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3)
2008 (126)
2010 (2)
2021 (2)
成都畫家廖新鬆的《皮筋》係列一直讓我深感興趣。因為他的作品讓我一次次回想起,在挪威奧斯陸國家美術館,蒙克的《呐喊》給我帶來的震撼:那種靈魂在顫抖中的扭曲,以及那一聲似乎要撕裂蒼穹的尖叫。而之後,我才注意到那些近乎粗暴的線條和色彩。
現在國內受表現主義風格影響的藝術家仍然很多(包括很多強調民族性,自稱為意象主義的藝術家)。然而,很多人的作品似乎仍然還隻是為了風格而風格,為了表現而表現。觀看他們的作品,人們首先的反應可能是“畫得好”、“很有個性”一類的讚歎 —— 這反映出我們的注意力不自覺地停留在了作品的技法和構成上。
但對現代藝術而言,這有些本末倒置。簡單地說,古典藝術更注重描繪對象的真實感和美感,而現代藝術則更強調藝術家的個人表達和觀眾的個體體驗。尤其是表現主義和抽象藝術,它們著重於藝術家的內在感受和表現手法,以及作品對觀眾的直接影響。所以,一件出色的現代藝術作品不應該首先吸引觀眾到它的“技法”、“構成”、或“聰明”,而應該首先觸動觀眾的情感。
廖新鬆的作品常常讓我感到一種獨特的興奮:我的注意力首先被其作品中的氣息、躁動和情感所吸引。然後,我才開始關注到它的構圖、對比、層次、色彩、筆法等元素。
從理性的角度出發,我們自然會好奇這是怎麽做到的。他的作品如何能先觸及到觀眾的情感,而非讓觀眾的注意力僅僅停留在視覺元素的交互上。這也是任何一個現代藝術家要麵對的問題。
廖新鬆的作品,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科教書式的答案:正是由於他對古典藝術所重視的形式美元素的深入理解和精湛掌握,使得他的作品容易更強烈地觸動觀者的情感。
現代計算神經美學的流暢性理論在一定程度上支持這樣的觀點:我們對現代藝術的體驗能力與我們的生物信息處理本能密切相關,恰到好處的形式美元素處理有助於人們對外部視覺信息的處理和自身記憶的喚醒,從而可以提升觀眾的情感響應。廖新鬆的作品之所以能夠如此觸動觀眾,很大部分是因為這種緊密的聯係,使人們更容易感受到作品背後的情感深度。關於這一點,我們還會繼續探討。
下麵是一些關於廖新鬆和他的《皮筋》係列的信息,和一些新作。這幾幅作品比我以前看到的更細膩一些,整個空間都充滿溫度、運動、和光感。
廖新鬆,藝術家,四川師範大學教授
2014年被列為四川近現代提名的47名油畫家;
2017年《南方文壇》二十年關注的重要的中國藝術家;
2018年《天府百年百家》文獻展,提名一百年來的一百名藝術家。
分別在“北京今日美術館"成都、挪威、德國、美國等舉辦個人作品展。
廖新鬆自述:
首先,皮筋頭上的燈,可以是一個指引,也可以代表一種情緒,也許有更多的可能……
我用十幾年的藝術實踐創作一個“皮筋”。
其實我並沒有刻意要去選擇“皮筋”成為我的藝術符號,是小時候在看《皮筋滾燈》這個戲劇的時候,發生的事件影響到我的成長,或者說我的生長。所以說我以"皮筋"作為我的創作形象,其實就是一個治病的過程,皮筋就自然而然成為了我的藝術,所以它是唯一的。
是"皮筋"選擇了我……
我所畫的皮筋,並不是戲劇中皮筋的戲劇情節,而是我和皮筋之間,我的成長以及一步一步對作品的表達和感受,與皮筋之間共生共存的關係。
川劇折子戲《皮筋滾燈》又叫《皮筋頂燈》、《祭棒槌》,講述的是沒落的紈絝子弟皮筋因賭博成性受到妻子責罰的故事,而我的作品,有點像布萊希特戲劇。布萊希特在戲劇上的重要貢獻是創立了“敘事劇”理論,敘事劇”理論的基本出發點是:戲劇必須起教育作用,不僅解釋世界,更應起改造世界的作用。
《皮筋滾燈》是一個劇目,而表現主義戲劇和布萊希特戲劇,是一種風格和流派。藝術史家王端廷把我的作品歸類為:觀念表現主義
《皮筋的單薄與影子的熱情》廖新鬆 2023
《身體與自身的影子》廖新鬆 2023
《行走在生存的大雪紛飛》廖新鬆 2023
《性感的歌聲出自孤獨的靈魂》廖新鬆 2023
《興奮的倫理價值》廖新鬆 2023
《現代小說興起之迷》廖新鬆 2023
《卡夫卡的婚事》廖新鬆 2023
《孫立人的微信號不能入群》廖新鬆 2023
《廖新鬆的樂園村紀事》廖新鬆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