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讀《聖經》如嚼蠟

(2020-04-09 09:16:28) 下一個

一位朋友對基督教感興趣。他最近對我說,“我讀《聖經》就感覺像嚼蠟,尤其是《舊約》裏的那些神話故事,語言艱澀,情節讓人難以置信。你有什麽心得或建議嗎?”其實,很多人讀《聖經》時都有類似感受,我也有。

《聖經》不像教科書。教科書裏的內容即使艱深,一般都有很好的架構與節奏,每一節講一個道理,之後還有練習題。初學的人讀完一節,學到一個道理,然後利用習題加深理解,就覺得有了階段性收獲,對學習也就有了信心。《聖經》也有章節,但是很多初讀的人即使逐字逐句地讀完一章、一部書、或整本《聖經》,也經常隻記得一些零星的細節,沒有感到其中有什麽深意,於是就疑問,《聖經》內容如此混亂繁雜,怎麽成了人類曆史上發行量最大、被億萬人頂禮膜拜的書呢?

讀《聖經》像讀名著

依我的經驗,讀《聖經》有點像讀文學名著。初中時我讀《三國演義》和《水滸傳》,也像嚼蠟。它們采用元末明初的文白混雜風格,讓現代人讀起來吃力。其中的一些故事更讓我覺得莫名其妙、甚至荒唐透頂。比如《三國演義》裏的劉安要招待劉備吃飯,一時找不到葷菜,就殺了自己的妻子,取她身上的肉,燒熟了給劉備吃。劉備知道真相後,不但沒有覺得劉安是個畜生,還覺得他非常夠朋友。後來曹操聽說此事,竟然也覺得劉安幹得好,賜給他一百兩金。“趙雲救主”和“關羽千裏走單騎”被廣泛傳頌。在新野大戰中,大英雄趙雲衝入敵方地盤,尋找劉備的夫人和兒子。劉夫人跳井自殺,趙雲把她埋了,抱著劉備的兒子殺出重圍。關羽單槍匹馬保護劉備的兩位夫人,一路逃出曹營投奔劉備。記得我讀完後就在心裏疑問,這些事跡都不是壞事,但也算不上偉業,為什麽被吹捧得那麽高?我們從未聽說過哪一位華盛頓手下的大將軍憑借保護華盛頓的家庭而被推崇成美國英雄。這樣的故事也沒有發生在漢尼拔遠征羅馬、或斯特凡大公抵禦奧斯曼帝國的曆史中。

《水滸傳》講了一夥土匪占山打劫的故事。我小時候在東北,社會上有各種流氓團夥,以現代水滸兄弟自居,學一百單八將,拜把子,排座位,占地盤,敲詐勒索等。我當時疑惑但無處可問,為什麽這麽有名的文學著作歌頌流氓?書中講到張青和孫二娘夫婦開黑店,用蒙汗藥殺無辜的人,然後做成人肉包子賣錢。如此傷天害理,書中卻把他們稱讚為好漢。他們本來也要殺武鬆,被武鬆識破。結果雙方幾句寒暄和相互吹捧後就和解了。大英雄武鬆完全不計他們的惡行,與他們稱兄道弟,好像忘了他們剛才還要殺自己。這是多麽糊塗和沒有原則的一夥人,卻被後世推崇,我不理解。

《三國演義》裏的戰爭故事吸引人,但是它們與其他世界古代英雄事跡,比如漢尼拔施險計、斯特凡大公以少勝多、華盛頓指揮民兵打敗英國職業軍隊等,並沒有根本不同。類似地,《水滸傳》宣揚的綠林英雄除暴安良,與18世紀的佐羅在加利福尼亞行俠仗義、以及13世紀的羅賓漢在英國劫富濟貧,也同出一轍。這兩部文學名著讓我感到特別的地方,是它們宣揚的幾個信條:一,人要對主公徹底忠心,就像劉安、趙雲、關羽對待劉備那樣;二,流氓武裝打劫、占山為王,就成了好漢,就像梁山一百單八將那樣;以及三,兄弟義氣高於一切,就像武鬆與孫二娘那樣。當年我記住了這些內容,但難以接受。

成年之後,我了解了中國的社會與曆史,才開始理解為什麽《三國演義》和《水滸傳》是名著。比如年輕時的毛澤東,教育程度並不高,卻熟讀這兩本書,並把他們運用在真實的政治運作和戰爭中。他在井岡山上建立根據地,本質與梁山好漢占山為王一樣。當時的林彪隻是一個低級軍官。毛澤東有一次聽到林對手下說,“其實這個土匪,那個軍閥,隻要有槍,就有一塊天下。我們也有槍,也能坐天下”,於是就覺得林懂得武裝割據的道理,有政治頭腦,與自己的主張一樣,兩人從此開啟了半個世紀的合作。他們在井岡山和延安等地實行土改、打土豪分田地等政策,其實就是殺人奪財、敲詐勒索。外加種鴉片賣毒品,他們的德行底線比梁山好漢們更低。不但毛林如此,過去2000年來的中國領袖們大多采用類似戰略。袁世凱小站練兵、孫中山和蔣介石設立黃埔軍校、努爾哈赤“十三副遺甲”起兵、朱元璋與徐達在安徽老家招募新兵等,實際都是武裝割據、占山為王,而不再像遠古中國或歐美日的領袖們那樣,依靠血統、信仰、或道義的感召力。不但最高權力層如此,在不那麽引人矚目的中級權力層也類似。比如落馬的沈陽市長慕綏新,就在身邊聚集一大批流氓,形成幫派勢力,依此攫取職位,一步步上升。

領袖層靠《水滸傳》式無底線的占山打劫成功,將相層則學《三國演義》裏劉安式無底線的拍馬上位。林彪把自己的座右銘寫在日記裏,“要把大擁、大順作為總訣,要仿恩(格斯)之於馬(克思),斯(大林)之於列(寧),蔣(介石)之於孫(中山),跟著轉,乃大竅門所在。要亦步亦趨,得一人而得天下”。這就是他一生言行的真實寫照。林彪親信李作鵬總結林彪對待毛,“老毛對的時候拍(馬屁),老毛錯的時候我也拍,反正你的馬屁我是拍定了”。不但林彪如此,最近幾百年來幾乎所有混得好的中國官員們都這樣。比如周恩來、郭沫若等,都是毫無底線的馬屁高手,與劉安相比並不遜色。王朝時代也一樣,幾乎所有名臣都把對主人的忠心放在個人廉恥和道德倫理之上,比如紀曉嵐、李鴻章、小德張等。民國時代有一些憲政的影子,所以情況稍好。但是蔣介石手下的何應欽、陳誠等,也都很會討主公歡心,雖然沒有像林彪、周恩來、郭沫若等那麽過分。

於是我開始理解《三國演義》和《水滸傳》。它們受人推崇,因為揭示了中國人的精神本質和中國社會的根基。劉安式的忠心,就是中國精英們的人格內核。水泊梁山式的武裝割據,就是中國最高權力的基礎。兩本書放在一起,構成了一套實用的統治哲學,非常適合治理“隻服刀槍不服神”的中國人。朱元璋、努爾哈赤、毛澤東等人利用它,迅速從平民登上大位。這套邪惡、殘忍的統治術,至今還是中國國家政治裏的顯學,並且沒有跡象表明,它在中國的地位將會下降。《三國演義》和《水滸傳》之所以偉大,並不是因為它們的文字最流暢、或故事情節最引人入勝,而是它們挖掘出中國社會和中國人生活中最深刻和最重要的道理。

以“猶太人出埃及”為例

就像理解文學名著那樣,初學者要理解《聖經》,也要把它的內容與現實聯係起來,才能懂得它的深意。每個人的頭腦裏都積累了經驗和思考,就像一座原始資料的“水庫”。而閱讀《聖經》的一個個段落、理解它們的字麵意義與行文邏輯,就像建造一條思想的“渠道”。如果這個渠道不能與頭腦裏的水庫相連,建設渠道就顯得沒有意義,人就覺得枯燥。如果渠道與水庫相連,人就會覺得頭腦中的瘀滯被疏通,就豁然開朗了。所以,如果你覺得讀《聖經》如嚼蠟,就代表你還沒有把《聖經》與你認識的世界連在一起。有一天你看清二者的聯係,你就會感到《聖經》的偉大。

我理解著名的“猶太人出埃及”的故事,就有過這樣的心路曆程。這個故事在《舊約》裏占了開頭五部書中的四部:《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和《申命記》。猶太人原來在埃及做奴隸,神差遣摩西帶領他們逃離,曆時40年後在迦南地建立新家園。這是猶太民族獨立的開端,在《聖經》中地位重要。幾十年來我讀過很多遍,但對故事的總體印象就是遠古的奇聞異事裏夾雜著神話,囫圇的一大塊,似懂非懂。直到一次與同學談起,他說他有一位猶太教徒朋友認為,猶太人花了40年才從埃及走到迦南地,根本原因是他們的奴性。做慣了奴隸的人缺少建國所需的精神力量,所以必須等他們死掉、新一代自由猶太人長大成年,才可能建國。這寥寥數語讓我心頭一亮,覺得一下子理解了出埃及故事裏暗藏的主線。

故事的梗概

猶太人在埃及做了400年奴隸。埃及人無情地逼迫他們做苦工,並且為了限製猶太民族的人數,埃及法老用野蠻手段對猶太人實行“計劃生育”,要殺死每一個猶太家庭的第一個男嬰。摩西出生在猶太人家,被埃及法老公主收養,從小在皇室裏長大,但他知道自己是猶太人。成年後,一次摩西看到一個埃及人欺侮猶太人,就仗義勇為殺了那個埃及人。其他猶太人不但沒有幫忙,反而威脅要向埃及人告密,於是摩西趕緊逃到鄰國。在那裏摩西受到神的感召,要解救猶太民族。在神的幫助下,他用各種辦法逼迫法老允許猶太人離開埃及。最後法老不得不應允。於是在距今3500多年前,全體大約200萬猶太人離開埃及,奔向神應允的迦南地,大約就是今天的以色列。

剛離開埃及時,猶太人覺得逃離了奴役地位,奔向自由和獨立的未來,所以聽從神和摩西的指揮。但是自由和獨立從來都伴隨艱辛。猶太人在路途中遇到困難,就開始後悔、對摩西抱怨,“難道在埃及沒有墳地,你把我們帶來死在曠野嗎?”他們開始懷念原來做奴隸時的安定生活,“我們在埃及豈沒有對你說過,不要攪擾我們,容我們服事埃及人嗎?因為服事埃及人比死在曠野還好”、“你們將我們領出來,到這曠野,是要叫這全會眾都餓死啊”。

神是猶太人奔向自由的精神支柱,但是在麵對現實壓力時,猶太人背信於神。當摩西把來自神的《十誡》宣布給所有猶太百姓時,大家異口同聲地說,“神吩咐的,我們都必遵行”,並歃血為盟,以示決心。但是他們不久後就違背誓言,重新祭祀舊的宗教。這些猶太人雖然嘴上言之灼灼、形式上莊重嚴肅,但他們從沒有下定決心跟隨神。

在沙漠中遊走了一年多,猶太人麵臨關鍵時刻。他們來到了迦南地的外圍。摩西派12個先遣隊員混入迦南偵察敵情。他們歸來報告,迦南確實是肥美之地。但是其中十人說,猶太人肯定打不過迦南人,因為對方都身高力大,猶太人和他們相比就像蚱蜢一樣不堪一擊。隻有兩個人說,敵人並沒有那麽可怕,我們應該進攻,足以得勝。其實,那十個報憂的先遣隊員害怕打仗,所以誇大了敵人的力量。人都差不多,不存在巨人。猶太人與任何人相比都不是蚱蜢。

聽了敵情報告,猶太百姓嚇破了膽,大哭大鬧,“我們巴不得早死在埃及地,或是死在這曠野。神為什麽把我們領到那地,使我們倒在刀下呢?我們的妻子和孩子必被擄掠。我們回埃及去豈不好嗎?”他們叫嚷著要推翻摩西,擁立一個新首領,帶領大家回埃及去。摩西與助手據理力爭,呼籲大家不要恐懼。但是眾人不聽,還要用石頭打死他們。人如果沒有堅定的信念就會懦弱。在壓力下,懦弱就會轉變成邪惡。單靠少數服從多數的民主製度也不能糾正。猶太人的懦弱與醜陋徹底激怒了神。神發誓說,“你們的屍首必倒在這曠野。你們的兒女必在曠野飄流四十年”。

其實,迦南距離埃及很近,直線距離大約隻有200公裏。正常人步行,5到10天就可以走完,但是猶太人卻花了整整40年才完成,違反常理。《舊約》中的道理經常以神話的形式出現。基督教相信,神的旨意都是通過現實展現出來的。所以按我們今天的語言,猶太人在沙漠中徘徊40年,因為他們做慣了奴隸,沒有勇氣為自由而戰。就像前文中那位猶太教徒總結的,隻有當新一代猶太人拋棄奴才的思想、敢於戰鬥,他們才可能進入神應允的美好家園。

古今一脈、中外相通

與朋友交流中偶爾獲得了新視角,讓我看清了“猶太人出埃及”故事中的主題思想。它講述了不信神、或信神不堅定的猶太人怎樣違反神意,處處碰壁,傷害自己。其中很多情節讓我看到現代中國人的影子。三千多年前的道理也一樣適用於今天,所謂“古今一脈、中外相通”。

首先,沒有堅定信仰的人,其實都崇拜暴力和以暴力為靠山的權力,因為那是人的肉體本能、也就是動物本能。動物都害怕被打、被殺,所以它們服從棍棒或拳頭。誰的棍棒或拳頭最硬,它們就聽誰的。猶太奴隸們臣服於埃及人。比如摩西看到一個埃及人欺辱猶太人,就覺得不公平。但是周圍的猶太人卻不覺得,因為他們接受了自己低人一等的地位,看到主人欺辱奴隸,覺得理所當然,不但不反抗,還要告發摩西。那時的猶太人也信神,但是很不堅定。而現在的大多數中國人根本不知神,所以對暴力和權力的崇拜更甚於猶太奴隸。比如我曾遇到過很多人,他們的父親、兄長、爺爺、或外公等,沒有任何犯罪行為,隻因政治原因就被殺掉或迫害。按常理,這些人應該牢記骨肉的冤屈,努力為親人伸張正義。但實際上他們大都漠視親人遭遇的不幸,其中一些人還把責任推到被害的親人身上,為專製體製的野蠻和強暴辯護,令人扼腕咂舌。這樣的人在精神上被權力和暴力打垮了,變成了徹底的奴才,比普通人更支持專政製度,還不如當年的那些猶太奴隸。

第二,懦弱的人經常把自己的懦弱美名為善良。他們隻顧自己的小日子,假裝看不到別人經受的不公,不管天下事。他們覺得自己沒有直接做壞事,與人無爭,於世無求,所以就是好人。其實不然,這樣的人把本該自己承擔的社會責任推卸給別人,所以不能算好人。懦弱本身就是罪。當社會麵對危機時,一個人的懦弱可以直接傷害其他人。就像那些在進攻迦南地之前退縮的猶太人,大喊自己寧願回埃及重新做奴隸。他們可能以為,我寧願過原來的生活,自己承擔後果,與他人無關,有什麽錯?實際上,埃及法老的軍隊在追殺猶太人。如果一部分猶太人投降,民族就將分裂,埃及人就可以各個擊破。如果這些懦弱的人得逞,整個民族就危在旦夕,那些為民族的未來賭上生命的人,比如摩西和約書亞等,就會被置於死地。所以神對這些看似與世無爭的猶太人暴怒,發誓要殺了他們,讓他們為自己的罪買單。這就像現在的很多中國人,麵對維權律師被關押、揭露毒奶粉的記者被消失、報道武漢疫情的自媒體主持人被判刑等,卻宣稱自己不關心,對政治不感興趣。他們自以為是溫良的順民,實際上是正義的逃兵,對神犯了罪。在《聖經》中,神不允許那些懦弱的猶太人進入迦南地。在現實中,這些怯懦自私的中國人也正在損害中國的未來。

第三,《聖經》裏有一句猶太人抱怨時的原話,用詞傳神,讓我印象深刻。他們逃離埃及後,最初的興奮逐漸減退,冰冷的現實呈現在麵前。大漠漫漫,缺吃少喝,前途茫茫。他們開始害怕,於是後悔離開埃及,抱怨說,“那時我們坐在肉鍋旁邊,吃得飽足”。他們忘記了在埃及受到的壓迫、自己的孩子被殺戮等。對比新舊生活,他們的著眼點不是從前的被奴役與當下的自由,而隻記得做奴隸沒有風險、不用戰鬥、還有肉吃。於是,他們計劃違抗神,背離自己的誓言,殺掉冒死帶領大家逃離虎口的摩西,然後重返埃及。

沒有堅定信仰的人都沉溺於低級的肉體需求,不關注高尚的目標,所以會在大是大非問題上搖擺不定,自相矛盾。很多移民到美加的中國人,有的曾在國內被迫害、有的被不公平地限製發展、有的被計劃生育等。他們曾經不顧一切地出國,散盡家財,背井離鄉。但是逃離中國後,他們在北美也要麵對激烈的競爭。於是,有些人就受不了了,開始後悔、抱怨。他們對比新舊生活的標準經常是飯菜是否合口、住房是否大、攢錢是否多,找男女朋友是否方便等,而忘記了在國內的不公遭遇,不知感激當下的自由與人權。很多人開始“愛國”,比如加入美加國籍後還宣稱自己最忠於中國、利用新獲得的言論自由去支持獨裁製度等。他們中有人試圖在中美兩邊通吃,有人甚至仇恨慷慨地接收自己的新家園。比如在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的時候,有人揚言要“買光美國的口罩,不給美國人留一個”;有人到疫區旅遊,不顧及對社會的潛在危害。神嚴厲地懲罰了那些想回埃及重做奴隸、違反誓約的猶太人;今天這些在原則性問題上出爾反爾、恩將仇報的新移民,在道義上站不住腳,在現實中也會被人唾棄。

小結

常有人說,“讀書的功夫在書外”。年輕時讀名著經常有這樣的經曆,就是第一次讀的時候感受不到其中的深意,隻有在很多年以後,自己有了生活閱曆,再回想讀過的名著,才理解它們在講什麽。偉大的作品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們揭示了常人不容易領會的、世界上重要的道理。《聖經》是人類曆史上影響力最大的書,是名著中的名著。它揭示的道理比一般的名著更深刻和重要。一時讀不透《聖經》是正常的,大概每一個基督徒都經曆過。沒有讀懂,所以需要不斷鑽研,需要與其他信徒討論、切磋。我的經驗是,努力理解人生與社會對理解《聖經》最有幫助。基督徒認為,現實世界與《聖經》都來自同一個神,是神寫給人的兩本“書”。它們都包含真理,相輔相成,理解一個就能幫助理解另一個。其實,理解《聖經》就是探尋真理。這是永無止境的過程,貫穿每個基督徒的一生。

二零二零年四月八日於美國家中

電郵:yuanzhiluo@yahoo.com 博客:https://www.lyz.com

本文的主要網上地址,包含讀者評論: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573117.html

https://bbs.wenxuecity.com/rdzn/4342787.html

https://bbs.wenxuecity.com/memory/1359651.html

http://bbs.creaders.net/tea/bbsviewer.php?trd_id=1469611

http://blog.creaders.net/u/13147/202004/370794.html

http://my.cnd.org/modules/newbb/viewtopic.php?viewmode=flat&order=1&topic_id=99223&forum=2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