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於的iPod“速寫”

本人生在中國南方,現居住在北美。是架上油畫的深度"中毒"者;愛自言自語,閒時用iPod記下,好把扼生命裏轉迅即逝的一刻。
正文

屋子與家

(2011-11-28 09:51:47) 下一個
   今年夏天,我去了一趟冰島,冰島其實是火山岩堆積起來的大陸塊,樹木貧乏。沒有木,人類是怎樣取暖蓋房?後來在博物館裏見到他們祖先的房子,一如所料,機 乎全是石頭堆砌而成,半月形突出地麵。與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的防空洞無異。我恍然大悟, 屋子實在是人類用來避風擋雨的掩體。  
   屋,泛指四麵環牆,可供避風擋雨的空間。家,則應是有人的氣息的房子。屋子與家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一個人若能把自己的房子弄得象個家,他一定是真正的文化人。但在現代人生活裏,二者常被混淆,我懷疑,有些人活了一輩子都分辨不清兩者的不同。  
   不久前,在網上購得幾張二手櫈子,上門去取,屋主打開大門時我下意識地往裏麵瞧了瞧,空蕩蕩巨大的屋子全是白牆,幾乎沒有什麽家具,大慨他們嫌這櫈子太礙 事,所以把它們也解決掉。窗口糊著報紙,好象從來沒人在裏麵住過,冷颼颼的。我在國外看到這類的"空房子"已經不止一次。房子夠大,但全無人的氣息,更沒 有Home的感覺。
    近日有朋友打算換新屋,征求好友的看法,一位長者勸說道:房子不就是用作睡覚的嗎?不必太勞心。一席話,讓我想起我父親生前常掛在嘴邊的一句口頭禪,“日 求兩餐,夜求一宿”。我父親在兵荒馬亂的年月,九歲那年,一夜之間成了孤兒,相信他比誰都更清楚,什麽叫做無家可歸。果腹和夜有所居,的而且確是人活著最 基本的要求。
    人類什麽時候開始倦戀一個永久的居所,沒有查證過。人之有別於動物,大概因為人不是孤獨的動物,所以才有用作交流的語言和文字。記得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 我遠走他鄉。在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打鬥,難忍的孤獨常驅動我把自己的房子弄得象個家。人類自形成社會群體而來,房子不再隻是提供一宿的場所,人們在外拚搏 了一天以後,更需要的是一個安全的庇護所。由其在現代社會裏,一天除了八小時工作之外還有其餘的十六小時。當人們結束了一天的工作後,回到家,坐在自己覺 得舒適的椅子上,在幽暗溫馨的燈光裏,聽一曲阿姆斯壯的"Summer time",看看牆上掛著各式裝飾物與圖畫。這無疑給我們身心提供必要的休息和歸屬感。這才是家。即便是吉普塞人,也會把自己的帳篷裝點得喜氣洋洋,象個窩。
   遠遊在外,我隻聽過要回家,卻從未聞過要回房子。“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假如某日我們做了外星人,相信我們會珍惜,曾經有過的地球上的家。


2011-11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