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的故事

一個人總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風景,聽陌生的歌,然後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原本是費盡心機想要忘記的事情真的就那麽忘記了。這便是光陰的故事。
正文

劉瑜作品分享和我的感受

(2011-12-31 15:43:19) 下一個

最近我特別喜歡看劉瑜的文章,在那麽多寫海外生活和精神狀態的作品裏,隻有她真正的寫出來海外生活的實質和感受。對於一個在國外生活了十年左右或更長時間的人來說,大多數人的掙紮已經超脫了物質的層麵,但精神上的掙紮應該是沒有停止過的,剛開始是為了生存,後來是為了生活。生活中我們有很多的得到,但也失去了很多。最關鍵的是自己看重的是什麽。肖複興曾說過: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麽事情稱得上無愧無悔的話,那就是你的童年有遊戲的歡樂,你的青春有漂泊的經曆,你的老年有難忘的記憶。我們這些曾經把十多年的青春歲月奉獻給國外的人,就是把漂泊當成我們的命運,並成全了日後難忘的記憶。“因為漂泊不是旅遊,為了多品嚐一些人生的滋味,肯定是要付出代價的,絕不是如同坐在暖烘烘的辛巴克裏啜飲咖啡。”到如今,我想我們沒有一個人可以說青春無悔,因為選擇之後就是無法後退,我們從來不知道如果我們選擇別樣的生活方式又會怎樣。在這個瞬間變化的時代,我們從來沒有那樣的確鑿證據證明出自己的選擇正確。所以,才會有困惑,也會有這樣的文章出現。後來,劉瑜還是回國了。在國內,她還是繼續深層次地探討各方麵的社會文化問題,也很有影響力。我不知道她最後的堅決是出於什麽,但我很欣賞她的獨立和自由的人文精神。因為她的思想獨特是她的文字得以高於別人的原因。下麵是兩篇她的文章節選,與你們分享。

 回國與不回的困惑  - 劉瑜

 說到底,他內心的隱隱作痛與這一切的“物質生活”都沒有什麽關係,他所不能忍受的,是“曆史的終結”,是那種生活的“盡頭感”,是曾經奔湧向前的時間突然慢下來,停下來,無處可去,在他家那美麗的院子裏,漸漸化為一潭寂靜的死水。窗外的草坪,那麽綠,綠得那麽持之以恒,那麽兢兢業業,那麽克盡職守,那麽幾十年如一日,簡直就像是死亡。

而國內的生活呢?雖然據說有很多腐敗,有很多貧富差距,小孩子有做不完的作業,農民有跑不完的上訪,工人在不停下崗,甚至據說還曾經有人在路上走著走著就給逮進去打死了。可是,對於有誌青年,中國這個大漩渦,是一個多麽大的“可能性”的礦藏;憤青有那麽多東西可戰鬥,資青有那麽多鈔票可賺,文青有那麽多感情可以抒發---曆史還遠遠沒有抵達它的盡頭,未來還可以坐在紅蓋頭裏麵激發他的想象裏,他還可以那麽全力以赴地向它奔跑,並且從這全力以赴中感受到“意義”凜冽的吹拂。

於是他陷入了僵局。他一會兒想到國內張三李四王五的刺激生活,一會兒又想到國外王二李四張三的安穩命運。國內的生活,他看不到上限,因而充滿希望,但也看不到下限,因而也特別危險;國外的生活,他看得到下限,因而感到特別安全,但也看得到上限,所以特別乏味。國內的生活像是買股票,可能升得快,也可能跌得快;而國外的生活像是定期存款,掙不到哪裏去。啊,海外的遊子,一個個高學曆,高收入,高素質的三高“白骨精”,就這樣被逼成了成天喋喋不休自言自語的“祥林嫂”。

在曆史的道路上,人們披荊斬棘,奮勇前進,可是到達了曆史的終點之後,啊,站在美利堅五月的美麗風景裏,我驚恐而又傷感地想,人們對那坎坷不平然而激蕩人心的道路,又犯起了“思鄉病”。

 一個人就是一支軍隊  ---劉瑜

 前兩天有個網友給我寫信,問我如何克服寂寞。她跟我剛來美國是一樣,英文不夠好,朋友較少,一個人等著天亮,一個人等著天黑。每天,學校,家,圖書館,GYM,幾點一線。

我說我沒有什麽好招兒,因為我從來就沒有克服過這個問題。這些年來我學會的就是適應它。正如有人所言:“適應孤獨,就像適應一種殘疾。” 我覺得,快樂是可遇不可求的,但是充實是可求而不可遇的。我的快樂很少,當然我也不痛苦。主要是生活稀薄,事件密度非常低。我典型的一周是: 一個人,書,電腦,DVD;一個人,一個星期平均會去學校聽兩次講座;一周工作日平均跟朋友吃午飯一次,周末吃晚飯一次。多麽稀薄的生活啊,誰跟我接近都會有高原反應。我這個人其實一點也不孤僻。生活中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是多麽平易近人,開朗活潑。有時候,我就是懶,懶得經營關係。還有一些時候,就是愛自由,覺得任何一種關係都會束縛自己。當然最主要的,還是知音難覓。我老覺的自己跟大多數人交往,總是隻能拿出自己的一個子集,我很難找到和自己一樣一望無際的人。

有時候也著急,不僅僅是因為錯過了親友之間的飯局,談笑,溫情,不僅僅因為一個文學女青年對故事,衝突,枝繁葉茂的生活有天然的向往,也因為一個人思想的先鋒性總是通過碰撞來保持的。我擔心,我老這樣一個人待著,會不會越來越傻?

但另一些時候,我又驚訝於自己的生命力。在這樣缺乏溝通,交流,刺激,辯論,玩笑,聊天,緋聞,小道消息,八卦,MSN的生活裏,沒有任何圈子,多年來僅僅憑著自己跟自己對話,我竟然保持了創造力和戰鬥力,竟然寫了小說,政論,博客,而且寫得如此熱情飽滿,我又是何等頑強的一株向日葵。

年少的時候,我覺得孤單是很酷的一件事;長大以後,我覺得孤單是很淒涼的一件事;現在,我覺得孤單不是一件事。有時候,人所需要的是真正的絕望。真正的絕望跟痛苦,跟傷悲,跟慘痛都沒有什麽關係,真正的絕望是讓人心平氣和。當你意識到你不能依靠別人----任何人----得到快樂,充實,救贖,那麽,你麵對自己,就會對這種意識貫徹到一言一行當中。它還不是氣餒,不是得過且過,不是“平平淡淡,從從容容才是真”,它隻是“命運的歸命運,自己的歸自己”這樣一種事實求是的態度。我想自己終究是幸運的,不僅僅是因為那些外在的所得,而且因為上帝給我的稟賦。它告訴我“渾渾噩噩的生活不值得過”,教我用虛無,驕傲,憤世嫉俗超越那種渾渾噩噩,隨波逐流的生活,然後教我用是非感,責任心來超越那點虛無,驕傲,憤世嫉俗。

當羅素說知識,愛,同情心是他生活的動力時,我覺得這個風流成性的家夥簡直就是我的親哥。因為這份幸運,我原諒上帝給我的一切挫折,孤單,原諒他給我的敏感,抑鬱和神經質,原諒他讓X不喜歡我,讓我不喜歡Y,讓那麽都人長得比我美, 讓那麽多書賣的比我好,甚至原諒他讓我長到105斤,因為他把世界上最美好的品質給了我:不氣餒,有召喚,愛自由。

 雖然劉瑜的作品說出了我們大多數在美居留者的心聲,我覺得我還是有話要說。以我個人的經曆而言,確實是有很多的感觸,在回國和不回國的問題上,在這裏和那裏的比較上,我們在外的誰不會有些獨特的經曆?而劉瑜的概況也是差不多對的。我想說的是,美國生活最吸引我的,是一種自由自在的境界,是那種你曾經滄海難為水之後的體驗。不關乎什麽物質的層次,也不關乎什麽人際社交關係,也不關乎有無從前的背景,更不關乎一定要有什麽追求(包括物質和精神的),而隻是一種可以自由自在生活著的境界,仿佛可以自由到飛的程度。這樣的體驗是生活之所以可以這樣下去,可以忍受種種其它欠缺的最主要的原因。在這裏無論我們曾經多麽努力過,多麽成功過,或者多麽失敗過,我們都沒有必要去承擔任何多餘的期待(別人的眼光),我們的所作所為僅僅是為我們自己的期待而負責,那份自由和輕鬆可以說是我出國後最深刻的體驗。這也許就是我理解的劉瑜所說的“一個人的軍隊”的意思,當你意識到你不靠任何人,你就是如此的心平氣和地麵對任何失敗和成功。而在國內,就我所知,在任何人生階段我們都會有那種緊緊的束縛感和壓力,不光是由於社會中過度的競爭,更多的也許就是來自身邊的親朋好友。即便我們不要生活在那種感覺裏,我們也無法掙脫那種束縛感,因為它強大到你無力掙脫和反抗的程度。

那麽相比較而言,在美國的生活就是一個較為真實的靠自己的生活。可以說大到上什麽學校,找什麽樣的工作和房子,交往什麽樣的人,小到吃什麽飯,種什麽花,種種事端無不要由你自己來經營,而且是基本上什麽樣的期待,什麽樣的付出,就會收獲什麽樣的結果。也可以說每個人的行為在發生之前,就可以大致明了它所帶來的預期結果。這樣的生活是非常透明的,也是非常簡單,一眼望到盡頭的 (也就是劉瑜所說看得到“上限”),雖然這樣的生活也可能是無趣和乏味的代名詞,但我也不得不否認在這些種種不足之後,是一種豐盛的自由獨立精神得以釋放和滿足的過程。當我們活著,可以自由選擇,可以自由競爭,可以自由學習,戀愛,可以自由旅行,可以自由交往,可以自由享受上天的創造和美麗的事物,可以自由地表達,那麽我們還有什麽不可以接受的呢?是的,我們缺少和人群的交往,缺少可口美味的家鄉食物,缺少一切熟悉的麵孔,缺少親朋好友的扶持和關愛,缺少許多人們看來不可缺少的東西。但當看到在精神上的獨立帶來的喜悅,看到我們在異國他鄉耕耘之後的收獲,看到我們可以有成功和失敗的自由,看到我們可以有不同的人生選擇之自由,我們漸漸地會離不開這種自由。因為它的確是寶貴的精神食糧,有過它之後,就不能沒有它。像一句名言所說“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人類的精神世界是一個奇妙的世界,有時候我們會為了一些不知道什麽的東西奮鬥終身;有時候我們明明知道那就是我們想要得到的,我們偏偏反其道而行;有時候我們終於明白了生命中的最寶貴時,已經來不及了,種種不幸皆可能由於我們沒有這種精神上的自由和實踐的自由。在哪裏生活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在一個最大限度下,讓自己的思想可以自由翱翔,自己的才能得以發揮創造,自己的時空可以自由支配,更重要的是體會到這種自由的來之不易,是一種特別的恩賜,是來自一位全能的自有萬有的創造者,當他在造我們的時刻,就把這不氣餒,有召喚和愛自由的品質深埋在我們每一個的心裏。

 

當每一個在外的遊子感傷生活的淒涼和孤寂的時候,卻應該為他所經曆的生活放聲歌唱,因為從落魄到浪漫詩意,有時,隻需要揚起頭生活。總有一些東西是時間無法帶走,無法打敗的,總有一些東西當你老時懷念起來,是那樣溫情脈脈,那樣美好,那樣充滿陽光,而那也許就是我們當時覺得孤獨和淒涼的漂泊時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mineralwater 回複 悄悄話 一個人的淒涼,也不僅僅是他一個人的問題,是他的民族,他所在的國家,民族也不知道今後怎麽樣,國家也不知道今後的生死存亡如何,更何況人,
人不論怎麽漂遊追求都會淒涼的,如果他沒有找到精神靈魂的家園,出生地也許會給人童年的影子, 但不一定就是精神靈魂的樂園。

"Omnia Vanitas" 所以就不要那麽傷感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