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對比俄烏關係與中台關係
2025年2月12日,美國新科國防部長Pete Hegseth在北約安全會議上宣稱,恢複2014年前烏克蘭與俄羅斯的邊界線不現實、烏克蘭加入北約也不現實,世界輿論嘩然。中文網站和微信群裏為此觀點對立,爭吵激烈。很多人疑惑、憤怒,並把矛頭指向美國新任總統特朗普,覺得他綏靖普金,出賣烏克蘭。美國政界一些重要人物,比如特朗普原來的國安顧問、現在的死對頭,John Bolton,也站出來指責特朗普,認為他沒有關於烏克蘭戰爭的總體戰略,無端向普金投降等。
我很驚訝,因為Hegseth忠實反映了特朗普的大戰略。特朗普從未隱瞞過這個戰略,每當有機會就重複解釋一遍,已經解釋過很多遍,為什麽還有這麽多人看不懂?這個戰略很簡單清晰。中國人尤其容易理解,因為曾見識過,並從中受益。特朗普對待俄羅斯與烏克蘭,就像1970年代尼克鬆總統對待中國與台灣。中國大、台灣小,中國要滅台灣,美國支持台灣。尼克鬆堅決反共,當然也包括中共。但是他知道美國最重要的敵人是蘇聯,對美國最有利的戰略就是拆散國際共產聯盟,最低目標讓中國不再幫助蘇聯,最高目標讓中國轉而幫助美國圍堵蘇聯。於是他決定與意識形態上的敵人毛澤東和談,為此拋棄台灣。當時中蘇已交惡,但冷戰時期最講究意識形態。中國依然屬於共產陣營,並且極端仇美。尼克鬆的訪問成功打破了這種局麵。
圖1. 1972年2月21日-28日,美國總統尼克鬆訪華,與毛澤東會麵。這在當時震驚世界,改變了東西方冷戰格局,也改變了中國發展路徑、以及億萬中國人的個人命運,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左圖廣為人知,是近年來中國左派經常引用的一張照片,其中尼克鬆正好低頭,仿佛被毛的氣勢占倒。中圖為當年中國官方媒體,包括《人民日報》,采用的正式照片。其中尼克鬆顯得年輕、高大,毛則肥胖、表現出老態。其實尼克鬆身高大約180cm,不算特別高大,但看起來他比毛高出許多,讓人驚訝。
很多人覺得,俄羅斯那麽壞,侵略烏克蘭,造成那麽多人傷亡,為什麽特朗普堅持聯俄?其實在1970年代美國聯中抗蘇的時候,中國的國際形象比現在俄羅斯還差得遠。中國曾公然違反聯合國決議,在朝鮮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正麵交戰,又偷偷派兵到越南與美國對打。1971年美中接觸時,越南戰爭還在進行中。當時全世界都知道毛在大躍進,文革期間弄死很多中國人,手上的血比普金多得多。尼克鬆一樣與毛笑臉相對,這就是國際政治現實。特朗普認為美國當下最大的競爭對手是中國,對美國最有利的戰略就是拆散中俄聯盟。他是總統,不是牧師。他做決策,必須從國家利益出發,而不是從道義出發。他的最低目標讓中俄互相猜忌、俄羅斯不再幫中國,最高目標讓俄羅斯與美國為友、一起圍堵中國。於是他積極與美國多年來的對手普金和談,為此拋棄烏克蘭。特朗普的大戰略與尼克鬆的如出一轍。大國之間的地緣爭霸法則,邏輯嚴謹、簡明,冷冰冰如牛頓定律,不容個人感情幹擾。不夠強大的國家如果要生存,通常隻能選擇順應潮流,否則將粉身碎骨,所謂“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美國拋棄烏克蘭,是為拉攏俄羅斯圍堵中國。
關於國際關係中的道義,在中世紀,羅馬教廷為西歐共主,所以基督教倫理貫穿當時西歐內部國與國之間的關係,雖然經常不完美,但道義程度總體很高。基督教改革後,宗教戰爭不斷,羅馬教廷影響力下降,國際關係裏的道義程度也隨之降低。1648年,西歐各國簽署《威斯特伐利亞和約》,西方世界從此進入霸權時代,直到今天。國際關係本質上由實力驅動,沒有道義,完全冷血。其中表現出的道義,其實都來自霸主,在根本上依賴霸主實力維持,類似中國春秋時代的五霸輪番主持公道。比如伊拉克侵略科威特,如果沒有美國出兵,聯合國的譴責就是一紙空文。當美英作霸主時,因為他們保留更多基督教道德觀念,所以國際關係裏道義就多一些。當俄羅斯在共產國家集團內部作霸主時,或中共在東亞共產國家集團作霸主時,道義要少很多。回想蘇聯如何閃電空降布拉格,中國與北越如何從親密無間的好兄弟突然翻臉成為你死我活的仇敵,就不難理解不同霸主之間的差別了。總而言之,老百姓都希望國際秩序體現道義,但實現道義需要強大實力與巨額開支。撇開實力和資源討論國際道義是虛偽的空談。每個人都有權為道義賭上自己的生命,或捐出自己的金錢,但沒權利賭上別人的生命、捐別人的錢,包括沒權利要求美國賭上美軍士兵的生命,或花美國納稅人的錢。
特朗普想得美,但他做得到嗎?或者換個問法,美俄聯合圍堵中國,能成局嗎?回想60多年前,中國多麽迅速、無理地拋棄蘇聯老大哥,在尼克鬆訪華後又與美國牽手、幫助敵對陣營打垮老朋友的過程,我們就自然看清楚特朗普的計劃有多少勝算了。中共是蘇共一手扶植起來的,可以說曾是蘇共的一部分,因為當年的中共就是共產國際遠東支部,受莫斯科直接領導。中共取得政權,完全依靠蘇聯大規模、全方位援助。中共建國後,蘇聯在政治、軍事、經濟、技術、文化等全方位、大力幫助中共,包括為中共提供武器到朝鮮打美國。當時誰說蘇聯不好,誰就會被打倒。但斯大林去世後,赫魯曉夫主張與美國緩和關係,提出“和平共處”口號。毛澤東想與他爭奪國際共產集團領導權,借機發難,堅決要求繼續與美國為敵,批判蘇聯變成了修正主義,於是兩國決裂。這時誰再說蘇聯好,誰就會被打倒。尼克鬆破冰之旅後,中共很快開始和美國交換蘇聯軍事情報,後來發展到與美國多方麵合作、圍剿蘇聯。想想看,本來蘇聯要與美國緩和,中國反對、罵人家是蘇修,結果中國首先與美國聯手,回馬槍殺舊盟友。中國當初的反美立場多麽虛偽,中共反蘇多麽絕情絕義!我們曾如此對待蘇聯,也就不難理解未來俄羅斯可能突然轉向,“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幫助美國打壓中國了。
圖2. 中蘇關係演變。在1950年代,中國尊蘇聯為老大哥,口號是“中蘇友誼萬歲”。1950年代末,兩國交惡,但在1960年代初才告訴中國老百姓。於是政治口號變成了“打倒蘇修帝國主義”。中蘇從絕對朋友到絕對敵人,都發生在一兩年之間。在中國老百姓眼裏,這個轉變更突然,幾乎在一夜之間。可見,所謂“友誼”、“萬歲”等,都不可信。經曆過這些曆史,中國人不應該再驚訝於國際政治中的突變與冷血。
從博弈論角度看得更清楚,國際上老二與老三聯合對抗老大,是個在本質上不穩定的狀態。因為聯合體中任何一方都發現,賣掉對方、改與老大結盟,自己的對手將變弱、自己的盟友將變強,是個穩賺不賠的策略。老二與老三聯合對抗老大,從來不能保證贏;但無論老二還是老三與老大聯合對付另一個,基本上一定贏。無論當年的蘇聯、現在的俄羅斯、還是當年或現在的中共,本質上都隻求生存,並非真追求要打敗美國,因為那從來不現實,美國太強大了。很多國人沒看懂這點,還以為中共真要領導中國人打敗美國。現在的“民族複興”、“解放台灣”等,本質上都隻是口號,就像曾經的“實現共產主義”、“解放全人類”等,目的從來不是真要在未來實現,而是在當下鼓舞士氣,促使老百姓更擁護中共,它的江山才更穩。任何中國領導人都看得懂,隻要保住政權,榮華富貴就享受不完,何必冒險真與美國對打?如果輸了,自己將身敗名裂,而且輸的可能性很高。
再看俄羅斯的曆史與民族感情。自彼得大帝以來,俄羅斯最高國家目標就是融入西方大家庭,被列強們接受。但西歐其他民族總覺得俄羅斯落後、野蠻、沒用,受不了它,也瞧不起它,不願接收。十月革命以後,俄羅斯與西方背道而馳,總體敵對。蘇聯崩潰,代表俄羅斯本質上投降,本以為可以被西方接受,卻發現西方傳統勢力繼續視俄羅斯為最大對手、相對看不起中國的實力。如今特朗普認定中國為最大對手、不覺俄羅斯危險,甚至尋求俄羅斯幫助圍堵中國,在俄羅斯看來,這當然是加入西方陣營的絕好機會,不說千載難逢,至少也是300年裏的唯一,俄羅斯怎麽可能不動心?唯一剩下的問題是特朗普的戰略是否能長久?四年後他下台,他的戰略還會維係嗎?
總之看大局,當前中俄友好隻是表麵現象,二者從來、也必然同床異夢。誰搶先與美國交好、把對方賣了,誰就獲得安全,另一方就將毀滅,關鍵隻在於作為老大的美國選擇誰。這個地緣政治大方向很明確,但其具體實現過程可能需要時間,中間也許有波折。就像中美在1971年開始秘密接觸,1972年尼克鬆訪華,但之後尼克鬆下野,毛與林彪惡鬥,毛和周恩來去世,鄧小平與江青再惡鬥等,都是無法事先預計的波折,拖延了中美關係發展。直到1979年,初次接觸後第8年,中美才建交。類似地,特朗普在美國政界大起大落,未來還有可能生變。普金也麵臨國內外諸多棘手問題。美俄兩國聯手的棋局還需要時間演繹,未來還可能有變數。巨輪轉向不容易,時間長、步驟多。我們拭目以待。
總體講,烏克蘭未來命運,將很像1972年後台灣的命運。當前,烏克蘭自稱自由民主,把普金稱為現代希特勒。俄羅斯則自認民族正統,稱烏克蘭為新納粹。世界指責俄羅斯以大欺小,如果成功吞並烏克蘭,還會繼續擴張。當年台灣也自稱自由民主,把毛澤東看作匪徒頭目。中國也自認代表中華大多數,稱蔣介石政權是法西斯白色恐怖。世界也覺得中國壓迫台灣是以大欺小,如果成功統一台灣,中國的野心將膨脹,會繼續南下威脅東南亞等。國際政治裏沒有新鮮事,總是換個名目,換批演員,重複同樣的劇本。
烏克蘭與俄羅斯同文同種,是一棵大樹上的兩根枝條,沒什麽大區別。按西方標準,他們都野蠻,無論對待彼此還是對待自己人。他們也都腐敗、不講信用。他們的掌權集團都來自原蘇聯國家機器,包括曾經的秘密警察係統。他們嘴上的自由、民主、道義等,都隻是維護自身權力的借口,骨子裏追求的是利益。台灣與大陸也同文同種,沒有根本區別。蔣介石的國民黨和毛澤東的中共都是列寧式政黨,實際統治理念都是蘇聯體製加中國傳統馭民術,區別隻在於程度。台灣宣傳自己是自由世界的一部分,大陸說要實現共產主義,其實都是空洞口號,雙方上層集團都不相信、也不在乎,他們隻在乎手裏的槍杆子是否牢靠,能否保住自己的權力與地位。值得一提的是,俄烏都用自由民主裝門麵,為了取信於西方,但現實中他們都不信任自由民主。每當麵對危機,他們都本能地回歸專製獨裁手段。其中烏克蘭並不比俄羅斯更自由民主。論社會自由民主水平,當前的俄烏都沒達到美歐可接受的最低水平,但他們遙遙領先於當年的中台。
特朗普在2月10日接受采訪時說了一句話,引起轟動。他說,“They (Ukraine) may be Russian someday, or they may not be Russian someday“。翻譯是,“未來烏克蘭可能歸屬俄羅斯,也可能不歸屬俄羅斯”。很多人聽後驚恐,但這確是真相。假設我們回到1970年代,預測台灣的未來。一方麵,民族感情、血脈紐帶、傳統勢力等,強烈地吸引台灣與大陸統一。但另一方麵,台灣人也希望加入西方文明陣營、與殘忍落後的傳統割裂。這種願望在社會裏同樣強大,促使當年很多台灣人拒絕與大陸統一。今天的烏克蘭人也處在類似矛盾之中。實事求是地看台灣人和烏克蘭人,雖然他們都自稱因為愛自由民主所以要獨立,但實質上他們都更看重現實利益。發達的西方經濟、西方人舒適自在的生活方式等,對他們的吸引力遠高過抽象的自由、公民投票權、或代議製政府等。他們高喊“自由民主”,主要是給西方人聽的,為了博得更多同情與援助。在現實政治中,他們的政府經常發現,麵對這樣的民眾,必須采用傳統專製手段,因為隻有這些手段才對他們有效。預測未來,容不得虛妄,要敢於麵對殘酷的真相,像特朗普總統那樣。
很多人忘了,台灣民主化發生在被美國拋棄之後。從1928年蔣介石北伐成功、成為中國領袖,到1975年他去世,美國一直督促他施行自由民主,但他都拒絕。為抗拒來自美英的壓力,他在二戰之前與德國交好,煽動非基督教運動,鼓勵法西斯思想,提出相關的新生活運動,試圖把美英勢力排擠出中國。經曆二戰和內戰後,蔣退守台灣,生存嚴重依賴美國,但他依然堅拒美國要求的自由民主。因為他是現實政治家,真切地知道,如果放鬆專製,中共等陰險勢力就會崛起。事實證明他是對的。劉少奇就明確說過,中共利用了蔣治下僅有的一點言論與出版自由,成功鼓動青年知識分子與大眾反對蔣,最終把他趕出大陸。蔣到台灣後痛定思痛,嚴控社會,才保住台灣沒有被中共統一。一個國家的政治製度必須基於其社會人心,社會人心基於主流文化。世界上存在多個文化圈,它們之間存在深刻不同。並非所有文化圈裏的老百姓都像西方老百姓那樣熱愛自由民主,適應自由民主製度,願為自由民主拋頭顱灑熱血。蔣介石一生的成敗就是生動的證據。如果哪位讀者還不理解,那就捫心問問自己,你願意為自由民主拋頭顱灑熱血嗎?你認識幾個中國人真願意為自由民主拋頭顱灑熱血?那些以自由民主為名、實際為升官發財的,不算數。
蔣經國掌權後,美國與大陸交好、拋棄台灣,蔣經國發現台灣麵臨巨大的生存危機。經多方權衡利弊後他走出險棋,選擇擁抱自由民主,以喚起美國民間與西方世界對台灣的同情,讓美國對台灣的拋棄不能徹底。蔣經國的戰略成功了,台灣逐步實現民主化,獲得國際社會讚譽,台灣生存下來。但民主化後,中華民族感情也爆發。最開始文化人與藝人到大陸尋根,後來幾十萬台商去大陸,島內要求統一的民意大增。同時,這些人從台灣帶走人口、資金、與技術到大陸,削弱了台灣、增強了大陸,反過來威脅台灣的生存。這個局麵直到今天仍然持續,並且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未來台灣仍然可能變成第二個香港,走上自我毀滅的道路。
圖3. 海峽兩岸的民族感情勢不可擋、也無可指責,是促進統一的強大力量。左,1980年代初,著名台灣音樂人侯德健,排除萬難,來到大陸,一首《龍的傳人》紅遍大江南北,深留一代人的青春記憶中。右,現在的台商子弟在大陸。
回到烏克蘭。世界的未來本質上具有巨大的不確定性,任何試圖精準預測細節的嚐試都是自欺欺人,但我們還是可以看清一些大趨勢、大方向。當前烏克蘭麵臨的局麵,與當年的台灣大同小異。大國地緣戰略促使美國拋棄烏克蘭。小帆船不能期盼航空母艦為自己讓路,烏克蘭隻能適應這個局勢。如果它不能在這場危機中奮起,就將走上類似香港的道路,被俄羅斯吞並,如特朗普總統說的前半句,“未來烏克蘭可能歸屬俄羅斯”。但危機中也有機會。如果烏克蘭內部大力改革,深化自由民主,打擊腐敗,在國際關係上找準自己的定位,發展經濟,烏克蘭也可以走上台灣的道路,融入西方陣營,如特朗普說的後半句,“(烏克蘭)也可能不歸屬俄羅斯”。歸根結底,事在人為。
從現在的形勢看,美國對待烏克蘭,不像對待阿富汗,不會徹底拋棄烏克蘭。在與俄羅斯談判中,美國會為烏克蘭留下生存空間,類似當年與中共和好後為台灣留下生存空間,包括通過《與台灣關係法》(TRA),讓台灣安全、繁榮地生存了近50年。與台灣相比,烏克蘭有一個劣勢、也有一個優勢。劣勢是,俄烏之間緊密相連,沒有台灣海峽那樣的天然屏障。優勢是,烏克蘭後麵有個強大的歐盟,不像台灣後麵隻有空曠的太平洋。站在烏克蘭的角度看世界,除去美國因素以外,自己還有條件成為西歐圍堵俄羅斯的馬前卒。如果打好這張牌,烏克蘭會得到西歐各國的幫助,足以保證它生存。就像俄羅斯可能成為整個西方陣營圍堵中國的馬前卒。當下國際政治就是如此殘忍、勢利,抱怨也沒用。
大約10年前,演員孫儷與她資助的貧困大學生,向海清,之間的糾葛,在網絡上掀起熱烈討論。向海清是個重慶山區孩子,沒錢上學。孫儷多年資助他讀書。後來他上大學,獲得學校助學金,但為繼續得到孫儷資助,他沒告訴後者。並且為購買非必需品,他多次向孫儷要錢。孫儷不情願,他就語帶威脅地表示,他要向外界揭發孫儷虛偽。於是雙方翻臉,孫儷停止資助,向海清憤怒,真開始向媒體“揭發”孫儷,包括寫長文指責孫儷“小肚雞腸”、“傲慢至極”等。孫儷的名人朋友們紛紛站出來抱不平,譴責向海清是個白眼狼。最後,向海清發現自己鬥不過孫儷,但認為自己“沒做錯什麽”,隻因出身“大山深處”,”太年輕太淳樸了“,“無能力麵對複雜的社會和人” 。
圖4. 貧困大學生向海清揭發信的一部分。揭發信針對他的資助人,演員孫儷。信中他將自己設立為弱勢一方,細數孫儷和母親的各種“惡行”。
稍有判斷力的人都會覺得向海清忘恩負義,在大方向上錯了。但站在他的角度看問題,我們也會發現他在一些關鍵細節上看得很深刻,他的想法並非一點道理也沒有。他敏感地發現,孫儷是個名人,需要社會上的好名聲;而自己接受孫儷資助這件事,在孫儷追求好名聲的過程中很重要、對孫儷很有價值。於是他覺得自己與孫儷之間的關係是平等交換,他不欠孫儷任何東西。
在過去幾十年裏,美國之於世界各地的盟國們,很像孫儷之於與向海清。這包括烏克蘭,也包括台灣、德法英、加拿大、韓國、東南亞等。以我們熟悉的台灣為例。台灣的生存、經濟發展、教育、科技等,都嚴重依賴美國。但我近年來多次去過台灣,與藍綠白三個陣營裏的年輕人交談,發現他們崇拜美國的強大,但很少人因為美國保護台灣而感激美國,雖然他們普遍預期,如果台海爆發戰爭,美國將出錢、出兵保衛台灣。實際上很多台灣人,尤其藍營,厭惡美國,甚至仇恨美國。他們的邏輯是,美國要當世界霸主,把台灣當作圍堵中國的工具,美國利用了台灣,逼迫台灣與大陸為敵,限製了台灣的自由發展。即使很多親美的台灣人也覺得,台灣與美國互取所需,誰也不欠誰,扯平了。
台灣青年普遍不願參軍,無論那個陣營。交談中很多人明確表示,一旦台海緊張,他們將趕緊出國,最想去的地方幾乎總是美國。在美國,很多青年以參軍為榮,但台灣沒有類似氣氛。更過分的是,很多台灣人不但自己不願當兵,期望美國年輕軍人冒生命危險,替他們保衛台灣,而且不情願台灣提高軍費開資。他們覺得如果台灣花更多錢買武器,賣主經常是美國,台灣錢就流入美國人的口袋,對台灣不公平、不合理。很多台灣媒體公開講,美國就是台灣的保鏢。台灣已經付給美國保護費了,所以美國有義務保證台灣安全,就像黑社會接受了商家的保護費,就應該保護商家。
在外人看來,台灣人這套邏輯明顯講不通,可笑到荒唐。但這竟然是台灣社會主流意見。從街頭商販到電視名嘴、學者、政治家們等,都如此認為。他們一點不覺得有什麽地方不對頭。久而久之我發現,台灣人有強烈的“向海清心態”,從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出發,在局部問題上非常有見地,甚至富有創意地發明出新理論,卻沒注意到自己在大方向上已變得荒誕至極。生存是每個國家的第一要務,為此花多少錢都值得,甚至犧牲很多國民的生命也值得。比如在1950和60年代,台灣軍備開支占政府總開支的60-80%,占GDP比重9%到10%【1】【2】。蔣介石幾乎把政府能收上來的錢都花在軍備上,台灣才生存下來。保證台灣生存的第一責任人是台灣,不是美國。美國沒有義務保護台灣,但幾十年來美國一直保護台灣,從根本意義上講,美國這樣做是出於利他性的善意。美國和台灣雙方都要記住這點,不能因為這種安排時間久了,大家都習以為常,以為天經地義。美國納稅人沒有義務為保護台灣出錢,美國士兵沒有義務為保護台灣流血。
台灣的情況並非個例,美國的其他盟國們也類似,包括西歐、加拿大和烏克蘭。他們的想法本質上都是“向海清心態”。比如俄烏戰爭本是歐洲問題,威脅歐洲安全,與美國遠隔大洋,並不直接影響美國。但歐洲各國都預期、等待美國出最多錢、最大力。更有甚者,德法英等幾個最大歐洲國家,幾十年來一直向俄羅斯支付巨額硬通貨用來購買能源,讓俄羅斯有錢加強軍備,但同時依賴美國出錢出兵保護歐洲免受俄羅斯侵略。即使俄烏戰爭爆發後,歐洲依然向俄羅斯購買大量能源,支付大量硬通貨,實際上資助了俄羅斯的侵略戰爭。
烏克蘭被俄羅斯侵略,讓人同情。但在戰爭爆發前很多年,世界各國情報機關都正確預判普金的計劃,並且通告了烏克蘭。在那個時期,烏克蘭不但沒有把主要精力和資源用在備戰上,還大肆出賣國內軍事物資給他國,因為其政府和精英們都隻顧眼前利益,想為自己多賺錢,無暇為國家未來著想。烏克蘭知道自己無力單獨抵抗俄羅斯,戰爭爆發後必將依賴美國支持,但依然向中國提供大量軍事物資與技術,明知中國是美國重要競爭對手。在這些交易中,烏克蘭官員中飽私囊,貪汙腐化嚴重,並且在戰爭爆發後也沒有停止。美烏之間沒有軍事聯盟條約,烏克蘭不是美國正式盟國。美國必須區別對待盟國與非盟國,否則誰還願意作美國盟國、為美國盡盟國義務呢?烏克蘭在戰前國際事務上也沒有自覺站在美國一邊。在道義上,美國沒義務保護烏克蘭。在地緣政治上,歐洲需要烏克蘭作為與俄羅斯的緩衝地帶,但美國不需要它。在內政上,烏克蘭政府類似國共內戰時的蔣介石政府,雖然嘴上高喊自由民主,但實際上既腐敗又專製,像扶不起的阿鬥,讓美國社會各界不齒,覺得不值得幫助他們,就像當年覺得不值得幫助蔣介石政權。
盟國們覺得美國想當世界霸王、所以美國保護自己理所當然、自己不欠美國,這種想法並非全無道理,就像向海清也並非全無道理。二戰後美國是無可爭辯的世界最強國,被西方陣營擁立為領袖。在此之前,美國長期獨善其身,不願當領袖。因為作領袖需要為外國出錢出力,美國人覺得是賠錢買賣。但朝鮮戰爭爆發,威脅二戰後國際和平局麵,美國不當也不行。後來東西方長期冷戰,美國社會心理和結構都隨之改變,逐漸適應了領袖角色。1989中國六四運動後不久,蘇聯轟然倒塌,美國突然變得一支獨大。經過布什父子當政之後,共和黨內新保守主義占主導地位,希望用帝國主義手段在世界各地推行美國式民主製度。民主黨不支持新保守主義的國內政策,但總體上支持其國際政策。在美國內部,政治家處處受約束,遠不如中國官員愜意。但成為帝國後,美國政客們雖然還是不能在國內為所欲為,在國際舞台上卻一呼百應、趾高氣揚。就像拜登家族在國內夾尾巴做人,但到了其他國家,經常被看成天皇老子、不可一世。所以,雖然美國老百姓不喜歡美國作帝國,但是美國政客們喜歡。
帝國主義,經常表現為全球主義,在美國政壇盛行了幾十年。在這期間,美國確實有意保持世界霸主地位。但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對此不滿,因為帝國主義沒為世界帶來自由民主大發展,卻讓美國背上巨額債務,納稅人負擔加重,政界腐敗加劇。美國沒能借之改變世界,世界各地的腐敗和墮落卻借之侵蝕美國。於是特朗普橫空出世,欲求改變國家大戰略。美國不想再當世界霸主了,所以不再需要世界各地的小弟們。類似孫儷告訴向海清,我不想靠你獲得好名聲,你別想繼續從我這兒得到錢,你好自為之吧。特朗普的口號是,“美國需要平等的盟友,不需要被保護國”(The US needs equal allies, not protectorates)。於是盟國震驚。台灣、烏克蘭等因為正在麵對威脅,敢怒不敢言。西歐和加拿大則上躥下跳,大罵特朗普瘋了。他們完全不能適應。其實特朗普對他們的要求很簡單,“你們少說廢話,讓你們自己的兒女參軍保衛你們自己,讓你們自己的納稅人為國防買單。你們怎樣對待從美國進口的商品,美國就怎樣對待你們出口到美國的商品”。
關於特朗普與美國傳統盟友的互動,以下是個擬人化總結:
歐盟對美國說,“你作世界領袖,是我把你捧上去的,所以你就應該保護我”。特朗普說,“沒那回事!你必須出錢出人保護你自己。沒你美國一樣是世界老大。我單獨和俄羅斯談判結束俄烏戰爭,完全不需要你,讓你看清你多麽沒用” 。
加拿大對美國說,“你作世界領袖,是我為你提供了能源和農牧產品,為了你我都放棄了中國和歐洲等其他市場,所以你就應該保護我、在貿易上繼續補助我”。特朗普說,“別裝了!你有的,美國都有。你放棄其他市場,隻因為你的產品沒有競爭力,與美國無關。美國不想繼續補助你。你必須自食其力,出錢出人保護你自己。如果你做不到,還需要美國保護和補助,那你就變成美國的一個州吧” 。
烏克蘭對美國說,“別忘了你是世界老大,如果我輸給俄羅斯,你多沒麵子?所以你就應該保護我”。特朗普說,“少廢話!你對美國沒那麽重要。美國可以與俄羅斯做朋友,美國將依然是世界老大。你必須盡力補償我對你的幫助,你對待我不能比對待歐洲差”。
台灣與烏克蘭類似,對美國說,“你是世界老大,如果大陸統一了我,你多沒麵子?我還有台積電為你提供芯片,所以你就應該保護我”。特朗普說,“要不要試試看,我可以把你還給中國,看你和我之間誰先受不了。至於台積電,我將要求它搬來美國,你想擋也擋不住。所以你必須出更多錢和更多人保護你自己”。
特朗普為美國設立新方向,“美國第一”,美國是美國人的,將為美國人服務。這導致美國不想再作世界霸主。但美國也不能容忍俄羅斯或中國成為世界霸主。因為如果那樣的話,世界人民將過上俄羅斯人或中國人現在的生活,太可怕了。所以美國還要有選擇性地作世界警察。但美國人心目中的世界警察與其他國家想的不同。美國警察通常是被保護群體中每個人出錢,湊在一起高薪請來的。然後他們還要出錢為他配置武器和裝備。美國警察不會既賣力賣命,又自帶薪水和武器。美國傳統盟友們如果還需要美國保護,就必須支付費用。他們必須懂得,他們應該首先讓自己的兒女們當兵,讓自己的納稅人出錢支持國防。他們不應該期望美國無條件地為他們流血和付費。
圖5. 2024年1月11日,特朗普接受美國著名保守派電視主播Tucker Carlson采訪,語氣嚴肅、聲情並茂地說了一段著名的話,“看看這些笨蛋們(拜登政府)都做了些什麽!他們讓俄羅斯、中國、伊朗、北朝鮮、還有其他一些國家團結在一起了…拜登把他們聯合起來。這真是件丟臉的事。他們多麽愚蠢。我將把他們拆散”。https://www.youtube.com/shorts/TTj0ZS9gGSU
我和我的讀者們關注美國如何對待烏克蘭,主要原因是此事深刻影響中國國際局勢,也就影響到我們每個中國人。具體講,特朗普新政有可能從根本上改變中美關係、中俄關係、台海關係、和中國國內形勢。其中每項都重要、都足以左右中國百年國運,我們怎麽可能不在乎?所以在本文最後,讓我們逐一審視俄羅斯、台灣、和中國的未來大趨勢。
戈爾巴喬夫的“公開化”、葉利欽的“民主化”、以及普金上台之初努力加入北約等國策,根本目的都是讓西方接受俄羅斯,從而實現俄羅斯民族幾百年來的夙願,就是成為西方文明世界中的一員。但是西方一直懷疑俄羅斯,把它看成世界第二霸主、挑戰第一霸主美國、威脅世界秩序,所以把它拒之門外。這種懷疑讓整個俄羅斯民族覺得不公平、極端受挫、極端憤怒,所以近年來才四處出擊,試圖製造亂局,在亂中打破自己的戰略困境。
俄羅斯的領袖們覺得不公平、但又不好意思明說的是,我們早就沒能力挑戰美國了,為什麽你們還揪著我們不放?並且他們經常向西方暗示,你們應該關注中國,在對付中國方麵,我們雙方可以合作。關於這些問題,美國內部存在兩派。國際戰略上的傳統派認為,俄羅斯侵略本性難改,即使經濟落後,核武器還很強大,所以比中國更危險。俄羅斯最近的各種侵略行為成為這一派的證據。特朗普屬於新思維派,認為中國才是西方和美國的最大威脅。俄羅斯國力已大不如前,在可預見的將來無法恢複。它近期的侵略行為,本質上都是西方敵意造成的。如果西方停止敵視俄羅斯,俄羅斯就會停止侵略。隨著時間推移,新思維派逐漸壯大。在特朗普第一任期時,它還是少數派,但現在已成為多數。未來永遠不確定,但新思維派很可能成為主流,即使以後民主黨上台。
如果俄羅斯不能加入西方陣營,它將難以為繼,未來隻有兩個選擇。要麽重回類似斯大林時代那樣的極端專製,保持國家完整統一;要麽俄羅斯作為整體崩潰,甚至四分五裂、不複存在。如果俄羅斯加入西方陣營,成為西方陣營的有機部分,它就可以避免上述厄運,成為像德法意那樣的正常國家。俄羅斯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們都了解這點,所以經由各種渠道,私下向美國求和。俄羅斯投名狀的核心是,對美國最有利的戰略選擇就是與俄羅斯合作,圍堵中國。曾經的拜登對這份投名狀反應遲鈍,讓普金心急,看不起他,覺得他缺乏戰略家眼光。特朗普與普金合拍,所以普金喜歡特朗普。但美國像一條巨大的船,轉向需要時間。目前特朗普正在與傳統派交手,希望快速改變。普金則在一旁焦急等待。
先說一句香港,這個曾經的東方之珠,現已無可挽回地隕落了。澳門更不值一提。台灣成為中華兒女心目中僅存的、本民族成功施行自由民主的範例,承載著億萬人的希望。但台灣一直麵臨生存危機。不客氣地講,台灣人民心存苟活態度。島上藍綠兩派爭吵激烈,白派居於中間。看似藍偏重民族感情,綠偏重自由民主,白左右逢迎,實際上他們的政策大同小異。三派都沒有準備好為自由民主而戰。比如在藍營執政時期,台灣國防開支長期隻占GDP的1%左右。綠營上台多年後,在美國敦促下,增長到大約2.5%。相對比,以色列與台灣類似,都麵對體量遠大於自己的對手。以色列的國防開支占GDP的6.5-7%。美國大約3.5%。中國習慣性隱藏軍事開支,公布的數據不可信。台灣與以色列都采取征兵製。台灣義務兵服役期在不久前還隻有4個月,連基本技能培訓都不夠,最近剛延長到12個月,還是敷衍。以色列男兵服役期32個月,女兵24個月。這些數字上的差別反映士兵軍事能力、武器裝備的先進性與完備性、社會對國防的重視程度、以及老百姓對軍人尊重程度上的差別。台灣上下把國防視為兒戲,與兩蔣時代不可同日而語。
圖6. 老舊的台灣武器裝備。左,海獅級潛艇,原屬美國海軍,建於1945年,在1973年加入台灣海軍,艦齡80年,是全世界役齡最老的現役潛艦。台灣海軍共有4艘潛艇,其中兩艘為海獅級。右,M1式240毫米榴彈炮,為美國在二戰中使用過的武器,在1950年代贈予台灣,年齡超過80歲。近年來台灣購買、或自造一些新型武器,但數量遠不足以替換所有老舊武器。台灣國防本質是裝門麵給美國人看的,整體態度不夠嚴肅。
台灣人似乎都覺得,自己無需負責自己的國防,責任全在美國人身上。為說服自己美國人在戰時會出兵出錢,台灣各路精英們發明了很多似是而非的“理論”。比如近年來台灣流行“矽盾說”。他們認為台積電製造世界上最好的芯片,美國人離不開這些芯片,所以不敢失去台積電,必然出兵出錢保護台灣。這實際上是一種對美國的經濟勒索,道義上明顯說不過去。你怎麽可以勒索你的唯一保護人?現實中它也行不通。台積電固然優秀,但其技術與三星、英特爾等差距並不大。三星和英特爾現在表現低迷,因為被台積電壓製。如果戰爭造成台積電毀滅,三星和英特爾自然複興。並且台積電的很多核心技術都來自美國,很多核心技術與管理人員都是美國人,包括創始人張忠謀。其最重要技術環節是荷蘭ASML公司的光刻機,核心技術也來自美國。美國政府正在要求台積電和上下遊業者到美國設廠,生產最先進芯片。很可能他們都會聽命,在不久的將來回歸美國。
台灣在國運大計上妄想連篇,讓人警覺。近日,美國副國務卿畢提(Darren Beattie)在社交媒體上放話,台灣歸屬中國將“不可避免”。那樣的話,“可能隻代表台灣同性戀變裝遊行將減少(意思是,沒有更嚴重的後果,美國不在乎)”。這段話代表美國涉台政策的一個備選項。畢提講出來,就是提醒台灣,你對美國沒那麽重要,美國可以放棄你,所以你不要犯傻,趕快放棄幻想,對自己負起責來。總之,如果台灣人繼續拒絕在軍事上付出真金白銀、不準備拋頭顱灑熱血保衛自己,台灣作為獨立政體的存在隻可能是暫時的。
在過去幾十年裏,俄羅斯人非常羨慕中國。在他們看來,中國本是自己的小弟,無論政治、軍事、文化、藝術、科學技術等,都遠遠落後於自己,是自己手把手教出來的。至於經濟發展,更不用提。即使在1980年代初,中國依然極窮,看到蘇聯人有電話、拉達小汽車等,還讚歎不已。怎麽一轉眼、隻一代人時間,中國就把自己甩在身後呢?俄羅斯精英們早看懂其中訣竅,因為中國伴上了美國,搶在自己前麵。就像1979年鄧小平對社科院副院長李慎之說的,“回頭看看這幾十年來,凡是和美國搞好關係的國家,都富起來了”。道理就這麽簡單。對於國際上的老二和老三,發展的訣竅就是看誰搶先伴上老大。在這點上,中國天生比俄羅斯有優勢。不說別的,美國精英階層在冷戰中養成的、對蘇聯的強烈敵視,就是個很難扭轉的社會性習慣思維,俄羅斯無法繞過。但是,處於這樣有利的地位,中國上下卻很早就萌生與美國爭霸、推翻以美國為首的國際秩序、自己取而代之的誌向。在鄧小平時代,這還隻限於高層少數人心目中,所謂“韜光養晦”。在胡溫時代,它進入全社會各階層,但還有所遮掩。習近平當政後,這種想法全麵爆發,成為主流民意。
中國文化造成中國人渴望國家成為世界霸主。這不但是中國統治者的願望,也是主流中國大眾的夢想。看看習近平當政後與美國對著幹,多麽受國內各階層支持,讀者就能領會了。儒家講究人與人之間分尊卑、國與國之間分華夷;馬克思主義強調壓迫與被壓迫。這兩套理論都沒有“人人平等”、或“國與國平等”的觀念,讓中國人從骨子裏不相信平等真的存在,以為那隻是被壓迫的希望成為壓迫別人的,或底層的希望進入統治階層,為獲得最廣泛支持而編造出來的宣傳口號而已。即使他們看到、或遇到現實中人格平等、或國格平等的情況,也不認識、不承認,認為那隻是假象,背後肯定有另一套把戲。比如很多國人搞不明白,像加拿大、瑞士、盧森堡這樣位於強國身邊的弱國、小國,怎麽可能有尊嚴地長期存在,並且在國際事務中還有那麽多發言權?再比如,很多生活在西方幾十年的中國洋博士們,還堅信有個猶太集團在背後操控一切,或有個神秘的“主流社會”,自己一直找不到門路加入,雖然他們並未親眼見過、或親身遇到過這些東西。
相信國家之間隻有壓迫與被壓迫兩種可能,人當然渴望自己的國家是世界霸主,因為在他看來,如果祖國不是霸主,自己必然被壓迫。不相信人與人之間真可能平等,人不可能追求自由民主,因為這套政治製度以人人平等的信念為基礎。所以不同於西方民族,主流中國人看重國家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看輕自由民主,願意為前者犧牲後者。中國從來熱愛當霸王,近年來各方麵國力又發展迅速,於是開始主動、猛烈、多次衝撞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包括在2019年引發疫情,以及之後的處理方式;在俄烏戰爭中,全麵、“無上限”地幫助俄羅斯;由情報機關主導,竊取西方商業技術,完成國家產業規劃,如“2025中國製造”;通過隱秘手段,在美國關鍵基礎設施中預埋病毒軟件,等等。其中每件事都強烈刺激美國精英階層,促使他們從冷戰結束以來的自滿與鬆懈中逐漸覺醒。俄羅斯一直夢寐以求、卻總覺得遙不可及的目標,中國幫它完成了。美國終於把戰略“瞄準鏡”從俄羅斯身上移走,轉而鎖定在中國身上。
每當國家麵對巨大壓力時,中國文化又造成中國人本能地呼喚“明君”,就是像普金、毛澤東、或秦始皇那樣的人。並且中國大眾主動要求或支持社會軍事化管理、嚴懲任何不聽話的人,於是國家變得像法製嚴明的秦國、或全民公社化的毛時代、或金家統治下的朝鮮。如果事隨人願,這類政策成功實施,中國將進入“治世”,國家獨立、領土完整、人民驕傲。但自由民主無望,經濟創新也將停滯或緩慢。人民被管得死死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活動都失去存在空間。當今世界競爭激烈,不進則退。中國老百姓生活水平將下降。現在國人最引以為傲的,四十多年來的高速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等成就,都將成為記憶。
但中國也可能進入“亂世”,原因倒不一定是美國,更可能是俄羅斯。美國人打擊對手,通常隻圍堵、抑製對手,不追求摧毀、或肢解對手。但如果美俄聯盟成形,俄羅斯擔任打擊中國的先鋒,情況將大不同。俄羅斯心狠手辣,對付中國的經驗豐富,而且屢屢成功,中國人深有體會。辛亥革命後,中國初嚐共和製度,百姓開始擁有一些政治自由與權利。蘇聯為打壓中國,采用不見光手段,先扶持孫中山和蔣介石的國民黨,再扶持毛澤東的共產黨,然後讓他們互相殘殺,不但成功扼殺了中國的民主萌芽,也讓中國跌入百年黑暗,與世界主流脫節。未來俄羅斯打壓中國,不會比當年手軟。普金智囊,俄羅斯著名戰略家,亞曆山大·杜金,就曾明確主張,為了俄羅斯長遠安寧,必須對中國進行“領土解體、分裂以及政治和行政上的分治”、“盡最大可能拆分”等。如果這些人得手,中國就將進入“亂世”,中國人可能再次同室操戈,自相殘殺。當年國共內戰造成上千萬人死亡,但願曆史不要重演!
總之,中國迎來治世,社會變得僵硬,所謂“一管就死”。少數人進入統治集團,吃香喝辣。但大多數人沒有政治自由與權利,經濟上也會變得貧窮。中國進入亂世,中央權力失散,內鬥、外鬥都加劇,所謂“一鬆就亂”。到時人民將有更多生活上的自由,但依然沒有政治自由或權利。少數人飛黃騰達,但多數人將更貧窮。可見,無論治世還是亂世,結果都是“黎民百姓,皆為芻狗”。要打破如此宿命,中國必須改變文化。
2025年2月16日
電郵:yuanzhiluo@yahoo.com 博客網址:https://lyz.com 或 https://github.com/luotuo123456/lyz
如我文中講到,當前國際秩序由霸主維持,實力為準,不是道義為準。這個秩序很難改變,能改變的是誰作霸主。為了適應新形勢,霸主必然有時調整局麵,拋棄某些舊盟友,或取得某些新盟友。當前美國需要俄羅斯維度中國。歐洲不高興,因為俄羅斯距離歐洲近,對歐洲是威脅。而中國距離歐洲遠,與歐洲基本無關。美國才全球視角,歐洲從自己利益出發。
真的嗎?我還沒聽說過台灣想打大陸
其實國際關係複雜。當時中蘇也交惡,但冷戰時期最講究意識形態。中國依然屬於共產陣營,並且極端仇美。尼克鬆的訪問成功打破了這種局麵。
中國國內宣傳混亂、自相矛盾。一邊讓大家恨蘇修、一邊又讓大家恨美帝。中國老百姓務實,所以膽小,雖然之上很高,但怕惹麻煩,全國上下不敢指出其中矛盾,包括知識分子。所以在中美和好時,全中國人不知所措。中國老百姓可憐、可氣。
=============
春秋大夢。那時中蘇極端仇視,雙方都想滅了對方。現在中俄可以說血肉亂構,雙方(狼狽為堅)
嚴格講,拋棄、不拋棄,都是極端,現實永遠在中間。所謂半瓶子空,半瓶子滿,本質是一回事。
“未來的大半個世紀,中國社會將處於“治世”與“亂世”的中間狀態”。: 非常可能。現實幾乎永遠是混雜,非極端狀態。所有極端狀態,本質都是一種思想模式,幫助人看清大局。
“中共帝國部分解體的可能性很大,但返回到北朝鮮那樣的可能性亦不大。”: 更可能的情況是,一般人即使身在廬山,也不知廬山。即使帝國解體,他們也覺得“沒啥,沒解體啊”。 即使返回北朝鮮,比北朝鮮更甚,他們也覺得“挺好啊,比北朝鮮好”。比如中國疫情期間的強製居家政策,比北朝鮮嚴厲多了,北朝鮮都從沒有如此嚴厲,但現在中國人幾乎忘了,即使記得,也輕描淡寫,覺得沒啥。
“ 美國務院刪除"不支持台獨",中國不滿:立即糾正錯誤”。
美國還是不會放棄台灣的。 台灣是一張牌。
受教育多的人,殺起人來一點不輸受教育少的人。紅色高棉的領導人很多出自當時柬埔寨最早一批海外留學生。
答:如果你去問問越南、韓國、西藏、太平天國、等等,你就懂了什麽叫“失敗了就死路一條”。其中西藏、太平天國早已不是國家了,就是因為死路一條。例子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