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3)
2008 (126)
2010 (2)
2021 (2)
2025 (2)
藝術是什麽?美是什麽?這是人類討論了上千年的話題。文科生藝術生畫畫一般愛講一些比較飄渺玄幻的東西。而我們理科生就會比較理性。我這裏就給大家一個比較“理性”的畫法。
我們知道,很多時候大家畫畫並不是每一筆都小心翼翼地。人們常常用很多重複且不太嚴格控製的的筆觸來營造特殊的效果。如果隻看局部,這些筆觸好像很亂。但是退開一些整體地看,這些筆觸不僅更自然,不呆板,還有規律。就像下麵黃賓虹的這幅山水畫。
黃賓虹受西畫影響很大,用筆比傳統國畫超脫瀟灑很多。他的很多用筆與其說是皴法,還不如說是筆觸(一般畫國畫的都不大待見筆觸這個詞)。他這幅畫裏有很多點和很短的線,單獨看似乎非常不在意,隨手亂點的一樣。但合在一起,不僅不亂,還有一種和諧。而且它們相互之間的呼應和走勢也給我們很強的韻律和節奏感。
如果從數學的角度來看,這是大數定律在起作用。大數定律的意思大概是:如果我們把一件事重複足夠多次,它的基本性質就會自然的表現出來。比如上麵黃賓虹這些筆觸,它們的大小、形狀、方向、疏密、墨色等,都是筆觸的性質。當我們著眼在整個畫麵的時候,這些筆觸蘊含的相同特性就表現了出來,或者說我們的大腦就可以過濾出這些規律。畫的好的人一般對筆墨的控製可以做到非常精準細膩,就像音樂家對琴鍵和弓弦的控製一樣。而這種控製保證了筆觸的這些性質的穩定。也就是保證了規律的存在和體現。
在美學中,人們認為美和對象的次序和複雜性有關。計算美學的第一個審美度量 M=O/C 就是用次序O和複雜性C的比例作為美的度量。其中M 是審美度量(Aesthetic Measure),O是審美次序(Aesthetic Order),C是複雜性(Complexity)。在這個公式裏,美感和次序成正比,和複雜性成反比。如果把次序O和大數定律聯係起來,我們就可以知道,對一個有經驗的畫家而言,足夠的重複可以產生次序與和諧,從而提升美感。(對不會畫畫的人來說,很難把上麵那些性質控製好。但是如果重複足夠多次,總有一些規律會體現出來。比如一個人的手臂的長度,用筆的角度、旋轉的範圍等,都是有規律的。這些生理特征也會讓畫出的筆觸有不少共性。)
下麵這兩幅小插畫,就在上麵這種考慮下畫出來的。
《晚歸》
簡單的說,我在有了一個大致的構思以後,就讓大腦對運筆不要想太多,把自己當成一台機器,讓手保持同樣的姿勢、角度,然後用類似力度、方向、密度等一組一組地根據構圖的需要重複畫線條。隨機性給我複雜性,重複給我和諧與次序。比如這兩幅小畫裏,雜草和樹的筆觸都沒有什麽特別之處,但他們每一組都有類似的走勢、長短、大小、粗細。這些“類似”就是規律,給我們自然的和諧。
《春氣滿林香》
用這種方式,我們可以讓機器人一筆一筆地“畫”出更自然的畫。這和現在大多數熱門的人工智能係統畫畫不大一樣。這是要用機械手一筆一筆來畫。那些係統不是。
最後交代一下這兩幅小畫的背景。
第二幅《春氣滿林香》畫的是成都附近青城山的印象。那時候去青城山,感覺就一是靜,二是清新。
第一幅畫是以前川北大巴山給我的一些印象。我算是地道的四川人。祖上在湖廣填四川的時候就到了四川。老家是大巴山裏的一個縣城。嘉陵江一條很大的支流繞城而過。文革後期我正讀中學,在暑假回去過兩次。整個夏天,幾乎每天都在河邊遊泳、寫生、躺在大大的鵝卵石之間曬太陽。常常可以看到老山裏下來的山民經過。看到他們背著很大的背簍步履蹣跚慢慢消失在高高的山梁上,我就非常好奇,去想象他們在大山裏的生活。想象中深山老林寒風凜冽野獸嚎叫。嘎吱作響的茅草屋黑燈瞎火。。。我就覺得寒意襲身,忍不住要打哆嗦。當然,這冷更多的是想到如果自己當初投胎投錯了。。。
而世界就那麽小。幾年後恢複高考我進了大學。發現班上一個同學居然就在我望過的大山裏當知青,在那裏苦熬了六年。而且他還認識我一個當時也是知青的表哥。