而侵略者的目的是需要被侵略者的投降和屈服才能達到的。

公平的就事論事地說,不偏不倚地“超限戰”定義:用對方沒有的手段打擊對方。所以,西方人定性穆斯林的“恐怖主義”也是一種“超限戰”。

一言以蔽之,如果用通常的“戰爭”概念看中國的近代史,如果一定要說諸如鴉片戰役和甲午戰役等等是“戰爭”的話,那麽,因為這些所謂的“戰爭”在軍事上隻是幾個戰鬥或戰役,我以為準確的描述應該是:用戰鬥或戰役的手段達到了戰爭的目的

所以,把戰役等同於戰爭對於打小國的大國和打弱國的強國是有利的,因為這樣可以幫助大國和強國用戰鬥或戰役的手段達到戰爭的目的,而在戰鬥或戰役上,幾件新式武器就可以決定勝負了

前麵已經說過了,本文結束前我再說一遍:

心理暗示在各種各樣的人類競爭中的重要性不需多說,從非暴力的體育比賽到暴力的軍事都不例外,把軍事上的侵略戰役叫做“戰爭”在心理是有長侵略者的威風,同時滅被侵略者的誌氣的,因為這樣的說法是:侵略者勝了一場戰爭而不隻是一場戰役,而被侵略者輸了一場戰爭而不隻是一場戰役。

所謂“以曲求伸”一類的技術問題,我這裏不討論,總之不能因為自己敗了幾個戰鬥或戰役就認為敗了戰爭,比如說阿富汗人就不這麽認為。當然了,很多人認為投降也是一種智慧。

對於這些人,我隻能說這種“智慧”不適合阿富汗人,也不適合中國人,至少不適合全部的中國人,雖然適合汪精衛,但是不適合楊靖宇。

中國人,為我們有楊靖宇而自豪吧!

楊靖宇(1905年2月13日-1940年2月23日),漢族,原名馬尚德,字驥生,到東北後,化名張貫一,乃超,楊靖宇為其常用化名,河南省確山人。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抗日戰爭名將,曾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中共滿州省委的軍委代理書記。

1946年2月14日東北人民政府將濛江縣命名為靖宇縣。
1958年吉林省通化市建成“楊靖宇陵園”。

1958年2月23日,楊靖宇的遺首和遺體被隆重公祭合葬在為他專門建立的通化市靖宇陵園。

中共中央以及國務院和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分別為靖宇陵園送過花圈,並高度評價了楊靖宇光輝的抗日戰鬥一生。

朝鮮領導人金日成為楊靖宇陵園送過花圈,並且在回憶錄中寫道:“楊靖宇那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眼就吸引了我。人值千金,眼值八百。我一看楊靖宇的眼睛,就知道他是一個忠厚而熱情的好漢”,“我和楊司令,民族不同,出身也不同,但我想起同他相逢時的種種情景,仍然久久地暗自流淚,好幾天吃不下飯。”

(上麵關於楊靖宇的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