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95)
2013 (35)
別人的經曆,我寫出來。
當年Gorge隻身來美國時,資訊尚不發達,國內的人都以為美國就是天堂。George收到密蘇裏州一個州立大學數學係的錄取通知書,覺得比上清華數學係還要神氣,周圍的人也以為他要去電影裏邊比北京還要繁華的地方。
那時候國內官僚氣息嚴重,嚴重得如同今天的霧霾,看不清,摸不著,卻呼吸得猶如常態。George行動起來,也猶如上了發條的機器人一般,自動自覺。家裏毫無特權背景關係,George收到通知書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到居委大媽處辦理戶口和家庭背景的證明,證明他是他爹媽的親生兒子,和他爹媽兩邊分別都是三代貧農。
從出生證到出境證,George足足忙碌了大半年。除了辦妥了用宗卷袋裝下的厚厚的證明和信函之外,George還基本上對國內的官僚機構的運作方式有了全麵的了解。這個經曆為他將來海歸如魚得水上了最重要的一課。
從4月收到的秋季入學通知,George辦完了各種各樣的證明下來,已經到了11月了。街道派出所為George辦出境證要先辦的無犯罪記錄良民證明的民警警覺地看出了問題,說開學時間已經過了,不給開證明。為此George又打越洋電話到密蘇裏州立大學的數學係找係主任,發了一封國際電傳,催促George趕緊來報到。George又帶著卷宗袋去電報局領電傳。由於文件齊備,居然第三天就領到了,電報局還幫他用紅頭紙做了蓋好章的翻譯,街道民警也看得明明白白。
11月底的一天,George終於來到了學校所在的密蘇裏一個小城。這一番輾轉,整整浪費了George人生黃金歲月的大半年光陰,然而飛機落地時,George卻覺得他的黃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第二天George就迫不及待地來到了美國每一個小城市都有的那條叫主街的大街。
小城已經入了深秋,參天大樹本該是茂密枝頭,禿落得能看見候鳥飛離的空巢。主街,這擱咱北京皇城不就是長安街了麽,George在心裏嘀咕著。然而這條長安街上卻空無一人,倒是地上風吹的樹葉一波一波地沿著路牙子窸窣前行,讓George回想起長安街上下班時候的自行車流,就像這裏秋天的樹葉一樣,窸窣而無語地前行。
George找到了一家看似餐館的店鋪,可是卻吃了個閉門羹。不是感恩節麽,街上怎麽毫無過節的氣氛?George肚子裏嘰咕著。George用力吸了吸似乎含有餐館氣息的空氣,想象著到底是奶油還是麵包,然後繼續朝學校的方向走去。
走到學校,景致大致一樣,風聲和地上的樹葉聲是George僅能聽到的聲音,還有就是肚子越來越強烈的嘰咕聲。剛才那一吸喚醒了他忽略已久的一個知覺,他上一頓飯的還是在飛機上的填不飽肚子的例餐。George漸漸意識到,即使來到了天堂帝國,生存還是最基本的問題,他逛街的動機,已經從欣賞異國風景,變成了餓獸尋食的本能。
他回到了市中心,一條一條大街地去找,想再看看有沒有僥幸開門的店鋪,或者像北京皇城那裏挑扁擔火爐進城賣燒餅的散戶。然而當他橫豎地掃完了市中心所有的店鋪,居然沒有一家開門營業,街上依然空無一人。他開始發矛了,回到了宿舍,開始逐門逐戶地敲門。誰知道他敲了半天也敲不開的第一個門是樓梯旁邊的清潔工儲物室。房門上貼了個Janitor的牌子,他以為是個人名,後來覺得那扇門奇怪查字典才學會了這個單詞。
天無絕人之路,George終於敲開了一扇門。語言尚未通順,幾番比劃之下,人家終於明白了他的意思,送給他一袋冰涼的土豆,並祝他感恩節快樂。George趕緊拿回宿舍去燒開水煮。僅靠這一袋土豆,George一連吃了四天。
自此以後,每逢感恩節,George都很感恩身邊的親人,無論是迫不及待地開始在網上拚購的太太,還是總是對他冷言挑剔的丈母娘。而且最怕看見煮爛的土豆,和節日無人的大街。
幾年前我剛到美國時,師兄把我從機場接回,然後開車圍繞著垃圾箱轉,檢了個床墊,還順便去超市買了些吃的。等大家走後,我拚命吃,看著空蕩蕩的家,腦子發空。。。不過很快我就很喜歡美國的生活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