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3)
2008 (126)
2010 (2)
2021 (2)
石鼓文是先秦時期的石刻文,最早發現於陝西寶雞石鼓山一帶,刻於十座花崗岩石上。因石墩形似鼓,所以稱為“石鼓”。石鼓文因此得名。十塊石鼓,上麵刻有四言詩體的銘文,內容大多為歌頌、祭祀、記載曆史事件等。
石鼓文是大篆與小篆之間的一種書體,筆法方正,均衡簡潔,布局緊湊,圓闊有致,且線條流暢,有明顯的動感。非常有裝飾性和象形性。
石鼓文對後世的書法與繪畫藝術有著很大的影響,很多著名書畫家如楊沂孫、吳大澂、吳昌碩等都長期研究石鼓文藝術,並將它融入書法和繪畫中。
吳昌碩書法作品
成都畫家辜學耕的一組《石鼓文》係列版畫,別開生麵。他用現代藝術的手法,通過色彩和古老文字造型的結合,以穿越時空的對話形式,重新審視塵封的記憶與思想,探討人與自然、人與自我、人與曆史之間的關係。非常有意思。
在《康德那座山》中,紅色和黑色的對比強烈而深刻,仿佛是在哲學的迷宮中。密集而流動的線條,似乎要展示思維的複雜性和深邃感。畫麵中那種強烈的視覺衝擊力,似乎讓你想問:在這紛繁複雜的世界中,如何自己的位置和方向又在哪裏?
《老子那座山》則以其自然流動的線條和色彩,表現出老子哲學中的自然無為之道。線條如行雲流水,色彩融入自然,沒有矯飾,隻有運動,如同道家所追求的返璞歸真,超然與灑脫。
在《淚珠》中,鮮豔色彩如同淚珠般在畫布上流動。墨汁和炭精條的線條交織,仿佛訴說著命運的悲歡離合。藍色的背景和文字造型的對比和結合,似乎在暗示大自然和其中的生命所承載的記憶與滄桑。
兩幅《自己那座山》,強烈飽和、交錯暈染的色彩和字體如同山川的脈絡,線條縱橫交錯,充滿力量與生命。每一條線,每一個色塊,都仿佛是藝術家內心的投影,和藝術家對自然和自我理解的表達。
1 石鼓文-康德那座山(布麵丙烯40×40cm 2022)
2 石鼓文—康德那座山(布麵丙烯100×100cm 2021)
3 石鼓文—老子那座山(布麵丙烯100×100cm 2021)
4 石鼓文—老子那座山(布麵簽字筆40×40cm 2021)
5 石鼓文—淚珠(布麵丙烯 墨汁 炭精條 60×60cm 2021)
6 石鼓文—自己那座山(布麵丙烯100×80cm 2022)
7 石鼓文—自己那座山A(布麵丙烯100×80cm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