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於的iPod“速寫”

本人生在中國南方,現居住在北美。是架上油畫的深度"中毒"者;愛自言自語,閒時用iPod記下,好把扼生命裏轉迅即逝的一刻。
正文

小提琴

(2011-12-05 16:25:05) 下一個
    來到加拿大不久,認識一位同鄉好友,茶餘飯後愛拉拉小提琴,那是我第一次零距離聆聽小提琴;我時常想,世界上有誰能拒絕小提琴獨有的那如戚如訴動人的琴音。之後,我向他借了把舊提琴,掛在牆上,我被小提琴完美的流線形深深地吸引著。此後畫了不少以小提琴題材的畫,沒有什麼新意,總覺得缺了些什麼。  
    幾年後,我的女兒開始學習小提琴。自此,我機乎每天都能聽到小提琴的聲音。不經不覺又過了幾年;我女兒的琴聲漸漸地悅耳起來。她的老師要求她換把好一點的琴。  
   於是我們開始四處尋找,一時間奔走於不同的琴行,比較、試音、革價。好象走進了一座小提琴博物館。琳琳種種,一樣的形狀發出的音卻大不相同。有的清亮、有的委婉。每把琴都有其不同的個性特色;根本就是琴師的創造物。我忽然意識到,我們挑揀的不僅僅是一個樂器,而是一個出自人的雙手可與自然媲美並能發出優美音響的藝術品。一把琴就是一個生命;其中傾注了多少琴師的心血、多少個忘食之夜?隻有天知道。  
    左比較右比較,最後我們鎖定了一把意大利琴。此琴做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後被一名英國小提琴專業人士擁有,至於是怎樣輾轉到北美,背後有多少故事,不得而知。不過橫跨大西洋的顛沛完全可以想像;一路走來,琴聲或者變得更加厚實成熟。
    琴拿回家的那天,我女兒小心翼翼地在餐枱上,東摸摸西碰碰,好像家裏添了個新成員。過了好些曰子,正當她慢慢地適應了新琴的脾性時。有一天,意外地接到琴行老板掛來的電話:說是他手頭上有一封關於這把小提琴的重要文件。琴行老闆也真夠意思的,買賣都過去了一個多月了,他竟然還掂記著。我猜想一定是:介紹那個曾經擁有這把琴的人的顯赫歷史?又或者是關於做琴選材精良的詳細記錄。總之是關於這把琴"價值連城"有力證明。
    次日匆匆趕到琴行,琴行老闆名叫佳,是本地有名小提琴製造師。他握了握我的手,鄭重地遞給我一個白信封,裏麵有一頁用意大利文寫成的文字,優雅而簡潔。是製琴師簡短的自我介紹;大意是:" 他是電表抄錄員,那是他維持家庭生活的日常工作。為了造好這把琴,他每天早早起床,匆匆上路把每天要完成的工作盡早做完,好騰出下午的時間回家完成手頭的那把小提琴。"佳說到這裏頓了一頓,"這無疑給你的琴增加一段有趣的故事。" 然後他瞪著一雙牛大的眼睛;一麵嚴肅地建議道:"你最好把它放在銀行的保險廂裏。" 說畢又一次緊握我的手,仿佛他心裏在說"就把她交給你了",然後如悉重負。
    霎時間,在我眼前展現這樣一冪場景,在意大利城市曼托瓦的街頭,天末亮,一個黑色的背影,肩上扛著工作袋匆匆行走在意大利特有石板路上,穿梭於百年不變的大街小巷,巡視著每家每戶的電表,午後,在烈日下,一樣的身影吹著口哨一路趕回自己不大的工作室,又在他心愛的小提琴上打轉,還是那個背影一直工作到深夜。

二零一一年聖誕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秀山 回複 悄悄話 多末感人的故事!
想想我讀初中時被一位老師的小提琴音樂吸引, 要學小提琴, 但因家裏拮據的經濟條件最終未能如願, 想想不無遺憾.

Sincerely hope your daughter enjoy the violin and would like to share the following video clips of Sarah Chang's violin music: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1111&postID=9820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